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迄今,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据分子生物学观点,一些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其中基因突变,移位和调控异常是最普遍的机制。基因治疗则有可能成为根治这部分心血管病的有效方法。根据心血管病发病机制近年来所取得的进展,应用病毒载体从基因水平治疗心血管病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目前暂时无法克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α-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是近10年来随着现代医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而出现的,基因治疗的研究已迅速扩大到肿瘤、艾滋病、心血管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而且,基因载体(包括质粒、病毒和脂质体等)的研究也进展迅速,各种新型载体不断出现。近10年来,α-病毒的多个成员已经被作为表达载体,并被引入基因治疗领域,其中最常用的是森林病毒(Semliki forest virus,SFV)、  相似文献   

3.
试述人类体细胞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体基因治疗(下称基因治疗)起步于本世纪80年代,在短短的十余年内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人预计,下一个世纪基因治疗将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所有全新的临床方法都伴随着伦理问题,基因治疗提出的伦理问题,是由于它与其它治疗方法截然不同,更多的因素是其治疗的目的不能与优生学完全分离,因此基因治疗的生物伦理学成为当前医学、哲学、生物学、社会学、宗教界、立法者、决策者和公众所关心的重要问题.1.基因治疗是指对导致疾病之异常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修改,以达到控制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基因治疗有四种类型:体细胞基因治疗、生殖系基因治疗、增强基因工程和优生基因工程.现在一般认为,从伦理学角度,最好把基因治疗分成体细胞基因和幼体基因治疗(包括生殖基因细胞基因、增强和优生基因工程),前者仅对个人的基因缺陷进行校正,后者不仅影响个人而且影响其后代.虽然幼体基因治疗涉及的伦理问题更多,但现今只有体细胞的基因治疗被允许临床试验,所以体细胞的基因治疗伦理问题是最具现实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基因治疗是目前医学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基因工程技术的一大突破,基因治疗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有望成为治疗遗传病、肿瘤、心血管病、病毒感染及其它难治性疾病的有效手段。本文将主要从基因治疗的策略、基因治疗的现状、基因治疗技术、基因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基因治疗的一些关键问题和展望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蒋秉坤基因治疗(genetherapy),是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将有正常功能的目的基因,以适当方式引导入患者体内,以增补或置换有缺陷的基因;目的是纠正或改善由于该基因缺陷所致的临床表现。基因治疗可应用于遗传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获得性免疫缺...  相似文献   

6.
目前基因治疗已经成为科学家治疗多种难治性疾病的一种新手段,基因导人技术是基因治疗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技术。目前研究较多的基因导人技术共分为两大类:一,病毒载体基因导人法;二,非病毒载体基因导人法。前者转染效率高,但存在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等问题。因此,近年来人们对非病毒类载体系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基因治疗最初的概念是将包含正常基因的DNA序列通过载体导入细胞内以矫正由于该基因缺陷所导致的疾病。由于这个概念非常直观且易于接受,而临床上众多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疾病基本无药可治,因此基因治疗产生伊始便受到了高度关注。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基因工程技术的长足发展,基因治疗从实验室研究进入了临床探索,并于1990年完成了第一个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10年后由于美国的一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发生了患者的意外死亡,全球的基因治疗研究明显放缓。基因治疗的重新兴起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Leber先天性黑朦的Luxturna(2017)和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Zolgensma(2019)上市为标志,疗效确切、价格昂贵的基因药物终于成为临床医生手中能够为以往束手无策的患者解除病痛的有力武器。而除了基因替代性基因补充疗法,针对临床不同需求的基因编辑性基因矫正疗法、基于反义寡核苷酸和小干扰RNA的基因抑制疗法、基于基因开关的基因调控疗法等多种基因治疗方法均在综合研发中。为促进我国基因治疗的发展,本研究概述了基因治疗的发展过程和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  相似文献   

8.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载体系统将目的基因导入机体发挥治疗作用的新型药物。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不仅可以针对肝脏本身疾病发挥作用,还可利用肝脏作为机体的生物反应器,通过表达的基因产物对全身性或其他器官的疾病发挥治疗作用。由于肝脏具有对进入体内物质的代谢和解毒特性,大多数基因载体都会进入肝脏。因此肝脏靶向性是基因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早期由于特异性、疗效、毒性和免疫限制,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的实际临床价值受到限制。随着载体技术和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现已成为治疗各种肝脏和非肝脏相关疾病的一种具有潜力的方法。本研究在梳理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分类、病毒和非病毒载体系统的基础上,概述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技术进展过程和发展现状,探讨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在肝癌、遗传性系统性疾病、遗传性代谢性肝病、脂代谢紊乱性疾病等方面应用,总结分析当前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存在问题以及潜在解决方案,进一步展望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的未来前景,以期为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促进我国基因治疗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因治疗是应用基因工程和细胞生物学技术,将正常的基因转移到体内,以期通过导入基因的表达,补充缺失的或失去正常功能的蛋白质,或抑制体内某些基因过盛表达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类方法。目前这种方法已开始应用于临床一些血液病和肿瘤的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些心血管病如高胆固醇血症,β脂蛋白缺陷症、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高血压症亦是由于体内某些基  相似文献   

