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7 毫秒
1.
目的:探索将锥形束(CBCT)扫描数据与激光扫描数据整合重建三维牙颌模型的可行性,并试用于临床.方法:硅橡胶印模,灌制石膏模型,应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扫描石膏模型,CBCT扫描牙颌并重建牙冠、牙根和颌骨,整合激光扫描模型与CBCT重建模型.结果:建立了包括牙冠、牙根和颌骨的三维数字化牙颌模型.结论:该重建模型方法精确度高,可以在三维模型上直观评估牙冠与牙根、颌骨的空间位置关系,为后期正畸托槽精确定位,以及正畸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非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BCT)依赖的成人矫治前后下颌三维数字化模型重叠的方法,为三维评价下颌牙齿移动提供手段,同时验证此方法的准确性。方法:纳入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的成人患者15例,获取患者治疗前后牙颌石膏模型及颅面CBCT。石膏模型经激光扫描转化为数字化模型,CBCT通过正交投照生成头颅侧位片。建立基于头颅侧位片的下颌模型重叠法:通过上颌模型腭部稳定区域重叠、咬合关系转移以及头颅侧位片重叠获得的下颌骨旋转和平移量的校准,最终实现下颌模型的重叠。以基于CBCT的下颌模型重叠法为参照,建立共同的三维坐标系,测量下颌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的三维移动量,通过配对t检验评价基于头颅侧位片的下颌模型重叠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两组重叠法结果相比,下颌第一磨牙在三维移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中切牙和尖牙在矢状向和垂直向上的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横向上差异为(0.3±0.5) mm(P<0.05)。结论:通过结合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重叠和头颅侧位片重叠计算的下颌变化,可以实现成人矫治前后下颌数字化牙颌模型的较准确的配准,前牙区横向测量存在少量误差,该方法适用于在没有CBCT的条件下利用正畸常规资料实现下颌模型的重叠。  相似文献   

3.
徐力  闫波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1):99-103
目的:通过对种植病例术前牙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诊断分析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总结CBCT对术前诊断的技术特点,评价术前CBCT检查对手术风险评估与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CBCT对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年完成种植的38例共98枚牙种植病历的CT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于术前CBCT分析诊断特点进行初步总结,从解剖、种植床骨量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BCT检查可对种植区骨量、骨质进行测量分析,其精确度可以满足种植临床的要求,最大程度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控制了手术的风险。38例患者,只有2例因前牙骨量不足,无法种植,其他都顺利按设计完成种植。结论:口腔专用的CBCT应用,为牙种植术前检查,术后随访提供了有利的分析资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数字化辅助确定再定位牙合垫颌位的方法,并在体外评价此方法的精度以及垂直距离升高量对精度的影响。方法: 招募受试者1例,获取上下颌光学牙列模型、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牙颌图像、下颌运动数据,融合光学牙列模型与重建的CBCT模型,并将融合后的模型配准到下颌运动数据的参考系。根据受试者前牙开口3 mm和矢状位上髁突位于关节窝中部确定再定位牙合垫的颌位,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并3D打印制作再定位牙合垫。受试者试戴牙合垫后拍摄CBCT,观察比较戴入后的髁突位置与设计时的髁突位置。体外模型实验中,灌制一副标准全牙列石膏模型,在底座上粘固标志球体,模型于牙尖交错位上全可调牙合架。扫描模型建立数字化牙列模型,使用超声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牙合架上模拟的下颌运动并重复3次。融合牙列模型与下颌运动数据,基于下颌运动数据辅助确定3个颌位,分别为切点沿运动轨迹升高4 mm、5 mm、6 mm且下颌均前伸2 mm,保存设计颌位为STL格式数据,设计并3D打印制作再定位牙合垫。将再定位牙合垫戴入石膏牙列模型进行 3次颌位扫描,获得扫描颌位的STL格式数据。以下颌模型为共同区域配准设计颌位与扫描颌位,比较上颌模型的均方根误差。拟合设计颌位与扫描颌位上颌标志球的球心坐标,计算球心在XYZ轴方向上的差值绝对值。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平α取0.05。结果: 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和个体下颌运动,建立数字化辅助确定再定位牙合垫颌位的方法,右侧髁突实现了预期的调整,左侧髁突较预期位置偏前下。体外模型实验中,扫描颌位与设计颌位上颌模型的整体偏差(均方根误差)为(0.25±0.04) mm,不同垂直距离升高量的偏差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志球球心在XYZ轴方向的偏差(差值绝对值)分别为(0.08±0.01) mm、(0.30±0.02) mm、(0.21±0.04) mm,不同垂直距离升高量的偏差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了数字化辅助确定再定位牙合垫颌位的新方法,实现多源数据融合、数字化设计与制作并完成个体试戴,证明此方法可行。体外模型研究表明此方法可以实现较为精确的颌位调整,其应用效果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评价。  相似文献   

5.
