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谷氨酸(Glu)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受体可分为代谢型和离子型两大类.  相似文献   

2.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它是介导谷氨酸(Glu)及其他相关内源性酸性氨基酸兴奋作用的跨膜蛋白.谷氨酸受体可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类.离子型受体可进一步分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非NMDA受体(AMPA和KA受体).NMDA受体可调节神经元的存活,树突、轴突结构发育和突触可塑性,神经元回路的形成以及学习记忆活动,对生物发育过程极为重要.NMDA受体活性调节的失衡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癫痫、缺血性脑损伤等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基础.文章重点就NMDA受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NMDA受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它是介导谷氨酸(Glu)及其他相关内源性酸性氨基酸兴奋作用的跨膜蛋白.谷氨酸受体可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类.离子型受体可进一步分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非NMDA受体(AMPA和KA受体).NMDA受体可调节神经元的存活,树突、轴突结构发育和突触可塑性,神经元回路的形成以及学习记忆活动,对生物发育过程极为重要.NMDA受体活性调节的失衡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癫痫、缺血性脑损伤等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基础.文章重点就NMDA受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Ⅰ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脊髓水平痛信号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先在鞘内分别注射缓冲液或Ⅰ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两种拮抗剂CPCCOEt和MPEP,再给大鼠脚掌注射致痛物质formalin,1 h后立即处死,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F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目。结果 分别给予拮抗剂CPCCOEt和MPEP后,大鼠的第二相痛行为反应明显减弱,脊髓背角F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减少。结论 Ⅰ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脊髓水平促进了痛信号的传递,在脊髓水平阻断Ⅰ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可能成为镇痛药物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NMDA受体NR1亚单位与学习记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谷氨酸(Glu)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受体可分为代谢型和离子型两大类。离子型受体由三种组成:AMPA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epionate receptor,AMPAR),KA受体(kanieacid,KAR)及NMDA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其中NMDA受体被认为是突触可塑性及皮质和海马神经元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主要调控者,  相似文献   

6.
孙双权  陈忠  叶章群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2):1305-1308,1313
谷氨酸是排尿反射通路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大脑皮质、脑桥及脊髓排尿中枢对排尿反射的调控。谷氨酸受体包括代谢型受体和离子型受体,这两类受体在排尿反射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离子型受体又分为NMDA受体和非-NMDA受体,它们在排尿反射中也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但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作用。谷氨酸与其他神经递质在排尿反射中也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 EAA)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包括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受体可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类。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受体是离子型受体的一种亚型。NMDA受体可介导Ca2+内流,增强突触可塑性,参与学习记忆及神经系统发育。另一方面,机体兴奋性氨基酸剧增时,通过激动NMDA受体引起大量的Ca2+内流,细胞内Ca2+超载,进一步激活一系列胞内机制而导致细胞死亡。所以NMDA受体历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NMDA受体活性调节的失衡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及缺血性脑损伤等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基础。本文重点就NMDA受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恶唑丙酸(AMPA)受体是游离型谷氨酸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介导快速兴奋性突触传递。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在突触可塑性及中枢敏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密切。过度刺激AMPA受体产生兴奋性毒性会导致神经元损伤,引发癫痫、肌萎缩侧索硬化和帕金森病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竞争性AMPA受体拮抗剂能够有效下调AMPA受体活性,对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意义重大。本文对竞争性AMPA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在大鼠海马CA1区癫痫样活动中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癫痫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正常大鼠海马脑片灌流促离子型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e (30 μmol/L) 引起癫痫样活动并于右侧海马CA3区注射海人藻酸(KA)建立颞叶癫痫(TLE)大鼠模型,应用离体脑片...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酸是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对突触兴奋性的传导起调节作用,在生理状态下参与许多生理功能的调节,如学习和记忆、神经系统发育等。