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55例成功经验.方法 采用右胸壁打孔,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周围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全胸腔镜下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手术3.6~5.6 h,平均(4.6±1.0)h.体外循环90~146 min,平均(118±28) min,升主动脉阻断55~85 min,平均(70±15)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9.2~16.4 h,平均(10.2±3.1) h;胸液引流量80~350 ml,平均(72±28) ml;住院10~16 d,平均(13±3) d.结论 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在主动脉病变微创手术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6月我科对15例主动脉病变采用胸骨上段J型或L型小切口,体外循环通过中心插管或股动、静脉插管建立,直视下完成主动脉成形或置换手术。结果 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升主动脉成形术2例,升主动脉置换术13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1例,窦部置换+左、右冠脉移植术5例(Bentall手术4例,改良Cabrol手术1例),右半弓置换术1例,全弓置换+胸降主动脉术中支架植入术(孙氏手术)1例。手术时间225~365 min,(293.0±38.6)min;体外循环时间93~209 min,(149.1±36.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3~158 min,(100.8±32.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23 h,(11.7±5.5)h; ICU时间15~42 h,(29.3±8.8)h。术中出血量300~600 ml,(410.0±82.8)ml;术后3~4 d拔除引流管,(3.4±0.5)d;总引流量250~930 ml,(614.0±183.4)ml;总输血量600~120...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2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5例,年龄 (41±10) 岁。采用右胸前外侧微小切口 (4~6 cm),股动、静脉建立体外循环,经胸阻断主动脉,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右上肺静脉行左心房引流,经房间隔行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反流予以成形。 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60~290 (229±37)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0~121 (67±19) min,体外循环时间 60~136 (87±21)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6~47 (16±11) h,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19~60 (30±12) h,术后胸腔引流量80~780 (320±184) ml。术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49%~65%(56.0%±4.8%),二尖瓣轻微反流5例,三尖瓣轻度反流6例。术后1个月右胸切口长度3.9~6.0 (5.3±0.7) cm。术后随访1~24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二尖瓣中至重度反流。 结论 经右胸行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切口小,美容效果好,安全可行,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麻醉心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拟在全胸腔镜下行二尖瓣置换术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19~53(34.17±5.58)岁,体重42~69(56.00±3.69)kg。心功能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为Ⅱ~Ⅲ级,术前心电图显示均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以二尖瓣狭窄病变为主3例,以二尖瓣反流病变为主4例。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麻醉维持以异丙酚4~10 mg(/kg·h)静脉输注,间断给予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镇痛肌松。在食管超声引导下采用右侧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后行主动脉根部顺行性灌注心肌保护液。结果 7例患者中有6例在全胸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二尖瓣置换术,1例中转开胸完成二尖瓣置换术。6例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71~144(112.33±9.90)min,体外循环(CPB)时间97~180(150.33±11.60)min,手术时间200~300(251.67±13.52)min,术后拔管时间8.0~20.5(14.37±2.06)h,住ICU时间42.5~53.2(47.65±1.42)h,住院时间11~16(14.17±0.79)d。术后均无二尖瓣机械瓣瓣周漏,无血肿、感染、肺不张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对于电视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的麻醉,充分的术前评估和麻醉前准备是基础,术中充足的大脑灌注和静脉引流是重点,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指导作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施行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7例,年龄37~62(51±9)岁。采用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4~6 cm),经股动、静脉及上腔静脉建立体外循环,经胸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冷血心脏停博液,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全组总手术时间210~310(260±3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3~50(37±9)min,体外循环时间60~87(71±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6~14(9.0±2.5)h,住ICU时间17~26(20±3)h,术后心包、纵隔引流量100~650(376±190)ml,术后切口长度4.5~6.0(5.3±0.6)cm。术后门诊随访1~30个月,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无复发病例。结论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动物组(16只犬)和临床组(1例临床病例)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胸壁做一个4~5 cm小切口和2个1.5 cm小孔,用自行设计的腔静脉阻断器阻断上下腔静脉,升主动脉插冷灌针灌注停跳液保护心肌。间断缝合人工机械二尖瓣膜和主动脉瓣膜。结果实验动物组:体外循环时间104~196 m in,(143.2±46.5)m 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58~128 m in,(82.4±26.1)m in。术后取出心脏标本检查,人工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缝合确切,无松线及周围组织撕裂。临床组1例:体外循环时间157 m 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12 m 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0 h,术后胸腔引流液150 m l,术后住院时间10 d;术后随访9个月,未发现瓣周漏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心脏超声示人工瓣膜活动良好,无瓣周漏。结论胸腔镜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技术上可行。  相似文献   

7.
