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健胃愈疡颗粒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胃愈疡颗粒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Okabe改良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健胃愈疡颗粒对溃疡指数、胃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L-1β和bF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健胃愈疡组溃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法莫替丁组;HE染色法莫替丁和健胃愈疡组较模型组黏膜厚度增加,溃疡床及溃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纤维排列较整齐;正常组及假手术组胃组织仅见微量的IL-1β蛋白表达,模型组、健胃愈疡组、法莫替丁组表达均增强,以模型组最明显(P〈0.01);健胃愈疡组与法莫替丁组间差异无显著性;bFGF蛋白在正常及假手术组呈弱阳性表达;术后除正常及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胃黏膜bFGF蛋白表达增强(P〈0.01);健胃愈疡组、法莫替丁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健胃愈疡组与法莫替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健胃愈疡颗粒能保护大鼠胃黏膜组织,预防乙酸诱导性胃溃疡,降低造模大鼠溃疡指数;抑制大鼠胃黏膜IL-1β蛋白的表达,增加bFGF蛋白的表达,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颗粒对HP阳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组织IFN-γ、caspase-3表达的影响,揭示其抗溃疡复发的部分分子学机制。方法将60例胃镜下确诊的HP阳性胃溃疡(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另设胃镜示无胃黏膜病变者10例为正常组。治疗组予健胃愈疡颗粒,对照组予洛赛克等西药;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于胃镜示在溃疡边缘取胃黏膜组织作HP尿素酶酚红试验、光镜检测及免疫组化检测IFN-γ、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健胃愈疡颗粒能减低HP阳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组织IFN-γ、caspase-3表达。结论减低HP阳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组织IFN-γ、caspase-3的表达水平,从而阻断由HP间接介导的胃黏膜细胞凋亡,是健胃愈疡颗粒抗胃溃疡复发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健胃愈疡片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黏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β防御素-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胃黏膜修复的机理。方法:将经胃镜确诊(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86例胃溃疡患者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使用根除Hp三联用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健胃愈疡片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记录患者的症状积分、胃镜疗效、及HP清除率;取胃黏膜活检,并检测IL-1β、NF-κB及β防御素-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镜下溃疡总体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IL-1βmRNA、NF-κB p65及β防御素-2 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胃愈疡片可以有效改善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胃黏膜IL-1βmRNA、NF-κB p65及β防御素-2 mRNA表达的水平,有助于溃疡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饮片对胃溃疡患者的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它对胃黏膜白细胞介素表达的影响。方法:把经过胃镜手段确诊的90例胃溃疡患者(中医上辨证为肝郁脾虚)按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根除HP的三联用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健胃愈疡饮片进行治疗,1个疗程为4周。治疗的前、后都记录下患者的胃镜疗效、症状积分、H P清除率等;取胃黏膜进行活检,并检测NF-κB、IL-1β及β防御素-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在胃镜下溃疡总体有效率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F-κB p65、IL-1βmRNA以及β防御素-2 mRNA表达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的比较差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胃愈疡饮片能够有效缓解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显著降低胃黏膜NF-κB p65、IL-1βmRNA以及β防御素-2 mRNA的表达水平,对溃疡黏膜修复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IL-1β所致胃溃疡复发大鼠为模型,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以及Bel-2、Bax和MK表达方面,探讨健胃愈疡颗粒抗胃溃疡复发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方法:Okabe乙酸法制作大鼠胃溃疡模型,ip IL-1β制作复发模型。观察胃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Bel-2、Bax和MK mRNA表达。结果:健胃愈疡组溃疡复发率、凋亡指数(AI)明显降低,Bcl-2、Bel-2/Bax、MK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复发组。结论:健胃愈疡颗粒可增加Bcl-2及MK的表达,减少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降低IL-1β所致的大鼠胃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颗粒(柴胡,党参,白术,延胡索等)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胃黏膜乳癌相关肽PS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给予健胃愈疡颗粒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西药三联药物治疗。应用胃镜下活检胃黏膜组织快速尿激酶和Warthin—Starry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并同时检测乳癌相关肽,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变化和氨基己糖及磷脂含量。第4周复查胃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健胃愈疡颗粒治疗后磷脂和氨基己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健胃愈疡颗粒组氨基己糖,磷睹含量增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健胃愈疡颗粒可提高PS2和下调PAF的表达,而对照组对胃黏膜PS2和PAF的表达影响不大。结论:健胃愈疡颗粒抗胃炎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杀灭Hp和影响胃黏膜的疏水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林源  周勇杰  廖书胜  李家邦 《中成药》2007,29(8):1105-1108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颗粒(柴胡、党参、白芍、延胡索、白及、甘草等)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黏膜IL8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胃愈疡颗粒的疗效机制。方法:56例胃溃疡(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予健胃愈疡颗粒;对照组予法莫替丁片加硫糖铝片,4周为1个疗程,HP阳性者加用阿莫西林胶囊和甲硝唑片;治疗前后胃镜下取溃疡边缘黏膜活检。