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矩形髓内钉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矩形髓内钉 (Rectangle shapedIntramedullaryNail,简称RIN)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兔胫骨骨折内固定模型将RIN和传统的Ender s钉 (Ender sNails,简称END)、四孔接骨板 (StainlessSteelPlates ,简称SPL)进行对比研究 ,通过阅片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不同内固定后不同时期的骨痂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 骨痂直径测量显示 :同组相比 ,8周时骨痂直径最大 ;同期比较 ,RIN组骨痂直径最大 ,END组次之 ,SPL组最少。RIN、END组和SPL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RIN和END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 ;骨痂灰度密度分析显示 :同组的骨痂灰度密度值随术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同期比较 ,8周组的骨痂灰度密度值最高 ,END组次之 ,SPL组最少。RIN、END组和SPL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RIN和END组相比 ,RIN组 8周后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RIN组和END组在骨折的不同时期的骨痂量较SPL组多 ,而且骨痂的钙化也较早 ,促进了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矩形髓内钉(RIN)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局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运用兔胫骨骨折内固定模型,通过微血管墨汁造影,组织切片观察等方法对RIN等不同内固定后骨折局部微循环的变化进行了动态对比研究。结果:骨折早期,各组皮质血容量均锐减,RIN,END组以内1/2,SPL组以外1/2的减少明显,术后7d,血容量明显恢复,各组均超过正常值。术后14d,血容量扩增至最高峰,约为正常值的6倍,之后血容量渐渐降低,术后84d接近正常。同组相比术后28d骨痂血管最丰富;同期相比RIN组骨痂血管最丰富,END组次之,SPL组最小,组间差异显著,结论:RIN对骨折局部微循环影响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股骨扩髓髓内钉(RIN)和锁定接骨板(LCP)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分别采用RIN内固定(25例)和LCP内固定(25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8周骨痂面积、功能评价情况。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RIN组11~28个月、LCP组10~32个月。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Flynn功能评价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IN组手术时间较LCP组长、切口长度较LCP组短、术后第8周骨痂面积比LCP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N与LCP两种内固定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RIN组术后骨痂形成较多,骨折愈合情况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骨折愈合的应力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骨折端受力、肌肉动力、骨痂密度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 通过传感器电测技术与X线灰度分析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对骨折愈合的应力适应性进行了研究:①分别对14只1岁龄山羊进行了断端受力与骨折愈合的关系的研究;②对10只健康成年家兔进行了肌肉动力与骨折愈合的关系的研究;③对56只健康成年家兔进行了骨痂密度与骨折愈合的关系的研究。结果与结论 ①理想的骨折愈合与最佳的应力状态相适应;②肌肉动力是应力适应的反馈调节因素;③骨痂密度是应力适应的反馈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钢板和矩形髓内钉固定对兔胫腓骨骨折成骨细胞内骨形态生成蛋白(BMP)含量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24只,对同一动物的两侧胫骨分别用矩形髓内钉和4孔不锈钢钢板固定,并分3批于固定后14、21、28d处死。用兔疫组化方法检测骨痂中成骨细胞中BMP的分布,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将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矩形髓内钉组骨痂中成骨细胞内BMP含量高于钢板组(P<0.05)。结论:矩形髓内钉内固定胫骨后骨痂含量增加可能与矩形髓内钉的微动有关,可能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制植骨器微创植骨在交锁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5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并于胫骨平台髓内钉入口处取骨,通过自制植骨器微创植骨;B组单纯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两组在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胫骨平台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10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A组骨痂出现时间平均(28±3)d,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0±12)d,骨折愈合率98.1%,并发症发生率1.9%;B组骨痂出现时间平均(45±4)d,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55±13)d,骨折愈合率90.4%,并发症发生率9.6%。A、B两组在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率方面A组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的手术中,采用自制植骨器微创植骨可以使骨痂提早出现、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用骨痂移植对骨折不愈合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1995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增生型骨折不愈合19例,采用骨痂移植加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19~57岁。骨折部位:肱骨4例,尺桡骨2例,股骨8例,胫骨5例。均为增生型骨折端有大量骨痂形成,其中普通钢板固定松动变形10例,加压钢板松动2例,梅花针固定变形3例,带锁髓内钉断裂2例,普通钢板断裂2例。骨折不愈合时间8~24个月。结果19例均获6~18个月随访,平均15.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8个月,其中1例术后7个月外伤后再骨折,钢板弯曲,经手术及骨痂骨植骨后7个月愈合。钢板内固定及交锁髓内钉治疗者无伤口感染;外固定架固定者1例针道感染,经消炎、换药痊愈。上肢骨折6例功能恢复良好;下肢骨折13例除上述1例再骨折功能恢复稍差外,其余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骨痂移植简便易行,骨折愈合率高,可作为一种治疗骨不愈合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8.
