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21例,均给予CAG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本组21例患者在完成1个疗程完全缓解6例,完全缓解率为28.6%,完成第2疗程完全缓解4例,完全缓解率为19.0%,完成第3疗程完全缓解1例,完全缓解率为4.8%。完全缓解率52%,部分缓解4例,总有效率71%。21例患者化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结论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芪胶升白胶囊在减轻胃癌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3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均接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化疗2周期,观察组首次化疗第2天开始服用口服芪胶升白胶囊,每次口服4粒,每日3次,直至2周期化疗结束。观察两组化疗期间骨髓抑制情况。结果:观察组Ⅱ-Ⅲ度骨髓抑制者16.7%,低于对照组的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胶升白胶囊对胃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化疗过程中减轻骨髓抑制方面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用HAP-DOM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结果:获得完全缓解CR)10例,CR率达76.9%;治疗后骨髓增生程度低下容易达到CR;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下相当于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二者关系基本是平行的;二个分方案交替使用不易产生抗药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缓解率;可以缩短病员的治疗时间;毒性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髓微血管密度(MVD)水平的影响。方法: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2例(初治者30例,复发难治者12例)。初治患者开始单用沙利度胺治疗,据病情变化加用联合化疗。复发难治者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沙利度胺从小剂量50mg/d开始口服,每周增加50mg,直至最大剂量200mg/d并维持治疗。沙利度胺单药治疗者3例,联合化疗者39例。联合化疗方案采用标准MP(美法伦+泼尼松)方案、M2(卡莫司汀+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美法伦+泼尼松)方案、VAD(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治疗6月后进行疗效评价。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月测定骨髓MVD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VEGF水平。结果:所有病例中部分缓解27例(初治24例,复发难治3例),进步8例(初治4例,复发难治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3.3%。治疗前后比较,血红蛋白明显上升,骨髓浆细胞比例、血β2-MG、免疫球蛋白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治疗有效者血浆VEGF水平及骨髓MV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无效者血浆VEGF水平及骨髓MVD变化不著(P>0.05)。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肯定,副反应小,且治疗有效病例血浆VEGF水平及骨髓MVD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化疗4个周期后评估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将发生骨髓抑制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骨髓抑制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化疗患者中,28例发生骨髓抑制,占46.67%(28/60);发生组Kam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低于未发生组,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占比、骨转移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理分型、合并慢性疾病占比、化疗方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KPS评分、临床分期为Ⅲ~Ⅳ期、骨转移均为影响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较高,低KPS评分、临床分期为Ⅲ~Ⅳ期、骨转移均为影响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与奥沙利铂、亚叶酸钙联合氟尿嘧啶(FOLFOX4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别采用XELOX及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化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包括血清肿瘤标记物浓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临床有效方面,接受XELOX方案化疗组有效率更高,与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化疗后血清肿瘤标记物浓度值较化疗前均有所下降,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应用XELOX方案化疗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FOLFOX4方案化疗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及神经毒性发生率方面,两化疗方案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XELOX方案较FOLFOX4方案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脲嘧啶组成的FOLFOX4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8例经过紫杉类药物为主方案及ECF等传统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后按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入组观察38例,总有效率为26.3%,中位TTP为4.6个月;中位生存期5.8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外周神经感觉异常、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症状可逆。结论FOLFOX4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6 0岁 ,1988年 2月起反复皮下、牙龈出血伴月经量增多 ,于 1988年 4月 2 8日入院 ,经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M2 a) ,经 HATP方案化疗 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 ,又先后 13次予强化、巩固、维持治疗 ,方案分别为 HOTP、HOAM、HAT、HTP、HATP等 ,至 1989年7月 18日中断化疗。 1996年 4月患者因面色苍白十余天再次入院 ,查骨髓象示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M2 a)复发。于AA(阿霉素 +阿糖胞苷 )方案化疗 3个疗程后达完全缓解。后先后 2 4次予 HAE、NA、HA、VA、CAM、AE方案化疗 ,多次复查骨髓象均示完…  相似文献   

9.
