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对部分疾病防治知识、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为开展农村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地点,在被抽取的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再随机抽取4个自然村,以抽中的自然村中的所有15岁以上的本地和外来居民作为被调查对象,自行编写调查问卷,对抽取的两个人群进行疾病防治知识、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 本地和外来居民对部分(重点传染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66.7%和53.7%,外来居民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明显低于本地居民;本地居民对开展健康教育认知度高,本地和外来居民对组织讲座和发放宣传资料的需求各有侧重。结论 农村居民对部分疾病的防治知识有一定掌握,但总体疾病相关知识答对率不高,尤其是外来居民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的更差;为提高居民的疾病防治知识和帮助居民自觉采纳健康行为,应根据不同人群采取多样化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长兴县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预防行为,为开展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对长兴县中小学生、本地常住居民和来自湖南、湖北、江西等7省尚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的务工人员进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水平和防治行为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1 246名对象,其中中小学生398人,本地常住居民436人,外来务工人员412人。小学生、中学生、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8.62%、47.25%、52.06%和21.27%,不同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人群(包括本地居民和中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外来务工人员(P0.01);预防行为意愿率分别为69.05%、71.65%、70.93%和61.89%,小学生与中学生、中小学生与本地居民行为意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人群与外来务工人员行为意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兴县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需开展多种形式的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3.
戎志东  谢贝闰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3):210-211,217
目的了解本地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知识需求现状,探索制作适合不同人群的相关资料及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形式。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地户籍农村居民400名、本地户籍城市社区居民200名及外来务工人员2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0.5%的外来务工人员及91.2%的本地居民需要疾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电视是当前不同人群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占75.0%。40.1%的农村居民从广播获得相关知识。42.3%外来务工人员靠人际传播获得相关知识。分别有22.0%、19.4%和13.1%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外来务工人员从健康教育机构获取健康知识。结论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量大;电视仍然是不同人群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3种人群从健康教育机构获得健康知识的比例均较低,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逐步提高健康教育机构传播健康知识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大批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 ,人们居住地点变动频繁 ,卫生部门难以有计划地安排预防接种 ,因此 ,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免疫接种工作已成为当前计划免疫工作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通过调查 ,发现荆门市流动儿童的比例占免疫儿童总数的 15 .2 5 % ,由于流动儿童流动性大 ,缺乏固定地点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明显低于常住儿童 ,因此 ,给我市计划免疫工作进一步发展带来障碍和隐患。1 管理对象流动儿童指外来和外出儿童。非本地常住户口 ,在本地居住满 3个月以上 ,年龄在 7周岁以下为外来儿童 ;本地…  相似文献   

5.
儿童基础免疫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根本措施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进城打工者明显增多;随着城区的建设,人口流动量明显增加,这对搞好儿童基础免疫工作带来困难.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营巷街道18个居民区的新生儿居住情况进行调查,就如何加强儿童基础免疫流动人口管理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闵行区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入手,探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提供意见和建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闵行区的莘庄镇、颛桥镇作为本次调查区域,自拟调查问卷入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共调查居民713人。结果约半数的居民表示不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过去一年内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本地居民人数较外来流动人口高;听说过并去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本地居民远高于外来流动人口。结论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获取社区卫生服务存在不均衡性。建议加强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能力建设,拓展健康教育面,强化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苏州市姑苏区本地小学生与外来小学生营养状况、肥胖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营养工作方案和疾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苏州市姑苏区本地小学生和外来小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对小学生营养指标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苏州市姑苏区本地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并存,均较外来小学生情况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之间比较亦然.