在脑缺血、颅脑损伤、癫痫发作、神经变性疾病等病理过程中,谷氨酸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将GluRs按与配体结合后的效应的不同分为两类:离子型谷氨酸受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孤束核(NTS)内第3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及其亚型7和8对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MR)的影响,阐明NTS内第3组mGluRs及其亚型在心脏伤害性信息调控中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L-(+)-2-amino-4-phosphonobutyric acid (L-AP4)组,NTS内分别微量注射第3组mGluRs 激动剂L-AP4 0.1、1.0、10.0和20.0 nmol;N,N’-diphenylmethyl-1,2-ethanediamine (AMN082) 组,分别注射mGluRs7激动剂AMN082 1、2和4 nmol; (S)-3,4-dicarboxyphenylglycine (DCPG) 组,分别注射mGluRs8激动剂DCPG 4、6和8 nmol;(RS)-α-methylserine-O-phosphate (MSOP)组,分别注射第3组mGluRs 拮抗剂MSOP 20和100 nmol,并于不同时间分别注射MSOP(20 nmol)+L-AP4(10 nmol)、MSOP(20 nmol)+AMN082(2 nmol)和MSOP(20 nmol)+DCPG(6 nmol)。观察各组大鼠CMR的改变。结果:与对照比较,L-AP4组和AMN082组CMR减少(P<0.05);DCPG 组CMR增加(P<0.05);MSOP组注射20 nmol MSOP后CMR无改变(P>0.05),注射100 nmol MSOP后CMR增加(P<0.05);注射20 nmol MSOP后再注射L-AP4或AMN082,CMR无改变(P>0.05)。结论:大鼠NTS内第3组mGluRs对心脏伤害性信息有紧张性抑制作用, mGluR7有抑制作用,而 mGluR8有易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亲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3(mGlu3)特异性拮抗剂LY341495阻断受体通路后对脑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生物学特性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培养人脑胶质瘤干细胞以及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激动剂组,拮抗剂组,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CD133表达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β-catenin、c-myc等mRNA和蛋白表达,观察裸鼠移植瘤生长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拮抗剂组GSCs增殖率和进入S期的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在分化培养基条件下,拮抗剂组G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明显,Nestin阳性细胞减少而GFAP阳性细胞增多(P<0.05);mGlu3拮抗剂干预后,诱导β-catenin、c-myc等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拮抗剂组裸鼠移植瘤生长速度及肿瘤体积明显降低(P<0.05)。结论药物阻断mGlu3受体通路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GSCs以及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并促使GSCs由去分化状态转向分化状态,此过程可能经由Wnt/β-catenin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内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7(mGluR 7)和8(mGluR 8)对大鼠心脏-
躯体运动反射(CMR)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心包插管术制作CMR大鼠模型,在VL-PAG内分别注射mGluR 7和mGluR 8的
激动剂AMN082和DCPG,观察其对大鼠CMR的调节作用;同时电损毁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ostroventral medulla, RVM)亚核中
的中缝大核或双侧网状巨细胞核,观察VL-PAG对大鼠CMR的下行调控作用。结果AMN082选择性激活VL-PAG内mGluR
7后,对辣椒素诱发的CMR具有明显的易化作用(P<0.05);与之相反,DCPG激活VL-PAG内mGluR 8对CAP诱发的CMR具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这种易化或抑制效应均可被其拮抗剂MSOP完全拮抗;损毁大鼠VL-PAG的主要中继亚核中的中缝
大核后,VL-PAG内AMN082微注射所产生的易化效应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P>0.05),VL-PAG内DCPG微注射所产生的抑制
效应被部分地减弱(P<0.05);而双侧网状巨细胞核损毁后,AMN082微注射所产生的易化效应明显被减弱,同时DCPG所产生
的抑制效应也有所减弱。结论VL-PAG内mGluR 7和mGluR 8对大鼠CMR具有易化和抑制双向调节效应,而这种双向调节
效应很可能是通过RVM的不同亚核、不同神经元的激活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刘金变  江伟  王爱忠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1):2221-2224
目的 研究吗啡耐受大鼠脊髓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的表达变化及mGluR5拮抗剂MPE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S),吗啡耐受组(Mor),吗啡加MPEP组(Mor+MPEP)和MPEP组.采用鞘内重复给药方式建立慢性吗啡耐受模型,鞘内注射吗啡10 μg,每日给药2次,连续7 d.通过甩尾实验,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大鼠甩尾潜伏期并计算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给药后阈值-基础阈值)/(最大阈值-基础阈值)×100%].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各组L4~5脊髓组织mGluR5的表达.结果 鞘内重复注射吗啡后,吗啡组MPE%逐渐下降,到第7天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加MPEP组第7天仍表现出较强的镇痛效应(P<0.05).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显示吗啡耐受组mGluR5表达升高,吗啡加MPEP组mGluR5的表达低于吗啡耐受组(P<0.05),但高于NS组(P<0.05).结论 mGluR5拮抗剂MPEP有延缓吗啡耐受的作用.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mGluR5表达上调,MPEP可能通过部分抑制mGluR5的上调节拮抗吗啡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大鼠加速性弥漫性脑损伤后大脑皮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1a(m Glu R1 a)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与其拮抗剂 a-甲基 - 4-羧基苯氨基乙酸 (MCPG)的作用 .方法 SD大鼠 16 5只随机分为 m Glu R1 a变化和 MCPG作用 2组 .每组又分为不同的亚组 .采用 Marm arou大鼠加速性弥漫性脑损伤模型 .在伤后不同时间大鼠断头取脑进行免疫组化 ,RT- PCR技术和病理学研究 .结果 伤后 1h大脑皮层 m Glu R1 a的表达开始增加 ,2 4h达高峰 (13.9± 2 .3)· HP- 1 ,P<0 .0 1.在伤后 7d,MCPG治疗可使损伤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 (4 .2 2±1.6 3)· HP- 1 ,P<0 .0 5 .结论  m Glu R1 a参与外伤后的神经元损伤 ,其拮抗剂 MCPG可能对脑损伤有治疗作用 .  相似文献   

16.
