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5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ET中男33例,女23例.发病平均年龄(61.5±11.6)岁,平均病程(9.3±4.1)年.31例(55.4%)患者有阳性家族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单症状的姿势性震颤.30例患者做了饮酒试验,其中20例(66.7%)有酒精反应.83.3%的患者服用普萘洛尔治疗有效.结论 特发性震颠的临床表现以单症状姿势性震颤为主,多数患者对酒精有反应,普萘洛尔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正> 肠套叠为小儿常见疾病,成人肠套叠罕见。国内外文献报道成人肠套叠多为慢性肠套叠,对成人急性肠套叠极少报告。我院自1966年1月至1975年12月共收治47例成人肠套叠,其中有32例(68%)为急性肠套叠。本组32例患者,因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术前确诊者仅4例,误诊28例,现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成人急性肠套叠中,男19例,女13例,男:女为1.4:1。发病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为67岁,以41—50岁为多见,占14例(43.8%)。从发病到入院时间在三天以内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落实卫生部发布《2006~2012年全国消防麻疹行动计划》,提出到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并探讨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86例成人麻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人麻疹发病的季节不明显,部分患者预防接种史不明确,中毒症状重,均出现上呼吸道炎症状,及畏光、流泪、眼结膜充血、皮疹发生率高,科普利克(Koplik)斑多见(89.5%),消化道症状多见(48%),肝功能损害较常见,但预后良好,严重并发症少.86例经抗病毒,抗感染和对症及支持治疗均痊愈.结论 提示应重视对成人进行麻疹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75例成人麻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人麻疹发病年龄为青年,平均26.8岁;发病季节性不显著,呈全年散发趋势;中毒症状重,均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及眼痛、流泪,眼结膜充血明显;高热者多见,且热程长.热程平均6.3d;皮疹发生率为100%,出疹时间有改变,发热1~7d均有出疹者,最先出疹部位以颜面多见41例(54.7%),伴有瘙痒者25例(33.3%),重者可有出血性皮疹;口腔麻疹粘膜斑多见45例(60.0%),消化道症状多见23例(30.7%),浅表淋巴结肿大者不少见21例(28.0%),75例经抗病毒、抗感染、对症和支持治疗,7例好转,68例痊愈.结论 成人麻疹心脏及肝脏损害较常见;预后良好,严重并发症少,提示应重视对成人进行麻疹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成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成人MP感染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与转归情况进行数理分析.结果与结论:60例MP感染成人患者,年龄(34±9)岁,女43例,占72%,秋冬季发病49例,占82%,发热22例,占37%,听诊双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14例,占23%;白细胞总数正常40例(67%),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34例(57%);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MP-IgM)抗体检测均为阳性;46例行X线胸片检查,28例(61%)正常;肺炎9例;用阿奇霉素(35例)或罗红霉素(25l例)治疗后痊愈.成人MP感染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秋冬季发病多见,症状相对较轻,白细胞总数多正常,肺炎比例少,阿奇霉素疗效满意,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35例癔症儿童的临床特征、个性特征及发病诱因,以期早发现、早治疗和预防儿童癔症.方法 选择2007~2009年确诊的7岁以上儿童癔症患者135例,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临床观察和个性测验.结果 135例患者年龄7~17岁,女孩(64.4%)明显多于男孩(35.6%),发病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躯体功能障碍(60.0%)明显多于精神症状(40.0%),个性中情绪不稳定型高达67.4%,诱因中单项以家庭婚姻不良因素最多(占总的22.2%,占单项因素的45.5%),但多数为混合性不良因素(51.1%).结论 儿童癔症以躯体功能障碍表现形式为主,情绪不稳定型个性儿童相对更容易患癔症.  相似文献   

7.
报道老年急性白血病31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例.临床表现不典型,起病隐匿,多数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出血及浸润症状较少,常有伴发病.血象非白血性者占16例(5l.6%).骨髓增生低下者并不多,只占9.1%,增生活跃以上者占绝大多数,骨髓象多呈低原始细胞性.联合化疗达完全缓解者共12例(44.4%),其中完全缓解8例,完全缓解率为30%,单用小剂量化疗尽管副作用小但结果不满意.本文对31例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谢继堂 《四川医学》2000,21(11):998-999
近 2年来在门诊工作中碰到不少成人麻疹患者 ,绝大部分在来我院前已在基层诊治过 ,其中近 85%被误诊。为了引起重视 ,现将 2 2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3月共诊治成人麻疹 2 6例 ,全部为门诊患者 ,其中 2 2例为基层误诊 ,误诊达 84 .6%。误诊病例中男性 9例 ,女性 13例。年龄 18~ 34岁 ,平均 2 6岁。全部为农村及近郊居民。发病季节 :春季发病 13例 ,冬季发病 8例 ,夏季发病 1例。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持续发热( T38~ 4 0℃ )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15例有头痛身痛。口…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Sjgren’sSyndrome,pSS)临床特点,了解成人发病的pSS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pSS104例,其中男性发病者15例,女性发病者89例。结果成人发病者首发症状表现多样化,常见的有口眼干燥、关节疼痛、腮腺肿大、肾小管酸中毒及皮肤表现等。结论pSS的首发症状多样化,以外分泌腺受累为首发者仅占67.3%,易致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对伤寒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本文收集了我院自60年以来的住院伤寒患者412例,男336例,女76例,年龄8个月—56岁,平均19.1岁。进行了临床分析发现:1、每年收住20例左右,近年来无下降趋势,其发病分布季节无明显差异。2、临床表现:不规则热型265例(64.3%)驰张热型41例(10.%),稽留热型106例(25.7%)。发热、全身痛、乏力,纳差伴上呼吸道症状者285例(69.2%)。有消化道症状者136例(33.3%),相对缓脉226例,全部为成人,占成人的77.1%。表情淡漠138例(33.5%)玫瑰疹83例(20.1%),肝大71例(17.2%),  相似文献   