牙颌测量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是诊断儿童及成人错牙合畸形的重要方法,亦可为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是一种口腔正畸辅助诊断中的颅颌面影像采集设备,相较于CT,CBCT具有影像精确度高、扫描速度快、占地面积小以及放射辐射量低等优势。CBCT在正畸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头影测量分析、定位阻生牙、辅助植入微种植体以及分析牙体和牙弓形态等。  相似文献   

6.
王海燕 《中外医疗》2011,30(15):110-110
目的利用CBCT(三维锥形束CT)技术评价牙周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状态。方法某院2003年至2005年间口腔科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84例,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在14~26岁,平均20岁;对84例患者在正畸治疗中的排齐整平阶段进行临床追踪调查4个月,利用CBCT(三维锥形束CT)机在相同条件下对84例患者的上颌骨前牙区、中切牙牙槽间隔及两侧中切牙与侧切牙牙槽间隔相对骨密度进行测量4次,将得出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个牙槽间隔的牙槽骨所测量的相对骨密度均值(ρ1、ρ2、ρ3)4次测量的结果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CBCT(三维锥形束CT)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能对牙槽骨相对密度进行测量;可用于评价牙周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的状态,具有无创性、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CT与普通X线片在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定位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临床病例,对上颌前牙区完全埋伏多生牙采用CBCT/CT与多种普通X线片定位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普通X线片对埋伏多生牙的定位有一定帮助,视差定位法是比较经济和实用的定位方法。CBCT/CT检查能准确展示多生牙的三维结构,并进行相应的测量与辅助手术设计,与普通X线片比具有显著优势。结论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可根据医疗条件选择适合的定位检查方法,而CBCT检查将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牙体牙髓科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6例牙体牙髓科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对其采用椎形束CT(CBCT组)和传统根尖片(传统组)进行诊断,对其诊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CBCT组的根管治疗中根管钙化、疑似根折以及牙内外吸收的诊断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CBCT组患者的满意率为100.0%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23.2%,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体牙髓科采用椎形束CT可以从三维角度对病灶进行分析,相比于传统根尖片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钊 《广西医学》2012,34(5):599-601
头颅锥形束CT(CBCT)能提供便捷、准确的颅颌面三维影像,具有扫描时间短、放射剂量小、费用低廉等优点.文中介绍了CBCT自身成像原理特点、在正颌外科中的运用价值,并与2D头影测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数字化根尖片(DR)与锥形束CT(CBCT)测量牙齿长度准确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2例接受DR和CBCT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对DR与CBCT测量牙齿长度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牙齿部位:上颌87颗,其中磨牙区、前磨牙区、尖牙区、前牙区分别有21颗、19颗、22颗、25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牙周膜生理影像特征快速提取活体牙根三维形态的新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提取精度进行评价。方法:收集口腔正畸临床减数拔除的完整离体牙齿15颗,其中单根牙11颗、双根牙4颗,使用牙颌模型扫描仪获得高精度(0.02 mm)牙根三维数字模型。