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27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中采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定位裂孔、巩膜外冷凝、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或环扎术,术后观察裂孔封闭及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27例(27眼)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改善22眼(81.48%)...  相似文献   

2.
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 ,封闭视网膜裂孔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目前 ,巩膜冷凝术是公认有效且安全的封孔方法 ,其操作多在直接检眼镜或间接检眼镜下进行。本文报告在高倍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准确定位后并行巩膜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 ,共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 6例 1 6只眼 ,疗效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 :病人为 2 0 0 0年 1月至 6月间收治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 6例 1 6只眼 ,均适合在巩膜做视网膜复位手术 ,年龄 1 6~ 60岁 ,平均 35岁 ,其中男性 1 0例 ,女性 6例 ,均为单眼发病。病程最短 1周 ,最长达 1年。视…  相似文献   

3.
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7例,在手术显微镜下定位裂孔并对裂孔及变性区进行冷凝,行巩膜外硅胶垫压术.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裂孔封闭,视网膜完全复位17眼,视力提高17眼.矫正视力<0.3 5眼.≥0.3 12眼.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手术冷凝及巩膜外硅胶垫压术手术视野清晰,放大倍数大,简单易行,术后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6例,全部为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硅胶垫压及冷凝(或联合环扎)进行手术.术前根据三面镜检查裂孔位置、大小及脱离范围,计算垫压和/或环扎缝置位置,术中先预置巩膜外垫压和/或环扎带缝线,根据术前检查网膜下液的低点,放液针穿破巩膜、脉络膜引流视网膜下液,显微镜直视下用冷凝头顶压巩膜确定裂孔及变性区并冷凝,固定硅胶带和/或环扎带,如术中检查眼压低,予玻璃体内注入消毒空气.术中观察裂孔封闭、网膜复位确实后结束手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葡萄膜反应、冷凝区反应、视网膜复位等情况.结果 56例病例,视网膜一次复位54例,原位再次脱离2例,其中1例为裂孔位于垫压嵴后坡,再次网膜下液出现;另外1例为多发裂孔术前术中未全部查及;其中矫正视力提高的有45例,无改变的有6例,下降的5例;术后葡萄膜及冷凝区视网膜均无过度炎性反应.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操作简单、快捷,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治疗未发现明确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6眼未发现明确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应用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的手术方法。术后检查视网膜复位等情况。结果:6眼未发现明确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全部行冷凝术及巩膜外顶压,6眼复位皆为一次性手术成功。有3眼术中发现眼压较高,因此巩膜不被顺利顶压,为保证手术成功采用了前房穿刺术将少量的房水排放出,从而降低眼压。患者6眼视力在矫正后全部达到4.3以上,视力术后均有提高。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并冷凝治疗未发现明确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方便、省时等优点,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巩膜扣带术中联合气体填充固定与放视网膜下液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巩膜扣带术中裂孔定位良好但裂孔周围视网膜下液较多时联合气体填充固定或放视网膜下液治疗.结果 38例38眼行巩膜扣带术,其中26眼术中联合行玻璃体腔C3F8气体填充治疗,术后23眼(88.5%)经1次手术后脱离的视网膜完全复位,12眼术中采用放视网膜下液治疗, 术后11眼(91.7%)脱离的视网膜经1次手术完全复位.结论巩膜扣带术中可联合气体填充固定代替术中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术联合气体填充固定的主要并发症为术后新裂孔形成.  相似文献   

7.
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中,封闭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为使裂孔能紧贴在手术嵴上并形成牢固粘连,在巩膜扣带术中采用巩膜外电凝或冷凝,至今仍被认为是手术成功的常规步骤.近年来临床实践使人们在治疗视网膜脱离中对巩膜凝固应用的必要性和危害性有了新的认识.我院自1997年来采用非凝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1例31眼,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党锐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7):210-211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39眼简单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行巩膜外冷凝裂孔,硅胶海绵局部垫压,随访6个月-18个月。结果视网膜一次解剖复位36眼,巩膜预置缝线时穿透巩膜1例,给予局部冷凝,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过度冷凝现象。结论应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裂孔定位操作简单且疗效可靠,冷凝及垫压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减小具有血管骑跨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中出现血管破裂出血并发症的几率.方法 选择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且有血管骑跨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11例(11只眼),其中男4例,女7例,右眼5只,左眼6只.年龄17~ 54岁.均于巩膜扣带术前使用氩离子激光于血管远近两端进行光凝.光斑直径1 00 ~ 200μm,曝光时间0.2 ~0.4秒,功率100~ 250mW.以出现血液断流为结束指标.所有患者均行放视网膜下液眼外冷凝巩膜扣带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破裂出血并发症.结论 于巩膜扣带术前使用氩离子激光光凝骑跨视网膜裂孔血管,能有效减小患者手术中出现血管破裂出血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尽管玻璃体手术的开展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拓宽了治疗手段;但巩膜扣带术仍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而应用双目问接检眼镜在直视下冷凝,使巩膜扣带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降低。我院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对138例(13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行巩膜扣带术,较以往直接检眼镜下手术时间缩短,疗效提高,现报  相似文献   

