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女性药物滥用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女性药物滥用者比例有所增加,为了解女性药物滥用者的一般情况,导致吸毒的社会心理因素,行为特点,及女性药物滥用者对毒品危害的认识,本文随机抽样调查了50例女性药物滥用者。结果:女性药物滥用者多为青年(20~30岁)占74%,未婚者多72%,文化程度低(初中和初中以下)占80%。职业以无业人员为主。导致吸毒的社会心理因素;好奇20%,同伴及家庭的影响26%,负性生活事件54%,对生活事件应付不良70%。药物滥用史以1~2a为主(56%),滥用方式以烫吸-静脉注射混用为主74%,其次为烫吸(22%),静脉注射(4%)。80%女性药物滥用者与他人共用注射器,80%无皮肤及注射器消毒知识。全部滥用者对毒品对互婴危害一无所知。女性药物滥用者月经紊乱情况,每日使用海洛因0.5g半年,64%女性药物滥用者发生停经,或不同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部分药物滥用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站采用统一监测表格“药物滥用监测登记表”,1995年1月1日1996年3月31日对部分药物滥用者调查登记。本文对上报的945例监测数据整理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21-30a年龄段的无业、个体者、工人是滥用主要人群,滥用药物1a以内占57.99%,烫吸是主要用药方式,滥用主要药物是海洛因,滥用多种药物现象严重,药物主要来自“黑市”。  相似文献   

3.
1427例药物滥用者的流行学调查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采用卫生部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统一印制的《药物滥用监测登记表》,于1996年1月至12月对贵阳市和毕节地区两所戒毒机构收治的1427例药物滥用者调查登记。统计结果显示: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20-29a年龄段的无业、工人和个体者是滥用药物主要人群;滥用药物1年内占62.65%;烫吸是主要滥用方式,滥用的主要药物是海洛因;多种药物滥用现象严重,药物主要来自“黑市”  相似文献   

4.
海洛因和阿片滥用者流行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50例海洛因和阿片滥用者流行学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男性,未婚,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1~30a,年龄段的工业,工人,个体户是滥用的主要人群。滥用主要药物是海洛因,多药滥用现象严重,滥用药物1年以内和3年以上者居多,烫吸是主要用药方式,海洛因,阿片主要来自“黑市”,主要合用药物三唑仑,曲马多,速可眠等来自零售药店和医院。药物滥用者中违法犯罪情况比较多见,占45.43%,既往曾被强制戒毒者占23.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参加MMT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及药物滥用的基本情况。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设计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门诊2008年9月26日至2010年6月收治的582例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调查。结果:582例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人员中,男性525例,占90.21%,女性57例,占9.79%;年龄在23—57岁(38.15±4.78)岁;已婚185例,占31.79%,未婚231例,占39.69%,离婚166例,占28.52%;无业448例,占76.98%,个体68例,占11.68%,其他66例,占11.34%;初中以下143例,占24.57%,初中252例,占43.30%,高中以上187例,占32.13%;初次滥用药物的年龄最小14a,最大42a(18±2.34)a;以口吸或烫吸为主。结论: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以30a以上、男性、未婚、无业、初中及以下文化者为主,初始滥用年龄低,药物依赖持续时间长,多药滥用,采用以口吸或烫吸为主滥用者多,存在艾滋病等传播性疾病的危险。希望美沙酮维持治疗能够改变他们的危险行为,提高其个人、家庭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烫吸海洛因所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实践中,烫吸海洛因所致所地气管哮喘并非罕见,为了弄清其发病率和临床表现,我们进行了回顾研究,研究对象为1993年6月-1994年8月连续自愿入院戒毒的300名海洛因依赖者。研究结果表明:(1)滥用海洛因所致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占自愿戒毒者的4%;(2)哮喘同滥用时间长短和剂量关系不大,除1例外,其他均在1a内发生哮喘,(3)只有以呼吸道吸食海洛因的方式即烫吸可导致哮喘发作;(4)哮喘发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自愿戒毒患者药物滥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药物滥用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及药物滥用行为特征,探讨戒毒新途径,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和干预药物滥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16例自愿戒毒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对调查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男性患者、40a以下的无业人员是药物滥用的主体;(2)滥用人群受教育程度较低,大部分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91.7%);(3)滥用物质主要为海洛因(98.1%),滥用原因以追求欣快/刺激,满足好奇为主;(4)滥用方式以烫吸(43.0%)和注射(34.3%)为主;(5)脱毒次数以第一次脱毒(34.3%)为主,脱毒次数超过3次的(46.0%)也占相当大比例;(6)实验室生化检测显示,艾滋病检查阳性者有16例(2.6%)。