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92014年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AFL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10例患者早期均出现消化道症状,短期内较快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及凝血功能改变,严重者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进行早期诊治,及时终止妊娠,积极预防DIC,补充凝血因子,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徐玲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2996-2998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加强对AFLP的认识,以提高基层医院对AFLP的早期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无以其他症状为首发症状AFLP病例).结果 4例均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以明显的血清胆红素升高和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为突出改变,其中3例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出血,2例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死亡;新生儿正常1例,窒息1例,死亡2例(1例入院时已胎死宫内).结论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妊娠期罕见的特发性疾病,病情凶险,母儿病死率高.基层医院对妊娠晚期出现的恶心、厌食、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特别是已出现黄疸者需高度警惕,早期作出诊断、鉴别诊断,早期终止妊娠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  光晓燕  马喆 《吉林医学》2010,31(8):1051-1052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为提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以降低母婴死亡率。方法:对近18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早期无明显症状,15例早期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进行性黄疸等,6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病,18例均出现肝功能受损,9例出现肾功能损伤,8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12例凝血功能障碍,4例发生产后大出血,孕产妇死亡2例,死亡率11.11%(2/18),围产儿死亡率8.70%(2/23)。结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起病急、病情凶险,早期诊断治疗、及时终止妊娠,并加强多科协作抢救多器官功能障碍是治疗AFLP的关键,可有效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发生于妊娠晚期,均为初产妇,双胎两例,有消化道症状8例、黄疸8例、高血压4例、血WBC及转氨酶升高8例、凝血功能异常8例、低血糖6例、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7例。孕产妇死亡3例,治愈5例,10例围生儿中,存活6例,死亡4例。结论AFLP是一种严重且少见的妊娠并发症,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诊断、尽快终止妊娠和积极的综合支持治疗是提高母婴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该院收治的6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FLP平均发病时间为孕36+4周,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及黄疸,其特点为血清胆红素升高、肝酶升高、白蛋白降低、白细胞异常升高和凝血功能异常。入院确诊后立即输注各种凝血物质,同时积极行术前准备。6例均行剖宫产术,5例病情逐渐好转,死亡1例。结论 AFLP常引起围产儿死亡及母亲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及全面的对症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FLP患者的临床表现依次为消化道症状(100%)、黄疸(83.3%)、高血压(66.7%)、产后出血(66.7%)、肾功能衰竭(58.3%)、呼吸功能障碍(58.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50%)、肝性脑病(33.3%)等;实验室检查异常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低血糖、血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等。AFLP的孕妇病死率为25%,胎儿病死率为30.8%。结论AFLP是一种严重的少见的妊娠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和血浆置换等多种支持治疗能改善母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总结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为临床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及减少母婴死亡提供依据.方法 对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近4年收治的5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FLP多见于初产妇,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黄疸,出血,短期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血小板下降,低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碍,肝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母儿死亡率高.结论 AFLP是妊娠晚期特发致死性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的处理是良好预后的关键,应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李佳宁  钟蕊  李侗曾 《北京医学》2015,37(5):463-465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北京佑安医院2008年5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38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在发病前1~2周均出现不同程度乏力、不适症状,38例均有肝功能障碍,18例肝肾功能衰竭,死亡4例(10.5%),围产儿死亡3例(7.3%).结论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起病急、病情凶险,应早期诊断治疗、及时终止妊娠,AFLP患者发生产后出血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比例较高,应严密监测及调节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浆置换治疗可有效降低母体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叶英 《中原医刊》2007,34(21):23-25
目的 探讨妊娠期特发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方法 对近7年我院收治的8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白细胞及胆红素均升高。7例转氨酶升高,7例尿酸升高,6例纤维蛋白原降低,6例空腹血糖降低,5例白蛋白降低,5例血小板降低,凝血时间延长,5例尿素氨升高,4例血肌酐升高。孕产妇治愈7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12.5%。10例围生儿中,存活7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30.0%。结论 对高危人群行产前筛查可以降低AFLP发病率,早期诊断、及早终止妊娠和支持治疗是提高AFLP母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AFLP的患者共2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母婴的预后等。结果 收治的22例AFLP患者均为妊娠晚期,平均孕周(36±2)周,临床以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最为常见,其中15例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12例出现产后出血,6例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9例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10例合并肺部感染。14例(63.6%)的孕产妇痊愈或者好转,18例(64.3%)的新生儿存活。首发症状到确诊的时间、孕产妇的产次影响母亲预后,且母亲预后与胎龄、胎儿性别、怀孕次数无关。胎儿的生存率与首发症状到确诊时间有关,与胎龄、产次和怀孕次数的无关,男性胎儿的死亡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LP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医生必须提高对AFLP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开展多学科协作以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住院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和生存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37例肝硬化住院病例,对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与统计,并随访预后情况,分析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肌酐、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血红蛋白、白蛋白、腹水与住院期间预后显著相关。