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评价DAPK、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23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的DAPK、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大肠癌组织的DAPK、FHIT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60.86%(14/23)、52.17%(12/2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3.04%(3/23)、8.69%(2/2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K、FHI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Dukes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DAPK基因和FHIT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PCR-based酶切甲基化及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检测65例DTC及其相对应的甲状腺切缘非癌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蛋白表达.结果:在非癌组织中,无一例出现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而在DTC组织中有24.6%(16/65)出现甲基化,且甲基化状态与DTC的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非癌组织和DTC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65/65)和41.5%(27/65)(P<0.05).病理分级为Ⅰ和Ⅱ级的DTC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5%和18.2%,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组分别为15.4%和59.0%,以上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有关(P<0.05).结论: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其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其在DT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况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探讨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对亚硫酸氢盐修饰过的 3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患者自身外周血白细胞DNA和 2 0例非癌患者子宫内膜组织DNA的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癌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率为 2 5 .71 % ,癌旁组织和外周血中也存在相似的甲基化率。非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FHIT基因的CpG岛无甲基化。癌组织与非癌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的甲基化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DNA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相关性。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为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 ,CpG岛的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相关性。DNA甲基化为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癌旁组织和外周血可用于癌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大肠癌中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一步阐明大肠癌(CRC)的发病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20例CR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IL-6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IL-6蛋白浓度,亚硫酸氢盐测序(BSP)检测IL-6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IL-6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并且其蛋白表达随着Dukes分期逐渐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中,IL-6启动子-633、-611、-575、-575bp位点甲基化水平均低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且非甲基化概率随着Dukes分期和分化程度增加而增高(P<0.05)。结论:IL-6在大肠癌中表达增加,并与Duke分期相关,其启动子区低甲基化或去甲基化可能是其表达增高的机制之一;初步筛选出IL-6基因启动子区低甲基化位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徐瑞  刘伟  李丽娜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620-622,640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Runx3基因表达和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dc对结肠癌细胞系中Runx3表达的作用。方法:将手术切除的37例大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提取RNA和基因组DNA,采用RT-PCR检测Runx3基因的表达,甲基化特异PCR方法(MSP)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用5-aza-dC处理结肠癌细胞系后,RT-PCR方法检测Runx3基因的表达。结果:37例大肠癌和对应癌旁组织中Runx3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37/37),2.7%(1/37)。癌组织中Runx3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1)。MSP检测发现11例(30%)大肠癌标本及1例(3%)癌旁正常组织中Runx3基因呈甲基化状态。癌组织中Runx3基因甲基化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肠癌细胞系HT29 5-aza-dC处理后Runx3基因表达水平增加。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Runx3基因表达在大肠癌的癌旁组织和原发癌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甲基化程度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30对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及癌旁远端正常组织,应用测序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与癌旁远端正常组织FHIT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情况,比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FHIT基因CPG岛9个位点和MGMT基因CPG岛20个位点的甲基化程度。结果: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中1、6、8位点(P1=0. 025,P6=0. 013,P8=0. 031)癌组织甲基化程度高于正常组织,MGM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中8位点(P8=0. 035)癌组织甲基化程度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FHIT基因和MGMT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均高于正常组织,提示FHIT基因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可能与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TSHR)基因启动子区5′端CpE岛甲基化改变的特点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TSH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 结果 (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SH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为64.7%(22/34),癌旁组织中TSH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为26.5%(9/34),癌组织中TSH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2)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TSH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为83.3%(15/1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3.8%(7/16)(P<0.05). 结论 TSHR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发展过程中的分子事件之一,可能影响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摄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HFR(checkpoint with FHA and ring finger)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42例宫颈癌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HFR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宫颈癌组织及CIN中CHFR基因异常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33.3%(14/42)和6.7%(2/30),正常宫颈组织中未检出CHFR基因甲基化;三组间CHFR基因异常甲基化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P=0.005);CHFR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与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R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甲基化的检测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p16、Rb和p27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56例大肠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上皮、42例腺瘤组织中p16、Rb和p27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腺瘤、癌组织中p16和p27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均较正常组织增加(,=4.680、9.091和4.