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对1180名经血库用RPHA法筛检HBsAg为阴性的献血员使用ELISA法检测六项HBV血清标志物,总感染率为38.67%,具有传染性标志物的检出率为12.39%,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阳性率为1.08%。建议用灵敏度高的ELISA或RIA法筛检献血员,把HBsAg、HBeAg、抗—HBc作为必查项目,严防HBY通过输血传播。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RPHA法检测HBsAg阴性的182名献血员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c,结果HBsAg阳性率为1.65%,抗HBc阳性率为5.5%。提高乙肝HBV感染检出率6.59%,表明要减少输血后潜在传播HBV肝炎的危险性,需要采取更敏感的EIA法检测多项HBV感染标志。  相似文献   

3.
对144名献血员用ELISA法检测其HBV五项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状态,结果五项标志物总阳性率达37.5%,谷丙转氨酶异常占12.5%.认为筛选献血员应以ELISA法代替RPHA法,增加其他标志物的检测.并对献血员筛选的血清学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ELISA法检测了经RPHA法“初筛”检测HBsAg阴性献血员400名的HBV标志物。结果发现,不仅因检测方法欠敏感有漏检的HBsAg阳性献血员,而且在HBsAg阴性者中HBV的感染指标是很高的。因而全面检测HBV标志物对加强血源血的管理,预防输血后乙型肝炎的感染有重要意义,并建议对ELISA法或SPRIA法筛选HBV阴性的献血员能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有利于保护血源。  相似文献   

5.
PCR及ELISA方法检测献血员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PCR及ELISA方法检测西安地区部分献血员中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在所检测的360例献血员中,HCMV-DNA阳性率为8.06%,抗HCMV-IgG抗体阳性率为80.00%,抗HCMV-IgM抗体阳性率为2.50%,HCMV-DNA阳性与抗HCMV-IgG抗体阳性符合率为10.o1%,所有抗HCMV-IgG抗体阴性献血员其HCMV-DNA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对临床易感个体进行输血时,仅用ELISA方法筛选即可。  相似文献   

6.
对钟祥县官庄湖农场972名居民用RPHA法检查HBsAg,PHA法检查抗HBs,ELISA法检查抗HBc,ELISA抗体夹心法检查HBeAg和ELISA竞争法检查抗HBe.结果: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別为12.8%、13.4%、40.5%,HBsAg携带者中有63.6%HBeAg阳性,26.4%抗HBe阳性和81.4%抗HBc阳性。HBV总感染率51.3%。  相似文献   

7.
从423例经RPHA确定为HBsAg阴性的献血员中,再用HBsAg-抗-HBs固相放射免疫双测定药盒复查,证实有15例(3.5%)献血员携带 HBsAg。用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HBc,发现 304例献血员中,有101例(33.2%)血清中含抗-HBc(滴度>1:100),其中有 8例(7.9%)HBsAg和抗-HBc同时为阳性。作者认为在筛选献血员时,应该用放射免疫等敏感性高的技术检测HBsAg,同时最好能辅以检测抗-HBc,以减少输血后肝炎。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将福建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新研制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HBc-IgM”二种诊断试剂盒,分别与RPHA法及塑料板ELISA双夹心法试剂盒同时对临床血清标本80份进行了检测HBsAg和抗—HBc—IgM的比较试验观察,现将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分析并解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时结果的一致性与矛盾性。方法分别对经ELISA法检查HBsAg阳性和阴性的的两组进行荧光PCR法HBV-DNA的检测。结果HBsAg阳性组中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者,HBV-DNA阳性率100%;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者,HBV-DNA阳性率45.5%;HBsAg、抗-HBc两项阳性者HBV-DNA阳性率50%;HBsAg阴性组中HBV—DNA阳性率8%。结论两种方法互为补充,在做判断时应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小鼠杂交瘤 XM—B_5 细胞培养上清液和小鼠腹水均含高滴度抗—HBs 抗体。经稀释后两者可直接用于免疫扩散法(ID)检测 HBsAg。上清液和腹水之抗—HBs 经纯化,可用于:1、致敏血球建立反白血凝法(RPHA),2、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建立酶连免疫法(ELISA)。用三种方法(ID、RPHA、ELISA)检测132份血清标本,HBsAg 阳性率分别为46.21%,64.4%和70.4%。同时用市售北京生物研究所马抗—HBs2和 RPHA 检测时血球阳性率为37.9%和75%。  相似文献   

