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磺脲类降糖药(SU)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血糖和血脂,计算体重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脂联素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SU继发性失效的患者明显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P〈0.05);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均〈0.05),而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SU继发性失效患者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胆固醇、总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脂联素水平下降和胰岛素抵抗相互影响,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SU继发性失效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家系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一级亲属)血清脂联素和抵抗素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脂联素和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广西壮族地区T2DM家系45个,在排除糖尿病和糖耐量损害的前提下,选择一级亲属为一级亲属组(83例),先证者的配偶或其同胞的配偶为对照组(76例),检测所有受试者的空腹血糖(FP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原(FPI)、血脂、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一级亲属组的甘油三酯(TG)、FPI、FINS、HOMA-IR和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脂联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体质指数(BMI)、脂联素、抵抗素是影响T2DM家系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家系一级亲属在未发生糖尿病时已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联素、抵抗素可影响T2DM家系一级亲属IR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估正常糖耐量孕妇(NGT)、糖耐量减低孕妇(GIGT)和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的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试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1Ns)、内脂素和LEP的水平。结果GDM组和GIGT组血清内脂素、LE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高于NGT组(P〈0.01)。血清内脂素、LEP与HOMA-IR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GDM孕妇存在胰岛素抵抗,内脂素、LEP可影响GDM孕妇IR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量醛固酮对SD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醛固酮组(ALD)、醛固酮+安体舒通组(ALD+SPI)。观察4周,每周测量空腹血糖、体重和血压,实验第4周行腹腔葡萄糖耐量和腹腔胰岛素耐量试验,检测血脂联素水平。结果醛固酮作用4周,SD大鼠空腹血糖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ALD组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胰岛素耐量试验显示ALD组15和30min血糖下降幅度小于NC组(P〈0.05)。ALD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NC组下降22.79%(P〈0.05)。结论过量醛固酮作用4周可导致SD大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抵抗素、脂联素及其受体在胰岛素抵抗发生中的作用。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Southem blot方法分析抵抗素、脂联素和脂联素受体表达的改变。结果高脂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游离脂肪酸、胰岛素和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明显下降(P均〈0.01)。高脂组脂肪组织抵抗素和脂联素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脂联素受体1的表达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抵抗素和脂联素表达的下降在高脂饮食导致的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脂联素受体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脂联素敏感性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检测正常人、单纯脂肪肝、脂肪肝合并糖耐量低减(IGT)和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DM)四组受试者空腹状态下的脂联素、血脂和肝肾功能,空腹和75gOGTT试验后2h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SI)、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另三组SI、血清脂联素均依次显著降低(P〈0.05);单纯脂肪肝组和脂肪肝并IGT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均显著高于脂肪肝并2型DM组(P〈0.05)。脂联素与SI呈正相关,而与BMI、WHR、空腹及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甘油三脂(TG)、谷丙转氨酶(ALT)等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与空腹血糖(FBG)、餐后胰岛素(PINS)、WHR,TG具有高度相关性(均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SI下降;随着血糖升高进一步降低;血清脂联素与S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周燕  苏珂  于健  彭鹰  胡永玲 《山东医药》2006,46(7):11-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家系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简称一级亲属)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的变化,研究脂联素、瘦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收集T2DM家系45个。在排除DM和糖耐量减退的前提下,选择一级亲属为观察组(83例),先证者或其同胞的配偶为正常对照组(76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脂联素、瘦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观察组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OMA—IR、瘦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瘦素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瘦素是影响T2DM家系一级亲属I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家系一级亲属在未发生DM时已存在IR抵抗,脂联素与瘦素都参与了IR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8.
