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脑卒中是一种多发病,往往造成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从康复治疗学角度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进行评估,可反映出患者在接受系统治疗后功能恢复的规律,为制定和调整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参考资料,以期达到更理想的康复目标及疗效。本研究以26例早期脑卒中患者为对象,通过1个疗程的运动功能训练后,观察其功能恢复规律。  相似文献   

2.
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运动训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状况和预后。本文从心脏血管方面小结了运动康复治疗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以期为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病理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五禽戏配合控力抗阻康复运动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日期尾号的单双号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优化的腰背肌康复运动方案。观察组给予五禽戏运动方案和智能化运动控制训练系统下的控力抗阻康复运动方案。两组患者均每天训练,3周为1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Oswestry腰痛残疾指数对患者腰背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干预3周、6周、9周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和Oswestry腰痛残疾指数评分均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禽戏配合控力抗阻康复运动治疗对慢性下腰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运动康复的意义、对象与运动方案等几个方面。认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密切观察,量化活动方案,保证安全。目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运动康复护理研究主要针对一般的心肌梗死患者,对于心肌梗死并发各种并发症患者的运动康复方案量化步骤较少,多为经验介绍及总结,缺乏对照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运动预康复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构建乳腺癌患者预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BIOSIS Preview、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9个数据库中有关乳腺癌患者运动预康复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2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8项运动预康复研究。干预模式包括单模式的运动预康复和以运动干预为核心的多模式预康复;随访时间包括仅在术前、术前后和仅在术后;结局评价指标包括患者自我报告相关资料、生理指标和方案可行性等。结论 乳腺癌患者运动预康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应重视以运动干预为核心的多模式预康复研究,完善乳腺癌患者预康复方案构建,采用支持措施保证预康复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训练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减少致残率。方法:医学、运动医学、康复护理学知识相结合;护士、家属、病人相配合。结果:康复训练方法的科学、合理、及时、连续,会使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有效的康复,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减少致残率。结论:脑卒中患者良好的康复运动训练,是运动功能恢复、生存质量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70例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息肢功能恢复的作用,对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方法为病情稳定即接受训练,包括运动意念训练和被动运动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提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顾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258-125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69例随机分,康复组和对照组。对康复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与护理。分别于2,4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定,并对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训练的患者,Barthel指数和简化Fugl—Meyer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于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括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后及康复运动后的心肺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冠心病患者PTCA术或PTCA加支架术前后和康复运动后的心肺功能指标,确定PTCA术或加支架术的急性效果,对15例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PTCA术或加支架术前后和康复运动训练后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评定。结果:PTCA术或加支架术后患者的运动时间和最大运动负荷量明显提高(P<0.05),运动中的最大心率和心率增值非常显著提高(P<0.05和0.01),运动诱发的心电图ST段压低显著改善(P<0.002),最大代谢当量(METs)、每分通气量(VE)和最大氧耗量(VO2max)显著提高(P<0.002、0.005和0.05);康复运动训练8~12周后患者的运动时间非常显著延长(P<0.01),METs、VO2max和VE进一步显著提高(P<0.05)。提示PTCA术或加支架术配合康复运动训练可显著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功能障碍,其中上肢功能,特别是手功能的康复比较困难,功能恢复慢。因此,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容易对上肢功能的康复缺乏信心,实际工作中也往往把康复重点放在下肢功能康复和步行训练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上肢功能训练。许多患者在独立步行或持杖步行时,上肢功能却仍然很差。本研究应用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卒中早期患者进行上肢功能训练,观察上肢及手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1.
