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抵抗素(resistin)基因对TNF-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ECV304表达细胞闻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resistin基因克隆到载体pEGFP-C1中构建质粒pEG/Resi,脂质体转染ECV304,转染6 h加入20 μg/L TNF-α诱导.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转染18、30、42和54h时resistin和ICAM-1 mRNA表达;同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resistin蛋白的表达,并用ELISA方法检测各期ECV304上清ICAM-1蛋白表达.结果: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质粒pEG/Resi构建成功并可在ECV304中表达;相同TNF-α诱导条件下转染resistin基因组的ICAM-1表达水平始终高于未转染组,在resistin基因表达高峰(30和42 h)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均显著升高(P<0.05);且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随resistin基因表达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Resistin基因能够增强TNF-α诱导ECV304细胞表达ICAM-1.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内皮脂肪酶(endothelial lipase,E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及量效关系.方法 以TNF-a(10ng/m1)刺激HUVEC,用RT-PCR检测黏附分子ICAM-1 mRNA表达的变化;以50 ng/ml EL抗体进行预处理,再检测黏附分子mRNA表达的变化;再用0~50 ng/ml不同浓度EL抗体对HUVEC进行预处理,检测不同浓度EL抗体作用后ICAM-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HUVEC受TNF-a作用后,ICAM.1表达显著增加(P<0.01),该作用可为EL抗体所拮抗,这种拮抗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增强(P<0.01,P<0.05).结论 EL可呈剂量依赖性的促进内皮细胞表达ICAM-1,提示TNF-a作用于HUVEC产生的EL可促进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有感染性的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和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UV)灭活丧失感染性的病毒(CMV-U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nic lung fibroblasts,HLF)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的变化,并初步探讨中药金叶败毒制剂治疗HCMV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研究IL-6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 UV灭活丧失感染性的HCMV与有感染性的HCMV均可上调IL-6mRNA的表达,中药金叶败毒制剂与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都可抑制HCMV诱导的IL-6表达的上调。结论 IL-6mRNA的上调不需要有感染能力的HCMV,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可抑制HCMV诱导的IL-6表达的上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表达的影响,探讨HCMV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HCMV感染HUVEC,采用RT PCR方法检测不同感染时段细胞RAGEmRNA的表达。结果:HCMV感染HUVEC后,0?h时RAGEmRNA有基础水平的表达,4?h开始升高,8?h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随感染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高,感染24?h时达高峰,48?h开始回落,72?h表达量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显著高于0?h。各时段与0?h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MV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能够促进RAGE mRNA的表达,并且呈时间依赖性。HCMV有可能通过上调RAGE介导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阿托伐他汀对人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HUVEC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待细胞生长到融合状态时加人ox-LDL(100μg/ml),作用24小时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1~30μmol/L),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Ox-LDL可诱导ICAM-1 mRNA的表达,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可抑制ox-LDL诱导的ICAM-1 mRNA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ICAM-1 mRNA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胡语航  王兴勇 《重庆医学》2016,(28):3962-3964
目的 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缺氧-复氧(H-R)损伤后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 将不同方法处理的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PDTC组,模型组和PDTC组再分别分成缺氧6、12、24 h组、缺氧24 h后分别复氧6、12、24 h组;检测细胞成活率、NF-κB p65蛋白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随缺氧时间延长细胞数量逐渐减少,24 h达高峰(P<0.05),复氧后细胞数量略有增加;随缺氧时间延长NF-κB p65阳性蛋白表达增多,复氧6h组达高峰(P<0.05);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随H-R时间延长渐增高(P<0.05).PDTC组中NF-κBp65蛋白和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H-R诱导HK-2细胞中NF-κcB p65的活化,从而上调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炎症的发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可诱导内皮细胞ICAM-1的过度表达。本研究通过姜黄素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观察姜黄素是否能够影响TNF-α诱导ICAM-1的表达。