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管花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管花肉苁蓉野生种和栽培种以及人工种植不同寄主、不同大小药材的有效成分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方法:AgilentEclipseXD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1%醋酸(15:10:75),流速0.6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34nm。结果:松果菊苷在0.904-9.04μg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000×106X-114800(r=0.9999),毛蕊花糖苷在1.27-12.7μg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000×106X-243200(r=0.9999),加样回收率松果菊苷平均为98.9%(n=5,RSD1.9%);毛蕊花糖苷平均为97.0%(n=5,RSD0.97%)。结论:本法用于管花肉苁蓉的测定简便、快速、灵敏、重复性好,所测样品中有效成分松果菊苷比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高,野生种的2种有效成分含量均比栽培种的高,将样品以个体长度分成大、中、小3种不同样品,所测结果表示其含量按大、中、小依次增加,不同寄主间的含量差异很大,为评价管花肉苁蓉的药材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HPLC同时测定密蒙花中毛蕊花苷、蒙花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密蒙花中毛蕊花苷、蒙花苷的含量。 方法: 采用Promo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B)水溶液,梯度洗脱(0~10 min,20%A;10~20 min,20%~40%A;30 min,60%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柱温25 ℃。 结果: 密蒙花中毛蕊花苷、蒙花苷进样量分别 在0.079 5 ~1.272 0 μg(r=0.999 6),0.051 6 ~ 0.412 8 μg(r=1.000 0)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8%,103.1%;RSD分别为2.2%,1.8%。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为密蒙花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小鼠原代骨髓基质细胞成骨、成脂分化以及小鼠原代成骨细胞成脂横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17β-雌二醇对骨髓基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法检测17β-雌二醇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油红O染色形态学及定量测定法检测17β-雌二醇对骨髓基质细胞成脂分化和成骨细胞成脂横向分化的影响。结果1×10-8,1×10-7,5×10-7,1×10-6,5×10-6和1×10-5mol·L-1的17β-雌二醇可以促进小鼠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增殖(P<0.05);5×10-7,1×10-6,5×10-6和1×10-5mol·L-1的17β-雌二醇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抑制成脂分化,但是浓度为1×10-7mol·L-1的17β-雌二醇抑制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促进成脂分化(P<0.05);浓度为1×10-8,5×10-7,1×10-6,和1×10-5mol·L-1的17β-雌二醇抑制成骨细胞的成脂分化(P<0.05)。结论17β-雌二醇可以调节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而减少其向脂肪细胞分化,并且可以抑制成骨细胞向脂肪细胞的横向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毛蕊异黄酮介导糖蛋白130(GP130)/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原代分离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并利用免疫荧光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进行鉴定。分别加入5、10、20 μmol·L-1毛蕊异黄酮预处理脊髓星形胶质细胞12 h,然后加入100 μmol·L-1过氧化氢(H2O2)处理24 h造成氧化损伤模型,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选择合适的毛蕊异黄酮处理浓度。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H2O2 100 μmol·L-1)、毛蕊异黄酮组(毛蕊异黄酮 20 μmol·L-1)、毛蕊异黄酮+LY294002组(毛蕊异黄酮 20 μmol·L-1+LY294002 10 μmol·L-1)、毛蕊异黄酮+Stattic组(毛蕊异黄酮 20 μmol·L-1+Stattic 3 μmol·L-1)。CCK-8法、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和周期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磷酸化(p)-JAK2、p-STAT3、p-蛋白激酶B(Akt)、GP130、白细胞介素-6(IL-6)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毛蕊异黄酮(20 μmol·L-1)组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毛蕊异黄酮(20 μmol·L-1)组比较,PI3K抑制剂LY294002和STAT3抑制剂Stattic均能明显降低细胞的增殖活力,增加细胞凋亡率(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p-JAK2、p-STAT3、p-Akt、GP130、IL-6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p-JAK2、p-STAT3、p-Akt、GP130、IL-6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毛蕊异黄酮能够促进氧化损伤的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并能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磷酸化、JAK2/STAT3通路磷酸化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RP-HPIE同时测定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HP-1100色谱系统和YMC-PackODS-A柱(5μm,25mm×4.6 mm);以CH3CN-MeOH-1%Hac(10:15:75)为流动相,流速0.7 mL·min-1,检测波长为334nm,柱温:30℃。结果 松果菊苷进样量在0.12~1.47μg内、毛蕊花糖苷在0.18~2.16μg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7%和97.01%。