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PTPR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m RNA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中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RT-PCR分别检测30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TPR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m RNA表达状态。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PTPR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其甲基化样本中PTPRO基因m RNA表达明显受抑。结论 :PTPR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大肠癌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与喉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蛋白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Runx3DNA的表达,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55例喉癌组织标本中Runx3基因蛋白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无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喉癌组织中有32例(58.2%)检测到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Runx3蛋白的表达与性别、临床分型及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均P〉0.05);喉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Runx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092,P〈0.01)。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其基因失活的可能机制之一,在喉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与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研究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基因异常的表遗传学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PCR(MSP)和SP法研究68例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在68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29%,且其甲基化与肿瘤组织分型、患者居住地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肿瘤患者绝经与否及组织分级无关(P>0.05);P16蛋白在所有肿瘤标本中的表达下降率为51%,在相应癌旁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下降与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居住地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绝经、组织分级和分型无关(P>0.05);在20例p16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P16蛋白表达下降率(95%),显著高于48例未发生甲基化的乳腺癌标本下降率(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组织p16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P16蛋白表达下降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506),而p16未发生甲基化的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其蛋白均呈阳性表达。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启动子甲基化改变会明显降低P16蛋白表达,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其蛋白表达下降的重要原因,这种机制更倾向于农村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CR)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1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的表达情况。结果:肺良性疾病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14.3%,低于癌组织中的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16基因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p16基因甲基化的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分析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患者胃癌组织、正常胃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情况及蛋白的表达。结果: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33.3%和0(P〈0.05);hMLH1蛋白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8%和95.2%(P〈0.05);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MLH1蛋白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是引起蛋白表达缺失的主要原因,hMLH1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锯齿状病变组织中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和MGMT蛋白表达,探讨临床病理意义和在癌变通路中的作用,同时探讨MGMT基因在不同年龄层段甲基化状况。方法应用Taqman探针qPCR(MethyLight)方法检测北京军区总医院2007~2013年的225例锯齿状病变[包括96例增生性息肉(HP)、61例广基(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和68例传统型锯齿状腺瘤(TSA)]、54例管状腺瘤(TA)、69例结直肠癌(CRC)和42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MGMT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并通过测序法验证扩增的目的片段甲基化状态,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中116例锯齿状病变(包括52例HP、41例SSA/P、23例TSA)、20例TA、24例CRC和24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MGM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MGMT蛋白异常阳性程度在锯齿状病变和对照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之间呈负相关;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在不同年龄层段相关性比较中两者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中MGMT基因甲基化可能诱导其蛋白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在结直肠"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癌"的锯齿状癌变通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82例乳腺癌组织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的甲基化状态。结果:乳腺癌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30.5%。乳腺癌患者癌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与肿瘤分期、肿块的大小、病理类型、月经状况、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和家族史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早期事件,有可能作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陈志英  李佽  刘莉  刘都礼 《四川医学》2009,30(10):1523-1525
目的探讨FHIT与PC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HIT、PCNA在54例结直肠癌及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FHIT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为42.59%,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8.89%,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HIT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CNA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为75.93%,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8.52%,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A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②FHI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FHIT及PCNA与性别、年龄等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③FHIT与PC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χ^2=6.5074,P〈0.05)。结论FHIT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在肿瘤的恶性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乳腺癌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ERα)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探讨乳腺癌ERα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20例正常乳腺组织、44例乳腺癌组织ERα基因的表达,同时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及测序法分别检测ERα基因启动子A区和B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32例ERα阳性乳腺癌组织中,ERα启动子A区、B区甲基化率分别为28.2%和18.8%。12例ERα阴性乳腺癌组织中,ERα启动子A区、B区甲基化率分别为66.7%和58.3%。ERα阳性乳腺癌组、ERα阴性乳腺癌组、乳腺癌组的ERα启动子A、B区甲基化率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ERα阴性乳腺癌组的ERα启动子A、B区甲基化率较ERα阳性乳腺癌组均显著增高(P〈0.05)。乳腺癌组织ERα表达与启动子区甲基化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乳腺癌组织ERα基因表达沉默与其启动子A区、B区CpG岛甲基化相关,后者有可能成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分子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