陈刚  李京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545-6547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ooplasty,PTCA)或支架术后患者进行门诊和院外康复运动的效果,探讨PTCA或支架术后患者康复运动的特点和方法以及制定康复运动处方的原则。方法:根据术后无胸闷、胸痛等症状和体征,安静状态下心率&;lt;90次/min,血压&;lt;140/90mmHg(1 mmHg=0.133kPa),心电图ST段压低&;lt;1mm,无运动诱发的心率失常等标准,共有在卫生部北京医院内科住院的51例患者入选,分为门诊康复运动组(n=24)和院外自我监护下康复运动组(n=27),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评定,制定康复运动处方,进行8周康复运动训练。结果:康复运动训练后,两组患者的运动时间、最大运动功率、最大代谢当量、最大氧耗量和每分通气量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提高(t=2.43~7.56,P&;lt;0.05),而两组患者运动时间[(9.02&;#177;2.58),(9.58&;#177;2.44)min]、最大运动功率[(122.92&;#177;32.90),(129.63&;#177;33.28)W]、最大代谢当量[(7.59&;#177;1.77),(7.53&;#177;1.36)METs]和最大氧耗量[(14.18&;#177;3.67),(1.90&;#177;0.45)L/min]等反映患者康复运动效果的各项主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康复运动训练使FTCA及支架术后患者的体力、运动耐力和肺通气容量提高,心脏功能容量增加。院外自我监护下康复运动与门诊心电监护下康复运动能够产生同样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心脏瓣膜术后的运动康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术后患者运动训练的疗效。方法26例心脏瓣膜术后患者进行全面身心评测,制定个体的康复运动训练方案。结果经过20d的治疗,26例患者心功能提高1~2级;运动负荷增加及运动时间延长(P<0.01);安静状态下、运动时间及负荷相等时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2项乘积(HR×SBP)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ST段压低显著改善(P<0.01)。结论康复运动训练可以减少心脏瓣膜术后并发症,增加心脏贮备能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提高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心脏康复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功能已成为临床共识,运动训练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其中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治疗作用也逐渐被认可。本文对运动训练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着重阐述运动训练在中的作用机制、具体适合对象、实施方案,为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往往伴随高风险和低功能两大问题,严重影响康复治疗进程。心肺运动试验(CPET)作为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的一种方法,现广泛应用于心肺疾病的康复过程中。然而,CPET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极少部分患者在康复训练前会进行心肺功能和耐力的评估和训练。本文对CPET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主要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及终止试验的指标进行综述,重点将当前国内、外的各种心肺运动试验方法和相应的设备方案在脑卒中患者中评估的应用进展归纳总结,分析其优劣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运动训练作为肺康复计划的基本组成部分,可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本文将对肺康复中运动训练的病理生理学、方式及处方进行综述,为临床COPD患者的运动训练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运动疗法对大腿截肢患者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运动疗法对大腿截肢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对50例大腿截肢患者于运动疗法前后利用FIM评测表进行评定,结果:大腱截肢患者运动疗法训练后FIM评分与训练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疗法对大腿截肢患者有确切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7.
心脏瓣膜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康复运动训练对心脏瓣膜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对 2 6例心脏瓣膜术后患者进行全面身心评定 ,制定个体康复护理措施 ,进行 2 0天康复运动训练 ,同时做好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结果经康复运动训练和康复护理后 ,患者的心功能提高 1— 2级 ;运动负荷提高、运动时间延长 (P<0 .0 1) ,安静状态下及运动时间、负荷相等时的心率、血压、心率—血压二项乘积 ,以及心电图 S- T段压低幅度明显改善 (P<0 .0 1— 0 .0 5 )。结论康复护理及运动训练可以减少心脏瓣膜术后患者的并发症 ,增加心脏贮备能力 ,降低心肌耗氧量 ,改善心肌缺血 ,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129-1131
目的探讨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运动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节律性听觉刺激。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运动功能。结果训练后,观察组Webster评分低于训练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MDR-SP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运动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平衡协调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西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COPD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4组,A组为药物治疗组;B组为传统中医气功组;C组为现代呼吸康复组;D组为中西结合呼吸康复训练组。训练前及训练后1月、3月、6月、1年行6min步行距离测试,并行运动后Borg评分。结果 A组训练前后6min步行距离、运动后Borg评分无明显改善;B、C、D组训练后3月、6月及1年评定6min步行距离、运动后Borg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D组改善明显优于B、C组,而B、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现代及传统呼吸康复技术及中西结合呼吸康复治疗方案均能很好地改善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但中西结合呼吸康复治疗方案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有着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患者的运动功能训练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更是影响其自理能力。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着重于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康复理论、时机、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及功能训练的康复方法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具体阐述,介绍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有效实施方法。以期对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帮助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