各年龄组(除12岁年龄组外)本地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均高于外来小学生(≤7岁、8岁和11岁年龄组本地小学生与外来小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本地小学生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外来小学生(≤7岁、9岁、10岁和12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地小学生营养不良、肥胖防治形势较外来小学生更为严峻,应区别制订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措施,加强对本地小学生肥胖的防治工作,亦不可忽视本地小学生营养不良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调查外来流动人口对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行为和信念,为开展江苏省如东县当地流动人口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111名临时居住本县的外来流动人口进行基线和健康教育干预调查。本地114名常住居民作为对照。以问卷式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对血吸虫病防治的“知,信,行”。结果 基线调查外来流动人口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防治行为形成率,查病的依从性,化疗的依从性均低于本地居民。通过对流动人口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的干预,与干预前相比,血防知识提高了65.90%。行为形成率提高了17.54%;血防信念提高了24.85%。差异非常显(P<0.01)。结论 对流动人口开展血吸虫病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十分必要,可使他们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增强预防血吸虫病意识,纠正不良行为,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宝山区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进一步提高上海宝山区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管理工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本区外来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论是“四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还是乙肝疫苗全程免疫,该区外来儿童疫苗接种率、及时率都远远低于本地儿童。外来儿童“四苗“全程接种率的高低与外来儿童性别、家庭收入、父母亲的职业、年龄及文化程度等内容无关,但与居住时间有关,父母亲在当地居住时间0.5a以上的儿童“四苗“全程接种率明显高于居住0.5a以下者、居住该区时间在1a以上的儿童“四苗“全程接种率明显高于居住1a以下者。结论:区外来儿童免疫接种状况不佳,尤其对于流动频繁的外来儿童,还有无效管理手段。提醒该区借鉴其他省市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当地外来儿童免疫预防工作管理方法,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高楼与人     
近年来我国城市楼房建筑高度发展,现在住楼房的人多了,同时居民楼也有不断增高的趋势。在北京市十几层乃至二十几层的居民楼虽不能讲比比皆是,但也绝非凤毛麟角。居民楼与我国传统平房相比,设施齐全,卫生条件好,给人们提供了较为舒适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现代居民楼一般均为单元式结构,一户一单元,邻里间互相干扰少,自家生活较为方便。 然而,居住楼房也和其它现代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本地及外来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学校制定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上海市长宁区接收外来学生的13所公办小学中,整群随机抽取5所学校四、五年级全体学生1467名进行健康体检。结果外地男、女生视力正常率均达到71.6%,好于本地学生组。本地及外来学生龋患率均达到50.0%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地男生贫血检出率(20.0%)较高,与本地男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根据本地及外来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特点,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西湖区外来流动人员艾滋病知识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西湖区外来流动人员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有针对性在外来流动人员中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辖区内2842名流动人员和对照组本地常住居民1167人进行调查。结果流动人员对艾滋病不同途径可否传播的知晓率在20.2%-80.0%之间,均显著低于本地居民。本地居民虽整体知晓率明显高于流动人员,但对不同问题认知率高低分布与流动人员类似。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两组均较低。结论该区流动人员对艾滋病病名已不陌生,但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上认识较为模糊,必须针对流动人员特点,加强防治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也不能放松对本地居民艾滋病全面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3.
浦东新区外来流动人口医疗保障现况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流动人口医疗保障是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该文分析了上海浦东新区外来流动人口医疗保障现状,并结合深圳、北京等地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经验,指出完善流动人口多层次医疗保障对维护外来人员自身和城市本地居民健康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还提出了构建流动人口多层次医疗保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北京市中医优势病种本地居民和外来就医患者治疗费用的分布情况,为优化协调区域内与区域间的卫生资源配置、发现重点人群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获得205家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以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为基础,核算2019年北京市医疗机构不同来源中医优势病种患者的治疗费用情况。结果:2019年北京市中医优势病种治疗费用占全市整体疾病治疗费用的13.74%,以本地居民治疗费用为主,本地居民与外来就医患者治疗费用的诊疗范式、机构、性别、年龄分布存在差异。