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美沙酮门诊服药患者的个体特征对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SPSS统计软件分析不同依从性患者的性别、年龄、日吸毒量、吸毒方式及吸毒时间的差异。结果不同依从性患者的个性特征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沙酮门诊服药者的服药依从性与其个性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王朔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422-1423
目的:探讨运用健康教育对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360例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健康教育后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本中心门诊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调查结果分为依从性良好组和依从性差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家庭功能以及社会支持。结果:48例患者中,依从性良好者34例,占70.83%,依从性差者14例,占29.17%;依从性良好组文化程度高于依从性差组(P0.05),但两组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良好组多药物滥用史、吸毒频次以及吸毒剂量均高于依从性差组(P0.05),两组吸毒方式、初吸年龄以及吸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良好组家庭功能以及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高于依从性差组(P0.05),但两组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化程度、家庭功能以及社会支持等均是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相关部门应针对各项因素采取综合措施,提前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方法:将87例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服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每天服药时进行服药指导及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宣教,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指导。结果:研究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结论: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杏德美沙酮门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或)艾滋病患者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原因和现存问题,为降低脱失率、提高受治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美沙酮门诊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5例在组和25例脱失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或)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找出相关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治疗期间使用过海洛因、每周和吸毒朋友交往数次、采用坐车到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服药的方式、服用美沙酮自觉有时间限制等因素是脱失的危险因素;到服药点30分钟及以内、抱有服用MMT"非常必要"态度、戒断症状改善良好等因素是脱失的保护因素。结论:针对脱失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提高美沙酮门诊维持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在提升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性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门诊收治的160例需使用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维持治疗天数、HIV检测率、参加抗病毒服药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尿检阳性率、脱失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美沙酮维持治疗时,使用综合干预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治疗依从性,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敬志  贾伟  张蕊 《海南医学》2009,20(5):148-149
目的 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人格特征状况,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118名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结果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人格特征在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吸毒方式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依据不同特征采取心理治疗,以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后海洛因成瘾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以及影响其改善的因素.方法:采用<生存质量简表(WHO-QOL BRIEF)>分别在患者入组治疗时、治疗后6个月随访调查,分析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后以及不同特征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后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上升明显;不同剂量的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以及吸毒年限长的患者接受治疗后生存质量改善明显.结论: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能够提高海洛因成瘾者的生存质量.性别、吸毒年限是影响生存质量改善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9.
阻碍吸毒人群进入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进入和未进入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MMT)的吸毒人群对MMT选择愿意的差异,探讨阻碍吸毒人群进入MMT的阻碍因素。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的方法,调查收集长沙市某两所自愿戒毒所的吸毒人员和某MMT门诊中的吸毒人员的人口学特征、个人行为特征以及对MMT的认知等信息。结果美沙酮门诊吸毒者的平均年龄高于自愿戒毒所,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多于自愿戒毒所。美沙酮门诊吸毒者戒毒次数中位数为2.00次,显著低于自愿戒毒所吸毒者6.00次。美沙酮门诊吸毒者在进入MMT前了解MMT和知晓MMT申请程序比例高于自愿戒毒所。两组人群都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这个途径了解MMT的,且提供美沙酮门诊吸毒者得到父母的支持率高于自愿戒毒所组。美沙酮组吸毒者在进入MMT前有64.2%的人认为美沙酮治疗点太远,居首位,其次为担心身份暴露、担心警察抓。而自愿戒毒所吸毒者不愿进入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原因主要是担心身份暴露、不知道哪里有社区美沙酮门诊、不知道如何申请。结论进入和未进入MMT的吸毒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吸毒行为特征、在对社区美沙酮门诊的了解情况和对MMT的认识、美沙酮门诊数量不足和制度不够合理、社会对吸毒人群的不接纳与歧视等方面上存在差异性。因此,为了减少吸毒者进入MMT的阻碍因素,我们要加强对MMT和MMT申请程序的宣传,完善美沙酮门诊制度,扩大服务网络、建立完善的转诊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陈任  秦侠  肖永康  王辉  胡志 《安徽医学》2012,33(2):211-214