10.
纳米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基因治疗迅速发展。基因治疗的主要过程是目的基因的获取和高效的基因转染。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是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高效、安全是载体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目前基因转染常用的载体有病毒型载体和非病毒型载体。病毒型载体在当前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基因治疗中占75%,转染效率通常在90%以上,但病毒蛋白有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体内潜在的病毒复制、生产成本高、不能反复应用、无靶向性等缺点。特别是在1999年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中出现腺病毒载体致人死亡事件后,人们把注意力与希望逐步转向非病毒载体。非病毒型载体虽然制备简单、无免疫原性和比较安全,但是转染效率低是其致命缺点,尤其是在血清蛋白存在的情况下。所以寻找一种既高效又安全的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领域面临的最紧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疾病治疗手段,它通过载体把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导人靶细胞,纠正先天基因缺陷或者合成具有治疗作用的蛋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腺相关病毒载体(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具有无神经毒性和低免疫原性等独特生物学优势,在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倍受重视.被认为是当前基因治疗中最有潜力的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8):731-734
基因治疗作为当今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其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治疗基因送入目的细胞或组织并有效发挥作用。由于基因治疗中的病毒载体安全性备受诟病,因此,安全性较高的非病毒载体已成为研究的热门领域。本文主要回顾了基因治疗中的非病毒载体,尤其是脂质体及多聚物载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期了解其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1 基因治疗原理1.1 基因治疗类型 一般包括替换疗法及添加基因法两种类型[1] 。1.1.1 替换疗法 是最理想的基因治疗类型 ,即将有缺陷的基因除法 ,换上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 ,这种治疗方法称替换疗法。如异常 β -珠蛋白的基因用正常 β -珠蛋白的基因替换 ,由于必须在生殖细胞基因转移 ,难度大 ,尚未进入临床。1.1.2 添加基因法 缺陷基因仍保留 ,让其少表达 ,再外加基因 ,以补足缺陷基因的不正常表达 ,只需体细胞。目前是临床首选的基因方法。“靶细胞” ,即是转载外源基因的细胞。1.2 基因治疗中靶细胞的选择1.2 .1 骨髓干细胞 它…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心血管病学面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科技革命极大地影响着心血管病学的各个方面。分子生物学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揭示了心血管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生理、病理的本质,基因治疗的方法可望从根本上治疗心血管疾病。高新技术的产物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核磁共振、超声心动图、核心脏技术、心导管术、心脏监护术、人工心脏起搏术、人工心脏等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治心血管病的能力。现今,心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不再仅停留在器官、细胞水平,而是深入到蛋白质、核酸、基因的水平;心血管病的诊断不再是传统的“望、闻、问、切”或“望、触、叩、听”,而是在此基础上还借助于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而进行精确的诊断;心血管病的治疗不再是传统的药物和手术治疗,而还出现了基因治疗和介入性治疗等崭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倪虹  糜若然 《医学综述》2004,10(2):76-78
基因功能的异常导致肿瘤发生。由于正常细胞在其发生、发展、分化的各阶段都可发生基因异常,这就导致新的治疗策略的产生。基因治疗代表这种新的治疗策略。其定义为将外源基因导入特定的哺乳动物细胞,通过对致瘤基因的抑制或缺陷基因的修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大多数的人类肿瘤都被认为是获得性基因失调的结果,基因治疗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野生型p53cD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53基因是癌症研究和肿瘤基因治疗中最引人注目的抑癌基因之一,据报道,大约一半左右癌症的起因是由于p53基因突变。在所有的抑癌基因中,p53基因是突变率极高的一种,它的失活会阻止细胞进入凋亡,从而使之处于持续分裂状态而增加突变及恶性转化的概率[1]。因此,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有普遍性意义。1材料和方法1.1材料pGEM-T载体(Promege公司);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本室保存);野生型p53cDNA由南京军事医学研究所朱敏生教授惠赠;限制性内切酶、TaqDNA聚合酶…  相似文献   

17.
王西玲  章翔 《医学争鸣》2003,24(22):2110-2112
自杀基因疗法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治疗胶质瘤的方法,可分为单自杀基因疗法和融合基因疗法.本对这两种自杀基因疗法的原理及其在治疗胶质瘤中的运用进行综述,并介绍了其临床运用和进一步发展方向.胶质瘤(gnoma)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传统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疗效欠佳.基因治疗(gene therapy)作为治疗胶质瘤的一种新的辅助手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自杀基因疗法(suicide genetherapy)是众多基因治疗策略中疗效最明显的一种,也是最有前途的治疗策略之一.本就近年来胶质瘤自杀基因疗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卵巢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参与的过程,随着对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深入研究,提出基因治疗是癌症治疗的最新策略。卵巢癌基因治疗的方法包括突变补偿、分子化疗、基因免疫治疗等措施,基因治疗将为临床治疗卵巢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蒋滢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0):879-881
替换疗法是最理想的基因治疗类型,即将有缺陷的基因除法,换上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这种治疗方法称替换疗法。如异常β-珠蛋白的基因用正常β-珠蛋白的基因替换,由于必须在生殖细胞基因转移,难度大,尚未进入临床。  相似文献   

20.
基因治疗为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目前,国际上心血管病的基因治疗正处于起步阶段。本实验对心血管病的基因治疗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