结论:中医优势病种治疗费用规模较大,主要流向三级医院,中医治疗病种、优质住院服务对外来就医患者更具吸引力,建议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在制定政策前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就医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长宁区外来小学生自我意识及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宁区外来小学生自我意识和生活质量状况,为该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长宁区招收外来学生的5所小学四、五年级全体学生1 568名(外来组682名,本地组886名),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童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外来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与本地学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来学生生活质量各个方面和总分与本地学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意识各分量表和生活质量4个方面及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与本地学生相比,外来学生存在消极的自我评价,生活质量也明显低于本地学生,且自我意识与生活质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温室大棚作业农民职业和生活现状,为改善该群体的职业卫生状况提供信息。[方法]对原南汇区14个镇的蔬菜大棚专业种植户逐户调查,内容包括人员基本信息、经营状况、生活和职业状况等的信息。[结果]共收集3194份有效问卷。从业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老年化趋势明显,外来农民与本地农民的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382,P〈0.01),外来农民年龄结构优于本地农民;在经营性质、种植品种、大棚类型、种值面积、从业时间、饮水种类、居住环境方面与本地农户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依次为1604.16,934.50,83.61,65.42,156.54,909.40,2360.80,均P〈0.01),外来农户以举家租赁小面积耕地独立生产经营为主,居住环境较差。[结论]温室大棚作业的外来农民职业及生活现状需要关注,要帮助他们改善居住环境、生活设施,加强从农业种植技术到农业生产过程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技能的指导和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本区从事饮食服务行业的本地和外来从业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HBsAg和乙肝e抗原 (HBeAg)阳性携带状况。方法 应用酶标法对 30 5 82例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血清进行HBsAg和HBsAg/HBeAg阳性检测。结果 从业人员HBsAg总阳性率为 1.49% ,HBsAg/HBeAg总阳性率为 0 .45 % ,从业人员HBsAg和HBsAg/HBeAg阳性率 :本地分别为 3.17%和 0 .2 0 % ,外地分别为 7.42 %和 1.2 4% ,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结论 HBsAg阳性率低于上海市和国内平均水平。但外来从业人员阳性率明显高于本地从业人员阳性率 ,鉴于外来从业人员所占比重逐年增加 ,应强化外来从业人员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前后本地居民和外来就医患者治疗费用、服务量的机构流向变化,为下一步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 为基础,核算2016—2019年北京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来源患者治疗费用情况。结果:2016—2019年社区卫生机构治疗费用增长最快,治疗费用和服务量占比均呈上涨趋势。本地居民治疗费用、门诊服务主要由三级医院流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019年,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服务量占比由 50.19%增至 53.12%,外来就医患者门诊、住院的费用和服务量占比均有小幅度增长。在相同级别机构中,外来就医患者次均费用均高于本地居民,三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差异逐渐减小,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差距增大。结论:北京市综合医改后治疗费用流向逐年优化,改革有效分流二三级医院门诊患者,使其流向社区, 优化本地居民门诊患者流向的效果明显,应该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医耗联动改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三级医院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外来就医患者的吸引力,因此,应合理配置首都高质量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9.
文葛  王智勇  王君  安庆玉 《中国校医》2015,(3):184-185,187
目的描述与比较北温带某海岛县4组儿童的远视力状况,探讨海岛、性别与近视眼的关联。方法整群选取3所幼儿园儿童214人、428只眼,按照年级、性别、籍贯分组。测定远视力。描述指标为平均视力、平均视角的环比和定基比。结果全体男童平均视力(4.904)与女童(4.91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儿童(4.910)与外来儿童(4.904)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分组的平均视力:本地男童(4.918)=外来女童(4.918)>本地女童(4.901)>外来男童(4.887)。本地男童与本地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来男童与外来女童差异却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男童与外来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本地女童与外来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班,视力最低的是本地男童(4.823),视力最高的是外来男童(4.854)。与大班比较,视力提升最慢的是外来男童(视角定基比84.14%);视力提升最快的是外来女童(定基比71.28%),本地男童也较快(定基比71.62%)。结论幼儿阶段,男童与女童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岛本地儿童与外来儿童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外来女童和本地男童视力发育较快,将较早地发生近视眼。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人口居住密集、有特定功能的自然社区.高校医疗机构长期为广大师生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1].但随着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行,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医院可以对外开放以满足附近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近年来,到高校医院就诊的人群逐渐发生变化,除教职工、大学生、离退休教师之外,还包括众多敏职工家属、外来培训人员、学校周边居民、外来务工人员以及留学生和专家等.因此,医院感染管理(以下简称"院感管理")和控制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