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绞股蓝总甙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绞股蓝总甙(gypenoside,Gyp)对大鼠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PL)的影响。结果显示:Gyp(150mg/kg·d)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使肝脏,主动脉壁TC含量下降。实验还发现Gyp能降低HPL大鼠血和肝脏过氧化脂质(lipidperoxides,LPO)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提示:Gyp具有降脂保肝,预防动脉硬化形成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Gyp减少过氧化脂质对肝细胞和动脉内皮细胞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
动物实验结果证明红黄通脉剖剂(HHTM)灌胃给药,明显抑制大鼠由甲基硫氧嘧啶和高脂饲料引起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动脉粥样硬化提数AI,HDL-C/HDL-C)的升高,对已经形成高脂血下的大鼠可显著降低TC、TG、LGL-C及AI提高HDL-C的水平。提示HHTM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鱼油对肾病性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鱼油对肾病大鼠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单次静脉注射阿霉素和饲喂高脂饲料的方式建立阿霉素肾病(A和B组)和食饵性肾病(C和D组)模型。从实验第5周起,A和C组给予鱼油1ml/d治疗,B和D组作为对照组。于实验不同时间测定各组大鼠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结果:实验3周末各组大鼠TC、LDL-C和TG均显  相似文献   

4.
寿春胶囊降脂及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寿春胶囊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脂质代谢及其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的实验表明,寿春胶囊能明显降低高脂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及HDL-c/TC的比值,降低动脉硬化指数(AI)值;抑制血清和肝中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增强血液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提示寿春胶囊具有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Wistar大鼠5/6肾切除形成慢性肾衰(CRF)后的血浆脂质及残肾组织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和总磷酯(T-PL)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残肾组织三种脂质在10d均开始增高;TG、T-Ch含量在20d开始明显高于同时相点对照组(P〈0.01、P〈0.05);血浆TG、T-Ch水平与残肾组织TG、T-Ch增高顺序基本一致。脂质在残肾组织沉积情况经苏丹Ⅲ脂质染色被证实。揭示  相似文献   

6.
莱葛冲剂(LGCJ)5.15,10.3g/kg每日灌胃(ig)给药,连续给药12d,可使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明显降低,亦能明显抑制肝脏脂肪沉积。对血清LDL-C和HDL-C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脂蛋白原接种阻断As的免疫病理机理,将42只新生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I)和2个实验组(Ⅱ、Ⅲ)。Ⅱ、Ⅲ组于生后12h内及第7、15天分别向腹腔注射分离纯化的VLDL0.5mg/只,1.0mg/只。18周开始喂高胆固醇饲料。第17、30、40周检测总补体(TC),血清免疫复合物(CIC),体外吞菌百分数(SP)和杀菌率(KBR)。结果表明,17周时Ⅱ、Ⅲ组TC明显高于I组。提示生命早期接种脂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脂蛋白原接种阻断As的免疫病理机理,将42只新生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Ⅰ)和2个实验组(Ⅱ、Ⅲ)。Ⅱ、Ⅲ组于生后12h内及第7、15天分别向腹腔注射分离纯化的VLDL0.5mg/只、1.0mg/只。18周开始喂高胆固醇饲科。第17、30、40周检测总补体(TC),血清免疫复合物(CIC),体外吞菌百分数(SP)和杀菌率(KBR)。结果表明,17周时Ⅱ、Ⅲ组TC明显高于Ⅰ组,30周时TC仍明显高于Ⅰ组;CIC显著低于Ⅰ组。40周时Ⅱ、Ⅲ组SP,KBR显著低于Ⅰ组。提示生命早期接种脂蛋白原能够阻断As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用元首口服液喂养家兔1个月,测定其前后血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结果表明,元首口服液有明显提高家兔血清中的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P<0.001),提高血清HDL-C含量(P<0.001)。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4周造成高脂血症模型,观察降脂通脉冲剂对血脂和血粘度的影响。降脂通脉冲剂1.1~2.2g/kg灌胃,可抑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致动脉硬化指数(AI)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抗动脉硬化指数(AAI)。降脂通脉冲剂亦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浆粘 脂血症大鼠的血占度和高切变率(230s^-1)、低切变率(5.57s^-1)理的全  相似文献   