在牙齿拔除前为患者拍摄大视野锥束CT(0.3 mm体素分辨率), 应用Mimics 18.0医学影像学软件,基于减数牙齿的根骨和牙周膜阈值蒙版,运用形态学运算、布尔运算及智能扩展运算等功能获得牙根三维数字模型。在Geomagic Studio 2012软件中,对应用本研究方法提取的活体牙根三维模型与同名离体牙根三维扫描模型进行三维形貌偏差的比较和三维尺寸误差的测量,评价该提取方法的精度。结果:提取的15颗牙根三维形貌偏差平均为0.22 mm,近远中径误差为0.46 mm,颊舌径误差为0.36 mm,根长误差为-0.68 mm,单牙提取时间约为2~3 min,基本可以满足口腔临床对牙根重建的精度要求。结论: 建立了基于活体牙影像数据快速提取牙根三维形态的新方法,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传统手工提取的步骤,提高了单牙牙根提取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其针对全牙列提取的方法策略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20副正常模型的128层螺旋CT测量结果与传统手工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验证128层螺旋CT系统的可靠性、可重复性、精确性。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机对正常模型进行容积扫描、数据采集,并进行函数重建得到0.6 mm层厚图像,传送至配套3D工作站、Dental(齿科软件)、Inspace(4D无间断实时互动三维成像技术)等软件,利用轴位图像、MPR(多平面重建)、CPR (曲面重建)、VR(容积重建)等方法测量正常模型的上、下颌牙的牙齿宽度,牙弓长度、宽度等相关指标;同时用游标卡尺手工测量上述指标,将两种测量方法所得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测量方法具有相似的平行效度。CT系统的测量误差为-0.02~0.02 mm,精确度较高。结论128层螺旋CT可以满足临床正畸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一种构建通用三维彩色数字牙列模型的方法,获得可在常见三维软件中显示和编辑处理的三维彩色数字牙列模型,提高牙列模型在通用三维软件中的仿真效果。方法:使用口内扫描仪扫描牙列获得数字化三维牙列模型,并以STL格式导出,同时用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按照美国牙科美容协会病例摄影要求拍摄口内照片,选择其中5张照片。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导入三维牙列数据,并将5张口内照片分别投影至数字化三维牙列模型表面,精细调整不同照片的交界区域使其过渡自然,获得带有颜色信息的三维牙列模型,以OBJ格式或WRP格式(Geomagic软件专用格式)保存和导出。以患者评价为标准对三维数字模型的颜色仿真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基于口内扫描和口内数码照片,构建了可在常见三维软件中显示和编辑的通用三维彩色数字牙列模型,获得较好的牙列颜色仿真效果。在临床上,将此三维彩色牙列模型与面部三维扫描图像配准和复合后用于前牙美学修复的数字化术前设计和修复效果虚拟预测中,提高了医患交流的效率及患者对修复效果的认知程度。结论:结合口内扫描和口内数码摄影可构建出颜色仿真效果良好的通用三维彩色数字牙列模型,在临床应用中可提高三维数字牙列模型的仿真效果,加强医患沟通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建立数字化参考牙冠模型的设计流程,初步构建乳牙数字化参考牙冠模型,为乳牙标准牙冠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CAD/CAM)技术在儿童口腔医学中的相关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海淀区多所幼儿园中选取全口健康无龋、年龄4~5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童取上下颌牙列印模后制取石膏牙颌模型,通过三维牙颌模型扫描仪重建数字化牙颌模型。利用三维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2013提取全口乳牙所有牙位的单个牙冠数据,测量其近远中径、颊舌径和龈牙合径,再按照缩放比例因子,对每一牙位的牙冠进行牙冠标准化处理,基于3~5个牙冠特征点进行对齐,最后通过平均值拟合的方法构建出乳牙数字化参考牙冠模型。结果: 共纳入40名儿童,其中男14名,女26名,均为汉族。获取到40副上下颌牙列石膏模型,在重建数字化牙颌模型后,通过逆向工程技术,测量获得乳牙牙冠近远中径、颊舌径和龈牙合径相关数据,并成功构建全口20颗乳牙的数字化参考牙冠模型,能够反映乳牙牙冠特征形貌。结论: 通过逆向工程技术构建乳牙数字化参考牙冠模型,为乳牙标准牙冠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参考,对临床、科研和教学等具有应用价值,有助于CAD/CAM技术在儿童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大风  麻健丰  王剑锋  王思钱 《浙江医学》2010,32(9):1336-1337,1343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三维CT重建下颌骨形态变量可视化模型的方法及其可靠性.方法 选取离体成人下颌骨18具.