11.
吴桂连 《医学文选》2002,21(6):819-821
成年人癫痫 ( EP)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症状凶险 ,病因相当复杂 ,随着现代化医学仪器的发展 ,MRI与 CT等检查的广泛开展 ,越来越多的 EP病人能找出其发病原因 ,本文对 1 1 2例有详细临床资料的 EP病例的 CT表现和临床病因病理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1 2例成人癫痫均近 5年来住院的神经内外科病人 ,其中男性 65例 ,女性 47例 ,男女比例为 1 :0 .72。发病年龄见于 2 8~ 81岁 ,病程 2小时~2 0年。临床提供与 EP有关的阳性病史有 2 6例( 1 0 .7% ) ,其中颅内感染 2例 ,脑外伤 2例 ,脑梗死 1 …  相似文献   

12.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多发于 6个月~ 5岁儿童。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6月共收治成人麻疹 32例 ,为提高对成人麻疹的认识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4例 ,女 18例 ,年龄 2 2~ 37岁 ,平均2 8.1岁。发病季节为全年散发 ,3~ 5月发病最多为 18例 ,其次 9~ 11月 8例。有麻疹疫苗接种史 7例 ,其中 2例为院内感染。诊断均符合《传染病学》中的标准。1.2. 临床表现 发热 32例 (10 0 .0 % ) ,咳嗽 /流涕 30例(93.7% ) ,畏光流泪 2 7例 (84 .4 % ) ,眼结膜充血 2 7例(84 .4 % ) ,皮疹 32例 (10 …  相似文献   

13.
盛雄  樊静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10):741-742
目的 探讨麻疹发病特点、并发症及其对病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18例麻疹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麻疹病人以18岁以上成人较为多见,占40.88%;5岁以下小儿发病相对较少,占21.38%.发病以第二季度最多,占45.29%;其次为第一季度,占35.84%.有27%(86/318)的患者曾接种过麻疹疫苗.并发症从高到低依次有支气管炎和/或肺炎(194例)、肝损害(146例)和心电图异常(62例).结论 近年来成人及青少年麻疹发病有所增多.并发症以支气管炎和/或肺炎最多见,并发症多少及严重程度对麻疹病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腮腺炎病毒性脑炎 (腮脑 )是腮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作者就我院 1 990年— 2 0 0 0年 1 0月间临床确诊为腮脑的 1 0 0例患者进行脑电图观察 ,现将其脑电图检查结果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1 0 0例 ,男 72例 ,女 2 8例。年龄 3岁~ 1 4岁 ,平均年龄 7.3岁 ;其中 3岁~5岁 1 6例 (1 6% ) ;~ 8岁 2 0例 (2 0 % ) ;~ 1 0岁48例 (48% ) ;~ 4岁 1 6例 (1 6% )。多数在冬、春季发病。2 临床症状  1 0 0例中 84例 (84% )于发病后2天内入院。全组病例都有头痛、发热 (3 8℃~40℃ )、呕吐、腮腺和 (或 )颌下腺肿大。其腮脑症状大…  相似文献   

