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正畸临床工作中,牙颌模型是患者初始信息和疗程记录的良好载体,也是诊断分析的重要资料。在治疗过程中,可通过研究模型来了解当前的治疗情况及矫治进展,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达到最佳疗效。石膏模型存在固化时间长、边缘不清楚、取模变性等缺点,难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数据并对治疗结果的预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石膏模型已很难满足正畸医师的需求。3D功能模型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时代下的正畸治疗带来了巨大变化。3D功能模型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字化建档、三维诊断及治疗方案的辅助设计、正畸矫治、正畸材料设备制造、科研教学等。3D功能模型技术应用带动了口腔正畸的发展,该文就3D功能模型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多颗125I放射性粒子间剂量衰减规律.方法 利用Geant 4软件包进行蒙特卡罗模拟单颗粒子和多颗粒子周围剂量分布,将模拟结果与TG43-U1报告中推荐剂量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并利用实验测得数据验证蒙特卡罗模拟结果.结果 单颗粒子周围剂量分布的蒙特卡罗模拟结果与TG43-U1计算和实验结果差值分别在±3%和±5%以内.多颗粒子的蒙特卡罗模拟结果对比TG43-U1线性叠加结果,粒子间剂量衰减为3.8%~13.2%,平均剂量衰减为7.2%,实验所得结果与蒙特卡罗模拟结果差值在6%以内.结论 空间中存在多颗放射性125I粒子时,由于粒子间的相互影响导致7%左右的剂量衰减,其最大值可超过13%,在人体组织中剂量衰减值会更大.因此,利用TG43-U1方法进行线性叠加计算临床中的剂量分布不够精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GDM孕妇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实验组孕妇给予强化健康教育干预,通过分析两组血糖及分娩后母婴的结局情况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孕妇在经过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后,均取得相应的效果,实验组孕妇所取得干预效果更为显著,其对GDM知识的认识、生活方式改善程度、早产、产褥感染、分娩后婴儿的结局以及血糖达标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GDM孕妇给予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孕妇的血糖、改善妊娠后母婴结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和顺铂联合应用对人卵巢癌3AO细胞系的抑制效应,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化疗药物对人卵巢癌3AO细胞系的抑制率(Fa);FCM(流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结果:吡柔比星和顺铂单独用药可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3AO细胞的生长。IC50(半数抑制浓度)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减小。联合应用吡柔比星和顺铂后抑制率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两药的IC50也比单独用药时显著降低;吡柔比星和顺铂舍用呈协同作用;两药单用和联合应用对细胞周期均有影响,细胞凋亡率均提高。结论:两药联合呈协同作用,药物的作用均与其诱导凋亡和影响细胞周期有关,但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肝损状态下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器官,包含绝大部分的Ⅰ相和Ⅱ相代谢酶,在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的代谢解毒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葡萄糖醛酸代谢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是Ⅱ相代谢中最重要的酶,与常见的CYP450酶相比,研究相对滞后,尤其在肝损伤状态下UGT的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参考最新UGT的研究成果,综述了UGT分子生物学目前研究的概况、肝脏分布及其与肝脏疾病的关系;总结了几种不同诱因的肝损伤病理状态UGT表达和葡萄糖醛酸代谢的变化情况并且深入探讨了相关机制,旨在为药物的肝脏代谢尤其是在肝损状态下葡萄糖醛酸结合消除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肝脏疾病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Notch信号传导通路在VEGF促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中的作用.体外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研究.用Notch通路阻断剂DAPT阻断Notch信号传导,观察该通路在VEGF作用下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VEFG组、DAPT组及VEGF+ DAPT组.应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RT-PCR法检测各组相关基因(Notch1、Notch2、Flk-1、HES-1)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胞培养3d,各时间点(24h,48 h,72 h) DAPT组及VEGF+ DAPT组细胞存活率均较低,细胞形态变圆脱落,数目明显减少;VEGF组存活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VEGF组的Notch1、Notch2和Flk-1的表达水平均上调,而DAPT组及VEGF+ DAPT组Notch1和Notch2的表达水平均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组Hes-1基因水平下调,而DAPT组及VEGF+ DAPT组Hes-1基因水平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T组及VEGF+ DAPT组的Flk-1基因表达水平稍有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在VEGF作用下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DAPT可抑制这种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let-7低表达在肺癌预后中的作用及高迁移率旋蛋白A2(HMGA2)表达与肺癌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Library、Google、Scholar、CNKI、CBM、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关于let-7低表达与肺癌预后及HMGA2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联性研究,采用StataSE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关于let-7低表达与肺癌预后关系的文献用于Meta分析,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et-7低表达预示着肺癌患者较差的总生存率,风险比(HR)的合并值为1.55(95% CI:1.16~2.09,P<0.05)。共纳入9篇关于HMGA2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用于Meta分析,肺癌组织中HMGA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OR=5.92,95% CI:3.96~8.85,P=0.000)。HMGA2在肺癌组织的表达与肺癌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关联(OR=0.26,95% CI:0.16~0.41,P<0.05;OR=0.29,95% CI:0.12~0.71,P<0.05)。结论:肺癌患者中let-7低表达是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MGA2表达阳性率越高,肺癌发生的概率就越高,越具有侵袭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小鼠谷胱甘肽S转移酶K1(mGSTK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并分析其活性。方法:根据GeneBank中mGSTK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mGSTK1启动子片段,插入pGL3-basic载体,获得mGSTK1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pGL3-mGSTK1-2046。再以pGL3-mGSTK1-2046为模板,进一步构建了2个5’端部分缺失的报告基因质粒:pGL3-mGSTK1-936和pGL3-mGSTK1-76。将构建的报告基因质粒瞬时转染不同的细胞株3T3-L1和人胚肾(HEK)293,48 h后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所构建的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正确。pGL3-mGSTK1-2046在3T3-L1和HEK293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转录活性。将pGL3-mGSTK1-2046、pGL3-mGSTK1-936和pGL3-mGSTK1-76转染HEK293细胞,结果显示pGL3-mGSTK1-936转录活性最高,而pGL3-mGSTK1-76转录活性显著降低。结论:成功构建mGSTK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翻译起始点上游的-971~-111 bp片段是mGSTK1启动子的重要区域。为深入了解mGSTK1启动子的调控机制以及今后对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1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桡动脉、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丰台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36例,随机分为桡动脉组618例,股动脉组618例,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穿刺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X线透视时间、手术总时间、不同指引导管的使用率、术中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痉挛、夹层及穿孔和闭塞)、术后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患侧肢体假性动脉瘤及血肿)及总住院时间等。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成功率为95.8%,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X线透视时间、手术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股动脉组相比较,桡动脉组术后血肿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显著减少。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但需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术中宜直接选择支撑力较好的指引导管,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成汤对大鼠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屏障功能破坏以及细菌移位状况、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大成汤组,取回肠近端肠壁组织约1mm^3清洗、固定、切片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小肠黏膜上皮吸收细胞局部微绒毛、黏膜下组织、细胞膜、细胞连接均有不同程度破坏,基底膜附近见细菌,固有层见较多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大成汤治疗较单纯缺血再灌注损伤电镜下改变程度轻,微绒毛有的变长、变密、增生,不典型的高尔基复合体增多,细胞连接基本正常。结论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不全,肠道细菌移位,大成汤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