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i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其特点为多发性病灶与缓解、复发病程。由于CT扫描能提供空间多病灶的客观证据,它已成为MS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本文分析了50例MS临床与CT扫描,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0例MS全部为我科1985年6月~1991年12月住院病人。根据Poser等制定的MS诊断标准,全部病例为临床确诊型(CDMAS_1)。男,19例,女31例,年龄7~56岁平均年龄32.6岁。病程1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一种与某些病毒感染有关的以细胞免疫为主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为病程的复发和缓解,病理特点在白质中有多数、散在的脱髓鞘和继发性胶质增生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散在多发而不对称,临床病理又并非完全一致。一、多发性硬化的研究和进展:1868年Charcat氏首先对多发性硬化进行完整的描述,1894年Devic氏命名视神经炎伴脊髓炎为视神经脊髓炎,而且认为是多发性硬化的一型。多发性硬化在欧美国家多见,某些地区发病率达80/10万人以上,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约占神经科住院病例3.7~10%,我国协和医院1949~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MS)通常被认为是免疫介导的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脱髓鞘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均发现部分MS患者可伴有周围神经系统(PNS)损害,然各临床报道略有差异,对其发病机制说法不一。现结合我院特检科与齐鲁医院肌电图室2000年1月~2004年8月有完整临床和肌电图资料的MS患者32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4例,女18例;起病年龄21.3~56.7岁,平均36.8岁;病程8个月~19年,平均5.34年。所有病例均符合Poser提出的MS诊断标准。包括缓解复发型26例,继发进展型4例,原发进展型2例。病灶累及脑部者23例,脑及脊髓者6例,脊髓者3例…  相似文献   

4.
苏阳楚 《现代医院》2012,12(8):54-55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症(MS)临床特征。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2例MS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及各种检测方法的统计及分析。结果 82例MS患者,男∶女为1∶2.41,发病年龄相对集中,以25~45岁较多,并且青壮年女性为主要群体,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占总数的80.49%,复发缓解型占59.76%。临床症状及体征多样,以肢体无力为主要首发症状,其次是视力受损。结论 MS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临床诊断时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鹤壁地区7岁以下儿童佝偻病发病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小儿血中骨碱性磷酸酶活性,临床诊断和分期采用《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1〕中的"简易诊断标准"。结果:1319例儿童中,3月~1岁以内佝偻病发病率为45.88%,1~3岁发病率为26.68%,3~6岁发病率为13.79%,6岁以下发病率为24.79%。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且大部分儿童为可疑病例,随年龄的增长佝偻病发病率降低。结论:小儿骨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是诊断佝偻病的特异、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李娟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0):1431-1433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我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25%~30%[1].国内北京、南京及上海的资料统计,膜性肾病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9.9%~13.5%[2].约1/3患者可自发缓解,但仍有40%的患者在10年后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3].目前认为IMN的发病机制为免疫复合物机制: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激活补体,形成膜攻击复合物(C5b-9)导致足细胞受损,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其屏障作用消失,产生大量蛋白尿[4].足细胞膜蛋白在IMN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是IMN发病的靶抗原,产生抗足细胞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致病[5].目前发现的α-烯醇酶、中性内肽酶(NEP)、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醛糖还原酶(AR)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原位抗原是IMN发病的相关靶抗原.以下介绍这几种抗原并对其致病作用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得深圳地区儿童1型糖尿病(T1DM)年发病率资料,为进一步研究儿童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该研究采用捕获再捕获方法(Capture Recapture Method,CRM)回顾性调查深圳市所有1999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新发病的0~14岁T1DM儿童,按2000年深圳市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平均值作为1999~2006年的平均人口数计算年龄别和性别别年发病率。结果:1999~2006年共调查深圳市0~14岁儿童T1DM39例,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7370/10万,预计年发病率为0.7559/10万(95%CI:0.7181~0.7937/10万);8年中以2004年的发病率最高(1.9654/10万);以10~14岁组年发病率最高(1.2700/10万);男女性别间T1DM发病率(男:0.7145/10万,女:0.7598/10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结论:深圳市儿童T1DM年发病率为0.7370/10万,预计年发病率为0.7559/10万(95%CI:0.7181~0.7937/10万),10~14岁组儿童T1DM发病率较高,男女性别间T1DM年发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其它国家相比深圳市0~14岁儿童T1DM年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而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深圳市0~14岁儿童T1DM年发病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华燕萍 《医疗装备》2012,25(8):91-92
瑞氏综合征是一种以急性脑病合并以肝脏为主的内脏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肾脏、心肌等也可受累。多发生于6个月~4岁的儿童,2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目前认为瑞氏综合征的发病与病毒感染(主要是B型流感病毒及水痘病毒)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临床综合征.MS理论体系的形成并为医学界所公认仅10余年,但其概念的萌芽已有80余年[1].MS曾先后被冠以"富裕综合征"、"胰岛素综合征"等名称.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其命名为"MS".由于MS有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的现象,与其有关的远期不良结局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0.
现将我院近 6年来收治的 13例伴周围神经异常的多发性硬化 (MS)病人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以进一步探讨和认识此病。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6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 ,收治 13例伴周围神经异常的多发性硬化患者 ,其中男 6例 ,女 7例 ,发病年龄 4 1~ 6 1岁 ,平均年龄 4 7.1岁 ,4 5岁以上 9例。病程 3个月~ 13年 ,平均 3年 9个月。急性发病 4例 ,2次以上反复发作 9例 ,最多发作 6次。1.2 选入标准 首先按照Posor(1983年 )多发性硬化 (MS)诊断标准 ,其次在MS发作同时或复发时出现周围神经损害的表现或肌电图检查 (EMG…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孤立病灶的脱髓鞘及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水平,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以及GAD-Ab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MS患者45例(CDMS组)和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63例(CIS组),测定血清中GAD-Ab滴度及阳性率并与体检健康者30例(HC组)进行比较.结果 CDMS组血清GAD-Ab阳性率为40.0%,CIS组血清GAD-Ab阳性率为27.0%,而HC组无一例阳性.结论 通过测定CIS患者的血清GAD-Ab,有助于早期发现表现为CIS的MS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聊城市 15岁以下儿童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发病及分布特征。 [方法 ]应用 1993~ 2 0 0 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监测系统资料 ,对聊城市 15岁以下GBS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 15岁以下儿童GBS年平均发病率为 1 89/10万 ,男性与女性之比为 1 79 1,2~ 8岁、5~ 8月份发病较多 ,残留麻痹率为 3 1 76% ,病死率为 8 2 4%。 [结论 ]聊城市 15岁以下儿童GBS发病率较高 ,应加强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特点是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多发性,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无力、视觉障碍、感觉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等[1].多次缓解复发,病情每况愈下,病残率较高.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分类较多,用于研究该病的动物模型亦较多,以免疫诱导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最为常用,国内外学者对急性和慢性EAE模型的建立进行了大量研究[2-5],EAE模型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研究MS的动物模型.MS和EAE的免疫紊乱是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及补体参与的免疫过程.EAE内激活的髓磷脂反应性致炎性CD4+T细胞在CNS浸润、增殖,释放大量促炎细胞因子并启动炎性级联反应,导致脱髓鞘和轴突损伤.主要由调节性T细胞(Treg)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为抗炎细胞因子,又称调节性细胞因子,有限制EAE病情的免疫调节作用[6-8].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导致骨破坏和骨髓衰竭的恶性肿瘤.美国癌症学会估计2010年美国新发MM20180例,其中男11170例,女9010例,死亡约有10650例[1].我国发病率约为1/10万,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发病年龄50~ 70岁,中位年龄55岁.在过去的十年间,MM的治疗虽然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仍然无法治愈MM.细胞遗传学研究揭示MM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这表明根据危险因素分层及个体化治疗将进一步优化患者的诊治.现将MM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疾病.以分散性脱髓鞘、轴索损伤和炎性活动为特征.目前观点普遍认为MS发生可能是遗传易患个体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治疗方法在过去的10年里已有很大的改变,产生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已知MS具有家族倾向性.  相似文献   

