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4,(8):998-100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三种不同外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夹板对照组,石膏对照组,均采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分别采用夹板配合石膏固定;夹板固定;石膏固定。3组患者于治疗后第5、12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三组疗效评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功能、腕关节活动范围,患肢抓握力,骨折部位畸形,放射学检查,治疗组明显优于夹板固定组、石膏固定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夹板配合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使用国产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A组)并与石膏夹板掌背侧固定(B组)比较分析结果:平均10个月(4-18个月)回访,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30例)在维持骨折对位、功能恢复等方面优于石膏夹板掌背侧固定 (28例),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A组)93%,(B组)76%,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间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具有操作简单、不需二次手术、功能恢复快特点,是绝大多数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的不同外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将180例闭合性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成4组,均先进行手法复位,然后分别采用单纯石膏固定、单纯小夹板固定、先夹板后石膏固定和先石膏后夹板固定,再对骨折愈合后患者腕关节活动度、疼痛等进行比较以评价各组疗效。结果:4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不同,其中以先石膏后夹板固定组的疗效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复位后先石膏后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固定方法,有利于维持骨折位置、肿胀消退和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竹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5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其中A组竹夹板固定治疗组80例,B组石膏托固定对照组76例,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影像学指标,6个月时进行Coony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病例骨折均临床愈合,关节功能评定A组优良率为88.75%,B组优良率为88.16%,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竹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总体疗效满意,与石膏固定组远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竹夹板由于其取材方便、费用低廉、操作方便等优势更适合作为农村适宜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查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53例,其中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29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4例,分别比较术后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指标及腕关节功能评分(Gartland-Werley)。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15个月,平均(11.3±3.5)个月。钢板固定组术后影像学愈合时间为(10.7±1.4)m周,较夹板固定组(10.2±1.7)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末次随访时,钢板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为优于夹板固定组,钢板固定组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为91.70%,较夹板固定组62.50%明显增高(P=0.017)。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对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后骨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钢板内固定治疗能更有效地维持桡骨远端解剖结构,进而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Agma Splint固定夹板联合中成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8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gma Splint固定夹板组78例、小夹板组63例和石膏夹板组45例。各组均给予手法复位、外固定、中成药伤科接骨片和适当的功能训练。结果:治愈好转率Agma Splint固定夹板组为96.15%,小夹板组为96.83%,石膏夹板组为84.44%,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gma Splint固定夹板组和小夹板组治愈好转率比较接近,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石膏夹板组的治愈好转率较低,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gma Splint固定夹板联合中成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7年1月68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病例资料,其中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组(石膏组)33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钢板组)35例,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Robbins腕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石膏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钢板组(P0.01),治疗6个月后石膏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小于钢板组(P0.05)。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及Robbins腕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在骨折复位方面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组,但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后者,在功能恢复及安全性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张卫东 《新中医》2016,48(11):88-90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通痹熏洗汤外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通痹熏洗汤外洗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12周后腕关节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4、8、12周,观察组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疼痛、功能状态、活动度、肢背伸/掌屈活动度、握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59%,对照组为78.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7%,对照组为8.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通痹熏洗汤外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在治疗上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口服复原活血汤加减。比较两组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G-W功能状况、关节活动度、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功能状况、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原活血汤加减联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可加速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肿胀及疼痛消退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中医双层夹板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门急诊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间采用手法整复+双层夹板固定治疗的52例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病例;定期复查患肢X线片,依据≤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指南≥中复位不良指标进行评估;依据"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结果:复位丢失主要出现在夹板固定后1周、4周和8周。桡骨短缩是最多见的复位不良表现。