结论 本方法简便,精密度、重现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肉苁蓉药材、饮片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苁蓉总苷胶囊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三种成分含量的HPLC法。方法:Water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 ℃。结果: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分别在27.792-277.92 μg·mL-1 (r=0.999 6,n=6),2.418 4-24.184 μg·mL-1 (r=0.999 6,n=6),5.106-51.06 μg·mL-1 (r=0.999 8,n=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以用于苁蓉总苷胶囊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三个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肃黄芪毛蕊异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建立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1×10-6mol·L-1),AngⅡ+毛蕊异黄酮不同剂量组(10,1,0.1mg·L-1),采用HE染色观察内皮细胞的形态,免疫组化(SP法)检测ACE,ACE2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ACE,ACE2mRNA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ngⅡ可促进ACE蛋白,mRNA的表达,减弱ACE2表达(P<0.05);②与AngⅡ组相比,毛蕊异黄酮可增强ACE2表达,抑制ACE分泌,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甘肃黄芪毛蕊异黄酮通过增强内皮细胞ACE2表达,抑制ACE的分泌,减轻AngⅡ所致的体外培养HUVECs的损伤,具有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及TRAP酶活力检测法评价0.1、1.0、10.0 μmol·L–1的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对破骨前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法检测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F-actin环染色和骨陷窝形成实验检测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对破骨前体细胞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相关特异性蛋白TRAP、整合素β3(ITGβ3)和细胞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显著降低TRAP活性(P<0.05),且对破骨前体细胞活力未见显著影响,提示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显著抑制破骨细胞形成。F-actin环染色和骨陷窝形成实验也显示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显著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WB实验结果表明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可显著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特异性蛋白TRAP、ITGβ3和c-Fos等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 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RAP、ITGβ3和c-F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山茱萸注射液中马钱素与莫诺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浆中山茱萸单体成分马钱素和莫诺苷的浓度 ,研究小鼠静注和灌胃给药后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 :采用DiamonsilTMC18色谱柱 (4.6mm× 250mm ,5 μm) ,流动相乙腈 甲醇 0.2 %甲酸 (12∶8∶80 ) ,流速 1.0mL·min-1,检测波长 237nm。结果 :马钱素和莫诺苷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76 4X-0.0615和Y=1.242X-0.00199,r=0.9999(n =9) ;马钱素和莫诺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0.38~68.2 5mg·L-1和 0.66~117.2 2mg·L-1;其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 0.10,0.16mg·L-1。马钱素的平均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9.6% (2.0% ) ,102.0% (1.0% ) ,87.9% (7.2%) ,莫诺苷的平均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99.2% (2.5 % ) ,104.1% (1.2%) ,92.7%(4.2%) ,该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 (RSD)均小于 6.8%。小鼠静脉注射山茱萸注射液后 ,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 ,马钱素和莫诺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 ,T1/2(β) ,K21,K12 ,K10 ,V(c) ,AUC ,CL分别为3.2 ,2 5 .1min ,5.997,4 .981,3.564h-1,0 .5 5 1L·kg-1,13.59mg·L-1·h ,1.965L·kg-1·h-1;3.6 ,21.5min ,5.926,3.833,3.797h-1,0.647L·kg-1,2 7.15mg·L-1·h,2.457L·-1·-1。结论:首次建立了山茱萸注射液中马钱素和莫诺苷血药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阐明了山茱萸中马钱素和莫诺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的专属性强,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玄参中6种指标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同时测定不同批次玄参中梓醇、桃叶珊瑚苷、哈巴苷、哈巴俄苷、毛蕊花糖苷和肉桂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60 mmol·L-1硼砂缓冲液(pH 9.3) 为电泳介质,未涂渍标准熔融石英毛细管(75 μm×64.5 cm, 有效长度56 cm)为分离通道,分离电压为20 kV,检测波长为210 nm,毛细管温度为25 ℃,压力进样为5 kPa×6 s。结果 6种指标成分的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7 1) ;加样回收率为97.05%~103.43%。