方法:从新生儿脐带中获取HUVEC进行原代培养,取第3~5代的细胞,并将其分成3个实验组: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TNF-α组,加入10 ng/ml TNF-α干预3 h;姜黄素组,先加入10μmol/L姜黄素干预2 h,再加入10 ng/ml TNF-α干预3 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HUVEC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量;同时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3组细胞表达ICAM-1的荧光强度;Real-time PCR技术检测3组细胞中ICAM-1 m RNA的表达。结果:1流式细胞检测发现,TNF-α组中HUVEC表面ICAM-1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88.69±3.14)%vs(9.82±1.21)%,P<0.01];姜黄素组中ICAM-1表达[(41.85±8.39)%]较TNF-α组明显下降(P<0.01),但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2免疫荧光检测也显示,TNF-α组中HUVEC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姜黄素组ICAM-1的表达强度较TNF-α组减弱。3Real-time PCR显示,TNF-α组中ICAM-1 m RNA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加(34.70±14.99 vs 1.03±0.26,P<0.05);姜黄素组中ICAM-1 m RNA表达(15.34±8.42)较TNF-α组下降(P<0.01),比空白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姜黄素可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表面ICAM-1蛋白的表达,这与其能够抑制细胞内ICAM-1 m 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观察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对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时序性表达的影响,研究HCMV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用HCMV感染血管内皮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改变;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感染时段细胞VCAM-1及RAGEmRNA的表达。结果HCMV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后,HCMV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0h时,VCAM-1mRNA有基础水平的表达,4h开始升高,8h时达高峰,12h开始回落,24h回落更明显,与0h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8h接近0h表达水平(P>0.05)。感染0h时,RAGEmRNA有基础水平的表达,4h开始升高,8h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随感染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高,感染24h时达高峰,48h开始回落,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各时段与0h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MV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后能够增强氧化应激,促进VCAM-1及RAGE的mRNA表达,并且呈时间依赖性。HCMV有可能通过增强氧化应激、上调VCAM-1及RAGE的表达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是否调控脂多糖诱导的人内皮细胞VCAM-1表达及机制.方法 脂多糖(LPS) 10μg/mL刺激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0、6、12、24 h,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VCAM-1蛋白表达,刺激0、4、8、12 h行RT-PCR检测VCAM-1 mRNA;LPS(10μg/mL,后同)刺激HUVEC 0、30、60、120 min后,Western blot检测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磷酸化PI3K (p-PI3K)、Akt、磷酸化Akt (p-Akt)表达;PI3K抑制剂LY294002(10、50 μmol/L)、Akt抑制剂A6730(2、10 μmol/L)预处理细胞1h后LPS刺激12 h,Western blot检测VCAM-1蛋白表达,刺激8h行RT-PCR检测VCAM-1 mRNA;加或不加抑制剂,LPS刺激8h加入放线菌素D抑制转录,于0、1、2、3、4h收细胞行RT-PCR检测VCAM-1 mRNA,计算mRNA半衰期.结果 LPS刺激HUVEC(6、12、24 h)后VCAM-1蛋白表达增加(P<0.05),12h达峰值,VCAM-1 mRNA在刺激后也增加(P<0.05),8h达峰值;LPS刺激HUVEC后p-PI3K、p-Akt增加,p-PI3K在刺激30 min达峰值(P<0.05),以后逐渐下降,120 min与0h接近(P>0.05),p-Akt在刺激30 min明显增加,60 min达峰值,120 min仍高于0 h(P<0.05);LY294002下调了p-Akt表达(P<0.05),同时降低VCAM-1蛋白、mRNA合成(P<0.05);Akt抑制剂也抑制VCAM-1蛋白、mRNA(P<0.05);PI3K、Akt抑制剂均不影响VCAM-1 mRNA稳定性(P>0.05).结论 PI3K/Akt信号途径在转录水平调控VCAM-1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血注射液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与人单核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培养HUVEC作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ox-LDL制备细胞损伤模型。采用蛋白定量法检测HUVEC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RT-PCR检测HUVEC中ICAM-1的mRNA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测定HUVEC中ICAM-1的蛋白表达。结果ox-LDL作用HUVEC后12、24h时,人单核细胞与HUVEC的黏附率显著升高,HUVEC中I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明显升高,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活血注射液可明显降低人单核细胞与HUVEC的黏附率,以及显著降低ICAM-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P<0.01),这种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活血注射液能通过下调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单核-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从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利于减少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vein endothelial cells,ECV)对E选择素时序性的表达,探讨HCMV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用HCMV感染ECV,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感染时段细胞E选择素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HCMV感染ECV后,感染0h时E选择素mRNA有基础水平的表达,4h升高并达高峰,8h时开始回落,12h回落显著,24h回落更明显,与0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8h接近0h表达水平(P>0.05)。