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 total saponins (TFGs) in combination with sulfonylureas (SU)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not well controlled by SU alone. Methods: Sixty-nine T2DM patients whose blood glucose levels were not well controlled by oral sulfonylureas hypoglycemic drug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treated group (46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23 cases), and were given TFGs or placebo three times per day, 6 pills each time for 12 weeks,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patients continued taking their original hypoglycemic drugs. The following indexes, including effect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ymptoms, fast blood glucose (FBG), 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 PBG),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clinical symptomatic quantitative scores (CSQS), body mass index (BMI), as well as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efficacy on TCM symptoms was obviously better in the treated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remarkable decreases in aspect of FBG, 2h PBG, HbAlc and CSQS in the treated group as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r P<0.01),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BMI,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therapy of TFGs with sulfonylureas hypoglycemic drug could lower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ameliorate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treatment of T2DM, and the therapy was relatively safe.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个体化减重干预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肥胖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均予以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予以基础饮食、运动干预,观察组同时予以个体化减重干预,均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检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糖脂代谢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②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观察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③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个体化减重干预可降低肥胖合并T2DM患者的BMI,调节糖脂代谢,且不良事件不会显著增多,相较于常规干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联合使用磺脲类、双胍类而血糖控制不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97例联合使用磺脲类、双胍类而血糖控制不好的老年患者分为罗格列酮+磺脲类+双胍类组(A组)、罗格列酮+胰岛素组(B组)及胰岛素组(C组),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空腹、餐后2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体重指数。结果治疗后3组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显著下降(P〈0.01)、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空腹胰岛素降低,A、B两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P〈0.05)。结论对联合使用磺脲类、双胍类而疗效不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罗格列酮可显著降低血糖,是抗拒使用胰岛素者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疗效。方法: 将6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空腹胰岛素(FIn)、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FBG、PBG、HbA1C、FIn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格列美脲组FIn下降程度高于二甲双胍组(P<0.01)。两组治疗后TG及BM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 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均能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糖代谢、脂代谢,而格列美脲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较二甲双胍作用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治疗初诊重度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80例初诊重度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门冬胰岛素治疗,n=40)和对照组(口服磺脲类治疗,n=40),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并加以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FBG、2 h PBG、HbA1c、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轻度低血糖发生率大体相当(P〉0.05),重度低血糖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是控制初诊重度T2DM血糖水平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汪晓红  李莉 《重庆医学》2016,(9):1195-1197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160例该院诊断为T2DM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骨化三醇(0.5μg/d ,12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相关指标及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结果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Fins)、25-(OH)D3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BMI、FBG、HbA1c、Fins、25-(OH)D3及IRI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清25-(OH)D3水平患者补充维生素D后IR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3水平低于25 nmol/L的患者同时伴有BMI、FBG、HbA1c、Fins、25-(OH)D3水平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3与BMI、FBG、HbA1c、Fins及IRI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补充维生素D可以更好地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促进患者血糖的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东北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多重可控危险因素强化干预治疗后其大血管病变发生率的变化,建立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一级预防有效的、规范的、成本效益比良好的干预方案。方法:筛选新发或确诊1年以内无大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50)和强化干预组(n=150),采取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部分可控危险因素进行2年不同程度的干预,定期检测2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大血管病变即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率,并统计分析医疗费用。