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总结2 8例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MVR)术的经验。方法 右侧胸壁小切口(4~5cm) +两孔(胸腔镜、升主动脉阻闭钳入孔)。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结果 本组(胸腔镜组)无死亡。与同期一组(常规组) 33例正中开胸法MVR相比,体外循环82~14 6 (96±38)min对80~132 (92±31)min ,升主动脉阻闭37~76 (47±18)min对34~72 (45±13)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8 6~14 8(10. 2±3.1)h对8.3~15. 9(11.3±3.4 )h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而术后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5 0~2 30 (72±2 8)ml对70~4 6 0 (10.8±4 .2 )ml,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8~12 (10.1±2 . 2 )d对10~2 8(15. 6±4 . 2 )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 5 )。结论 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较正中开胸法MVR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美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同时行心房颤动(房颤)双心房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二尖瓣病变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54.5±6.5)岁。所有患者均经股动静脉内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第3或第4肋间入胸,经房间沟切口行二尖瓣手术,以单极笔行肺静脉口射频消融,以双极笔经右心房切口行右心房及右侧肺静脉口射频消融,封闭左心耳。缝合左右心房切口。2例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余9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手术时间(282.9±67.8)min,体外循环时间(165.7±39.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9.9±29.7)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7.4±3.2)h,住ICU时间(26.5±5.3)h,胸腔引流量(119.7±24.5)ml。随访时间(5.1±1.9)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窦性心律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2例。结论经右胸前外小切口行微创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心房射频消融术,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三维(3D)胸腔镜辅助下心脏外科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50例3D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三房心、无顶冠状窦综合征及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各1例,二尖瓣置换术28例(含再次手术1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成形术9例,左房黏液瘤切除术2例及左乳内动脉采集术+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采用Karl Storz 3D摄像系统、30°胸腔镜、高清3D显示屏及配套手术器械,股动静脉及经颈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3D图像引导下完成胸内操作.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其中因心包粘连中转正中开胸1例.平均手术时间(232.8 ±54.7)min,体外循环时间(128.0±42.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4.7 ± 25.1) min.平均ICU停留时间(30.4±22.0)h,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13.7±11.9)h.平均胸腔引流时间(3.34±1.91)天,平均住院时间(6.52±3.06)天.术后并发症11例(22%),包括术后出血4例,切口感染1例,胸腔积液3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顽固性呃逆1例,轻度瓣周漏1例.与同期20例2D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对比,3D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3D胸腔镜辅助下心脏外科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胸壁3孔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5月至2011年10月272例行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统计分析其病例选择、术中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全组手术2.1~3.9h,平均(3.0±1.2)h;体外循环76~ 158 min,平均(98 ±22) min;升主动脉阻断38~78 min,平均(52±13)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5.8 ~34.5 h,平均(11.2±3.6)h;住监护室14~67 h,平均(28.2±7.6)h;术后胸液引流量20 ~ 1200 ml,平均(370±80) ml.术后死亡1例.余者术后住院7~18天,平均(10.2±2.1)天.术后并发症14例.结论 胸壁3孔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美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68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微创小切口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34.2±11.2)岁;二尖瓣狭窄2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7例,二尖瓣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30例;合并三尖瓣反流19例;均行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同期收治20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对照组),其中男86例,女114例;年龄(49.4±13.2)岁;二尖瓣狭窄8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66例,二尖瓣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49例;合并三尖瓣反流76例;均行传统二尖瓣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主动脉阻断时间、住ICU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二次开胸止血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微创小切口组患者无院内死亡,两组院内死亡率、体外循环时间、二次开胸止血率、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和伤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小切口组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对照组,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0.2±3.1)h vs.