陈静  魏锦  胡宏 《四川医学》2001,22(10):903-904
目的 探讨HA方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的疗效。方法 对10例临床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患者用HA方案治疗(三尖杉脂碱4mg/d,阿糖胞苷150mg/d),疗程5-7天,根据血象及骨髓象决定用药时间。结果 近期总有效率达60%,但骨髓抑制严重,有2例死于骨髓严重抑制后并发症。结论 HA方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时,近期疗效肯定,但药物剂量应偏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匹服平+顺铂联合(VIP)治疗生殖细胞肿瘤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原因,以减少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风险,提高患者预后及生存时间。方法针对1例典型病例,依据生殖细胞肿瘤相关诊疗规范和指南进行分析,评价VIP治疗的方案是否合理、化疗药的剂量是否适宜、对患者化疗相关性不良反应的监护是否密切、对化疗相关性不良反应的处置是否及时、有效,以及化疗药与骨髓抑制的关系等。结果经临床药师分析,该例患者使用VIP的方案合理,VIP方案虽等同于4个疗程的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BEP)方案,但VIP的骨髓抑制毒性更强。异环磷酰胺会引起急性骨髓抑制,并且先前使用顺铂的患者,可加重异环磷酰胺的骨髓抑制。结论作为药师,应协助临床医师监护患者化疗过程的安全性。如有异常,应及时提示临床医师进行干预,尽可能降低化疗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含米托蒽醌的化疗方案治疗37例血液恶性肿瘤,观察其毒副作用。结果表明,含米托蒽醌的方案毒副作用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心肝肾脏器损害、发热等。这些毒副作用症状大多轻微,且易耐受。最为严重的副作用是骨髓抑制,4例死于骨髓抑制后的出血和感染。作者认为,定期复查骨髓象、外周血象和心电图等,加强预防性措施,则可避免其毒性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提高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本院制剂扶正抗癌膏改善大肠癌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化疗相关性疲乏及对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结直肠癌患者10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4个周期,共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加用扶正抗癌膏,化疗开始每日服用,每次10g,每日3次,每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8周。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期后分别检测血常规、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行KPS(卡氏)评分,并使用疲乏量表(FA)进行疲乏程度评分;在治疗的每周期观察2组血常规及骨髓抑制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2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较低(P<0.05);(2) 2组疲乏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无显著性变化,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3) 2组免疫功能变化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有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抗癌膏能降低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改善化疗相关性疲乏,增强肠癌患者免疫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化学治疗后骨髓抑制的脊柱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脊柱增强MRI及同位素骨扫描检查除外脊柱转移瘤且临床排除其他原发骨髓疾病的恶性实体瘤患者54例,根据在MR前是否接受过化疗及是否发生急、慢性骨髓抑制将病例分为骨髓抑制急性组、慢性组,化疗后无骨髓抑制组及未化疗组共4组,比较MR表现异同。结果急性组5例,慢性组24例,化疗后无骨髓抑制组7例,未化疗组18例。慢性组及化疗后无骨髓抑制组的平均椎体/脑脊液信号强度比值高于未化疗组(P〈005),急性组中4例信号均匀减低;慢性组及无骨髓抑制组平均椎体信号强度标准差高于未化疗组(P〈0.05)。4组中局灶性脂肪沉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恶性实体瘤化学治疗后骨髓抑制患者脊柱椎体T1信号发生改变,慢性期不均匀性升高,急性期呈均匀减低趋势;局灶性脂肪沉积不是骨髓抑制的特异性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ogen;DAC)方案和沙利度胺(thalidomid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三种分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8例MDS患者,随机分二组,每组各14例,28 d为1周期,共4个疗程,完成方案后,进行观察结果比较。结果地西他滨方案和沙利度胺方案总有效率分别为92.85%、57.14%(P<0.01),部分及以上缓解率分别为64.28%、14.28%(P<0.01),其有效率、部分及以上缓解率明显高于沙利度胺方案(P<0.01)。在不良反应中地西他滨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诱发感染,而沙利度胺相对较轻,两组方案在骨髓抑制率和诱发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沙利度胺方案相比,地西他滨方案缓解率高、起效快、因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诱发感染,应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5.