11.
韩泉洪  王琳  惠延年 《医学争鸣》2003,24(13):1164-1166
目的 :探讨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巩膜扣带术中将冷凝改为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封闭裂孔的治疗效果 ,讨论其手术的并发症和适应证范围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巩膜扣带术中接受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治疗的RRD患者 34例36眼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术后随访 3~ 6mo ,36只眼中 ,视网膜一次手术完全复位 32只眼 (88.9% ) ,视力 >0 .1者 31只眼(86 .1% ) ,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 :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 ,可简化手术 ,操作准确 ,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 ,是治疗RRD的有效方法之一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巩膜外冷凝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在视网膜裂孔对应的巩膜外冷凝、放出视网膜下液、巩外加压。结果 随诊1mo以上,35眼中,32眼达到解剖复位,成功率为91.43%。结论 巩膜外冷凝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反应轻,疗效满意,是一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郭雷  赵平 《辽宁医学杂志》2007,21(3):169-170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位于巩膜嵴前坡的裂孔再次引起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1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后,裂孔位于巩膜嵴前坡,但仍有视网膜脱离。其中3例患者视网膜脱离局限于嵴前坡,观察脱离程度变化,于术后4~6个月因脱离加重行放水冷凝术。另13例术后视网膜全脱离。其中3例因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行玻切加激光封闭裂孔治疗;另10例行双眼包扎,促吸收药物治疗,其中3例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行激光封闭裂孔;7例网膜下液部分吸收,视网膜脱离局限于巩膜嵴前坡,行放水冷凝术。结果1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裂孔完全封闭,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位于巩膜嵴前坡的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应依据眼内情况决定手术时机与方式。如果PVR严重应行玻切术。如果PVR在C1级以下应先行保守治疗,视网膜下液吸收后可行激光治疗。局限于嵴前坡的持续脱离行单纯放水冷凝术可使视网膜复位。手术应遵循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2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经巩膜放出视网膜下液,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冷凝,做巩膜外垫压及环扎术,使视网膜复位。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26例,视力提高22眼,下降3眼,不变3眼。视网膜脱离复发2例,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2例。结论:显微镜直视下手术能直视裂孔,准确定位,冷凝反应清晰可见,无严重并发症。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易掌握,手术效果良好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26例(2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预置硅胶块和或环扎带后,经巩膜放出视网膜下液,在显微镜直视下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在裂孔及裂孔周围行视网膜冷凝,术后观察视力恢复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26例患者全部裂孔封闭、视网膜完全复位。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出血。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术野清晰、操作精细、视网膜复位率高、操作简便易掌握、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7例患者,共7只眼行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手术后随诊4~19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7只眼治愈(100%),7例患眼视网膜裂孔均封闭,视网膜复位。2眼术后发现裂孔周围冷冻瘢形成不理想,于术后5~10d眼内气体填充状态下补充眼底激光治疗后裂孔封闭。1眼于扣带术后37d发现另一象限周边视网膜小裂孔,局限视网膜脱离经再次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可避免再次玻璃体切除手术对眼内结构损伤,有利于视功能较快恢复,具有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等特点,可作为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对视网膜裂孔定位和冷凝封闭的疗效。方法对52例52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显微镜直视下施行视网膜裂孔定位与冷凝封闭的随访跟踪1~6个月。结果术后裂孔封闭完全、视网膜平复51只眼(97.92%);术后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者46只眼(88.32%)。结论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对视网膜裂孔定位、封闭快捷准确,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余建洪  赵刚平  朱敏  黄智  吴晓云  雷玉  胡丹 《广东医学》2012,33(18):2776-2778
目的 观察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定位技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89例89眼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术前利用三面镜仔细检查裂孔位置,裂孔大小和视网膜脱离范围;术中预置硅胶块和(或)环扎带,然后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进行视网膜裂孔定位、放液及冷冻.手术结束前检查裂孔是否确实封闭,调整或直接结扎缝线和(或)环扎带,必要时玻璃体腔注入过滤空气.术后定期观察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86眼,再次外路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眼,另有1眼因术后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明显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78眼,不变5眼,下降6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在0.3以上者67眼.结论 在简单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中采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及冷凝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裂孔定位准确、疗效确实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其原因很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例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研究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例(11只眼)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收集眼底检查、再次手术方式和视力情况,分析复发原因和手术方式选择及视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原裂孔哆开的为3只眼,新发裂孔的为8只眼,合并人工晶体眼2例2只眼,高度近视3例3只眼,PVR B级的为1眼,C1级的为8眼,C2级的2眼,具有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特征的共5例5只眼。再次施行巩膜扣带术1只眼;玻璃体切除(简称“玻切”)+C3F8填充1只眼;玻切+硅油填充的9只眼。术后视网膜均已复位。术后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3.61±1.20,与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3.26±1.1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5,95%CI:-0.592~-0.098)。 结论 原裂孔哆开、视网膜增殖导致新发裂孔、术中冷冻过强等原因是巩膜扣带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对于年轻人,无PVR,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尽量再次选择巩膜扣带术;玻切术中尽量以激光封闭裂孔为主,可预防性眼内嵴后或360°赤道部3~4排激光;PVR C2级以上患者,尽量选择硅油填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上方马蹄形裂孔伴球形视网膜脱离巩膜外显微手术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 对2001年1月~2003年1月本院的17例上方马蹄形裂孔伴球形视网膜脱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巩膜电凝针排出视网膜下液,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标记器精确定位视网膜裂孔位置,巩膜外冷凝,放射状或平行角膜缘硅胶垫压,联合玻璃体腔内空气注入。术后随访6~15个月。结果 出院时视网膜均解剖复位,术后1个月1例因玻璃体积血机化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行玻切、硅油填充后视网膜复位。13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提高2行以上者占9例,提高1~2行者占4例,3只眼视力无改变。结论 对于上方马蹄形裂孔伴球形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显微镜直视下精确定位视网膜裂孔,巩膜外硅胶垫压联合玻璃体腔内注气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