通过拔除颌骨模型上的1颗目标牙进行形态改变;分别记录拔牙前后的下颌骨三维CT数据,通过图形分析软件生成相应的三维数字模型;再通过图形分析软件对所得三维数字模型进行布尔运算,从而实现下颌骨形态变量的可视化模型重建,即目标牙的三维模型.对目标牙三维模型测量结果与手工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评价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电脑重建目标牙模型所测冠根长度、近远中长度、颊舌向长度分别为(21.62±1.21)、(8.65±0.47)、(8.71±0.70)mm,相应手工实测结果分别为(21.72±1.20)、(8.54±0.37)、(8.87±0.77)mm.冠根长度、近远中向长度和颊舌向长度的电脑测量值与手工实测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以不同时期的模型CT数据为基础,利用计算机软件重建下颌骨形态变量的可视化模型并进行三维测量是一种可靠的颌骨形态变量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正畸临床工作中,牙颌模型是患者初始信息和疗程记录的良好载体,也是诊断分析的重要资料。在治疗过程中,可通过研究模型来了解当前的治疗情况及矫治进展,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达到最佳疗效。石膏模型存在固化时间长、边缘不清楚、取模变性等缺点,难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数据并对治疗结果的预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石膏模型已很难满足正畸医师的需求。3D功能模型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时代下的正畸治疗带来了巨大变化。3D功能模型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字化建档、三维诊断及治疗方案的辅助设计、正畸矫治、正畸材料设备制造、科研教学等。3D功能模型技术应用带动了口腔正畸的发展,该文就3D功能模型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韩彦峰  高勃  吴江  胡江 《医学争鸣》2007,28(5):429-431
目的:检验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基牙预备体的重复性与准确性,并为其应用于口腔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激光扫描仪对上颌1,2,3,5,6共5颗牙的基牙预备体石膏代型进行三维扫描,并用Surfacer软件测量相关指标,用游标卡尺在石膏代型上测量基牙预备体的各个相关指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分析系统的可靠性、可重复性以及扫描精度. 结果:可靠性与可重复性的结果显示无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扫描精度结果显示与游标卡尺测量结果无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 结论:激光扫描仪可靠性强、可重复性高、能准确地获得牙预备体的三维数据,可满足临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64排CT与全景牙片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与口腔全景X线牙片对上颌前部埋伏牙诊断及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全景X线牙片疑上颌埋伏牙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并应用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功能,做三维重建和多层面重建,获取相应牙体的任意平面、任意方位图像.结果:42例患者,38例为上颌前部埋伏牙,25例埋伏牙位于腭侧,9例埋伏牙位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一种光学扫描牙冠三维模型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重建牙根三维模型的数据融合方法,实现不同来源冠、根模型的自然过渡融合。方法: 选取临床口腔正畸下颌牙列轻度拥挤患者1例,应用Mimics 17.0软件对患者CBCT数据重建带有牙根的牙列三维模型,并在Geomagic Stuido 2012软件中与患者高精度解剖形态的光学扫描牙列模型进行模型配准。对配准后的三维模型进行精确冠、龈边界线提取,边界线根向偏置及投影,冠、根边界线生成及模型剪裁等操作,并通过曲率连续算法实现不同来源冠、根模型的自然过渡缝合,完成冠、根三维融合模型的构建。结果:本研究基于商业化的软件平台,初步实现了针对光学扫描三维牙冠数据与CBCT三维牙根数据的曲率移形过渡融合方法,应用该方法完成了正畸临床10例牙列轻度拥挤患者冠、根三维融合模型的构建,融合模型由高年资医师主观打分评价,平均满意度8.6分(0~10分),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 本研究的冠、根三维数据融合方法可获得逼近真实生理解剖形态的完整牙齿及牙列三维模型,其对复杂牙列拥挤及错颌畸形患者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