同步骨髓活检与涂片检查在血液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骨髓涂片及活检在血液病鉴别诊断中的地位及其对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和全血细胞减少症病人同步进行骨髓活检与涂片检查,骨髓活检标本经处理后,塑料包埋,切成3胛切片,HGF染色。骨髓涂片经瑞氏染色后常规检查。结果 骨髓活检增生度高于涂片;误诊率(4.76%)低于涂片(35.71%);9例治疗好转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其骨髓活检恢复正常的时间平均比涂片正常时间早约4周;而白血病的病人骨髓涂片提示缓解的时间要早于活检,多数第一次缓解的病人骨髓活检中仍可见到成堆或小片状分布的幼稚细胞。结论 骨髓涂片及活检对于血液病的诊断与疗效的观察有互补作用,不能相互取代。对于化疗后及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人,应常规同步做骨髓的涂片及活检检查。  相似文献   

16.
乔惠萍  李启民  陈鹏 《中外医疗》2011,30(35):60-60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III期直肠癌术后患者77例,给予术后放疗50Gy,同步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3个周期。结果 54.5%的患者可以耐受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外周神经系统毒性,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结论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给予放疗50Gy+FOLFOX4方案治疗强度稍大,应该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7.
患者 ,女 ,17岁。自 1998年 7月因头昏乏力、全身疼痛、皮肤出血点、瘀斑等症状就诊 ,否认鼻衄、牙龈出血、便血及发热 ,查血常规 :WBC15 6× 10 9/ L,Hb91g/L,PL T6 2× 10 9/ L,分类可见幼稚淋巴细胞 ,经骨髓穿刺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 VDC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强的松 )联合化疗 1疗程后骨髓象完全缓解 ,后经原方案巩固治疗 2疗程后未做任何治疗 ,于 1999年 12月底骨髓象复发 ,经原方案治疗 2疗程后未达到完全缓解。于 2 0 0 0年 7月中旬再次住院治疗 ,采用 VP(长春新碱 +强的松 )方案 +大剂量甲氨蝶呤 (HD-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同步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宫颈癌过程中出现严重骨髓抑制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IMRT同步化疗的宫颈癌患者资料。纳入分析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临床分期、体力状况、放化疗前血细胞计数、治疗前肌酐水平、放疗前是否接受化疗、是否有骨髓抑制、盆腔外照射总量、盆腔骨髓平均剂量、骨髓剂量体积(V30,V40和V50)及同步化疗方案与化疗周期。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3、4度骨髓抑制与放疗前是否接受化疗、是否有骨髓抑制、盆腔骨髓平均剂量、V40及V50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骨髓平均剂量[■=1.004(95%CI:1.001,1.007)]、V40(<41% vs ≥41%)[■=0.123,(95%CI:0.031,0.487)]和V50(<9% vs ≥9%)[■=0.040,(95%CI:0.013,0.128)]与3、4度骨髓抑制相关。结论  盆腔骨髓V40<41%和V50<9%是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CCRT)3、4度骨髓抑制发生率降低的相关因素。盆腔骨髓平均剂量是骨髓抑制发生率增高的相关因素,盆腔骨髓平均剂量越高,骨髓抑制发生率越高。严格控制盆腔骨髓放疗照射的体积及剂量,能减少宫颈癌患者骨髓抑制的发生,是顺利完成IMRT同步化疗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Fas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其与Fas 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电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小鼠经60Co 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的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Fas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照射后4 h细胞即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集;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有大量的小分子片段,呈典型“梯状”图谱;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凋亡细胞百分率在照射后4 h明显增加,8 h达到高峰;照后4 h,Fas表达显著增强。结论:γ射线照射后可引起骨髓造血细胞凋亡,Fas可能参与了辐射诱导的造血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王永侠 《吉林医学》2014,(7):1513-1514
目的:总结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EP方案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整体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小细胞肺癌EP方案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综合的护理干预,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均能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结论:加强小细胞肺癌患者EP方案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可更好地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