腕关节评分显示:除握力外,患肢疼痛、功能状态、活动范围评分均随功能锻炼时间的延长呈现增加趋势,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肢功能锻炼8周时腕关节评分统计:优11例、良20例、可10例、差7例,优良例数百分比为64.6%。结论: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手法整复初始复位良好,双层夹板固定能较好的保持骨折对位对线,防止关节面分离,但对抗桡骨远端短缩能力有限;短期随访评估表明大部分患者获得了基本没有功能限制的无痛的腕关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夹板外固定与石膏外固定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整理96例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夹板外固定50例,石膏外固定46例,对腕关节的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不同固定方法的有效率。结果:术后96例均获随访,根据Cooney标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夹板外固定组有效率92.0%,石膏外固定组有效率76.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首选手法复位后夹板外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配合竹塑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竹塑夹板固定45例和石膏固定37例,观察比较2种疗法的疗效。结果:患者经2~10个月,平均6.3个月随访,按照Cartland-Werlley的腕关节评分标准,竹塑夹板组优良率为93.3%,石膏固定组为86.5%,竹塑夹板组疗效等同于或略优于石膏固定组,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竹塑夹板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外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的效果。方法:90例分为夹板组、石膏组及支架组各30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加夹板外固定、石膏外固定及闭合复位加外固定支架治疗,固定均在骨折后1h-7d内进行,外固定时间6~10周,随访6~18月。结果:采用Sarmiento改良的Garlandandwedey评分系统评定夹板组优良率66.7%,石膏组优良率56.7%,支架组优良率83.3%,支架组优于夹板组和石膏组。结论:夹板固定、石膏固定与外固定支架3种外固定方式均为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外固定支架固定的疗效优于夹板固定和石膏固定,夹板固定的疗效优于石膏固定。外固定支架可避免夹板固定的卡压而致血循环障碍、肌肉萎缩、受伤桡骨的短缩及腕关节僵硬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配合夹板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两组,行手法复位配合夹板固定后,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应用中药三期辨证施治,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愈合时间等.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6.7%,且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短,组间腕关节功能对比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配合夹板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谢杰伟  林涌鹏 《新中医》2014,46(8):83-84
目的:对照观察两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腕关节功能康复情况。方法:将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2例行手法复位后予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20例(失访2例)行手法复位后予石膏外固定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3月采用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评价2组患者的疼痛和腕关节功能。结果:PRWE评分在治疗后3月和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均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可靠,患者腕部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前臂上2/3处周径的影响。方法:76例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拔伸牵引、整复手法)后行小夹板(Colles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36例骨折患者同样方法复位后行石膏固定治疗。结果:6周后治疗组40例疗效优良率为77.5%,对照组36例疗效优良率为58.33%;12周后治疗组40例疗效优良率为85%;对照组36例疗效优良率为69.44%。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后6个月均能引起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及前臂上2/3处周径降低,且两种固定方法对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小夹板固定治疗对患肢前臂上2/3处周径的影响较石膏固定小。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可随肢体肿胀程度,随时调整夹板松紧度,保持骨折断端稳定,配合肢体的主动功能锻炼,有利于腕关节和手指的功能恢复,且不易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疗效确切,相对于石膏固定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根据X线片及腕关节功能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可靠,优于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固定的体位。方法选择2010年01月-2012年12月24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中立位固定组和屈曲位固定组,测量治疗3个月后患侧腕关节活动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中立位固定组腕关节活动度较屈曲位固定组有明显改善,P值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塑性夹板中立位固定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优于屈曲位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加压钢板结合注射用人工骨及外固定治疗陈旧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探讨两种方法治疗的优缺点。方法: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24例单侧C型陈旧性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其中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外固定治疗(外固定组)14例,切开复位加压钢板结合人工骨治疗(加压钢板组)10例,对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愈合后腕关节活动范围以及握力,应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进行临床评定。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组为(10.6±2.1)周,加压钢板组(11.6±2.0)周,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外固定组掌倾角6.2°±2.0°、尺偏角17.0°±4.1°;加压钢板组8.6°±2.7°、尺偏角21.3°±2.1°,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外固定组:优8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8.6%;加压钢板组:优8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结论:外固定组与加压钢板组比较,骨折愈合时间无差异,且均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但加压钢板组能更好的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坚强固定、并发症少、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毛蕾芳 《陕西中医》2019,(5):613-615
摘 要 目的: 探讨关节松动术结合中医治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进行外固定架、石膏或切口复位固定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中药熏蒸、关节松动术结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握力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尺偏角及掌倾角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侧肢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侧握力及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主观、客观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残余畸形及并发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7.44%(38/39)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33/39),(P<0.05)。结论: 关节松动术结合中医治法可促进桡骨远端骨折后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的康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