骨折愈合中的软骨骨痂──形态学演变及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光镜下不脱钙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对雄性兔桡骨标准缺损骨折模型愈合中软骨骨痂的形成、演变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软骨骨痂由骨折后进入断端间的肉芽组织分化而成,其形成和改建并不完全相同于骺板软骨内化骨。电镜下,骨痂内软骨细胞可分为5个发育阶段: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变性软骨细胞和残存软骨细胞。我们认为1)软骨骨痂由断端周围组织内的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成;2)在改建过程中,软骨骨痂能直接形成骨小梁,我们支持肥大软骨细胞能转化为骨细胞的假说;3)软骨骨痂对骨折愈合有重要的作用,能早期填充骨缺损,联接断端,是骨折在重力负载下完成愈合的基础组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骨折固定方法救治海水浸泡开放性骨折的大体形态、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变化。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10只、A组20只、B组20只。于胫骨中段截骨制成开放性骨折动物模型。对照组伤口自然旷置3h,A组和B组海水浸泡伤口3h。随后对照组和A组行伤口清创、钢板螺钉内固定术;B组行伤口清创、外固定架固定、伤口开放换药、二期缝合。观察各组的伤口感染情况、骨折愈合的组织学、影像学变化和测定骨折断端骨痂的平均比灰度值。结果a)对照组感染1只(10%),A组感染15只(75%),B组感染5只(25%)。各组间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b)术岳45d时各组间骨折断端组织愈合等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c)术后45d时各组间骨折部位骨痂的生长情况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对照组大于B组大于A组。各组间骨愈合率对照组为100%,A组为66.7%,B组为93.3%。d)术后45d时骨折断端间骨痂的平均比灰度值对照组为8.1149±1.2043,A组为6.2268±1.4000,B组为6.5138±1.3045,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海水浸泡使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率增高;海水浸泡使开放性骨折断端骨痂形成不良率增高;骨外固定架与钢板内固定比较救治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损伤对大鼠股骨骨折愈合影响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 观察中枢神经损伤后大鼠股骨骨折愈合速度和骨痂量的变化,分析中枢神经损伤对大鼠股骨骨折愈合速度影响的机制。[方法] 5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1)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组18只;(2)脊髓损伤合并股骨骨折18只;(3)单纯股骨骨折18只。术后7、14、28d分批处死动物,大体体积测量骨痂,X线片评分,并做HE染色比较。[结果] 脑外伤组,脊髓损伤组形成骨痂体积、X线片评分高于单纯股骨骨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脑外伤组、脊髓损伤组骨折愈合速度较单纯骨折组加快。[结论] 中枢神经损伤后大鼠骨折愈合加速,骨痂量增多,中枢神经损伤后引起骨痂量和骨折愈合速度的改变,表明中枢神经损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失神经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失神经后大鼠腔骨骨折愈合情况的观察,研究周围神经系统影响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造成大鼠双侧腔骨闭合横行骨折,一侧切断股神经坐骨神经,为骨折失神经组,另一侧保留神经为骨折正常神经支配组。术后4周处死大鼠,取对应双侧腔骨标本称湿重、拍X线片、测定生物力学强度及骨计量学检查。结果:湿重及X线片骨痂评分显示,失神经组骨痂形成量明显大于正常神经支配组,但力学强度降低。骨计量学显示失神经组骨痂类骨质宽度、破骨细胞指数、破骨细胞吸收表面增大,双标记线间距离较窄、矿化沉积速率较慢、类骨质成熟时间相对延长。结论:失神经可使骨折形成有明显缺陷的骨痂,完整的神经支配是骨折正常愈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对去势SD雌性大鼠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初步探讨雌激素与骨折愈合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SD雌性大鼠,分为A,B,C三组,后两组去势,21d后造成动物左胫腓骨闭合骨折,C组用雌激素处理,于不同时期分别行AKP测定,组织学检查,X线检查及红外光谱测定。结果显示:骨痂形成早期B组软骨骨痂较另两组稍多,但各组骨痂成熟程度无显著差异,骨痂形成后期B组骨痂疏松,而C组小梁粗大,呈纺织,板层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骨密度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听骨密度变化,说明临床测定骨折愈合程度的方法。方法:对171例前臂骨折在正常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区有其相邻两侧非骨折区骨矿物密度(BMD)变化,将结果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在整个观察期内,骨折区BMD值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结论:DEXA对骨折端听BMD跟踪可测定可客观准确地反映骨折端骨痂生长状况,从而使骨折愈合检测数量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仙灵骨葆胶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生长因子BMP-2、IGF-1表达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二醇组、仙灵骨葆组,12只/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右侧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术”构建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检测股骨骨痂BMD、股骨骨生物力学指标和血清骨代谢相关指标,检测骨痂BMP-2、IGF-1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较假手术组骨折愈合评分、股骨痂BMD、股骨骨生物力学指标(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位移)、骨痂BMP-2和IGF-I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雌二醇组、仙灵骨葆组较模型组骨折愈合评分、股骨痂BMD、股骨骨生物力学指标、骨痂BMP-2和IGF-I阳性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均以仙灵骨葆组最高。