二次脑损伤鼠脑皮层mGluR3 mRNA改变及其激动剂DCG-IV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费舟  章翔  刘恩渝  白红民  梁景文  刘先珍 《医学争鸣》2001,22(23):2134-2136
目的:研究二次脑损伤(SBI)后大鼠脑皮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3亚型(mGluR3)的变化及其激动剂二碳酸环氧丙基甘氨酸(dicarboxycyclopropy1 glycine,DCG-IV)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单纯脑损伤、脑损伤合并SBI组及其DCG-IV治疗组4组。在Marmarou加速性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以抽血造成低血压为SBI指标。在伤后不同时间进行原位杂交和病理学研究。光镜下测计DCG-IV干预前后损伤神经元数目。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单纯脑损伤脑皮层mGluR3阳性神经元在伤后12h表达开始减少,48h降至最低(P<0.01);脑损伤合并SBI组mGluR3阳性神经元在伤后6h即减少,伤后24h降至最低(P<0.01)。形态学研究证实,DCG-IV干预能明显减轻脑皮层神经元损伤程度。结论:在弥漫性脑损伤和SBI所致的脑损害发生与发展过程中,mGluR3的作用可能与脑保护有关,其激动剂DCG-IV能有效降低脑组织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离体大鼠海马脑片上,通过激活Ⅰ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或阻断γ-氨基丁酸(GABA)受体,诱导癫痫样放电.方法 将离体大鼠海马脑片暴露于Ⅰ型mGluR特异性激动剂对羟基苯甘氨酸(DHPG)或GABA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MI),利用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海马CA3区域单个锥体细胞的电活动.结果 暴露于DHPG或BMI中的海马脑片CA3区域的锥体细胞均产生癫痫样放电,且两者的放电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离体情况下,破坏神经兴奋性和抑制性系统的平衡可以诱导产生癫痫样放电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Ⅱ组mGluRs激动剂2R,4R-APDC对癫痫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复制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模型,分别脑室内注射2R,4R-APDC和生理盐水,24h后开始进行抬高迷宫实验(elevated plus maze test)和 Morris水迷宫实验(morris water maze test)行为学检测。结果致痫大鼠在注射2R,4R-APDC后在开放臂的逃避时间显著缩短,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减少(P<0.05),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空间记忆能力和搜寻策略明显改善(P<0.05)。结论脑室内注射2R, 4R-APDC可以明显改善癫痫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9.
骞健  张巧俊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581-1583
目的:探讨PD模型大鼠纹状体mGluR5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D模型组和亚型选择型mGluR5拮抗剂SIB-1893+PD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多克隆抗体mGluR5在大鼠纹状体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中大鼠纹状体有丰富的mGluR5表达;PD模型组中大鼠纹状体mGluR5表达明显下降;在亚型选择性mGluR5拮抗剂SIB-1893+PD组中,大鼠纹状体mGluR5表达又上调。结论:PD模型大鼠纹状体mGluR5表达下降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在DA能神经缺失以后引起的一种病理性代偿反应,mGluR5可能参与了PD的发生、发展过程。亚型选择性mGluR5拮抗剂有助于减低间接通路的传导,对DA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可望成为治疗PD的一种副作用小的新药。  相似文献   

20.
骞健  张巧俊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587-1589,1600
目的:探讨PD模型大鼠额叶皮层mGluR5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D模型组和亚型选择型mGluR5拮抗剂SIB-1893+PD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多克隆抗体mGluR5在大鼠额叶皮质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中大鼠额叶皮质有丰富的mGluR5表达;PD模型组中大鼠额叶皮质mGluR5表达明显下降;在亚型选择性mGluR5拮抗剂SIB-1893+PD组中,大鼠额皮质mGluR5表达又上调。结论:PD模型大鼠额叶皮质mGluR5表达下降可能是神经元的一种自我保护作用,mGluR5选择性拮抗剂对额叶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