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氟醚对幼兔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取纯种新西兰幼兔36只,将其随机分为3组各12只,模型组及观察组均制备I/R模型,观察组在缺血前吸入1.1%异氟醚30 min、洗脱15 min;假手术组处理方法同模型制备,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只穿线不结扎,麻醉维持150 min。实验结束后取心肌组织,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黏附因子-1(ICAM-1)mRNA表达。结果观察组和模型组心肌组织中MDA及ICAM-1 mRN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显著低于对照组,尤以观察组为著(P均〈0.05)。结论异氟醚预处理对幼兔心肌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机制为降低心肌MDA及ICAM-1 mRNA水平、提高SOD活性。  相似文献   

2.
张晓婷  孙银贵  张超 《山东医药》2012,52(29):36-37
目的 探讨异氟醚和七氟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层诱发电位( CSEP)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异氟醚组、七氟醚组各18只,分别给予900 mL/L O2、1倍最低肺泡有效浓度(1 MAC)的异氟醚(15 mL/L异氟醚+900 mL/L O2)、1 MAC的七氟醚(24 mL/L七氟醚+900 mL/L O2)预处理1.5h.各组随机抽取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闭模型,阻闭2h后恢复再灌注,48 h后记录各组大鼠CSEP.其余8只行股动脉穿刺置管,预处理前后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气分析.结果 各组预处理前MAP和血气分析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异氟醚组MAP及七氟醚组PaCO2、PaO2预处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异氟醚组、七氟醚组CSEP正、负波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均<0.05),峰峰值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七氟醚和异氟醚均能明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大脑皮层的电生理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七氟醚是否能通过调节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血管内皮损伤。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七氟醚组、抑制剂组和抑制剂+七氟醚组五组,每组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通过冠状动脉(冠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MIRI模型。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实验前2 h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缺血末再灌注开始时吸入纯氧3 min。七氟醚组大鼠实验前2 h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缺血末再灌注开始时吸入2%七氟醚3 min;抑制剂组大鼠实验前2 h尾静脉注射3 mg/kg 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抑制剂+七氟醚组大鼠实验前2 h尾静脉注射3 mg/kg AG490,缺血末再灌注开始时吸入2%七氟醚3 min。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TTC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内皮素-1(ET-1)、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20g~28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ev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K-H液平衡灌注30min后,S组继续灌注K-H液150min;I/R组停灌30min,复灌120min;Sev组停灌30min后灌注含3%七氟醚饱和的K-H液5min,再用K-H液冲洗10min,继续灌注K-H液,总灌注时间为120min。于再灌注结束时取心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Mfn2蛋白表达,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及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Sev组Mfn2蛋白表达下调,AI增加(P〈0.05);与I/R组比较,Sev组Mfn2蛋白表达上调,AI降低(P〈0.05)。电镜结果显示I/R组心肌细胞线粒体出现较重损伤,线粒体膜断裂,嵴不规则或消失。Sev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较轻,线粒体形态完整。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心肌组织Mfn2表达,保护线粒体形态完整,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预处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热休克蛋白(HSP)27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将16只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只,观察组再灌注前24 h腹腔注射As2O3预处理,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再灌注后心功能指标、心肌超微结构及心肌组织HSP27表达变化。结果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心室压力收缩速率(LV+dP/dtmax)、左心室压力舒张速率(LV-dP/dtmax)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超微结构损伤亦减轻,HSP27表达量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 As2O3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上调HSP27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与Fas及Fas蛋白配体(Fas Ligand,FasL)基因表达的变化及与心肌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以穿线结扎或松扎左冠状动脉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64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假手术24h)、缺血再灌注I组(缺血30min、再灌注24h)、缺血再灌注Ⅱ组(缺备30min、再灌注72h)及缺血再灌注Ⅲ组(缺血3h、再灌注24h)。以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Fas与FasL蛋白水平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Fas基因mRNA的表达改变,并分析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Fas蛋白阳性染色指数与炎性细胞FasL蛋白阳性染色指数均增加,且均随缺血或再灌注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增高; Fas基因的mRNA表达也上调,但以再灌注24h时达高峰;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呈大小不一的灶性坏死,坏死周围有爆炸性一细胞浸润。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Fas基因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及炎性细胞的FasL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心肌细胞凋亡与Fas/FasL系统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房颤动(房颤)及心肌纤维化的关联。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30 min组、再灌注60 min和再灌注120 min组,每组12只。采用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均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房颤持续时间,直至实验结束。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活性。