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将维A 酸类药物按其结构分为3 类.维A 酸一般是通过其受体发挥药理作用,但也存在非受体机制.其参与调控表皮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免疫调节,抑制皮脂腺分泌等生物学效应.维A 酸用于银屑病、痤疮、皮肤T 淋巴细胞瘤、皮肤光老化、角化性皮肤病及表皮肿瘤等多种皮肤病的治疗.维A 酸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致畸和胚胎毒性,儿童长期...  相似文献   

2.
维A酸类药物是一类维生素A衍生物,目前可分为四代,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及分化、调节免疫、抗炎、减少皮脂腺分泌、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皮脂腺疾病、银屑病、角化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及皮肤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维A酸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对皮肤黏膜、生殖系统、骨骼与肌肉、肝功能、血脂的影响及皮肤刺激反应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维A酸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角化异常性皮肤病和白血病等的治疗,但也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如致畸性、高脂血症等.维A酸代谢阻断剂通过抑制维A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从而阻断维A酸在体内的代谢,调节内源性维A酸的浓度,起到和传统维A酸类药物相似的作用而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它作为一类不同于传统维A酸药物的新型制剂,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维A酸类药物包括维生素A及一些结构或功能与维生素A相类似的人工合成的药物。维生素A及其代谢物是细胞活性强有力的自然调节因子,在胚胎发生、生殖、炎症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发挥了广泛的生理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维A酸类药物主要是人工合成的,通过与维A酸受体(RARs)和维A酸X受体(RXRs)结合,可发挥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表皮的分化、调节免疫和抑制炎症等药理作用,广泛用于皮肤病的治疗,是皮肤病治疗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8岁。双下肢角化性丘疹半年。皮肤科检查:双下肢多发性对称分布的棕红色角化过度性丘疹,直径约1~5 mm。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局部呈塔尖样致密角化过度,其下方表皮萎缩,真皮浅层炎细胞浸润。诊断为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给予阿维A口服及维A酸乳膏外用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6.
异维A酸在皮肤病治疗领域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维A酸类药是一类天然或合成的具有维生素A活性的视黄醇衍生物,异维A酸是继全反式维A酸之后合成的第一代异维A酸,它对银屑病、毛发红糠疹、毛囊角化病等一些角化性疾病以及痤疮等有较高的疗效,因此它在皮肤病的治疗领域中有广阔的前景。对异维A酸的命名、化学结构、药动学、作用机理、最佳适应证、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注意事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2例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两名患均为男性青少年,表现为自幼全身皮肤增厚、角化,有时起水疱,覆铠甲状鳞屑,冬重夏轻,无瘙痒。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为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治疗应用维A酸类药物口服和外用维A酸软膏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例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患者男,48岁,因双手,足背和双下肢多发性淡红色角化性小丘珍18年就诊。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局灶性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其下方表皮萎缩变薄,真皮血管周围有较致密的单一核细胞浸润,外用0.025%维A酸软膏每日2次,2个月后皮损略变平。  相似文献   

9.
光线性角化病是一种发生于曝光部位的表浅性皮肤病,其发病与长期紫外线照射所造成的基因突变,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免疫抑制,细胞凋亡受损,细胞生长、增殖及组织重塑功能失调相关.光线性角化病目前治疗主要是针对皮损治疗和区域性治疗,针对皮损治疗包括冷冻、切除术、激光术,区域性治疗包括外用氟尿嘧啶、咪喹莫特、双氯芬酸、巨大戟醇甲基丁烯酸酯、维A酸及光动力治疗.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8岁。全身散在褐色角化性丘疹伴瘙痒2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角化过度,表皮增生,柱状角化不全,部分角化不全柱下可见部分角化不良细胞,真皮浅层片状淋巴细胞浸润。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提示患者MVK基因突变。诊断: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治疗: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抗组胺药和外用维A酸药物3个月余,皮疹逐渐消退,瘙痒缓解,目前患者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16岁,左侧躯体线状角化性丘疹、斑块13年。患者自幼发病,出现缓慢生长的线性排列的角化性丘疹和斑块,沿左侧躯体的Blaschko线分布。上肢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质层内典型的角化不全柱,其下方颗粒层减少或消失,可见角化不良细胞。诊断:线状汗孔角化症。给予维A酸和糖皮质激素乳膏外用,并建议定期随访以警惕皮肤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12.
毛囊角化病又称Darier病,是一种少见的以表皮细胞角化不良为基础病理变化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本病为一种常染色体不规则显性遗传性皮肤病。现把我所门诊诊治的毛囊角化病一家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外阴毛囊角化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囊角化病是一种少见的、以表皮细胞角化不良为基本病理变化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一般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维A酸类药物与皮肤病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维A酸类药物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被称为皮肤科治疗学的“第三个里程碑”。对维A酸作用机制的研究了解到维A酸主要经与受体结合而发挥药理作用 ,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将维A酸类药物按其结构分为三类 ,适应症主要有银屑病、痤疱等以及多种角化异常性皮肤病。维A酸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致畸和胚胎毒性 ,其它不良反应有血脂升高 ,肝功能异常等。  相似文献   

15.
线状苔藓样毛囊角化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30岁。左大腿伸侧出现淡褐色丘疹4年余,并逐渐增多、表面角化,无明显自觉症状.于2006年8月30日就诊。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发病以来未曾接受治疗。皮肤科检查:左下肢伸侧分布淡褐色疣状丘疹,形态不规则,部分融合成斑块,大致呈带状分布(图1)。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局灶性表皮棘层松解,见少量角化不良细胞,有表皮裂隙和谷粒样细胞,真皮内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图2)。诊断:毛囊角化病。治疗:口服阿维A10mg,每日2次,局部外用维A酸霜,皮损部分消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维A酸类药物通过与维A酸受体结合调节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在多种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起作用.维A酸通过影响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和抗炎过程.维A酸用于治疗银屑病、痤疮、扁平苔藓等多种炎症性皮肤病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5岁女性患儿,全身皮肤潮红5年,出现干燥及角化增厚4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显著角化过度,颗粒层细胞内见不规则的透明角质颗粒呈空泡样变性改变,棘层不规则增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基因突变检测示KRT10位点突变,基因编码区478号碱基由T变为A。诊断: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给予局部外用0.1%维A酸乳膏每日2次及皮肤保湿剂治疗,40 d复诊时皮损明显好转,全身皮肤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8.
毛囊角化病于1859年首先由Darier命名,故又名Darier病.本病是以表皮细胞角化不良为基本病理改变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不规则显性遗传性皮肤病.1国内少见毛囊角化病并发红皮病,现将我科遇到l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755nm激光联合维A酸霜治疗脂溢性角化病72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755nm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方法72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755nm激光联合维A酸霜和单用维A酸霜治疗。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近期复发率低。结论755nm激光联合维A酸霜是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相关皮肤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常人表皮 ,具免疫活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主要分布在基底细胞层和棘细胞层下部 ,为表皮多种功能的基本调节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其配体结合 ,可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文中综述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以表皮过度增殖和 /或异常分化为特征的皮肤病 (如脂溢性角化病、银屑病、基底细胞癌和鳞癌等 )的关系 ,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