结论:HCMV感染ECV后能够促进E选择素表达,并且呈时间依赖性。HCMV有可能通过上调E选择素的表达,介导ECV的炎症反应,促进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糖尿病状态下,一氧化氮(NO)与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cyclase,sGC)均被氧化,使NO-sGC-环磷酸鸟苷(cGMP)信号通路传导异常,NO-sGC-cGMP信号通路异常是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病理基础。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活剂(cinaciguat,CIN)可激活失活的sGC进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制造高糖内皮细胞损伤模型,观察CIN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CIN干预组,每组6例。高糖组及CIN干预组均加入33.3 mmol/L的葡萄糖制造高糖细胞损伤模型,而CIN组同时加入0.1 μmol/L CIN干预。各组细胞在培养6、24、48 h时,检测上清液中的NO水平及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浓度;培养48 h后RT-PCR检测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的表达;培养48 h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粘附分子-1(VCAM-1)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NO、NOS含量呈现早期升高晚期下降的趋势,而CIN组上述趋势消失;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内皮细胞的eNOS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iNOS mRNA、ICAM-1与VCAM-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CIN组eNOS mRNA表达水平较高糖组明显升高(P<0.05),iNOS、ICAM-1与V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CIN可平衡NOS的活性,调节NO的生成及ICAM-1与VCAM-1的表达,改善高糖状态下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更昔洛韦并IVIG治疗HCMV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3~2005年住院的76例HCMV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GCV)联合静脉用人血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对照组单用GCV治疗。两组其他辅助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恢复及病毒载量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t=2.334~3.580,P<0.05)。结论GCV联合IVIG治疗HCMV婴儿肝炎综合征优于单用GCV。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和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共同作用对血管内皮细胞(vein endothelial cells,ECV)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对糖基化终产物受体(th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RAGE)表达的影响,明确HCMV和AGEs在致内皮细胞损伤作用中是否具有协同效应,探讨HCMV和AGEs致动脉粥样硬化 (AS)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用HCMV和AGEs分别及共同作用于ECV,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HCMV组、牛血清白蛋白(BSA)组、AGEs组、AGEs+HCMV组5组;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改变;采用RT-PCR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RAGEmRNA的表达。结果:HCMV感染ECV后,对照组荧光强度和BSA组荧光强度均较弱,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Es组和HCMV组荧光强度强于对照组(P<0.01);AGEs+HCMV组荧光强度高于AGEs组和HCMV组(P<0.05),两者联合作用存在协同效应。对照组和BSA组ECV细胞RAGEmRNA均有低水平表达,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AGEs组和HCMV感染组RAGE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AGEs+HCMV组表达量高于AGEs组和HCMV组(P<0.01)。在相同病毒滴度感染的情况下,随AGEs浓度增加RAGEmRNA的表达增高,呈浓度依赖性;在相同AGEs浓度作用时,随HCMV感染滴度增加RAGE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呈滴度依赖性。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V和AGEs均能够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促进RAGEmRNA的表达,两者共同作用时呈协同效应。HCMV和AGEs有可能通过协同增强氧化应激、进一步上调RAGEmRNA的表达,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呼吸道合胞病毒A亚型Long株攻击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另设正常细胞组.采用实时PC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I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1)正常细胞组24 h ICAM-1 mRNA表达为1,病毒组为2.51(P<0.05).(2)病毒组12、24、48、72和96 h后ICAM-1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细胞组[1.25±0.09比0.21±0.06,1.87±0.18比0.30±0.06,4.78±0.52比0.29±0.07,13.34±0.64比0.35±0.17,1.58±0.37比0.35±0.14,均P<0.01].病毒组在48~72 h维持较长时间的表达,72 h达峰值,96 h明显下降.结论 肺成纤维细胞和ICAM-1可能参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低氧状态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低氧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低氧条件下不同时间点大鼠动脉内皮细胞中eNOS、ICAM-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同常氧组相比,低氧1h时eNOS、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无变化.而6、12、24h时eNOS、ICAM-1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但eNOS mRNA与ICAM-1mRNA的表达变化在同一时间点并不一致。结论低氧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eNOS与ICAM-1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低氧性肺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