结果:干预随访2年后,常规治疗组患者DBP、FBG、2hPBG、HbA1c、TG、TC和H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干预随访2年后,强化干预组患者BMI、SBP、FBG、2hPBG、HbA1c、TG、TC、HDL-c和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干预随访2年后,强化干预组患者BMI、TC和IMT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干预随访2年后,常规治疗组患者IMT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于同期强化干预组(P<0.05)。干预随访2年后,强化干预组患者AS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患者医疗费用均逐年增加,强化治疗组患者2年总体医疗费用、治疗第1年和第2年的治疗费用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多重血管危险因素强化干预是防治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血脂特点。方法:住院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117例,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T2DM)61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T2DM+NAFLD)56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血脂、血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肝功能。结果:绝经后女性T2DM组与T2DM+NAFLD组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FBP、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NAFLD组甘油三酯(TG)、BMI、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高于T2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T2DM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BMI增加和TG升高是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TG升高和体重增加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合并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福建省泉州市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对泉州市6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指数等指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提示: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等因素与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法提示影响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主要因素有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病程及体重指数(P〈0.05)。结论空腹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是反映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上海市2型糖尿病(T2DM)患者社区管理下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上海市T2DM管理的1 671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管理1组(血糖控制不佳组,n=725)和管理2组(血糖控制良好组,n=946)。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中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PBG)的影响因素。结果管理1组中T2DM患者FBG和PBG的平均浓度为(8.62±2.93)mmol/L和(11.51±3.95)mmol/L,管理2组中分别为(6.77±2.24)mmol/L和(9.22±2.88)mmol/L,两组与参考标准(FBG为7 mmol/L,PBG为10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除病程外,管理1组FBG或PBG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频率、制定运动方案、根据血糖调整饮食和运动;管理2组FBG或PBG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为社区医院转诊和执行饮食方案。结论 T2DM患者社区管理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重点加强对T2DM患者饮食、运动的干预和指导,加强对血糖控制较差患者的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11.
李丽  刘苗  李静  廉莹  赵宏  单忠艳  滕卫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701-1704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降血糖效果的差别。方法选取新诊断的T2DM患者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均给予阿卡波糖(拜唐苹)治疗。监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时男性与女性患者的体质指数、腰臀比、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及餐后30、120、180 min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 HbA1c:治疗3个月、6个月时,男性HbA1c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治疗前男性及女性患者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男性与女性血糖下降幅度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治疗6个月时男性和女性各时点(除外女性餐后30、180 min时)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男性与女性下降幅度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能降低FBG、餐后血糖及HbA1c,改善胰岛素抵抗。HbA1c下降幅度与性别有关,男性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水平,探索血糖升高与LOX-1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年龄、性别、腰围、体质量指数等相匹配的无糖尿病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清LOX-1浓度,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LOX-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LOX-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X-1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脂与LOX-1无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是LOX-1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血糖升高可能直接导致了LOX-1的表达上调,进而启动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基础胰岛素的疗效,以及两者对患者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53例,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77例)和基础胰岛素组(76例),分别在原有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甘精胰岛素治疗6个月。观察并记录基线时和治疗3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以及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脂肪变性情况[用受控衰减参数(CAP)值表示]。结果 基线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C、TG、HDL-C、LDL-C、CAP值、基础疾病和用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基线时下降(P均<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空腹胰岛素、BMI、CAP值均低于基础胰岛素组(P<0.05、P<0.01)。经过6个月的治疗,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和基础胰岛素组血脂变化均不明显。结论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能达到与基础胰岛素相似的降糖效果,但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的患者在体质量、高胰岛素血症及肝脂肪变性方面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王鸿燕 《中国医药导报》2013,(13):148-149,152
