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臀肌挛缩症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认识重症臀肌挛缩症的特殊性和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自定的臀肌挛缩症的分度方法和重症诊断标准,确诊的318例重症患者采用手术及术后功能锻炼结合物理因子治疗,并随访其疗效。结果:本组病例随访3~18个月,有效率100%,治愈率93.8%,并发症少,无复发。结论:手术彻底松解挛缩组织、术后结合有效的功能锻炼和物理因子的治疗、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可以明显提高重症臀肌挛缩症治疗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该类患者康复和恢复对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臀肌挛缩症治疗的回顾性分析兼论相关问题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式,临床分型分度,术后功能锻炼措施等一系列问题。方法:1280例患者,采用“Z”型彻底松解延长术及有效锻炼措施,结合临床研究及回顾性分析,将臀肌挛缩症的治疗进行明显规范。结果:本组病例随访3月-2年,有效率100%,治愈率98.5%,近期并发症5%,远期并发症0.2%,结论:明确诊断,结合规范手术操作和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大大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雷  潘丽华  姜秀珍  夏露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881-1882
目的:结合临床探讨臀肌筋膜挛缩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总结不同类型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5月~2010年5月臀肌筋膜挛缩症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分为两组,术后分别给予不同功能锻炼和护理措施,分析恢复效果。结果:步态异常组75例患者行挛缩臀肌筋膜松解,术后1月治愈率达97%;跛行组21例患者行臀肌筋膜松解及臀中肌延长,术后2月治愈率达9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和关节不稳等并发症。结论: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由于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多样,术后应对不同患者实行个体化功能锻炼和护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4.
徐锋  高晓峰 《骨科》2012,3(1):16-17
目的 总结儿童肌注性臀肌挛缩症采用粗隆上微创切口手术治疗经验和价值.方法 对260例8.0~15.0岁肌注性臀肌挛缩症患儿,行粗隆上微创切口松解手术,并行随访评价.结果 260例切口均一期愈合,经10个月~8年随访,依据夏榕圻疗效评定标准:优172例;良88例.优良率100%.结论 粗隆上微创切口手术松解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具有切口小、无张力、痛苦小、切口愈合快、美观、术后早期下地功能锻炼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臀肌筋膜挛缩症预防措施,及早发现治疗,做好术后功能恢复指导.方法:对93例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的诊治及术后功能恢复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手术治疗93例,89例达优良效果.结论: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做出诊断,进行手术松解挛缩筋膜,术后加强功能锻炼可达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9-12采用臀肌挛缩带Z形延长术与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的137例臀肌挛缩,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臀肌挛缩手术治疗术后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11年,平均6.7年。术后6例出现切口血肿,3例出现切口感染,3例出现手术部位感觉减退,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好转。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优97例,良22例,可15例,差3例,优良率8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8岁、Ⅲ级臀肌挛缩、术中并膝屈髋≤120°,内收内旋≤20°、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较差是臀肌挛缩手术治疗疗效为差的危险因素。结论臀肌挛缩应尽早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充分松解挛缩组织,术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度(III度)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方法]通过对本院83例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术中、术后症状改善效果及术后的长期随访,分析重度臀肌挛缩症手术松解的疗效.[结果]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平均年龄14.6岁(6~24岁),71例在髋关节囊后外侧切开松解后Ober' s征阴性,12例患者加行股二头肌长头近起点部分肌纤维切断松解,术后效果良好.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年(6个月~7年),随访结果总体优良率为94.0%.[结论]重度臀肌挛缩症术中常规松解后Ober's征仍为阳性时,应松解髋关节后外侧关节囊,必要时松解股二头肌长头挛缩纤维.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应用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经验,并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方法 取臀部后外侧纵切口,彻底松解挛缩增厚的臀肌,术后6d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结果 48例中,优28例,良10例,可2例,差8例,优良率为79.17%;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17个月)。其中2例松解过度,8例刀口感染。结论 臀肌挛缩症患需手术治疗,手术对挛缩的臀肌进行彻底的松解,术后适时适度的进行功能锻炼,可达到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98例臀肌挛缩症手术方法及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一种更适合于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98 例臀肌挛缩症根据功能障碍程度分别选择大粗隆上横切口20例,大粗隆后上方斜弧形切口20 例及髂棘下外侧横切口58 例进行松解,其中直视下松解78例。结果 通过对各组术后并发症的调查,结合87例随访进行分析比较,髂棘下外侧横切口组未见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而大粗隆上横切口手术操作安全性低,易过多损伤,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早期锻炼和功能恢复。结论 髂棘下外侧横切口能满足各种程度的臀肌挛缩松解术,且直视下手术操作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臀肌挛缩症致骨盆倾斜合并肢体不等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揭示臀肌挛缩症合并肢体不等长的原因,并阐述手术治疗配合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观察其疗效。方法:对1280例臀肌挛缩症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分析,发现有212例因骨盆倾斜合并下肢肢体不等长,治疗采用臀部“Z”型松解延长、配合术后下肢皮肤牵引、摆动髋部等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月~2年,对其临床体征等全面评估,优206例,良6例,优良率100%,治愈率99.3%。结论:此方法对诊断明确的患者治疗,既解决了臀肌挛缩平的一般症状体征,又解决了因骨盆倾斜造成的肢体不等长问题,尤其应引起临床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臀肌挛缩症临床分型与关节镜下微创手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分型与关节镜下松解术的疗效。方法:臀肌挛缩症358例,男175例,女183例;平均年龄(19.7±6.8)岁(14~41岁),患者均有反复青霉素与苯甲醇溶媒肌肉注射史。按临床特点和术中挛缩束带情况分为:索条型(118例),扇型(107例),混合型(87例),阔筋膜张肌挛缩型(46例)。术后根据臀肌挛缩功能综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21例,失访37例,随访时间平均3.5年(1.5~8.0年)。根据评价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价,优303例,良13例,可5例。术后无复发、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结论:根据臀肌挛缩的分型选择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术后疗效。