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评估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系统(EuroSCORE)预测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在院死亡率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5年3月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13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additive EuroSCORE及logistic EuroSCORE评分,并根据additive EuroSCORE评分分成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比较全组及各亚组患者的实际及预测死亡率;比较不同亚组的术后并发症、CSICU滞留时间、实际死亡率、预期死亡率;利用speaman相关系数分析Euroscore评分与术后并发症、icu滞留时间的、实际死亡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ditive EuroSCORE及logistic EuroSCORE评分的准确性。结果高危组与中危组、中危组与低危组比较,additive EuroSCORE评分、logistic EuroSCORE评分、术后并发症,ICU滞留时间、实际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及亚组预测死亡率及实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ditive及logistic EuroSCORE评分对应的术后并发症、ICU滞留时间、实际死亡率的Speaman相关系数(r)均小于0.5;additive及logistic EuroSCORE评分对应的实际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0。结论 EuroSCORE评分系统不适合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术前风险评估对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预测有重要指导意义。文中旨在探讨2种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Eu-roSCORE)评分对CABG术后患者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CABG患者212例,收集整理EuroSCORE全部危险因子的详细数据,进行Additive与logistic评分。按Additive Euro SCORE分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61例,男51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72.9&#177;6.3)岁;中风险组:90例,男73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68.8&#177;7.5)岁;低风险组:61例,男54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58.4&#177;5.8)岁。统计出患者实际死亡率和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受术者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2种EuroSCORE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EuroSCORE与术后发生并发症之间的关联。结果观察期(1个月)内共死亡7例患者,实际总死亡率3.3%,预测总死亡率Additive EuroSCORE为4.2%,logistic EuroSCORE为4.3%,高度风险组实际死亡率为8.2%,预测值分别为7.5%和9.1%;中度风险组实际死亡率为2.3%,预测值分别为3.9%和3.1%;低度风险组实际死亡率为0,预测值分别为1.1%和1.3%。Additive EuroSCORE与logistic EuroSCOR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7和0.8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ogistic EuroSCORE与术后各系统发生并发症有更好的相关性,较Addi-tive EuroSCORE优越。结论 Additive评分和logistic评分均对CABG患者术后死亡危险具有较好的预测和估计作用,但两者之间在危险程度的判断上无显著差异。同时,logistic评分对于多种并发症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可作为术前准备、手术决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心脏麻醉危险评估(CARE)评分是否适用于我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同时比较CARE评分与欧洲心脏手术危险因素评价系统(EuroSCORE)对CABG预后[术后病死率、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2007年6月-2008年12月行CABG的患者212例,对其进行CARE评分和EuroSCORE评分,比较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ICU天数与这两种风险评分的相关性及这两种风险评分对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校准度和分辨力,由此来衡量两者对国人行CABG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 EuroSCORE与行心脏手术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和住ICU天数呈正相关(r=0.108、0.141、0.181,P值均<0.05);CARE评分与患者住院天数不相关,但与术后住院天数和住ICU天数呈正相关(r=0.188、0.212,P值均<0.01).CARE评分和EuroSCORE对术后病死率的校准度均较好(x2=1.117 2、1.399 2,P=0.952 6、0.496 8),CARE评分对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校准度可以接受(x2=7.802 3,P=0.167 5),但对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校准度较差(x2=21.266 9,P=0.012 6).CARE评分对于术后病死率的分辨力较好但不如EuroSCORE,两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和0.907.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分辨力均为中等(AUC分别为0.648和0.684).结论 CARE评分和EuroSCORE对国人CABG后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和住ICU天数均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心脏直视手术19种术前风险分层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19种风险评分系统对预测心脏手术后30d和1年死亡率的价值。方法和结果:单中心前瞻性收集1996-2001期间施行心脏手术的患者的危险因素、1年生存率及死亡原因。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模型的评估能力和精确度。该研究包括6222例次心脏手术。术后30d和1年的实际死亡率分别为2.9%和6.1%。对于心脏手术30d和1年死亡率,鉴别力最高的是Logistic回归法(0.84和0.77)和超额风险估计(0.84和0.77)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随后是克利夫兰临床评估系统(0.82和0.76)和Magovem评分系统(0.82和0.76)。其余15种风险评估法的鉴别力均未优于前述4种。对于单独的CABG手术而言,EuroSCORE的鉴别力最强,其次是纽约州(NYS)和克利夫兰临床评估系统。结论:EuroSCORE、克利夫兰临床评分系统和Magovem风险评估系统对心脏直视手术的评估效能和精确度最高;而EuroSCORE、NYS和克利夫兰临床评估系统对单独CABG手术评估效率最好。尽管这些模型最初的设计目的是预测早期死亡率,但其对1年死亡率的预测亦相当准确。  相似文献   

5.
