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联合助阳消癥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孕三烯酮口服(于每个月经周期第2天开始用药,2.5 mg/次,2次/周),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隔药饼灸联合助阳消癥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主要症状积分、子宫内膜异位症生存质量量表(EHP-5)评分及癌胚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199(CA19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金属基质蛋白酶-3(MMP-3)、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经行腹痛、经血量少、经色黯紫、乳房胀痛及胸闷不舒积分,疼痛、情绪状态、社会支持、性生活及不孕评分,CA125、CA199、TNF-α、MMP-3、MMP-9及VEGF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联合助阳消癥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显著减轻相关症状体征,改善日常生活质量,机制可能与下调CA125、CA199、TNF-α、MMP-3、MMP-9及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的影响,分析艾灸通过激活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治疗EMs的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和隔药饼灸组,每组30只.采用摘除子宫内膜法建立EMs模型.药物组用孕三烯酮(60 mg/kg)灌胃,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桂枝茯苓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11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组,对照组56例采用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57例增加桂枝茯苓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清因子水平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5%、妊娠率50.88%均高于对照组82.14%、30.36%(P0.05);观察组治疗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及血清雌二醇(Serum 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 check,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桂枝茯苓汤联合孕三烯酮能够有效去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的血清因子与血清促性激素水平,提升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督脉的温阳作用观察隔药饼灸大椎穴与命门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与西药组各45例,隔药灸组采用以《伤寒论》四逆汤为组成的药饼,隔药灸督脉上的大椎穴与命门穴,西药组则采取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125(CA125)和白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妇科B超检查两组患者盆腔包块治疗前后的大小变化。结果:经治疗后,隔药灸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9%,西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8.9%,隔药灸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125(CA125)和白介素-8(IL-8)的水平均较治疗前减轻,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盆腔包块虽均有减小,但隔药灸组疗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督脉温阳作用指导隔药饼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且对于盆腔包块的缩小具有良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潇  周艳艳 《陕西中医》2018,(3):341-344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88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44例患者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给予研究组44例患者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血清指标[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子宫内膜VEGF阳性表达率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40/44)高于对照组的72.73%(3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为(6.22±1.84)分低于对照组的(8.93±2.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8、VEGF、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阳性表达率为34.09%(15/44)低于对照组的56.82%(2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行补肾活血方治疗安全性较高,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局部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隔药饼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浆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 手术建立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予隔药饼灸治疗,并与西药达那唑对照。结果 和结论隔药饼灸能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浆6-keto-PGF1α水平,与达那唑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升高血浆6-keto-PGF1α水平是隔药饼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魏传梅  张金杰  李保院  王春检  吕文文 《中草药》2017,48(23):5049-5056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抗肿瘤药物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中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开发血管新生抑制剂,已经成为抗肿瘤研究中1个重要的领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分化的首要因子,在血管生成过程中非常关键。通常VEGF指的是VEGF-A,其结合受体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VEGFR1)和VEGFR2。目前研究认为,VEGF/VEGFR途径是介导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通路。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靶向治疗可使肿瘤内新生血管减少,有助于抑制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传统的中医药在肿瘤辅助治疗方面颇具特色,从中药中筛选和开发具有血管抑制活性的抗肿瘤药物潜力巨大。对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天然化合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宫腔镜电切术,观察组予温针灸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观察两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 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水平的变化。随访半年后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F-1、VEG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子宫内膜厚度,下调血清IGF-1、VEGF水平,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隔药饼灸组、西药组以及模型对照组,分别进行相应处理,14 d后处死,检测实验各组标本的Ang-1和Ang-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艾灸组和达那唑组大鼠的Ang-1表达均相对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达那唑组大鼠Ang-1表达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艾灸组和达那唑组大鼠的Ang-2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达那唑组大鼠Ang-2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隔药饼灸可能通过促进降低Ang-2的表达,抑制血管异常增生而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4只大鼠,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26只),采用改良的造模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隔药饼灸组和丹那唑组,每组8只。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样本ICAM-1和PPAR-γ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隔药饼灸组和丹那唑组大鼠的ICAM-1的表达显著上升(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和丹那唑组的ICAM-1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隔药饼灸组和丹那唑组PPAR-γ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和丹那唑组的PPAR-γ的表达显著增强(均P0.05)。结论:隔药饼灸能抑制ICAM-1表达,促进PPAR-γ的表达,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黏附,阻止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糖尿病足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灸辅助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疮面愈合率。