(15.2±7.1)h,P=0.008]、术后胸腔引流量[(92.0±28.0)mlvs.(205.0±78.0) ml,P=0.000]、术后输血量[(0.8±1.6)U vs.(1.9±2.1)U,P=0.006]、住ICU时间[(14.0±8.0)h vs.(26.0±12.0)h,P=0.003)和住院时间[(14.8±4.6)d vs.(19.7±3.2)d,P=0.006]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 结论 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在手术安全性上与传统二尖瓣置换术相当,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右胸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在术后恢复上显著优于传统二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右胸骨旁第2肋上缘至第3肋下缘斜切口行胸腔镜辅助下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上海远大心胸医院腔镜科施行手术治疗38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32~58(46±13)岁。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12例,风湿性病变22例,退行性病变4例,均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内插管,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胸骨旁第2肋上缘至第3肋下缘斜切口行胸腔镜辅助下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全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治愈出院。全组平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84±28)min、(83±21)min、(58±16)min。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8±4)h。术后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6±12)h和(8±5)d。术后24 h平均胸腔引流量为(350±296)ml。本组2例患者因主动脉瓣环偏小需延长手术切口以改善手术术野;1例患者术后引流量较多再次开胸止血;术中无中转开胸患者。其他并发症包括切口愈合不良2例(5.3%),胸腔积液及气胸各1例(2.6%)。结论经右胸骨旁第2肋上缘至第3肋下缘斜切口完成胸腔镜辅助下主动脉瓣置换术术野显露良好,美容效果好,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可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电视胸腔镜辅助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和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85例患者中被诊断为房间隔缺损38例、室间隔缺损43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4例,均经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借助电视胸腔镜施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85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30~179min(91.7±27.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103min(37.2±6.1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1例患者因残余漏再次手术,2例患者股动脉拔管时出现血管内膜撕裂;其余8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8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借助电视胸腔镜施行心脏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胸腔镜辅助与前正中开胸两种方式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探讨胸腔镜辅助二尖瓣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3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完成胸腔镜辅助二尖瓣置换术72例,同期完成前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74例,对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液量、术后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胸腔镜组体外循环时间及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较前正中开胸时间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术后I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的胸腔引流液量少于前正中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只要严格把握好适应证,胸腔镜辅助二尖瓣置换术可以作为常规手术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右腋下4 cm小切口经主动脉行改良Morrow手术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60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1例, 女性29例, 年龄[M(IQR)]54.0(22.3)岁(范围:15~71岁)。术前合并二尖瓣反流中度30例, 重度13例。54例患者术前存在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征。患者均接受胸腔镜辅助右侧腋下切口手术, 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心肺转流, 经主动脉横切口显露左心室流出道并完成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 同时完成二尖瓣及瓣下异常结构的矫治。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胸腔镜辅助改良Morrow手术, 无中转开胸。心肺转流时间(142.0±32.1)min(范围:89~240 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95.0±23.5)min(范围:50~162 min)。术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峰值为7.0(5.0)mmHg(范围:0~38 mmHg)(1 mmHg=0.133 kPa)。57例患者在手术台清醒后拔管。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为(175.9±57.0)ml(范围:60~327 ml...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二尖瓣手术与同期常规二尖瓣手术的早期疗效,评估微创手术治疗二尖瓣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择性实施单纯二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早期随访结果。共纳入120例患者,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22~71(42.4±11.0)岁。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闭式体外循环下直视微创二尖瓣手术组(微创组,60例)和常规单纯二尖瓣手术组(常规组,60例)。微创组所有手术均经股动脉、股静脉、右颈内静脉插管建立闭式体外循环,取右前外侧第4肋间长5~6 cm的切口,用特制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器械完成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术。常规组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完成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术。