目的了解可能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MMT)人群治疗保持率的相关情况,为提高美沙酮门诊治疗保持率及治疗效果、采取改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安徽省5个市的7个美沙酮门诊中正在接受维持治疗的全部人群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男性占80.3%,女性占19.7%,平均年龄为(35.12±6.19)岁;93.6%的受治者认为服用剂量合适,知道美沙酮维持治疗需要终身服药的占30.3%,有退出治疗史者占19.1%,51.1%的受治者认为门诊服药方便与否是影响其继续治疗的原因,最近1个月内没有与吸毒朋友交往的占84.0%,家人非常支持和比较支持受治者进行美沙酮治疗的累计占91.0%。结论提高美沙酮门诊治疗保持率需要美沙酮门诊工作人员、受治者本人及其家属亲友,以及社区、公安等相关部门共同的配合与努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接受治疗6个月后对海洛因渴求程度的改变情况以及影响渴求改变的可能因素。方法:采用《海洛因渴求问卷》分别在患者入组治疗时、治疗后6个月随访调查,分析美沙酮维持治疗前后患者对海洛因等毒品的渴求程度以及影响渴求程度改变的因素。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除自我控制因子外,渴求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均低于基线入组时;高剂量组的美沙酮患者治疗后渴求程度降低明显(P<0.05)。男、女患者接受治疗后渴求程度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年限长的患者渴求水平高于吸毒年限短的患者,接受治疗后渴求程度改善较吸毒年限短的患者明显。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能够减少海洛因成瘾者对海洛因的渴求。美沙酮剂量、患者性别是影响渴求改变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文伶  陆秋娟 《海南医学》2012,23(3):131-132
目的 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抑郁情况并进行分析,为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从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一直在社区药物维持门诊治疗的405例海洛因成瘾患者.采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13),同时配合使用自制相关关系的问卷,其中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吸毒情况、服用美沙酮情况等13项内容.结果 405例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患者中,有199例患者有抑郁症状,占49.1%,轻度程度的132例(66.3%),中度抑郁症状的45例(22.6%),重度抑郁症状22例(11.1%),抑郁患者一般情况、吸毒方式、戒毒情况、美沙酮剂量和抑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吸毒时间、每天使用海洛因的次数、服用美沙酮的时间、在使用美沙酮治疗的期间有偷用毒品行为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针对性强的、可行的、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对预防复吸和保持操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对17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不良生活方式和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干预前(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初步探索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方法.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34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第1次服药依从性平均仅为36.21%;经干预措施后提高到45.69%,不同年龄组间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服药依从性与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服药习惯和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服药种类和服药次数、害怕不良反应,擅自换药以及医患关系有关,而与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依从性好的患者血糖控制佳,依从性差的患者血糖控制不好,波动幅度大.结论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应普及用药知识,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门诊在治吸毒人员中H IV感染状况及分布状况,为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对美沙酮门诊522名在治吸毒人员进行H IV抗体检测。结果 522名吸毒人员中H IV阳性11名,感染率2.11%;不同年龄吸毒人员H IV感染率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毒品是吸毒人员H IV感染的重要传播方式,对青壮年、注射吸毒人群施加有效干预,对减低H IV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江西省13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对患者家庭与社会功能的治疗效果,为促进江西省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序贯法,随机抽取了江西省13家门诊部60%的1501例在治患者,对其治疗前后的家庭与社会功能进行调查,采用密切值法对13家门诊的家庭与社会功能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501例吸毒患者,51.1%患者认为治疗后"对家人说谎"明显减少;30.8%认为"偷拿家里财务"明显减少;5.1%认为"帮助家人做家务"明显增加;55.6%认为"因吸毒受到家人责备"明显减少;24.2%认为"从家人得到的支持和照顾"明显增加;16.8%认为"从朋友得到的支持和照顾"明显增加;11.6%认为"与不吸毒朋友来往"明显增加;12.9%认为"与吸毒朋友来往"明显减少;17.7%认为"感觉与邻居的关系"明显改善;13家门诊在家庭与社会功能方面的综合疗效依次为:安源、丰城、九江、湘东、吉安、西湖、东湖、景德镇、青云谱、抚州、乐平、上饶、赣州门诊。结论江西省13家门诊中安源、丰城、九江3家门诊在改善患者的家庭与社会功能方面工作相对较好、疗效较优,建议其他门诊部去学习其经验做法,更好地推动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美沙酮受治者社会功能缺陷现状及其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抽样方法选择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和前瞻性观察依从性记录表,调查分析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社会功能现状、服药依从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106名研究对象的社会功能平均得分为(3.82±2.99),社会功能缺陷者7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3.58%。社会功能正常组和缺陷组的服药脱失天数和剂量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中有较多的人出现了社会功能缺陷;美沙酮受治者社会功能缺陷可能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沟通技巧对于医务工作者做好医患沟通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运用沟通技巧在美沙酮患者门诊治疗中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沟通技巧的应用以分析患者和医生的心理特点为基础,探讨在同患者沟通时需要注意使用的技巧。本研究结合门诊的工作经验,得出沟通技巧的应用在接诊及治疗吸毒患者时对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远照 《海南医学》2011,22(1):142-14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旨在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共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在服药依从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服药依从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健康教育组干预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组在焦虑、恐惧、抑郁、敌对和躯体化方面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患者在治疗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效抑制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服药频率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服药频率1次/d,2次/d,3次/d分为三组,比较不同服药频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90例患者中,服药频率为1次/d的共37例,其中依从性好的患者为27例,依从性差的患者为10例,服药频率为2次/d的共25例,依从性好的患者为14例,依从性差的患者为11例,服药频率3次/d为28例,依从性好的患者为5例,依从性差的患者为23例,三组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药频率影响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服药频率越低,患者服药依从性越好,服药频率越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