11.
50例冠心病某些生化基础观测的临床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某些生化基础观测,发现冠心病肾阴虚与糖耐量减低有关,肾阳虚患者尿17-羟低於正常;而冠心病标证有其生化基础,与甘油三酯增高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百宝胶囊治疗神经衰弱55例,取得满意疗效。采用1:1随机对照试验,对照药为多糖蛋白。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率38%,,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率14%,总有效率75%。差异非常显著P<0.01。百宝胶囊治疗组对神经衰弱的10余种临床表现均有显著改善,其治疗前后比较P值均<0.05或<0.001,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胃炎胃镜象与中医证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观察101例慢性胃炎胃镜象与中医"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的关系",显示两证均可见于各型胃炎,而两者对比脾胃湿热证中浅表性胃炎所占为多(P<0.01);脾胃气虚证则萎缩性胃炎为多(P<0.05)。表明脾胃湿热证与浅表性胃炎关系很密切,而脾胃气虚证与萎缩性胃炎关系较密切,且前者似与炎症反应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辨证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硬化腹水按中医辨证分为肝脾郁滞、肝脾湿热、肝肾阴虚3型。采用疏肝健脾、行气活血、清热利湿、滋肾养肝、利水消肿方法。以金铃子散合失笑散、茵陈五苓散、一贯煎合二至汤加减进行论治,并配合保肝、补钾、利尿及支持疗法。通过临床50例观察,结果表明对肝肾阴虚型、肝脾湿热型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消失,腹水消除,肝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俞长荣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长荣教授认为高血压病血压的升高与内脏功能的失调有一定关联,阴阳、气血紊乱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对本病的治疗应该根据中医临证思维方法,通过辨证论治,以求从根本上解除高血压病的内在因素。使用中药降压不能依赖实验室结果选择降压药,要跳出"见病套药"的框子,不能简单地使用平肝降火,养阴凉血药物。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载脂蛋白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96例各种类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其血清载脂蛋白AⅠ及B100(apoAⅠ及apoB100),并设立对照组。结果显示各证型冠心病患者的apoAⅠ,apoB100及apoB1/apoA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标实证中以痰浊型改变最为明显,其apoAⅠ显著降低,apoB100及apoB100/apoAⅠ显著升高。在本虚证型中以肾虚型改变最为明显、其apoAⅠ显著降低。apoB100/apoAⅠ显著升高。这种各证型间的差异无疑对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客观化有一定意义,值得进一步验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芦荟汁的毒理研究及临床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芦荟汁经毒理与临床初步观察证实:除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外,并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痒、镇咳、祛痰、镇静、安神等多种功效。作为药品、食品、化妆品无论内服外用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用畅脉饮治疗80例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患者,临床观察显示其在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治疗原发疾病方面,均具明显效果,是经济、安全、有效的纯中药制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6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分2组作疗效比较。西医组30例用抗菌素、激素和酶等行宫腔输卵管灌注;中西医结合组30例同时加服自拟"通阻汤"加减。以治疗后1年内受孕与否及输卵管通畅情况判定疗效。结果: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的疗效优于单一的西医疗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营养性驱铅饮料的动物和人群试验。饮料与铅料动物组间比较,饮料组动物的尿、粪排铅量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5倍和1.1倍;血、肝、肾中含量低;体内 Zn、Cu、Fe 等微量元素基本稳定。其体重增长与对照组相一致。人群试验:试验组尿铅排出明显,试验末(2月后)仅为试验初的21.7%;血铅平均减少0.39μmol/l;血中 Hb、δ-ALAD 和尿中δ-ALA 等均恢复良好;不影响体内Zn、Cu 等微量元素,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