40例PCOS并妊娠患者,根据其孕前空腹血胰岛素(INS)水平,分为PCOS-HI组21例和PCOS非HI组19例,并选择22例正常妊娠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水平;采化学发光法测定3组患者胰岛素、性激素水平;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3组患者血糖。计算3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价妊娠早期胰岛素抵抗(IR)程度。结果妊娠前后PCOS-HI组和非HI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COS-HI组低于PCOS非HI组(P均〈0.05)。PCOS-HI和非HI组ISI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PCOS-HI组孕早期空腹血糖与PCOS非HI组及对照组比较,P均〈0.05。PCOS患者妊娠后血清脂联素水平与INS呈显著负相关,与ISI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0、.48,P均〈0.05)。认为脂联素影响PCOS-HI患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PCOS-HI的妊娠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及炎症标志物变化的关系。方法入选非糖尿病的新发高血压患者108例,同时入选64例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常规检测受试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和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1R),同时检测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可溶性E选择素(sE-s)。根据血压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血清脂联素及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筛选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因素。结果1)HOMA-IR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升高,2级和3级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总体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4.5±2.0)mg/L低于对照组(7.1±1.9)mg/L,炎症标志物hs-CRP、TNF-α、IL-6和sE-s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3)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收缩压、舒张压、HOMA-IR、hs-CRP、TNF-α、IL-6和sE-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0.364、-0.375、-0.234、-0.509、-0.416和-0.297(P〈0.05);4)Logistic回归显示HOMA-IR、hs-CRP、脂联素和BMI是平均动脉压独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炎症标志物水平高,存在胰岛素抵抗;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炎症标志物水平逐渐升高,胰岛素抵抗程度加重;HOMA-IR、hs-CRP、脂联素和BMI是平均动脉压独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检测40例GDM患者(GDM)、34例糖耐量正常(NGT)的孕妇作对照(NC)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以稳态模型HOMA-IR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1)GDM组脂联素水平、HOMA-IR分别为7.83±1.57μg/L,3.57±1.27,对照组分别为9.36±1.41μg/L、2.98±1.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GDM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脂联素是影响GDM患者I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DM患者血清脂联素减少与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大样本群体中探讨不同糖耐量状态孕妇血脂谱及其围生结局,并寻找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50g口服葡萄糖筛查试验(GCT)1hPG≥7.8mmol/L的孕妇共2069例,按100gOGTT结果分为NGT(n=911)、IGT(n=422)和GDM(n=736)3组,并测定3组HbA1c、TG、TC、LDL-C、HDL-C水平,以上指标均在24~28孕周获得。结果(1)不同糖耐量状态的孕妇TG、TC、LDL-C、HDL-C均较非孕参考范围明显升高。从NGT—IGT—GDM组,TG逐步上升(P〈O.01),HDL-C逐步下降(P〈0.01),TC和LDL-C无统计学差异。(2)经过对血糖的严格干预后,3组的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体重无差异,然而巨大儿的发生率在GDM和IGT组仍明显高于NGT组(14.1%,13.1%7J$6.6%,P〈0.01)。(3)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OGTT中的FPG(OR=2.98,95%CI1.63~5.48,P〈0.01)、孕期体重增加(OR=1.12,95%CI1.06~1.19,P〈0.01)为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为独立保护因素(OR—0.41,95%C10.20~0.86,P〈0.05)。结论妊娠时,血脂各组分较非孕状态明显升高,从NGT→IGT→GDM,TG逐步上升而HDL-C逐步下降。即使经过血糖的严格干预,巨大儿的发生率并不能降低到NGT组水平。FPG水平和孕重增加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与正常孕妇骨代谢特点的异同。方法比较67例妊娠糖尿病患者(GDM组)与13例正常糖耐量孕妇(NGT组)血钙、磷、ALP、250HD、CTx、24h尿钙、跟骨超声(SOS)等骨代谢指标的异同。然后将GDM组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低、高两种不同剂量钙和维生素D干预至分娩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GDM组血钙、磷为(2.3±0.1)mmol/L、(1.3±0.2)mmol/L,NGT组血钙、磷分别为(2.2±0.1)mmol/L,(1.1±0.1)mmol/L(P〈0.05);GDM组和NGT组24h尿钙均升高;GDMB组24h尿钙治疗前为(11.0±6.9)mmol/L,治疗后为(8.2±4.3)mmol/L,明显下降(P〈0.05)。结论GDM孕妇骨代谢特点和NGT孕妇基本相同,24h尿钙均显著增加。GDM可能导致血钙、磷轻度增加。补充足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可使尿钙丢失减少。  相似文献   

13.