11.
乙肝HBV DNA荧光定量检测与血清标志物结果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结果与HBV-DNA水平的关系,分析HBV DNA阳性率在各年龄组的分布情况。方法对深圳市部分服务行业人员血清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和ELISA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781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阳性血清中有1102例HBV-DNA阳性。其中883例1.3.5阳性(俗称“大三阳”)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96.15%;722例1.4.5阳性(俗称“小三阳”)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24.38%;138例1.5阳性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38.41%;22例1.3阳性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90.91%;11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率为36.36%。结论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有密切的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是检测HBV-DNA含量较精确的方法,能正确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和活跃程度;HBsAg和HBeAg与HBV-DNA含量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安哲  王香玲  雷珂  屈梦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617-161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对HB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定性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和PreS1蛋白,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乙肝病毒DN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外周血HBeAg、HBsAg。结果按13→135→145→15的模式转换次序PreS1阳性率依次为91.84%、85.79%、71.01%、78.82%;PreS1阳性率随HBV-DNA水平升高而升高,对HBV-DNA的Se=0.81、Sp=0.27、kappa=0.1;在各模式中PreS1阴性组和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HBeAg定量>1 U/ml)对于PreS1的OR=4.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MH=4.34);PreS1阳性率随HBsAg定量水平升高而升高。结论外周血PreS1受HBV-M模式、HBV-DNA、HBeAg、HBsAg的影响;在H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和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结合上述因素对其检测结果作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HBV-M与HBV-DNA的定量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标志物(HBV-M)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FQ-PCR技术检测239例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同时用TRF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及含量,并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以HBV-DNA拷贝数的对数为横坐标,HBV-M含量的对数为纵坐标,求线性回归及相关系数(r)。结果:239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与HBV-M不同组合之间有差异,HBsAg+/HBeAg+/HBcAb+组HBV-DNA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组,达96.33%(105/109),HBsAg+/HBeAb+/HBcAb+组为43.90%(54/123),HBsAg+/HBcAb+组为42.86%(3/7)。并且随HBsAg、HBeAg含量增高,HBV-DNA含量也增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64,r=0.536)。抗-HBs,抗-HBe及抗-HBc与HBV-DNA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BeAg阳性是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抗-HBe的出现不能作为HBV复制停止的指标;HBsAg、HBeAg浓度与HBV-DNA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HBsAg和HBeAg浓度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评价乙肝病毒复制程度和抗病毒疗效的参考指标;联合采用TRFIA检测HBV-M与FQ-PCR定量检测HBV-DNA能更早的诊断HBV感染,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和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HBV-DNA水平与乙肝抗原抗体模式的关系。方法:对320例血清标本同时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和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标志物,根据不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0份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HBV-DNA阳性率有差异(P<0.01),320份血清中,有188例HBV-DNA阳性,占56.2%,HBsAg HBeAg HBcAb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98.6%,>10copies/ml占64.5%,HBsAg HBeAb HBcAb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37.5%,10 copies/ml占18.2%。