关节镜监视下等离子刀微创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创伤小、操作安全、疗效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治疗臀肌挛缩症和阔筋膜张肌挛缩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强  昝强  王鹏  楚向东  朱超 《中国骨伤》2007,20(2):115-1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和阔筋膜张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臀肌挛缩症(均为双侧发病)和4例阔筋膜张肌挛缩症(单侧发病),男12例,女16例;年龄5-23岁,平均15.2岁。采用关节镜治疗,其中24例臀肌挛缩患者均有臀部注射史,关节镜下见挛缩纤维化的臀肌及挛缩增厚的阔筋膜,均在关节镜下切断。结果:28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黄耀添等评定标准:24例臀肌挛缩症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优19例,良3例,可2例;4例阔筋膜张肌挛缩症患者,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果全部为良。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和阔筋膜张肌挛缩症,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儿童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臀部挛缩组织切断松解或延长术(29例)、臀肌起点下移术(11例)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结果40例术后平均随访5年,采用臀部挛缩组织松解或延长术29例中,臀肌挛缩体征及骨盆倾斜完全消失24例,部分改善3例,2例无明显改善。臀肌起点下移术11例中,臀肌挛缩及骨盆倾斜症状完全消失9例,部分改善2例。结论经臀肌大转子顶端的小切口进行臀部挛缩组织切断松解或者延长手术,对治疗轻症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简便、有效;而臀肌起点下移术是治疗儿童重症臀肌挛缩并骨盆倾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田向东  陈宇明  林顺福  王正义  黄沪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0):754-756,I000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6月开始我院采用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15例患者29侧病变。术前进行临床分型以判断挛缩组织范围;手术在组织腔室内操作,对挛缩组织行逐层切割松解;术后尽早行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了随访6~32个月,优良率100%。术后无伤口血肿、感染、神经损伤等合并症。结论关节镜技术应用对软组织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五步法臀肌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52例(104髋)臀肌挛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五步法臀肌松解术,其中轻型19例、中型25例、重型8例。根据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范围和步态、并膝下蹲情况评定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术后臀肌挛缩量化评分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7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90%(优32例、良15例、可5例);术前及末次随访臀肌挛缩量化评分分别为(50.6±17.2)和(89.9±7.3)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早期摇摆步态2例、伤口积液1例,无感染及重要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五步法臀肌松解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有效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康复锻炼,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关节镜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16例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为关节镜手术组56例,对照组为传统开放手术组60例,根据蔡斌等[1]疗效标准评价疗效,并对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应用、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比较.[结果]经术后6个月~11年的随访,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关节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镇痛药物应用、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5项指标明显优于切开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疗效、复发率与切开手术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关节镜治疗臀肌挛缩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手术瘢痕小、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等优点,且疗效肯定,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的手术方式,及如何防治并发症并取得更好的疗效.[方法]选取1990年7月~2004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臀肌挛缩症共615例行回顾性随访,男408例,女207例.年龄7~25岁,平均9.7岁,采用大粗隆上以挛缩带为中心纵切口,“Z”形切断挛缩带,对重症病例松解臀中肌及髋短外旋肌甚至后侧关节囊,对骨盆倾斜病例严重侧的松解范围及程度要大于对侧.术后适当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6 a(6个月~11a),602例疗效优(97.9%),11例良(1.8%),优良率99.7%,2例经再次手术痊愈.[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采取“Z”形切断术,注意避免损伤神经,胶管负压充分引流并配合术后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149例,其中86例接受横形直切口(A组),63例接受纵弧形切口(B组).术中均充分切断挛缩带,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同一康复训练模式.对两组术后引流量、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A、B组患者均获甲级愈合,无伤口感染发生;24 h引流量A组少于B组(P=0.016)、48 h引流量无差异(P=0.383);术后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两组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手术治疗是臀肌挛缩症首选治疗方法,术后疗效好,恢复均满意.不同手术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症不会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9.
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经验,探讨本病分型与手术范围及疗效的关系。方法根据臀肌挛缩症特有的临床表现,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根据分型术中分别显露髂胫束、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至髋关节囊后方。结果160例均手术治疗,随访148例,随访时间6个月~10.5年,平均6.7年,优良率96.6%。结论对臀肌挛缩症强调早诊断,早治疗,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显露相应的手术范围,并实施相应的手术,术后早期锻炼,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失败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臀肌挛缩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6例臀肌挛缩症手术治疗失败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手术失败原因有3个方面:(1)误诊误治17例;(2)对本病认识不足而选择了不恰当的手术方法或手术松解的范围和程度把握不好91例;(3)术后功能锻炼不到位2例。[结论]多种医源性原因导致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失败,临床医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正确诊断,选择正确的、恰到好处的手术松解,患者术后加强锻炼,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