结论:顺德区药物滥用情况与我国整个社会吸毒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大致相符,患者的复吸率高,应加强社区康复戒毒并将此做为今后预防和干预药物滥用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实践中,烫吸海洛因所致支气管哮喘并非罕见,为了弄清其发病率和临床表现,我们进行了回顾研究。研究对象为1993年6月-1994年8月连续自愿入院戒毒的300名海洛因依赖者。研究结果表明:(1)滥用海洛因所致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占自愿戒毒者的4%。(2)哮喘同滥用时间长短和剂量关系不大,除五例外,其他均在1a内发生哮喘;(3)只有以呼吸道吸食海洛因的方式即烫吸可导致哮喘发作;(4)哮喘发作的原因可能与过敏体质和毒品中含有致敏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调查与分析近一年多来,兰州市药物滥用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兰州市大滩戒毒所2000年1月一2001年9月期间,收戒治疗的1520例药物依赖者,进行药物滥用登记表(由卫生部药政局、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制定)的登记和分析.结果:近期兰州市药物依赖者以16~35 a的青年汉族男性为主,无业者居多,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多在初中或初中以下,毒品主要来源是黑市购买,滥用方式以烫吸为主,多药滥用问题比较突出,合用三唑仑、安定片、曲马多等一种以上药物的占96.20%.结论:兰州地区吸毒者的滥用方式以烫吸为主,注射99例,仅占6.53%,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艾滋病在本地区的流行.最后就上述特征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1382例新发生药物滥用者药物滥用监测数据的回顾性分析,预测药物滥用流行趋势,为预防药物滥用和禁毒工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对比分析法,对安徽省2017—2021年收集的1382例新发生药物滥用者有效《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利用EXCEL和监测系统数据分析等功能,对药物滥用者人口学特征和滥用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安徽省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以男性、未婚、无业、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2)主要滥用物质为冰毒,新型毒品和医疗用药品滥用呈增长趋势;(3)滥用药品多数来源于同伴,便利店/小卖部、医院/个体诊所等来源呈增长趋势;(4)滥用方式以烟枪吸、烫吸为主,香烟吸、溶入饮料等方式呈现增长趋势;(5)滥用原因主要以满足好奇心、家人或同伴影响/教唆及吸毒环境影响为主;(6)滥用场所以暂住地/租住屋、宾馆、居家住所等为主,滥用地点多而杂。结论 近五年来,安徽省新发生药物滥用者趋向低龄化且初次滥用年龄偏低,滥用新型毒品和医疗用药品增加,建议加强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和特殊药品监管,加大青少年教育力度,有效遏制药物滥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贵州、甘肃两地药物滥用监测站采用统一监测表格“药物滥用监测登记表”,于1992年下半年分别对当地戒毒所收治的部分药物滥用者调查登记。本文对上报的998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男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0 a以下的无业、工人是主要滥用人群;滥用药物1a以内者占多数;烫吸和烟枪吸食是主要滥用方式;滥用的主要药物是阿片和海洛因,各为56.2%和42.9%;30 a以下滥用者滥用的主要成瘾性药物是海洛因和阿片,60 a以上滥用者中滥用的主要成瘾性药物是阿片;药物多来自非法渠道“黑市”。两地滥用多种药物现象严重,各为91.4%和97.4%,滥用的非阿片类药物分别是解热止痛片和烟草、酒、镇静催眠药类。多药滥用给治疗、预防和管制都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加强缉毒、杜绝毒源,强制戒毒,开展药物滥用预防的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仍是禁毒、戒毒、铲除药物滥用斗争中三重并举的工作。 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建立药物滥用监测网,采用统一的监测表格和分析标准,可以分析比较各地的药物滥用特征和滥用药物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南京市374例劳教戒毒人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劳教戒毒人员的人口学、行为学特征、滥用毒品情况以及戒毒心理状态。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设计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江苏省劳动教养数字化管理系统,调查374例劳教戒毒人员人口学特征和滥用毒品情况;自拟问卷了解劳教戒毒人员对戒毒意义的认识等相关问题。