分别用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心肌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30 min组房颤持续时间显著增加(P0.05);与缺血30 min组相比,再灌注各组房颤持续时间显著增加,至再灌注120 min达到高峰(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肌组织中SOD活性于缺血30 min开始降低至再灌注120 min达到最低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肌组织中MDA活性于缺血30 min开始升高至再灌注120 min达到最大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30 min组心肌和血清中TNF-α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缺血30 min组相比,再灌注各组心肌和血清中TNF-α表达量显著增加,至再灌注120 min达到高峰(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30 min组心肌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再灌注各组与缺血30 min组相比HSP70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大鼠房颤,并通过加重炎症反应导致房颤和心肌纤维化。同时,心肌细胞内HSP70的表达水平变化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房颤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展和恶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异氟醚预处理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复跳情况、循环情况。分别于麻醉后、体外循环主动脉开放后15min、4h、24h时间点取血样,检测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心房钠尿肽(ANP)、心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结果两组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至复跳时间无显著差异,预处理组的自动复跳率、复跳后低血压发生率及术后24h低血压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主动脉开放15min后,CGRP和ANP在两组患者均显著增高(P<0.01),但预处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T和cTnI在主动脉开放后也显著上升(P<0.01),但预处理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氟醚预处理能减少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体外循环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各24只。对照组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七氟醚组制作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模前1 h七氟醚组吸入O2和七氟醚的混合气体,七氟醚浓度维持在2.2%。分别于制模后4、12、24 h测定各组肾组织NOS活性及血清Cr、BUN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肾组织形态结构正常,NF-κB蛋白几乎不表达,NOS活性未升高。模型组及七氟醚组肾组织均出现结构异常;随再灌注时间延长,NF-κB表达增高、iNOS活性增强,血Cr、BUN升高,但七氟醚组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七氟醚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表达、降低i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探讨温阳通脉方对大鼠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5min,再灌注5min,反复3次后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心肌缺血预适应(IP)模型。检测大鼠灌胃14d后温阳通脉方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组)、再灌注损伤纽(IR组)、假性处理组血清MDA、SOD含量。结果 温阳通脉方组、IP组MDA含量低于IR组,SOD高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后,能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DA含量,升高SOD含量,减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模拟心肌缺血预适应参与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肌缺血预适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心肌缺血预适应(心肌缺血予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概述阻断冠脉左旋支5min,再灌5min,反复4次,然后再阻断40min,再灌3h,心肌坏死面积比对照组(阻断40min+再灌注)明显减少,心功能改善,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羟自由基(·OH)的形成减少,心肌超微结构的损害减轻。IP定义:短暂的心肌缺血对随后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的现象,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因此,预处理是指预先给予某种损伤性刺激,以提高心肌细胞自身抗损伤的耐受性或适应性。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动力相关蛋白1(Drp1)和自噬在七氟醚后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200~23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后处理组(SpostC组),各15只。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30min、松开扎线120m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SpostC组于再灌注前吸入2.5%七氟醚5min。以TTC染色法测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IS),以Western-blot法测定Drp1及自噬相关蛋白微血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的表达,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损伤变化。结果Sham组存在Drp1及LC3-Ⅱ蛋白低表达;与Sham组比较,I/R组Drp1及LC3-Ⅱ蛋白表达上调,IS值增加(P<0.05),HE染色结果示心肌损伤加重;与I/R组比较,SpostC组Drp1及LC3-Ⅱ蛋白表达下降,IS值减小(P<0.05),HE染色结果示心肌损伤减轻。结论正常心肌细胞中存在低水平自噬,Drp1介导的自噬在七氟醚后处理心肌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和肝脏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健康的Wistar大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组织HSP70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采用TAB法检测血清MDA.结果 七氟醚预处理组和缺血预处理组HSP70表达均显著高于I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IR组的HSP70表达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七氟醚预处理组和缺血预处理组间的HSP70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血清MDA水平与HSP70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均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爆发和诱导大鼠肝组织HSP70的高表达而起到保护肝脏免受IR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左冠脉穿线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前24h开始给药。在大鼠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24h后分别检测心肌组织的MDA,GSHpx,SOD,CAT,NO及NOS。结果:EPO干预组的SOD活力有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下降(P均〈0.05),GSHpx及CAT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同时,EPO的预处理也降低了NO和NOS的含量(P〈0.01)。结论:对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EPO干预可以提高多种抗氧化酶活性,同时对NO产生增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6只雄性成年Sprague-Daw ley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异氟醚预处理组每天吸入1.5%异氟醚1 h,连续5 d,末次预处理后24 h制作MCAO模型。 