结论:HBeAg和HBV-DNA有明显的相关性,PCR定量检测HBV-DNA含量更有助于判断体内HBV复制的情况及传染性强弱,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e抗原(HBeAg)出现假阴性的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防止HBeAg阳性漏检.方法:凡用ELISA法检测的HBV标志物5项指标结果为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俗称1、5阳性)而HBeAg为阴性的,应用4家试剂2种方法联合复检HBeAg确认结果.具体措施:(1)对每天用A试剂检测的HBV标志物5项指标测得结果仅1、5阳性的样品,用A、B、C试剂(ELISA法)联合复检HBeAg.(2)无论A、B、C哪种试剂,只要HBeAg复检结果为阳性、弱阳性或样品测定D值在灰区范围的,必须用D试剂(化学发光法)进一步复检确认阳性,以D试剂复检结果为最终确认结果.结果:274份样品用A、B、C试剂复检HBeAg(室内质控值在控),A试剂结果仍然全部阴性,阳性漏检率为2.18%,B试剂结果5例阳性,阳性漏检率为0.36%,C试剂结果6例阳性(5例阳性与B试剂复检样品号码相同,1例A、B试剂复检为阴性C试剂复检为阳性),无阳性漏检.复检6例HBeAg阳性的样品用D试剂复检确认仍为阳性,无阳性漏检.结论:ELISA法A、B试剂存在比例不等的HBeAg假阴性.在日常工作中,对ELISA法测定的HBV标志物5项指标仅1、5阳性的样品结果,严格多家试剂联合复检HBeAg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对44例HBs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品进行了HBV—DNA、HBcAg、及HBeAg检测。结果表明;HBeAg与HBV—DNA密切相关,HBeAg阳性血清HBV—DNA检出率为97.30%.统计学分析HBeAg与HBV—DNA两项指标其一致性具有显著意义(0.02>P>0.01);HBeAg与HBeAg两项指标其一致性无显著意义(0.50>P>0.20).HBeAg与HBV—DNA两者之间其一致性无显著意义(P>0.50).在抗—HBe或单项HBsAg阳性血清中仍可见HBV—DNA和HBeAg阳性.提示仍有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患者HBV-DNA与HBV-M及HBV-DNA前C/C区变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春梅  王万相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0):1629-163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M)与HBVDNA及HBVDNA前C/C区变异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对35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HBVM和HBVDNA及HBVDNA前C区1896/1814位变异检测结果进行比较;HBVM用ELISA定性分析法检测;HBVDNA用PCR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前C/C区用基因芯片显色法检测。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HBVDNA检出率分别为81.8%、62.4%、44.7%,三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BsAg与HBeAg均阳性组HBVDNA检出率显著高于HBsAg与抗HBe均阳性组(P<0.01);HBsAg与抗HBe均阳性组的变异率高达50.7%,显著高于HBsAg与HBeAg均阳性组(P<0.01)。结论:HBVDNA是评价HBV活动最理想的标志;HBVDNA前C/C区变异在我国乙型肝炎患者中普遍存在,对抗HBe阳性患者的临床意义更大;抗HBe的出现不能作为HBV复制停止的指标;HBVDNA量的变化可作为临床评价病毒复制和抗病毒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项HBsAg阳性的长期意义。方法:选择两年内未经药物治疗及HBV疫苗接种的原单项HBsAg阳性者血清,分别用ELISA法或PCR法检测HBVM或HBV-DNA。结果:检出五项HBVM,12组HBVM组合类型,68例HBV-DNA。HBV-DNA总阳性率为49.27%。结论:部分单项HBsAg阳性可能转化为慢性乙肝。单项HBsAg不能简单解释为无症状携带者。PCR法较ELISA法更敏感、准确地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  相似文献   

19.
张清  资捷  刘萍  马健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5):540-541,58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诊断条件。方法收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80例孕妇外周血及其新生儿脐带血进行乙肝标志物和乙肝病毒DNA(HBV-DNA)含量检测,6月龄随访检测其中44例大三阳孕妇新生儿外周血乙肝标志物和HBV-DNA含量。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80例孕妇新生儿脐血HBsAg、HBeAg、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50%(14/80)、25.00%(20/80)、15.00%(12/80)。44例大三阳孕妇新生儿出生脐血HBsAg、HBeAg、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82%(14/44)、45.45%(20/44)、27.27%(12/44),6月龄外周血为9.09%(4/44)、4.5%(2/44)、6.81%(3/44)。12例HBV-DNA阳性的新生儿均由大三阳且HBV-DNA载量105copies/mL孕妇所分娩。结论宫内感染率统计应以孕妇传染性的大小分层统计研究,应有统一检测时间及宫内感染的判断指标。新生儿出生脐血HBsAg和(或)HBV-DNA阳性作为宫内感染筛查指标,持续至6月龄HBsAg和(或)HBV-DNA乃阳性可作为宫内感染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