用此法测定了玄参药材中梓醇、桃叶珊瑚苷、哈巴苷、哈巴俄苷、毛蕊花糖苷和肉桂酸等6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得到满意结果。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较好,可用于玄参药材内在质量的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环孢素A对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环孢素A(CsA)对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的影响。方法以小鼠BMDC为对象,在其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CsA(0,0.5和1 mg·L-1)、脂多糖(LPS)诱导细胞成熟,流式细胞分析其免疫表型的改变,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和ELISA法检测其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和分泌细胞因子等功能变化。结果CsA处理后的树突状细胞(DC),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下调,抑制性分子B7-DC表达进一步上调,而另一抑制性分子B7-H1表达无明显变化,该DC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TNF-α和IL-12P70分泌降低,IL-10分泌增加。结论在BMDC的分化过程中,CsA能直接作用于DC,使其具有不成熟DC的特性,该DC可以诱导免疫耐受,这种作用是通过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下调和抑制性分子B7-DC表达上调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曹馨元  冯霞  李茂星  陶锐  王先敏  毛婷 《中草药》2016,47(10):1696-1701
目的建立制备甘肃马先蒿中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单体的方法。方法以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解吸附实验,从01A1、D101、HPD100、AB-8、XAD-6、DM130、DM-301、DM-201、YWD06B及YWD06C中筛选出最佳树脂,确定制备甘肃马先蒿总苯乙醇苷的最佳纯化工艺。并以中压柱色谱技术分离制备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单体,根据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溶液含生药20 mg/m L,上样体积流量为3 BV/h,先用3 BV的水除杂,再用5 BV 50%乙醇以2 BV/h的体积流量洗脱,洗脱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得甘肃马先蒿总苯乙醇苷纯化物,该纯化物中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的质量分数为42.29%和28.51%。经中压柱色谱精制后分离制备的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单体质量分数分别为98.33%和99.24%。结论该方法高效快速、经济简单、易于实现,可用于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单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13.
鹿茸总多肽对维A酸致骨质疏松大鼠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鹿茸总多肽(TVAP)对维A酸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通过ig维A酸70 mg·kg-1·d-1,连续14d,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同时sc TVAP 60,40,20 mg·kg-1·d-1,治疗30 d后,处死动物。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取左侧股骨,计算骨重系数和测定骨Ca,P含量;取右侧股骨,测定中段和下1/3处骨密度;取左侧胫骨,做骨组织形态计量测定。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VAP明显改善维A酸诱导大鼠的骨Ca含量降低(P<0.01),骨重系数下降(P<0.001)和骨密度降低(P<0.05,P<0.01)以及骨病理形态发生的明显改变:平均骨小梁宽度(MTPT)变窄(P<0.001)、平均骨小梁间距(MTPS)变大(P<0.05)、松质骨体积(TBV)降低(P<0.01)等骨质疏松改变。但对血中反映骨代谢状况的生化指标Ca,P含量和ALP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TVAP能纠正维A酸所致骨重建的负平衡状态,使骨量增加,骨组织显微结构趋于正常,对大鼠骨质疏松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重组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表达、纯化方法,了解rSEB细胞毒性、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IPTG(1.0mmol·L-1)诱导SEB原核表达系统pET32a-SEB-E.coliBL21DE3表达rSEB,10%SDS-PAGE检测其产量,Ni-NTA亲和色谱法纯化rSEB。采用Vero细胞测定rSEB的细胞毒性作用,并计算TCIC50值。通过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rSEB体外促淋巴细胞增殖作用,以及对肿瘤细胞株HepG2、HeLa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所构建的SEB原核表达系统中,rSEB表达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4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的rSEB对Vero细胞的TCIC50为3.02μg。5.0~20.0mg·L-1的rSEB对小鼠脾细胞和人PBMC均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5.0~20.0mg·L-1rSEB作用的人PBMC上清均能有效地抑制HepG2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P<0.05)。结论建立了SEB高效表达、纯化方法,获得rSEB蛋白。所建立的细胞毒性、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检测方法,为后续进一步分析SEB分子中相关活性位点及其减毒SEB突变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雌激素(17β-estradiol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的成骨细胞上皮钠离子通道(ENaC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通过CCK-8试剂盒和AKP试剂盒分别测定雌激素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通过半定量PCR方法测定雌激素对成骨细胞ENaC和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雌激素能促进初级成骨细胞增殖,且较高浓度时(1×10-7,1×10-5 mol·L-1促增殖作用显著(与对照组相比,P<0.05;联用阿米洛利处理后各组细胞增殖速度均有所降低,其中高浓度E2组显著降低(与E2单独处理组相比,P<0.05;雌激素能提高成骨细胞上α-ENaC、γ-ENaC基因的表达水平,且增加趋势与成骨相关基因(Coll-Ia、OC、ALP、ONmRNA表达的增加趋势一致。