②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酐、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钠、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及年龄与5年预后显著相关。③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8个与5年转归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血清白蛋白、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低密度脂蛋白和腹水、年龄。④住院期间生存率为89.0%,3个月生存率87.8%,6个月生存率82.2%,1年生存率77.4%,3年生存率59.1%,5年生存率46.9%。结论①较多常用临床指标与肝硬化预后相关,肝功能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②腹水及年龄亦与5年病死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是一种特发的、少见的妊娠期并发症,病死率高.为了加强对AFLP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时该院17例AFLP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方法 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该科的17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58%的病例发生在孕35-38周.多数患者早期有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胃肠道不适、黄疸等,所有患者均出现黄疸,胆红素升高较转氨酶升高更加明显,64.70%的病例早期出现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检查可见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占88.23%),抗凝血酶原Ⅲ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一经诊断,所有患者及早终止妊娠(100%),大部分患者接受血浆置换(88.2%).孕产妇抢救成功率94.11%,死亡率5.88%,88.23%的新生儿出现窘迫,新生儿病死率5.88%.结论 妊娠晚期出现消化道症状,伴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异常,应警惕妊娠急性脂肪肝.早期诊断,尽快终止妊娠,加强综合治疗,尽早行血浆置换治疗可能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抗凝血酶-Ⅲ(AT-Ⅲ)、P选择素(GMP-140)2项血凝指标在正常妊娠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正常妊娠期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135例受试者的血浆抗凝血酶-Ⅲ和P选择素。受试者分为2组:正常非孕妇女50例;正常孕妇85例,分别于妊娠10~14周、20~24周、30~34周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孕妇早期AT-Ⅲ较正常非孕妇女明显升高(P<0.001),到妊娠中后期AT-Ⅲ水平显著下降,但与非孕期比较无明显改变;正常妊娠期GMP-140较非孕期明显下降至孕中期(P<0.05),孕中期后开始升高,孕晚期升高显著(P<0.01)。结论正常妊娠期血液呈生理性的高凝状态,凝血、抗凝功能保持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1982~1992年间住院分娩的13692例中,发现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2例,发病率为14/10万。1例经积极抢救母婴平安出院,另1例入院时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母婴双亡,死亡率为50%。本文就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分析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就诊于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的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心脏病病种的治疗方式、心功能分级、产科检查情况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0.49%。内科药物治疗14例,新生儿死亡1例。心脏手术治疗11例,其中孕前行瓣膜置换术5例,孕期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6例。结论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严重危害母儿健康。心脏手术有效治疗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对比孕前行瓣膜置换术、孕期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对母儿预后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大动物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用于评价非生物型组合人工肝治疗效果。方法将中国实验小型猪1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n=6)与治疗组(n=6),静脉注射D-氨基半乳糖(1.2 g/kg)诱导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治疗组动物在给药后24 h及48 h分别进行2次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未行任何干预措施。观察比较2组动物生存时间、生化指标、颅内压与病理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2组分别为(112.5±14.7)h和(67.9±9.4)h(P<0.01),治疗组多项生化指标、颅内压、细胞因子、组织病理等都较非治疗组动物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0.01)。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的非生物型组合人工肝治疗,能显著延长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生存时间,降低颅内压,改善生化、病理指标与近期预后,可作为肝脏移植和药物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梁启峰  郭芳  何平 《广州医药》2014,45(2):43-44
目的 观察瘦素在妊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孕期的序贯变化.方法 选择我院产检门诊孕周小于12周的病例入组,据病史采集并于孕早期行肝脏超声检查,据结果将孕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于孕期三阶段分别采集血液标本检测瘦素水平进行序贯观察,于孕中期行OGTT检查了解妊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孕期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情况.结果 研究组孕妇孕期三阶段外周血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孕中期及孕晚期瘦素水平与孕早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中行OGTr异常诊断为GDM者有12例,发病率为38.7%;对照组中GDM患者有3例,发病率5.8%.两组GDM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与其孕期GDM发病率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移植后早期的活性变化及其与供肝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观察其生存期外周血ALT变化、大鼠胆汁分泌量及移植肝门静脉血TNF-α活性。结果供肝冷冻保存4h组及对照组移植大鼠存活期超过50d,而冷冻保存8h组大鼠无一长期存活(均<3d);对照组及4h冷冻保存组胆汁分泌量显著多于8h冷冻保存组(P<0.05),8h组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4h组(P<0.05);8h组移植后TNF-α活性显著升高,且术后2h达高峰,而4h组仅在术后2h轻度升高(P<0.05)。结论肝移植早期TNF-α升高程度与供肝损伤程度有关。TNF-α可能源于移植肝的枯否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孕产妇发生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种构成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11年来 2 6例孕产妇并发DI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羊水栓塞 12例 (46 .15 % ) ,重度妊高征 4例 (15 .38% ) ,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各 2例 (各占 7.6 9% ) ,子宫破裂、HELLP综合征、子宫内感染、妊娠晚期急性脂肪肝、大量库血输入、产后溶血性尿毒症各 1例 (各占 3.84 % )。 2 6例中死亡 5例 ,病死率为19 .2 3%。结论 注重原发病预防和治疗、早期祛除DIC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