检测两组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serum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随访记录两组的疮面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明显降低(P0.05);两组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后的FPG、2h PG、Hb A1c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后bFGF明显降低,VEGF、IGF-1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后的bFGF低于对照组,VEGF、IGF-1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糖尿病足患者的疮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疮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显著,能促进疮面愈合,调节bFGF、VEGF、IGF-1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血府逐瘀汤促血管新生中VEGF通路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EGF通路在血府逐瘀汤促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1.25%,2.5%,5%的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诱导处理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分别采用MTT比色法,Boyden小室迁移法和体外成血管实验检测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成血管能力,并通过酶联免疫法、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分泌和表达的情况.结果:1.25%含药血清除了能提高体外成血管能力外,对其余指标均无影响;2.5%含药血清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成血管,并能显著提高VEGF及VEGFR2的表达;5%含药血清仅上调胞内VEGF的表达,进而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和黏附.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上调VEGF-VEGFR2途径,诱导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部分说明了药物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养血化瘀消癥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取雌性SD大鼠,除正常组10只大鼠外,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养血化瘀消癥汤高、中、低剂量组(12,8,4 g·kg-1)和孕三烯酮组(0.05 g·kg-1),每组10只。分别ig给药28 d后,采集病灶组织标本,观察养血化瘀消癥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体积的抑制作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异位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VEGF,VEGFR-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的子宫内膜异位组织较模型组明显抑制,各给药组大鼠的子宫内膜异位组织VEGF和VEGFR-1 mRNA及蛋白表达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养血化瘀消癥汤能明显抑制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的发展,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VEGF/VEGFR信号通路调控病灶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补肾化瘀方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影响。方法:EMS患者13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宫瘤消胶囊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化瘀方。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痛经VAS评分和血清性激素、MMP-9、VEGF等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28例(43.08%),显效19例(29.23%),有效14例(21.54%),总有效率为93.85%,高于对照组80.00%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的E_2、LH和FSH水平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A125、MMP-9、VEGF和TNF-α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以上指标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CA125、MMP-9、VEGF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痛经VAS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患者的痛经VAS评分明显下降,观察组的痛经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补肾化瘀方联合宫瘤消胶囊可以明显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血清性激素和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改善痛经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通痹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痹方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的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无痛行走距离(painless walking distance,PWD)、最大步行距离(maximum walking distance,MWD)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BI、PWD、MW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ABI、PWD、MWD比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EGF、ET-1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EGF、ET-1比对照组低,NO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痹方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小鼠对子宫内膜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2只6~8周龄雌性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按照随机区组分组法分为正常组(n=8)和造模组(n=34)。造模组小鼠均采用EMT自体移植法进行造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只小鼠验证造模成功后,按随机区组分组法分成EMT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西药组和艾灸加西药组4组,每组8只,并给予相应治疗。观察评估各组小鼠扭体反应及囊泡抑制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异位内膜组织中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隔药饼灸组、艾灸加西药组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西药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和艾灸加西药组扭体反应次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隔药饼灸组、艾灸加西药组治疗前后异位子宫组织体积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异位内膜组织比较,西药组、隔药饼灸组、艾灸加西药组异位内膜组织中的PI3K、AKT、mTOR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隔药饼灸组比较,西药组、艾灸加西药组异位内膜组织中的PI3K、AKT、mTOR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隔药饼灸可能是通过下调小鼠子宫异位内膜组织PI3K/AKT/mTOR高表达而达到镇痛和抑制囊泡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比对照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明显效果,见效快,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妇科消炎1号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的影响。方法将8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妇科消炎1号方,2组均持续服用2个月。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血清CA125以及内分泌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积分及血清CA125、雌二醇(E2)、泌乳素(RPL)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妇科消炎1号方可显著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CA125水平,调节激素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及探讨电针对CA125、VEGF、VEGFR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对针灸VEGF/VEGFR信号传导通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发生机制进行初探。方法:收集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经前7天开始口服痛必宁,至月经第3天停止,每次1袋,一日3次,连续服用三个月。实验组在服药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每周3次,经期停针,连续治疗3个疗程。招募空白组10例正常健康女性,不予任何干预。每次月经干净后2-3天采血一次,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中CA125、VEGF、VEGFR因子表达水平。使用痛经疼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其临床疗效并在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复发率和疼痛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证候积分、血清CA125、VEGF、VEGFR水平均下降(P <0. 05),且实验组疗后在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 <0. 05);三个月后痛经复发情况随访复发率实验组VS对照组(13.89% VS 26.47%),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VEGF/VEGFR信号传导通路,下调患者血清中CA125、VEGF及VEGFR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