结果:劳教戒毒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45 a之间(占86.6%);初中文化水平者占多数(68.4%);未婚者多(68.7%);在劳教戒毒前一个月,96.0%使用的毒品为海洛因,78.1%(292例)采用注射方式滥用,但未发现HIV阳性者;入所前全部有刑事或治安处罚记录;在强制戒毒的环境下,69.5%(157例)对毒品的危害性有一定的认识,66.2%(151例)表示保持操守。结论:劳教戒毒人员以中、青年为主,他们注射毒品、破坏治安、违法犯罪,在强制戒毒的环境里,对毒品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保持操守仍面临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三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发生流行性滥用的主要"新型毒品"的滥用现状、滥用特征和对个体身心及社会的危害。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2007年8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主要吸食"冰毒"(MA)、"摇头丸"(MDMA)、氯胺酮(ketamine)的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新型毒品"滥用人员268名,其中滥用毒品种类以MA为主139例(51.9%),以MDMA为主62例(23.1%),以氯胺酮为主67例(25.0%);被调查对象的年龄29.2±s6.3 a(最小年龄19 a,最大年龄50 a)。滥用者的职业涉及多种行业,以私营/个体劳动者(37.5%)和无业者(32.2%)为主。三种"新型毒品"滥用方式和滥用场所的特征是:"冰毒"滥用场所以家中(59.7%)为主,主要滥用方式为烫吸(98.6%);"摇头丸"滥用场所主要集中在歌舞厅(66.1%),滥用方式以口服为主(96.8%);氯胺酮滥用场所以歌舞厅为主(55.2%),滥用方式以鼻吸为主(91.0%)。滥用毒品的种类除以上述三种"新型毒品"为主外,该群体中的部分人还有"麻谷"、可卡因、大麻和海洛因滥用行为/经历。该群体95.5%在停止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戒断症状/体征,59.0%出现过主动或强迫性寻找和服用"新型毒品"的行为。268例"新型毒品"滥用者滥用"新型毒品"后均出现了涉及重要生命器官和精神系统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体征,使用"新型毒品"后体重平均减轻12.57 kg±s9.25 kg,有4.5%的滥用者发生急性中毒。有27.3%发生与使用"新型毒品"有关的冲动行为、易激惹及打架、吵架等行为,63.6%发生过使用"新型毒品"有关的性冲动,4.9%发生性暴力行为。结论:北京地区"新型毒品"滥用及其产生的健康和社会后果严重,滥用后可产生中度至次重度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精神依赖性强度强于躯体依赖性。由于其特殊的药理/毒理学作用,滥用后不仅损害了个体健康,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隐患。目前北京地区正面临着继海洛因之后多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药物滥用调查表,采取二阶段、系统抽样法 ,以户为单位 ,按街道户籍随机排序起点调查3183户,10797人,发现吸毒者269人,占被调查人数2.49%。在吸毒人中 ,男213人 ,女56人 ,男女比例为3.8:1 ,最小年龄为14a,最大年龄为83a;20 -29a年龄段占72.49% ;初中文化占64.68 % ;无业者占65.06 % ;吸毒品种主要为海洛因 ,少数为阿片 ;非吸毒人员共调查10528人(按对调查表相关内容的回答) ,结果表明 ,83.78 %的人看过 ,听过或接触过反吸毒宣传 ,52.06 %的人认为本地吸毒问题比以前更为严重 ;65.58 %的人认为现在对吸毒者所采取的措施不够严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与分析近一年多来苏州市毒品吸食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苏州市公安局戒毒所2004年1月-2005年3月期间,收戒治疗的1003例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并与我所1999年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近期苏州市吸毒人群以16~35 a的外来汉族男性青年为主,大多为无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多在初中以下(含初中),毒品主要来源是黑市购买.结论:近年苏州地区吸毒人员以外来人员为多,比五年前有了显著上升,并就上述特征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stimulants,ATS)滥用者的人群特点及滥用特征。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上海地区339名ATS滥用者进行面谈,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和毒品滥用史。结果:调查结果显示:(1)ATS滥用者平均年龄为35.5a±s8.9a,其中男性占65.2%,初中及以下文化占65.5%,已婚者(包括同居)占35.1%,无业者占49.6%;(2)滥用的主要物质是冰毒(95.9%),其滥用方式主要为烫吸(92.6%),平均滥用频率为5.0(18.0)次/月;(3)临床表现:滥用ATS后最常出现的症状为失眠(83.2%)、口干(77.9%)及兴奋(77.6%),滥用ATS后曾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者占63.7%,其中最常见的为听幻觉(45.1%)、思维紊乱(39.8%)及妄想(38.1%)。