结论 雌激素促进骨形成的同时也增加ENaC mRNA表达,而阿米洛利(ENaC抑制剂能阻断雌激素的促成骨作用,说明ENaC可能参与成骨细胞成骨,提示成骨细胞可能存在一个与ENaC相关的调节新途径,为骨代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berberine,BBR)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化学性缺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在NRK-52E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再给氧损伤模型,模拟在体的缺血再灌注模型。以不同浓度(1×10-6,1×10-5,1×10-4 mol.L-1)的BBR处理NRK-52E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法(MTT)检测BBR对各组细胞活性的影响;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各组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MTT结果显示1×10-4 mol.L-1 BBR对细胞毒性作用明显,而1×10-6,1×10-5 mol.L-1BBR明显提高缺氧再给氧组细胞存活率,尤以1×10-5 mol.L-1为高;Hoechst33258显示正常组基本无凋亡细胞,模型组出现核大深染的凋亡细胞,而BBR(1×10-5 mol.L-1)预处理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再给氧组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而用BBR预处理后缺氧再给氧组的MDA显著低于用药前(P<0.05),SOD则高于缺氧再给氧组(P<0.05),上述作用在BBR浓度为1×10-6~1×10-5 mol.L-1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1×10-5,1×10-6 mol.L-1 BBR预处理后缺氧再给氧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1%,32.2%与用药前56.2%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BR对缺血再灌注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尤以1×10-5 mol.L-1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对从金叶子中分离得到的异槲皮苷的成骨活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在1×10-4,1×10-5,1×10-6,1×10-7mol·L-1异槲皮苷浓度作用下检测了MC3T3-E1细胞增殖活力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异槲皮苷作用的第3天对MC3T3-E1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以及转录因子Runx2和Osterix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并通过茜素红染色的方法在第21天对MC3T3-E1进行了胞外基质矿化能力的评价。结果显示,异槲皮苷在1×10-7~1×10-5mol·L-1能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矿化能力,上调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且该作用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在浓度为1×10-6mol·L-1时促进作用最强。在1×10-4mol·L-1时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因此,从金叶子中分离得到的异槲皮苷有一定的成骨活性,这可能是传统中药金叶子治疗骨折的主要药效成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MT)对醛固酮(ALD)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激酶B1(Akt1)信号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及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CFs,波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CFs,实验分为空白组(无血清DMEM),ALD组(1×10-7mol·L-1),OMT低剂量组(3.78×10-4mol·L-1),OMT高剂量组(7.57×10-4mol·L-1)及螺内酯组(Spir,1×10-6mol·L-1)。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OMT对ALD诱导CFs的增殖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JNK,ERK,Akt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ALD显著诱导CFs增殖(P0.05),给予OMT干预后,CFs的增殖被显著抑制(P0.05);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ALD明显增加CFs中JNK,ERK及Akt1蛋白和mRNA表达(P0.05)。与ALD组比较,OMT可明显下调ALD诱导的CFs中JNK,ERK及Akt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OMT可抑制CFs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NK,ERK及Akt1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李国昌  杨军  陈志刚  周婷  陈勇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7):1330-133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是否存在民族间的差异以及与CYP2D6基因多态性是否有关。方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结果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范围:汉族为18-665pg·L-1和0.04-106ng·L-1,维吾尔族为19~1020pg·L-1和0.05~112ng·L-1,哈萨克族为21~1014pg·L-1和0.11~94ng·L-1。结论TNF-α的浓度在汉族与维吾尔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汉族与哈萨克族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浓度在汉族与维吾尔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汉族与哈萨克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