目的探讨超高年龄2型糖尿病患者(T2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0月于海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242例超高年龄老年T2DM患者,按有无AS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及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AS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对阳性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并发AS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超高年龄老年T2DM患者AS发生率为54.5%,AS组同NAS组患者吸烟史、糖尿病病程、BMI、PBG、FBG、HOMA—IR、TC、LDL—C、HDL—C、APN、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HOMA—IR、SBP、TC、hs—CRP是超高龄老年T2DM患者并发AS的独立危险因素,APN是超高龄老年T2DM患者并发AS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超高年龄老年T2DM患者并发AS的危险因素较多,在控制血糖过程中要注意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减少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54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骨密度,根据测定结果将其分为骨密度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测定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空腹及餐后2 h C肽、血Ca2+、总胆固醇、血浆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等指标。结果: ① 与骨密度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均明显增高(P<0.05),而BMI明显减低(P<0.01)。② 与骨密度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患者的HbA1c、hs-CRP均明显增高(P<0.05), 空腹及餐后2 h C肽明显降低(P<0.05),而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血Ca2+、总胆固醇、血浆三酰甘油、HDL-C、LDL-C、 血尿酸等指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和BMI有关,其中BMI是保护性因素,胰岛功能差、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hs CRP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期强化干预是否能逆转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分析影响IMT变化的因素。方法选取175例初诊T2DM患者,给予强化血压、血糖、血脂治疗,随访3年,定期监测,每月监测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每半年监测体质量、腰围、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尿酸;每年监测IMT。计算体质指数(BMI)、FBG变异系数(CV-FBG)、2 hPG变异系数(CV-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了解初诊T2DM患者IMT增厚组与IMT正常组的临床资料间的差异。随访3年,强化干预治疗后,根据IMT的变化值分为IMT减少组和IMT增加组,分析影响IMT变化的因素。结果 (1)T2DM患者在初诊时,IMT增厚组患者年龄及有高血压病史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1)。(2)初诊时及随诊第3年,T2DM患者IMT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诊3年后,IMT减少组患者的BMI、腰围、收缩压、舒缩压、CV-2 hPG、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IMT增加组(P<0.05)。(4)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CV-2 hPG、BMI与IMT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经过长期综合强化干预治疗,可以逆转初诊T2DM患者颈动脉IMT;高血压、2 hPG波动增加和超重是引起颈动脉IMT增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耐量异常(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超声心动图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特征性改变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IGT及T2DM 患者共682例,其中IGT组314例、T2DM组368例,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NC组,400例)。分析各组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间隔厚度(IVSd)、一般资料、同期血糖、血脂及其他代谢指标。结果:与NC组比较,IGT组和T2DM组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脂血症、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均显著增高(P<0.01);与NC组和IGT组比较,T2DM组LVEF显著降低,IVSd明显增厚(P<0.01);而NC组和IGT组之间,LVEF和IV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患者的LVEF与HbA1c,TC及病程呈负相关(P<0.01);IVSd与WC,BMI,HbA1c及病程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bA1c、病程均同时纳入LVEF和IVSd回归方程。结论:T2DM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肌病变,且与血糖控制欠佳和病程长有关,而IGT患者心肌病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复方番石榴制剂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及复方番石榴制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等的变化情况,评估复方番石榴制剂的临床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总疗效: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治疗组的WC和BM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均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对WC和BMI的下降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FBG、P2hBG、HbA1c、TC、TG、FF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4)安全性评价:除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胃部不适感,未予特殊处理后自行缓解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番石榴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有效降糖、降脂、减肥及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9.
夏威  张菱  虎子颖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837-3840
目的 研究西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糖漂移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T2DM轻度认知障碍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39例(格列齐特+二甲双胍组)。两组患者联合用药前及用药24周后测量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72 h动态血糖监测(CGMS),根据监测结果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日间血糖漂移幅度(MODD)、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治疗前后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观察治疗前及药物治疗6个月后血糖、血糖漂移、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BMI、FBG、2 hPG、HbA1c、MAGE、MODD、SDBG、MPPGE、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AGE、MODD、SDBG、MPPGE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FBG、2 hP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可能通过降低老年T2DM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血糖漂移进而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方法将来自社区的150例T2DM患者按照文化程度的高低分为三组,均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两年后,对三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初中及以下文化组仅在高密度脂蛋白及餐后2 h血糖方面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改善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中专文化组除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及以上文化组的BMI、血压、餐后2 h血糖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空腹血糖、HbA1c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中/中专文化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最好,其次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组,初中及以下文化组的教育效果最不理想;但如给予更多指导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健康教育是社区T2DM患者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