张朝晖  刘静兰  刘琼  刘敏 《当代医学》2010,16(34):65-66
目的评价我院制定的临床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病人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实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临床路径前(2006年5月~2008年5月,非CP组)和实施临床路径后(2008年6月~2010年6月,CP组)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在ICU监护治疗的病人各50例,比较两组病人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次数、ICU停留时间、ICU期间费用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实施CP组在平均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检查次数、ICU停留时间、ICU期间费用等方面均低于非CP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病人术后ICU临床路径的实施降低了ICU停留时间和医疗费用,同时保证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心脏急症患者重症医学监护室(Icu)治疗期间便秘症状评分现况。方法连续选择心脏急症患者(ICU组)51例,对他们进行了“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评估,并与59例同期入住心内科普通病房(普通病房组)治疗的心脏病患者相同问卷评估结果比较。结果ICU组治疗期间发生功能性便秘(CIC)40例,占78.43%,普通病房组发生功能性便秘18例,占3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0,P〈0.01)。ICU组的便秘症状各项问题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差于普通病房组(P均〈0.05或0.01)。结论心脏急症患者ICU治疗期间功能性便秘患病率较高,症状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于术后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正常后即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干预;对照组则行常规护理及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监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0d心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术后第20天心功能和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术后监护时间较对照组少7d.且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下降15.7%。结论:早期干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能缩短监护时间和住院天数,大大地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促进患者的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杨农国 《河北医学》2013,(12):1797-18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患者分为37例LCBDE组和36例开腹手术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可以进食时间、住院天数、ICU入住率、医疗费用(万元)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在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LCBDE组的手术时间、术后ICU入住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CBDE组患者术后可以进食时间、医疗费用都比对照组要短或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CBDE治疗胆结石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在降低医疗花费方面都要比传统开腹手术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周倩 《广西医学》2009,31(11):1728-1730
目的探讨快通道心脏手术后患者住1CU的护理方法,以提高快通道心脏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42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按进入ICU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遵循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进行术后护理,对照组按传统的心脏术后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拔气管导管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护理效果都满意。观察组与对照组拔气管导管时间、留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8±1.2)h、(4.0±2.0)d,(8.5±1.5)d、(6.3±3.4)h。(6.8±3.2)d、(12.0±3.0)d,观察组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ICU快速通道护理模式是实施快通道心脏手术的重要措施,临床护士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开放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其中椎间盘镜组(MED组)和开放椎板开窗组(OLD组)各4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手术疗效、术后疼痛指数、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疗效的优良率及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术后疼痛指数优于OLD组(P〈0.05)。结论: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均能有效地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椎间盘镜手术具有微创、恢复较快、医疗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包含颈动脉超声参数的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手术的491例成人患者资料,选择其中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为病例组(脑梗死组),诊断为非脑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非脑梗死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结果 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在住院期间脑梗死的总发生率为1.8%,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住院存活率约为77.8%。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 EuroSCORE) Ⅱ高(OR=1.585,95%CI:1.043~2.409)、双侧颈+椎动脉均有斑块(OR=14.513,95% CI:2.538~82.978)、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辅助(OR=112.518, 95% CI:8.967~1 411.907)和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OR=20.800,95% CI:3.639~118.902)是心脏手术后脑梗死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EuroSCORE Ⅱ高、ECMO辅助和术后新发房颤之外,颈动脉超声发现双侧颈动脉和椎动脉斑块是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有必要实施心脏术前颈动脉超声筛查并对有风险的患者严格术中、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处理,探讨老年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215例患者,分为青年组(≤44岁)59例、中年组(45~59岁)96例、老年组(≥60岁)60例共3组。对比各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14例患者手术后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9.5%。老年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1.7%,中青年组无死亡病例。老年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3.5±2.8)d,与中青年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时间为(3.3±1.1)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8±3.5)h,引流管留置时间(3.7±1.1)d,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青年组28.5%,中年组37.5%,老年组45.0%。结论:老年患者心脏外科手术风险高,但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作好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发生率及其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5 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AKI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围手术期危险因素。结果:5 100例患者中有340例发生AKI,总发生率为6.7%。年龄、术前血肌酐水平、术前射血分数、术前&bgr;2微球蛋白蛩崴?术中心肺转流时间、大动脉阻断时间及甘露醇使用量为术后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而术前肌酐水平、左室射血分数蛩崴健I?bgr;2微球蛋白、术中心肺转流时间、术中大动脉阻断时间为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AKI的发生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提示对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应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与监测,从而预防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 收集接受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并根据患者术前的血清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AKI的发生与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关系.