16.
刘汉昭  朱渭萍  王晨  杨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236-3238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2009年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疫情特点及防控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利用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浦东新区2005~2009年资料,统计分析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发病及构成情况。结果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2009年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发病率平均为2109.87/10万,在782.51/10万与2857.59/10万间波动。传染病疾病谱变化不大,主要为肠道(1549.83/10万,在310.57/10万与2227.73/10万之间波动)和呼吸道传染病(530.86/10万,在441.49/10万与595.01/10万间波动),发病前5位的病种是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菌痢。5年间传染病职业构成比为散居51.57%(在49.68%与62.16%间波动)、幼托48.43%(在37.84%与56.50%间波动)。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2009年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递增趋势,主要传播途径为肠道和呼吸道,散居和幼托儿童发病构成比差距逐渐减小,应根据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发病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1991~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了解上海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情况,每年对全市的AFP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1991~1994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调查发病率在0.4/10万~0.8/10万之间,1995~1999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调查发病率接近或达到1/10万.1991~1999年共漏报AFP病例25例,漏报主要发生于1991~1994年.漏报的AFP病例的男女性别之比为1∶1.4,年龄以5~14岁居多,占75.0%;市级医院漏报较为严重.上海市的AFP病例主要以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脊髓炎、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或疫苗相关病例为主.  相似文献   

18.
聊城市15岁以下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聊城市15岁以下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发病及分布特征。[方法]应用1993~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资料,对聊城市15岁以下GBS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岁以下儿童GBS年平均发病率为1.89/10万,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79:1.2~8岁、5~8月份发病较多。残留麻痹率为31.76%,病死率为8.24%。[结论]聊城市15岁以下儿童GBS发病率较高,应加强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代谢综合征(MS)人群在2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行研究,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提供依据.方法 以北京某企业2006年在职及离退休人群的体检资料为基线,对所有55岁以上无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2 687例人群进行随访,至2008年出现临床确诊的这4种疾病的任何1种作为终点事件.MS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诊断标准.分析2年内MS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结果 2年完成随访人群2 067人,平均年龄(66.8±4.8)岁,MS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于非MS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的发病率(14.4%)是后者(7.1%)的2.020倍(95% CI:1.514~2.694).随着MS异常组分聚集数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项以上(含2项)MS异常组分聚集人群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是无异常组分人群的2.595~3.780倍.结论 MS异常组分的聚集增大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江西省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率.方法 对南昌市、宜春市和景德镇市所有县级及以上医院2007~2009年发病且年龄≤14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3市26个县区共调查77所医院,共搜索到549例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20/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为8.70/10万,女性为5.51/10万;0~4岁儿童发病率最高为15.75/10万,每年5、10月为发病最高峰.结论 江西省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率为7/10万左右,男性、婴幼儿易高发,无明显季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