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TGFβ、IL8表达水平;结果:(1)IL8在正常胃黏膜中呈阴性或偶有阳性表达,治疗前两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均减少至接近正常水平,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TGFβ1在正常胃黏膜中有少量表达,两组治疗前较正常胃黏膜增加,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表达均显著增加,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胃愈疡颗粒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8的表达,增强促溃疡愈合因子TGFβ1的表达,达到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颗粒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氨基己糖及磷脂含量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抗溃疡复发作用的机制。方法拟Okabe改良法制作SD大鼠胃溃疡模型,腹腔注射白介素-1β(IL-1β)制作胃溃疡复发模型;测定大鼠胃黏膜组织中磷脂和氨基己糖的含量。结果在灌胃第10日和第90日,健胃愈疡组磷脂和氨基己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健胃愈疡颗粒剂抗复发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影响胃黏膜的疏水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重点观察健胃愈疡颗粒剂对肝郁脾虚证胃溃疡患者胃黏膜hTFF1表达的影响。方法 :胃镜下确诊的 30例胃溃疡患者 (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 )治疗前后胃黏膜活检标本 ,制作石蜡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hTFF1表达的改变。结果 :健胃愈疡颗粒剂明显提高肝郁脾虚证胃溃疡患者胃黏膜hTFF1表达。结论 :健胃愈疡颗粒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胃黏膜hTFF1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健胃愈疡颗粒对胃溃疡患者胃黏膜hTFF1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健胃愈疡颗粒 (JWYY)对胃溃疡 (GU)患者胃黏膜hTFF1mRNA表达的影响 ,揭示其抗溃疡复发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 60例胃镜下确诊的GU (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 )患者 ,随机分为JWYY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 ,每组 3 0例 ;另设胃镜下无胃黏膜病变的患者 10例为正常组。两组GU患者第 1个疗程结束前后均于胃镜下取溃疡边缘组织活检标本 2块 ,迅速置液氮 -80℃保存并行RT -PCR检测。结果 JWYY能提高人胃黏膜hTFF1mRNA表达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JWYY能增强人胃黏膜hTFF1mRNA的上增性表达 ,从而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是JWYY抗胃溃疡复发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胃溃疡复发大鼠胃组织的炎症反应、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mRNA及其蛋白表达和健胃愈疡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 先后复制大鼠乙酸性胃溃疡及其复发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健胃愈疡组。观察各组大鼠胃组织慢性炎症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NF-κB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灌胃16天和92天时,模型组大鼠胃组织慢性炎症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NF-κB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健胃愈疡组慢性炎症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NF-κB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NF-κB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分别与慢性炎症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密切相关(P〈0.01)。结论 NF-κB可能在调节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愈合及其复发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健胃愈疡颗粒可能通过抑制胃组织NF-κB的活化和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抗溃疡复发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颗粒(JWYY)对愈合和复发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炎症反应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Okabe醋酸涂抹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腹腔注射IL-1β致溃疡复发, 观察愈合和复发胃溃疡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测定再生黏膜炎症细胞密度及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JWYY 能改善溃疡愈合质量,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减低再生黏膜炎症细胞密度,抑制NF-κB蛋白及mRNA的活化和表达量。结论:JWYY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减轻炎症反应发挥其促溃疡愈合及抗溃疡复发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普胃丸对胃溃疡复发大鼠胃组织V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普胃丸(PWP)对胃溃疡(GU)复发过程中大鼠胃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未复发组、模型复发组、奥美拉唑组、PWP组.采用醋酸烧灼法建立大鼠慢性GU模型,造模24 h后备组大鼠ig给药,奥美拉唑组大鼠3.6 mg·kg -1,1次/d,PWP组大鼠40 mg·kg-1,1次/周,其余各组每天给予等量蒸馏水.于造模第90天,除模型未复发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ip白细胞介素-1β(1L-1β)1 μg·kg-1,诱导大鼠GU复发.在溃疡复发后48 h测定GU复发率,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未复发组均未见溃疡复发,模型复发组溃疡复发率为83.3%,PWP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复发率分别为11.1%和33.3%,明显低于模型复发组(P<0.01);模型复发组VEGF和bFGF的平均阳性密度分别为127.03±13.47,122.40±23.17;平均吸光度分别为126.78±13.62,121.16±20.09,其值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未复发组高(P<0.01),但明显低于PWP组和奥美拉唑组(P<0.01).结论:PWP可通过增加胃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来降低溃疡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干预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中黏蛋白5AC(Mucin5AC,MUC5AC)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抗溃疡复发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Okabe改良法制做大鼠胃溃疡模型,应用Watanabe法复制胃溃疡复发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胃黏膜组织MUC5AC mRNA的表达.