王萍  王莹  史新华 《山东医药》2009,49(29):15-1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82例CHF患者(CHF组)和25例对照组血清脂联素、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结果CHF组血清脂联素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NYHA级别的增加而明显增高(P〈0.01)。血清脂联素与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r=0.835,P〈0.01)。高脂联素血症组(脂联素≥14 mg/L)与非高脂联素血症组(脂联素〈14 mg/L)比较,6m in步行距离明显缩短(P〈0.05)。2 a的随诊期间内,高脂联素血症组较非高脂联素血症组心衰复发住院次数及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是预测CHF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WBC)与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观察比较36例GDM(GDM组)、32例OGTT正常的孕妇(NGT组)和22例健康的非妊娠妇女(NC组)的血清C—RP、WBC、就诊时的BMI、糖脂代谢指标、HOMA-IR情况。结果与NC组相比,GDM组、NGT组的WBC、C-RP、HOMA—IR均增高(P〈0.01),与NGT组相比,GDM组增高更明显(P〈0.01)。C-RP和WBC均与就诊时BMI、TG、2hPG、2hIns、HOMA—IR呈正相关(P〈0.01)。结论GDM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母体肥胖导致炎症反应,加重IR,从而引起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生理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WHO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足组(DF组)55例[其中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68±11)岁]和糖尿病组(DM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11)岁]。以同期我院门诊的健康体检者30名(年龄、性别均匹配)为对照组(NC组)。测定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肱动脉压和踝动脉压并计算踝肱指数(ABI),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下肢动脉病变。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DM和DF组中他汀类调脂药的应用对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差齐性的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或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M—WallisH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DF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DM组,较NC组亦有升高趋势[(9.7±5.3)VS(5.4±2.8)VS(8.3±3.4)mg/L,F=8.65,P〈0.01]。在DF组中,随着UAER的增加,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步升高[正常白蛋白尿组(6.0±1.7)mg/L,微量白蛋白尿组(9.0±3.4)mg/L,大量白蛋白尿组(11.7±4.4)mg/L;F=10.22,P〈0.01]。DF组中使用他汀类药物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未使用者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VS(8±3)mg/L,t=-1.27,P〉0.05]。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BMI、HbAlc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4、-0.329,均P〈0.05),与UAER、IMT、HDL—C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1、0.360、0.441,均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DL—C、UAER为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脂联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HDL-C、UAER为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酮症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以及其与血脂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酮症患者(酮症组)52例,无酮症患者(非酮症组)58例;另选健康个体54例为正常对照(NC)组。分别测身高、体重、空腹血清APN、血糖、HbA1c、血脂。结果两组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NC组(P〈0.01)。酮症组APN水平明显低于非酮症组(P〈0.01)。血清APN水平与HbA1c、TC、TG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酮症组患者酮症纠正后APN水平与非酮症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酮症期间APN水平明显降低,酮症纠正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清脂联素、E选择素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水平及其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为IGR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80例IGR患者(IGR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和40例正常人(NGT组)进行血糖和胰岛素等检测。结果①NGT组、IGR组和T2DM组的脂联素水平依次降低,E选择素和VCAM-1水平依次升高(P均〈0.05)。②脂联素与E选择素、VCAM.1呈负相关(r=-0.628,-0.321;P均〈O.01),E选择素与VCAM-1呈正相关(r=0.351,P〈0.01)。③影响脂联素的主要因素有WHR、HDL和LDL,影响E选择素的主要因素有WHR、HbA1c、LDL,影响VCAM-1的主要因素有WHR、HbA1cTG、HDL、LDL。结论在IGR阶段,脂联素、E选择素和VCAM-1已出现明显异常,已经有胰岛素抵抗的加重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发生;IGR患者腹型肥胖、长期高血糖和高LDL血症是影响脂联素、E选择素和VCAM-1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产后6—8周糖代谢异常情况,寻找导致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183例确诊为妊娠糖尿病患者,于产后6~8周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按WHO标准进行再分类,分为糖尿病、糖耐量低减(IGT)和正常糖耐量(NGT),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83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中产后有63例(34.4%)血糖正常(NGT组),87例(47.5%)IGT(IGT组),33例(18.0%)糖尿病(DM组)。(2)DM组的确诊孕周早于其他两组(P〈0.01),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3)DM组中有糖尿病家族史、在孕期需胰岛素治疗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其高危因素有孕期发病早、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高、需胰岛素治疗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正常血糖及糖调节受损合并高胰岛素血症(HINS)人群的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方法对北京某高校年度查体人员中无糖尿病史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75gOGTT),资料完整的非糖尿病人群共634例,其中HINS者94例,分析正常血糖及糖调节受损HINS人群的胰岛功能的差异。结果正常血糖及糖调节受损人群中高胰岛素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120/△G120、第一时相及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ISI~Stumvoll)、HOMA—IR校正后β细胞功能指数(HBCI/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β细胞功能指数(HBCI)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120/△G120/IR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调节受损HINS组年龄、服糖后2h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2h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糖HINS组(P〈0.05);HBCI、HBCI/IR、第一时相及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低于正常血糖HINS组(P〈0.05);HOMA—IR和ISI—Stumvoll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血糖及糖调节受损HINS人群虽然胰岛素分泌绝对值增加,但实际的胰岛6细胞功能在逐渐减退。正常血糖-HINS和糖调节受损-HINS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中间过渡状态,应该尽早检出、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