MCAO后24 h时采用2,3,5-氯化二苯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MCAO后1、3、7和14 d时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mNSS );MCAO后9 d时采用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14 d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侧海马组织谷氨酸受体1(glutamate receptor 1, GluR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见明显梗死灶,异氟醚预处理组大鼠梗死体积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缩小[(26.383±3.128)%对(19.107±1.661)%;P<0.05]。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功能缺损(0分),异氟醚预处理组MCAO 后1、3、7和14 d时mNSS评分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显著降低[1 d:(9.000±1.195)分对(11.500±1.414)分;3 d:(6.625±1.407)分对(6.625±1.407)分;7 d:(5.875±0.707)分对(7.375±1.407)分;14 d:(3.375±1.187)分对(5.125±1.246)分;P均<0.05]。水迷宫实验显示,异氟醚预处理组MCAO 后1~5 d时逃避潜伏期分别为(95.992±15.734) s、(70.949±14.708) s、(39.660±7.413) s、(22.692±5.778) s和(14.906±4.336)s,显著短于缺血再灌注组的(103.008±11.654)s、(94.705±14.709)s、(65.716±10.155)s、(35.240±8.553)s和(22.890±10.381)s(P均<0.05)。异氟醚预处理组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为(4.556±1.333)次和(33.014±5.223)%,显著多于和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的(2.889±1.536)次和(21.978±6.697)%(P均<0.01)。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缺血侧海马GluR1蛋白水平分别为0.871±0.153、0.456±0.130和0.689±0.126,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F=18.329,P<0.001),异氟醚预处理组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0.05)。结论异氟醚预处理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组织G luR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银杏叶提取物(EGB)干预后的变化.方法: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试验前30 min,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50 mg/kg,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1、3、6、12、24、48 h)取出心脏左前降支支配区的全层心肌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心肌HSP70的表达.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HSP70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和微血管上,表达水平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24 h时达高峰;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心肌组织HSP70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表达时间明显延长.结论:EGB促进HSP70在心肌表达增强和延长,可能与其提高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27a通过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40只清洁级健康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AAV9-miR-27a过表达+心肌缺血再灌注组(AAV组)、miR-27a antagomir+心肌缺血再灌注组(AG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穿线后不结扎冠状动脉。腹主动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 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取心肌缺血再灌注区域心肌组织行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生化法测定心肌组织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心肌组织miR-27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缺血心肌组织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cTnT、CK-MB和LDH水平及心肌梗死面积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和瑞舒伐他汀干预组(药物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0min,再灌注180min后取缺血区心肌组织,固定心肌,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的缺血区心肌细胞的P选择素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缺血区心肌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对损伤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异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0例瓣膜置换术患者(ASA 2~3 级),随机分为预处理组(Ⅰ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麻醉后(T_1),主动脉开放后15分钟(T_2)、2小时(T_3)、24小时(T_4)时间点取血样,检测血清CGRP、ET、cTnI;另于术前、术后第1、3天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定其QTd和 QTcd。结果:主动脉开放后,CGRP含量在两组患者24小时之内都有显著增加(P<0.01),T_2时,预处理组的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ET在T_2时两组都有显著上升(P<0.01),但预处理组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3、T4时,对照组cTnI水平显著高于预处理组;术后两组QTd和 QTcd显著增加(P<0.01),其中对照组的增加较多,且第1天明显多于预处理组(P<0.05);结论:异氟醚预处理能减少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有利体外循环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旨在证实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开放和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表达上调介导了腺苷(ADO)预处理的延迟保护.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心肌缺血前24 h静注生理盐水;ADOA1受体激动剂(CCPA)组:心肌缺血前24 h静注CCPA进行药物预处理;格列苯脲(Gli)组:心肌缺血前30 min静注Gli;CCPA/Gli组:在CCPA组处理的基础上,心肌缺血前30 min静注Gli.采用家兔离体工作心脏模型,各组心肌均缺血30 min,复灌30 min.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变化.测定再灌注后冠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PK)、一氧化氮(NO)和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判断心肌梗死范围.逆转录酶链聚合法测定iNOSmRNA.结果 ①CCPA预处理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且这种保护作用被Gli阻断;②CCPA预处理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冠脉流出液LDH、CPK含量,且Gli可抑制这种保护效应;③CCPA预处理可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且被Gli阻断;④CCPA预处理可增加心肌组织ATP浓度,Gli可拮抗这种保护作用;⑤CCPA预处理轻度提高心肌组织NO浓度,此效应不受Gli影响;⑥CCPA预处理上调心肌组织iNOS表达,此效应不受Gli拮抗.结论 iNOS合成的NO通过激活KATP介导ADO预处理的延迟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