比较分析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全组无围术期及出院后近期死亡,微创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98.0±26.0)min vs.(63.0±21.0)min]和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8.0±9.0)min vs.(37.0±6.0)min]较常规组显著延长(P0.05);微创组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6.0±3.9)h vs.(11.2±5.6)h]、住ICU时间[(18.5±3.0)h vs.(28.6±9.5)h]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0±2.0)d vs.(13.5±2.5)d]较常规组显著缩短(P0.05)。而微创组术后12 h平均胸腔引流量[(110.0±30.0)ml vs.(385.0±95.0)ml]、输血率[25.0%vs.58.3%]较常规组显著减少(P0.05)。术后随访1~24个月,随访率94.2%,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右胸微创切口直视治疗二尖瓣疾病是安全、可行的。在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同效果的前提下,微创手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血液制品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置换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93例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电视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腔镜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57.43±5.65)岁;同期常规开胸二尖瓣置换术(开胸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56.40±6.32)岁。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后1周、3个月及1年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随访均未见明显异常。两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开胸组比较,腔镜组并发症减少,切口长度明显缩短[(5.23±1.36)cm vs.(18.21±3.89)cm],术中输血量[(1.75±0.25)U vs.(3.15±1.50)U]、术后胸腔引流量[(202.34±12.12)ml vs.(412.32±21.56)ml]及疼痛评分明显降低(1.26±0.86 vs.3.01±1.13),术后住院时间[(8.20±2.36)d vs.(12.10±3.26)d]及术后ICU监护时间[(16.53±5.16)h vs.(23.10±6.02)h]明显缩短。结论腔镜组患者术后恢复快于常规手术组、切口较常规手术组短。电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6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Cheng YG  Wang YJ  Zhang Q  Gu JM  Ni D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2):1521-1523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于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行经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674例。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3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80例.二尖瓣置换术56例。使用30。胸腔镜及配套手术器械;股动脉插供血管,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引流管行体外循环;胸腔内操作均在胸腔镜下进行,以胸腔镜显示屏为手术野。结果本组674例患者手术成功645例,成功率96%,术中扩大切口28例。手术时间1.8—5.6h,平均(2.8±1.2)h;体外循环时间56~198min,平均(78±2.3)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为8—96min,平均(31±19)min。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20—1200ml,平均(140±46)ml。死亡1例.死亡率0.15%,死亡原因为术后脑出血。并发症46例,发生率7%。包括二次止血8例;残余漏5例,其中二次手术2例;右侧血气胸33例。结论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二尖瓣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完全电视辅助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行二尖瓣手术临床疗效的优缺点。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10月,238例单纯二尖瓣病变分别经完全电视辅助胸腔镜(胸腔镜组,n=110)与常规开胸(常规开胸组,n=128)二尖瓣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术后机械呼吸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胸液引流量,术后半年复查二尖瓣返流情况。结果胸腔镜组与常规开胸组手术时间[(256.2±28.5)min vs.(251.2±30.0)min,t=1.312,P=0.191],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0.0±2.7)min vs.(39.4±2.7)min,t=1.709,P=0.089],心肺转流时间[(74.2±4.1)min vs.(73.7±4.9)min,t=0.846,P=0.399]无显著性差异。胸腔镜组术后机械呼吸时间(716.4±79.1)min,明显短于常规开胸组(811.9±58.8)min(t=-10.657,P=0.000);监护室停留时间(26.2±3.6)h,明显短于常规开胸组(29.3±4.7)h(t=-5.640,P=0.000);术后住院时间(9.6±1.2)d,明显短于常规开胸组(10.9±2.5)d(t=-4.982,P=0.000);胸液引流量(328.1±83.2)ml,明显少于常规开胸组(561.3±143.9)ml(t=-14.978,P=0.000)。2组患者无死亡,术后半年复查,二尖瓣均无明显返流。结论完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给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明显轻于常规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20例单纯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7.60±12.28)岁.患者采用双腔气管插管,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胸骨旁第3肋间切口,腋前线第4肋间置入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完成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 全组无死亡,1例因主动脉吻合口出血转为前正中开胸行升主动脉置换术,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19例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平均体外循环(124.00±39.83)min,主动脉阻断(97.21±33.17) min,气管插管(13.55±3.87)h,术后ICU停留(16.34±3.82)h,术后平均住院(6.63±1.45)天.未输血患者13例.平均切口长度(4.73±0.54)cm.术后复查无瓣周漏,无瓣膜功能障碍.电话或门诊随访,l例因脑梗塞死亡,余19例均恢复良好,没有瓣周漏,心功能Ⅰ级.结论 采用股动、静脉插管技术建立体外循环,右胸第3肋间微小切口完成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出血、输血少,美容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