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血清骨代谢指标(BGP、PICP、TRACP-5b)均显著升高(P<0.05),雌二醇组、仙灵骨葆组较模型组血清骨代谢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以仙灵骨葆组最低。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可能通过介导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生长因子BMP-2和IGF-1表达,改善骨代谢,加速骨痂形成,增加骨密度,提高骨生物力学,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中枢神经损伤大鼠骨痂中神经肽的表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新  宋跃明  裴福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6):1261-1263,i0004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损伤后大鼠股骨骨折骨痂中神经肽的表达。[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组15只,脊髓损伤合并股骨骨折15只,单纯股骨骨折15只。术后4、7、14、21、28d分批处死动物,行神经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脑外伤组,脊髓损伤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骨膜内、外层骨祖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内CGRP、SP阳性表达,与单纯骨折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中枢神经损伤大鼠骨痂中神经肽有显著性改变,推测神经因素参与调节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骨痂中的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来了解延迟手术中骨折端周围骨痂组织的再利用价值。方法:在手术中取少许骨痂组织,采用不脱钙的骨痂组织做冰冻切片,采用非同位家Dig标记原位杂交,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骨痂中的基因表达。对延迟手术的病人分别采用单纯骨痂植骨、髂骨植骨、骨痂加髂骨植骨,随访观察。结果:骨折后第2周,有少量纤维骨痂,软骨骨痂较多,TGF-β1在软骨小岛内的软骨细胞中高表达。骨折后4周左右TGF-β1在成骨细胞内表达显著。8周左右大量骨痂生长,并以软骨化骨为主,成纤维细胞、骨痂、成骨细胞、骨小梁越来越多,术后6周TGF-β1在各种细胞内的表达消失,但随着骨重建过程增强,8周时骨基质中TGF-β1表达又有增高趋势。不同的植骨方式在愈合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GF-β1在骨愈合的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阶段骨痂的组织变化和TGF-β1量的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骨痂是机体修复和重建的产物,作者认为骨痂植骨再利用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对需要植骨的病人可减少其痛苦和损伤。  相似文献   

17.
交锁髓内钉断钉与骨不连的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断钉和骨不连的力学机理,探讨其临床意义和预防方法。方法:将静力外带锁髓内钉远端的圆孔改为长形锁孔,近端改为尾翼状,在粉碎、横断、斜型骨折模型上测量髓钉与锁钉间的剪力和骨折断端间的压力并与静力固定比较。临床随访、分析86例股骨和胫骨骨折静力交锁钉固定的相关并发症。结果:静力固定必然产生髓钉与锁钉间的剪力,其大小约等于正压力;改良交锁钉消除了髓钉与锁钉间剪力对骨折端的应力遮挡;86例中,骨延迟愈合、骨不愈合和断钉分别为7例(8.14%)、3例(3.49%)、2例(2.34%)。结论:骨不连是应力遮挡和血供障碍的必然结果;钉-钉间剪力、骨不连又是造成断钉的重要原因。预防方法是使用动力交锁内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去势大鼠骨折模型,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特点。方法57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OVX)和对照组(SHAM),术后3个月pQCT随访观察到OVX组的骨密度(BMD)显著下降。随后OVX组和SHAM组均构建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每周摄X线片随访骨折愈合情况并行骨痂定量分析。第2、4、8周取材,行显微CT(micro-CT)三维骨痂定量分析和组织学分析,并于第8周采集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SHAM组膜内成骨的新生骨量在骨折愈合早期显著高于OVX组(P=0.031),骨折区域的软骨形成也较OVX组活跃,但未构成显著性差异。随着软骨内骨化的进行,SHAM组软骨内成骨区域的新生骨量显著高于OVX组(P=0.023)。骨折后8周时,SHAM组骨折愈合率高于OVX组,生物力学强度也明显优于OVX组(P=0.044)。结论骨质疏松对骨折愈合中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过程均产生负性作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制造一种可与人工表面关节结合的有限接触式股骨髁上型带锁髓内钉,构成人工半膝关节系统,用于提高儿童保肢手术效果。方法以家猪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植入不同类型髓内钉,建立股骨下段异体骨关节移植动物模型。通过放射影像、微血管墨汁造影及组织学观察,研究髓内钉对异体骨愈合及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有限接触式髓内钉对骨再血管化进程的影响小于无槽髓内钉,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异体骨愈合速度也较无槽髓内钉快,骨痂密度较高。结论有限接触式髓内钉减少了对骨原有生物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宿主骨-异体骨结合面的愈合,可与人工表面关节结合应用于异体骨关节移植,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骨多发骨折疗效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目的:评价带锁髓内针治疗长管骨多发骨折的疗效临床分析。方法:对四肢多发骨折的诊断和分类均采用AO标准,134多发长管骨骨折全部采用带锁髓内钉不扩髓,闭合穿钉技术进行内固定。20处为动力性内固定,114处为静力性内固定,结果:本组住院日10-32d,平均住院日18.5d。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地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21处肱骨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47处股骨骨折愈合时间5-8个月,平均6.5个月;66处胫骨骨折愈合时间7-10个月,平均8个月,结论:带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长管骨多发骨折最有效的内固定方法,疗效肯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