结果:(1)在灌胃后第10天健胃愈疡组、正常组、假手术组、雷尼替丁组、中西药结合组MUC5AC mRNA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2)在第92天诱发溃疡复发,健胃愈疡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未复发组、雷尼替丁组、中西药结合组MUC5AC mRNA表达显著高于模型复发组(P<0.05或P<0.01),健胃愈疡组、中西药结合组MUC5AC mRNA表达显著高于雷尼替丁组(P<0.01);(3)健胃愈疡组溃疡复发率、溃疡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复发组(P<0.01).结论:健胃愈疡颗粒可显著提高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中MUC5AC mRNA的表达水平,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参与胃溃疡的修复及抗溃疡复发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蒙古族药阿给炭对应激型胃溃疡模型大鼠溃疡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阿给炭促进胃溃疡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84只SD大鼠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云南白药组(0.18 g·kg-1),阿给生药组(1.35 g·kg-1),阿给炭药低、中、高剂量组(0.9,1.35,1.8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水浸束缚应激方法复制急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周后,常规处死动物,剪取胃部溃疡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技术检测VEGF及VEGF受体(VEGFR),b FGF及b FGF受体(b FGFR)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急性应激性溃疡导致大鼠溃疡组织b FGF(P0.01)和b FGFR(P0.0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阿给炭低剂量组明显升高了大鼠溃疡组织VEGF mRNA(P0.05)以及VEGF和VEGFR蛋白表达(P0.05),但无剂量相关性;其他各组与模型组无差异;中剂量、高剂量阿给炭和云南白药显著升高b FGF的蛋白表达(P0.01),高剂量阿给炭同时也升高了b FGF和b FGFR mRNA(P0.01)和b FGFR蛋白表达(P0.05)。结论:阿给炭促进胃溃疡愈合的分子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及其受体蛋白,b FGF及其受体蛋白有关,对VEGF,b FGF和b FGFR的调控是在转录水平,对VEGFR的调控是在后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健胃愈疡颗粒(JWYY)对乙酸性胃溃疡复发大鼠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寻找JWYY抗胃溃疡复发作用的相关蛋白。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JWYY处理组和JWYY未处理组大鼠胃组织的总蛋白,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得到相应的肽质量指纹图,NCBInr及SWISS-PROT数据库搜索鉴定蛋白质。结果所获2-DE图谱分辨率高、重复性好,质谱分析共鉴定了12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JWYY处理组有8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4个蛋白质点表达下调,大多数蛋白与溃疡复发的形成、生长、凋亡及免疫等环节相关。结论JWYY抗胃溃疡复发作用可能与多种蛋白直接或间接相关,这些蛋白质的鉴定及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抗溃疡复发药物新型靶标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慢性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探讨加味四逆散对应激模型大鼠胃液pH、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粘膜病理形态及胃组织胃泌素受体(GASR)和空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II型受体(VIPR2)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加味四逆散干预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奥美拉唑组、加味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心理性应激方法建立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经加味四逆散等干预后,检测胃液pH并评估胃黏膜溃疡指数(UI),常规HE染色镜下观察胃粘膜形态学改变,RT-PCR法检测胃组织GASR、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方各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胃液pH不同程度升高,而胃粘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胃液pH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胃粘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胃粘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胃粘膜弥漫出血、溃疡糜烂,较正常组损伤明显,加味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胃粘膜损伤较模型组不同程度减轻。正常组及各治疗组胃组织GASR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升高,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胃组织GASRmRNA表达均较奥美拉唑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中药高剂量组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较奥美拉唑组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四逆散可显著减轻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程度,抑制应激所致胃酸分泌,并可改善胃组织GASR、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阿司匹林所致胃溃疡复发大鼠为模型,探讨溃疡平抗胃溃疡复发的机制。方法:以Okeba改良法复制大鼠实验性胃溃疡,ig阿司匹林制作复发模型,采用RT-PCR法观察溃疡平5.6 g.kg-1,连续ig 14 d对胃溃疡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溃疡平组VEGF mRNA和VEGF受体(Flt-1)mRNA的表达较复发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溃疡平可提高胃黏膜中VEGF和Flt-1 mRNA的表达,从而增加黏膜中微血管通透性,将胃内有害物质稀释,并且刺激黏膜中腺体和血管的生成,达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这可能是溃疡平促进胃溃疡愈合,减少其复发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针刺足三阳经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生长抑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特异性.方法:乙醇灌胃造成家兔胃溃疡模型后,采用经络刺激仪进行针刺.治疗结束后用放射免疫及PC-PCR法测定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生长抑素(SS)及生长抑素受体(SSR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EGF含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SS含量及SSR1mRNA表达则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经组EGF明显升高,胃黏膜损伤指数、SS含量及SSR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胆经及膀胱经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未得到改善,与胃经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足三阳经以胃经组对家兔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最强,其机制可能与调整有关脑肠肽及生长抑素受体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