结果 入选的1 056例患者中,328例(31.1%)术后发生了AKI;高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AKI的发生率分别为49.3%和2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非尿酸升高组比较,尿酸升高组患者术后ICU滞留时间延长(P <0.001),存活率降低(P =0.001).校正了年龄、术前肾功能、左心功能不全、CABG联合瓣膜手术、手术时间和术后循环血容量不足等影响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尿酸升高是心脏手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97,95% CI 1.22 ~ 3.18,P=0.006).结论 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术后AKI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心脏手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Robotic 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gery is a new technique that uses small port sites and peripheral vessel cannulation fo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has been used.The right 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13例术后入住ICU患者进行连续性心电监护,每30min通过心电网络监护总结并记录其心电图。结果 44例发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发生率38.93%,术后24h内是高峰。FEV1/FVC(≤70%)、术前心肺部合并症(本研究中包括肺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手术方式、术前血钾(〈4.0mmol/L)与高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对高龄有相关因素的患者,术前针对性积极治疗心肺合并症及适当补钾,改善低肺功能,选择合适的术式均能预防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脏术后发生谵妄(PD)的围术期主要危险因素以及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230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AM—ICU量表评测分为PD组和非PD组,分析18个围术期危险因素与术后PD的相关性.结果:230例患者中发生PD59例(PD组),未发生PD171例(非PD组)。两组ASA分级、手术级别、术中严重体液丢失、性别、体外循环总时间、高钠、药物使用和睡眠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ASA≥III级、手术级别〉III级、术中严重体液丢失、体外循环总时间、术后血钠〉145mm01/L、术后疼痛、硝普钠使用〉3d、睡眠障碍是心脏术后发生PD的特异性危险因素。,结论:心脏术后PD特异性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性别、体外循环总时间、高钠、药物使用和睡眠障碍.谵妄的诊断可参考相关量表,根据可能的危险因素作相应处理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研究新型无创通气方式——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传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2种呼吸治疗方式在心外术后低氧血症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1日至2016年7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入住心外危重症中心,术后拔除气管插管之后24 h内发生低氧血症(hypoxima),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应用HFNC或NPPV进行呼吸治疗[患者年龄(52.9±7.8)岁vs(53.8±8.9)岁,P>0.05;男性性别比65%vs 70%,P>0.05;术后基础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9.4±2.2)分vs(9.3±2.2)分,P>0.05]。起始参数设置:HFNC:流量45 L/min,温度37℃,吸氧浓度(FiO2)60%~80%;NPPV:吸气压(inspiratory pressure,IPAP)10~12 cmH2O(1cmH2O=0.098 kPa),呼气压(expiratory pressure,EPAP)4~6 cmH2O,FiO2 60%~80%,吸呼比(radio of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I∶E)为1∶1.5~2.0,根据临床疗效和患者耐受程度等逐渐调节。对比研究2种方法治疗方法在不同时间点(治疗后2 h、8 h、24 h、结束时)的呼吸、循环等方面情况,以及并发症、再次插管率、气切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分别接受HFNC与NPPV 2种方法治疗,发现HFNC在改善氧合指数(PaO2/FiO2)、降低PaCO2均较NPPV组效果明显(P<0.05);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在HFNC组均较NPPV组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时HFNC组较NPPV组胃肠胀气(0 vs 20%,P<0.05)、不耐受(0 vs 25%,P<0.05)等主要合并症发生率为低;HFNC治疗时间明显较NPPV组为短(P<0.05);再次插管、气管切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耐受性良好、合并症少,在改善氧合、降低PaCO2方面最终都体现了很好的疗效,且降低呼吸功、对循环的改善也有良好作用;但是2组的再次气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行心脏手术的EuroSCORE高危患者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评价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总结回顾我科2000年3月~2009年3月共58名EuroSCORE评分大于6分在围术期行IABP支持的患者既往资料。有29例患者于术前应用IABP支持,21例患者术中应用IABP支持,8例患者术后应用IABP支持。对于术后生存的患者进行常规随访。结果 IABP并发症发生2例(3.45%);院内死亡患者4例(6.89%),54例患者完成了1年随访,并且记录到4例患者死亡,1年生存率为86.21%。术前应用组患者有更多的急诊、不稳定性心绞痛及近期心梗;术中应用的患者更多表现为心功能NYHA3-4级及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中及术后应用组在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明显长于术前应用组;1年生存率在术中及术后应用组明显低于术前应用组。结论高危心脏病患者围术期接受IABP支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应用IABP不会额外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及其中期风险,术中计划预防性应用IABP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早期在EuroSCORE的指导下预防性应用IABP支持作为外科治疗的一部分可以提高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Several risk stratification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cardiac surgery.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four existing risk stratification models, the Fuwai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 (FuwaiSCORE), 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2008 cardiac surgery risk model for isolated valve surgery (the STS model), the 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 (EuroSCORE) and the initial Parsonnet’s score (the Parsonnet model) in predicting prolonged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stay in Chinese patients undergoing heart valve surgery.
Methods  Data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 from records of 1333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received heart valve surgery in a single center between November 2006 and December 2007. Prolonged ICU stay was defined as not less than 124 hours. Calibration was assessed using the Hosmer-Lemeshow (H-L) goodness of fit test. Discrimination was assessed using the 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area.
Results  The FuwaiSCORE showed good calibr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compared with other risk models. According to the H-L statistics, the value of the FuwaiSCORE was 12.82, P >0.1. The area under ROC curve of the FuwaiSCORE was 0.81 (95%CI 0.78–0.84).
Conclusions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FuwaiSCORE is superior to the other three risk models in predicting prolonged length of ICU sta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heart valve surgery. Having fewer variables, the system is much easier for bedside use than other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