结论:上海地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多数无稳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较低,滥用后出现明显躯体及精神症状,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全国部分地区中枢兴奋剂及相关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基本情况、特点和危害。方法 :自拟调查表对上海等存在相关问题的 10个省、区、市的 15个地区 2 0 0 1年 3月 - 2 0 0 2年 1月发现或收治的所有确认为中枢兴奋剂及相关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本调查群体的平均年龄 2 8.2a±s 6 .3a(最小年龄 14a,最大年龄 5 2a) ,其中 2 0a以下占 10 .4 %。滥用者涉及各行业的各类群体 ,但以无业者 (38.5 % )和私营 个体劳动者 (18.2 % )为主。滥用场所以歌舞厅 迪厅 (6 6 .5 % )为主 ,但有约 1 3的滥用者主要滥用场所是在家中。另外滇南地区的滥用者主要在“田间小屋”、“赌场”滥用。毒品滥用的种类除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摇头丸”和冰毒外 ,还涉及可卡因、氯胺酮、大麻等其它种类的“舞会药”。以ATS为主的中枢兴奋剂及相关非法精神活性物质精神依赖性强。滥用者的身体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 :全国部分地区以ATS为主的中枢兴奋剂及相关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情况严重 ,造成的后果是多方面的。目前我国面临着继海洛因之后以ATS为主的中枢兴奋剂及相关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流行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情况 ,为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2年 -2000年上海地区收治的23730例自愿和强制戒毒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上海地区吸毒群体除具有青年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无业闲散人员占多数等特征外 ,近年来呈现以下流行特征 :(1)吸毒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2)18a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上升速度明显 ;(3)女性吸毒人数急剧增加 ;(4)多药滥用严重 ,毒品种类呈多样化 ;(5)吸毒引发的犯罪呈上升趋势 ;(6)吸毒者中合并躯体疾病比例逐年增高。结论·· :上海地区药物滥用趋势严重 ,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很大危害。加强毒品危害和知识的宣传教育 ,特别是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教育刻不容缓 ,提高戒毒质量 ,降低毒品危害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9.
从烫吸到注射方式吸毒的演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了解经过多长时间,何种原因,有多大比例的烫吸海洛因滥用者转变为静脉注射海洛因滥用者。方法··:采用我院自制的戒毒病例调查表,对在我院脱毒治疗的病例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海洛因滥用者1060例,其中男性792例 (占74.7 % ),女性268例 (占25.3 % );平均年龄25.5a±s6.3a;静脉注射296例(占27.9 %),烫吸及卷烟吸742例 (占70.0 % ),静脉注射与烫吸混合滥用22例 (占2.1% );滥用时间从1a到10a不等;滥用海洛因到第6a时静脉注射已占滥用者的64.1 % (25/39),第10a时占66.7 % (10/15);静脉注射的比例每年大约以10 %的速度增加。由烫吸向静脉注射转变的原因主要是增强欣快感、节省毒品及缩短用毒时间等。结论··:海洛因滥用从烫吸到注射方式转变很快,大约在6a内有60 %以上由烫吸转为静脉注射,6a以后转变上升缓慢;预防静脉注射的关键是在吸毒后的6a之内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丽江地区药物滥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丽江地区药物滥用特点及一般情况。方法·· :采用自拟的《药物滥用情况调查表》,对丽江地区强制戒毒所收治的50例戒毒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吸毒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成瘾药物的种类、用量,初始吸毒的时间、用量,吸毒方式,初始药物滥用原因,复吸原因等。结果··:50例被调查者全部为海洛因滥用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26.6a±s5.4a ;民族 :汉族10例,纳西族28例,彝族5例,其它少数民族3例 ,其余不详 ;多数吸毒者 (82 % )初始吸毒时间在1996年3月 -2000年5月 ;滥用的其它成瘾药物有:哌替啶(6.1 %)、美沙酮(4.1 %)、二氢埃托啡(2.0%)、地西泮(2.0 %)、三唑仑(2.0 %)等 ;初始吸毒方式主要是烫吸(占68.8 %),后来多转为注射(67.3%) ;有26.5%的人在吸毒前不知道吸毒违法,30%的人不知道毒品对身体的危害,60 %的人不知道吸毒会传染艾滋病;在复吸原因调查中,以“回到以前的毒友中,受到影响”最高(占92.0 %),87.5 %的人“认为戒不掉毒或把握不住自己”的最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结论··:此调查反映了丽江地区药物滥用的一般情况。鉴于该地区日益严重的药物滥用问题 ,建议政府部门从打击毒品犯罪和预防药物滥用两方面加大禁毒力度 ,遏制药物滥用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