15.
裴荣荣  张荣辉  孙玲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094-3097
目的观察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治疗情况、转归等,以增加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71例成人L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1例患者中男47例(66.2%),女24例(33.8%),发病年龄为14~74岁,中位发病年龄为30岁。病变部位共108处,其中骨44例(40.7%),皮肤20例(18.5%),颅内(含垂体)15例(13.9%),肺部10例(9.3%),淋巴结9例(8.3%),皮下软组织7例(6.5%),口腔2例(1.9%),甲状腺1例(0.9%)。临床表现包括骨痛(18.3%)、局部疼痛(15.5%)、头痛(9.9%)、咳嗽(9.9%)、发热(8.6%)、皮下结节(7.0%)、皮疹(5.6%)等。3例患者合并其他肿瘤,其中2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ALK阴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2例(2.8%)患者致癌基因BRAF~(V600E)突变,其中1例为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者。免疫组化特征:S-100(+),CD1a(+),CD207(+),CK(+或-),Ki-67(+),常见CD68(+),偶见CD20(+)。20例患者单纯接受手术治疗,16例单纯接受化疗,2例接受局部放疗,15例接受联合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为79.01%。结论成人LCH男性发病多于女性,骨骼系统病变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可继发或伴发肿瘤,预后与发病部位有关,5年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成人输尿管囊肿临床少见 ,我院自 1988~ 1998十年间共收治泌尿外科住院病人 9918例 ,其中成人输尿管囊肿 14例 ,约占 0 .15%。资料和方法本组 14例 ,男女各 7例 ;年龄 18~ 6 5岁 ,平均4 1岁 ;单侧囊肿 11例 (78.6 % ) ,其中左侧 7例 ,右侧 4例 ;双侧囊肿 3例 (2 1.4 % )。囊肿大小从 1× 1× 0 .5(cm)至 4× 4× 3.5(cm)不等。首发症状以腰痛、血尿、膀胱刺激症状与排尿困难或中断为主。患侧腰痛 5例 ;血尿伴腰痛 2例 ;血尿伴膀胱刺激症状 2例 ;排尿困难或中断 4例 ,其中2例伴有膀胱刺激症状 ;另 1例无自觉症状 ,为常规体检发现。 14…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2008年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上海地区2008年1月至10月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4 727例手足口病门诊病例及其中323例收治住院病例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以6岁以下(90%以上)多见,其中1~3岁发病最高;男性患儿多于女性;发病高峰为5~7月份;57.6%患儿发病前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临床表现典型,症状轻微,少数患儿并发无菌性脑膜脑炎(36.2%),心肌损害(15.5%),肺炎(14.6%)和肝功能损害(1.6%),无重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手足口病只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给予重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崔德君 《吉林医学》2012,33(25):5547-5548
目的:分析儿童癔症的临床特征、个性特征及发病诱因,以期早发现、早治疗和预防儿童癔症。方法:选择确诊的7岁以上儿童癔症患者29例,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临床观察和个性测验。结果:29例患者年龄7~17岁,女性(65.5%)明显多于男性(34.5%),发病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精神症状(62.1%)明显多于躯体功能障碍(37.9%)。个性中情绪不稳定型高达67.4%,诱因中单项以家庭婚姻不良因素最多(占全部22.2%,占单项因素的45.5%),但多数为混合性不良因素(51.1%)。结论:儿童癔症以精神症状表现形式为主,情绪不稳定型个性儿童相对更容易患癔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成人麻疹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成人麻疹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59例成人麻疹病例的发病季节、年龄、地区分布、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和临床转归。结果男性15名,女性44名,男∶女=1∶2.93,其中孕妇13人(22.03%),产妇3人(5.08%),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50人(84.75%),成人麻疹全年均有发病,2—4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发病人群以农村患者居多(79.66%),59例(100%)出现发热,39~41℃46例(77.97%),平均热程(8.58±2.59)d;51例(86.44%)出现呼吸道卡他症状,59例(100.00%)出现皮疹,平均以发病(4.46±1.71)d出疹,59例(100.00%)有口腔麻疹黏膜斑。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49.82%。并发症中肝功能损害39例(66.10%),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32例(54.24%),消化道出血2例(3.39%),脑炎1例(1.69%),喉炎1例(1.69%)。孕妇感染者发生流产及死胎3例(23.08%),重症者2例(3.39%),59例(100.00%)均痊愈。结论成人麻疹临床症状典型,并发支气管炎和肝功能损害最为常见,孕妇感染者流产发生率较高,但重症患者少,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围生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影像特征与预后,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30例围生期RPL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急性起病,产前发病8例,产后发病22例(发生于阴道分娩后20例,其中发生于产后48 h后16例).产前发病6例(75%)具有子痫前期,而产后发病者仅1例(4.5%)具有子痫前期.首发症状以头痛为主.主要表现为头痛23例(76.7%)、抽搐22例(73.3%)、视觉异常19例(63.3%)、意识障碍8例(26.7%).影像表现为双侧对称性可逆性以大脑后部皮质下白质为主的病变,包括枕叶27例(90%)、顶叶23例(76.7%)、颞叶10例(33.3%)、额叶7例(23.3%)等.MR弥散成像显示血管源性脑水肿.治疗以降血压和控制癫痫为主,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改变在1 d~6个月内明显改善或消退,其中25例(83.3%)在2周内缓解.结论 围生期RPLS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表现,好发于产后,特别是产后48 h后,且发病前多无子痫前期.MR弥散成像有助于鉴别病灶性质.治疗及时,病灶完全可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