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寻找治疗急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高胆红紊血症新方法。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液灌流特异性胆红素吸附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结果通过对10例急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患者胆红素迅速下降同时肝肾功能也有明显改善,且无临床并发症出现。结论特异性胆红素吸附疗法是治疗急慢性重型肝炎为一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胆红素吸附柱联合血液灌流器的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护理方式与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在2012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所有患者在药物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了这种组合式的治疗方法,患者的血液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出血浆后经血液灌流器(MG-350)吸附后再通过胆红素吸附柱回输至体内。观察和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性、血常规、电解质、炎性因子及治疗中发生的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接受该吸附系统治疗后其体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的下降幅度为(189.93±95.14)、(106.57±60.71)、(87.81±58.39)、(64.84±26.30)μ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胆红素吸附柱联合血液灌流器的吸附系统是一种新型有效的人工肝支持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改善生化检查指标及部分临床症状,且患者耐受性好。因此,血浆分离灌流方法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人工肝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行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5—2017 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胆红素吸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共 10 例。其中,男性 8 例,女性 2 例 ; 平均年龄(57±18)岁。结果??10 例患者共行 18 次胆红素吸附治疗,其中显效 1 例,有效 8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80%。治疗后胆红素降低( P <0.05) , 对转氨酶、肌酐、尿素、尿酸的清除无作用( P >0.05) , 对白蛋白、血常规、凝血常规、 E7A 无影响 ( P >0.05) 。结论??胆红素吸附在治疗以血清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效果较好,安全性高。若合并有自发性腹膜炎、 肝肾综合征、 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危重患者, 则应联合多种人工肝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4.
血浆灌流在难治型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浆灌流在难治型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的血浆灌流进行治疗,39例患者共计进行112例次治疗,平均2~4次。每次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小板、及血氨等生化指标,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减轻,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浆灌流治疗可改善难治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桨灌流在难治型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的血浆灌流进行治疗,39例患者共计进行112例次治疗,平均2~4次.每次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小板、及血氨等生化指标,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减轻,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血浆灌流治疗可改善难治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延长血浆胆红素吸附的常规治疗时间,观察吸附效率的变化,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的最佳治疗时间。方法:11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使用BR350型胆红素吸附柱,每次吸附治疗时间由2 h延长至3 h,分别采取吸附前后血浆,分析胆红素吸附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60min、120min、180min总胆红素水平与上机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②治疗60min、120min、180min时总胆红素吸附率分别为(51.3±6.6)%、(46.9±9.9)%、(43.5±9.2)%,直接胆红素吸附率分别为(45.9±3.3)%、(40.6±5.1)%、(39.3±6.6)%。随时间延长,吸附率呈下降趋势。③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①血浆胆红素吸附对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明确,随治疗时间延长,全血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水平均可持续下降。②胆红素吸附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在治疗180 m in时仍在40%左右,仍然有相当的吸附能力,血浆胆红素吸附的最佳治疗时间应不少于3 h。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2014年7~8月对1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行DPMAS治疗,治疗前后监测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将血浆分离器、血液灌流器、血浆吸附器预处理,体外循环管路设计连接、机器管理和抗凝管理作为护理重点实施全程监护。结果:DPMAS单次治疗时间2.5h,胆红素单次平均下降19.68%,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DPMAS治疗能有效清除胆红素。  相似文献   

8.
吴次宁 《四川医学》2002,23(10):F003-F003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时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方法 对 3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共 4 1次 (有 3例患者分别治疗 2次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胆红素指标判断疗效 ,观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判断其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 TBIL及 DBI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均 <0 .0 1。不良反应比血浆过敏较多 ,未出现血压下降、大出血等即刻严重并发症。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可显著降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 ,治疗不良反应少 ,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2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细胞死亡加重肝损伤,若持续存在可致肝内广泛泥沙样结石、胆汁性肝硬化及肝细胞液化或凝固性坏死。目前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尤其是重型肝炎、慢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尚无特效疗法,我们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6例病毒性肝炎伴顽固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并与一般综合治疗的20例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茵陈蒿汤加味联合血浆输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3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茵陈蒿汤加味联合血浆输注进行治疗。经过1周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茵陈蒿汤加味联合血浆输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物理型(血液灌流吸附)、中间型(血浆置换)及组合型(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人工肝支持方法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安全性. 方法: 75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血液灌流吸附(24例)、血浆置换(17例)和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34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 结果: 血液灌流吸附、血浆置换及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三种方法治疗后转氨酶、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血浆置换及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PT、总血清蛋白(TSP)下降,PTa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三种方法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 结论: 三种人工肝支持方法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均有肯定的支持效果,中间型及组合型人工肝的支持效果优于物理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急性乙型肝炎伴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调查并分析了济南市传染病医院618例住院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人口资料、血生化、乙肝病毒血清学及病毒学指标。结果 618例患者中,549例(88.5%)伴有胆红素升高,其中202例(32.7%)血清总胆红素大于171μmol/L。单因素分析显示,有饮酒史及发热、乏力、纳差症状且较年长的患者更易伴发严重高胆红素血症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饮酒史、发热、乏力、纳差是急性乙型肝炎伴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饮酒史、发热、乏力、纳差是急性乙型肝炎伴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短期激素冲击配合血浆置换(PE)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PE治疗同时加用地塞米松10mg×5d。分别在PE结束时、PE后第4及7天观察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观察激素的副作用。结果PE结束时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均较PE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TB在PE后短时间内有所反弹,以PE后第4天明显(P<0.05);治疗组TB在PE后继续下降,PE后7d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B明显降低(P<0.05)。2组均无激素副作用发生。结论短期激素冲击配合PE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能防止PE后胆红素的近期反弹,经济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21例非梗阻性高胆红素血症病人,其中重型肝炎18例,淤胆型肝炎2例,中毒性肝炎1例。观察结果显示,该疗法能改善病人的症状,显著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增强T辅助细胞的活性,纠正血支链氨基酸及其芳香氨基醚的异常比例,提高存活率。18例重型肝炎经治疗后存活率为72.2%(13/18)。另2例淤胆型肝炎和1例中毒性肝炎均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中药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本院开展的不同模式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分子吸附再循环)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30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疗法加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4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例,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3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86.96%,优于对照组,随访半年存活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方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80例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转归,评价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作用。方法: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等量冰冻血浆进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与血浆置换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总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降低(P<0.01),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1),胆碱酯酶升高(P<0.01)。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总死亡率为41.25%。结论: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人工肝治疗进行得越早,疗效越好。掌握好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诊断的43例患儿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进行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更昔洛韦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ALT、GGT下降,肝脾回缩,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KP下降,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应用更昔洛韦治疗血CMV-lgM的总阴转率为78.26%,显著高于对照组30.00%。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退黄、护肝作用明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