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气阴两虚证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相同证候是否相似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气阴两虚证患者94例,其中冠心病45例,糖尿病49例,同年龄段健康对照组46例,对三组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DNN,PNN50,HRVindex,Dl)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气阴两虚证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DNN,HRVindex,DI,P〈0.05)均低于对照组,冠心病组、糖尿病组差异均十分显著。冠心病组、糖尿病组HRV时域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气阴两虚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严重受损,不同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相同证候HRV变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气阴两虚证室早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 与30例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分析41例室早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各项指标变化,及室早、中医证候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室早组患者的SDANN、rMSSD、PNN50显著降低,室早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rMSSD、PNN50显著负相关.结论 气阴两虚证室早患者存在迷走神经功能显著降低及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室早临床症状产生与迷走神经功能低下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与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方法 应用24h 全信息动态心电监测仪,分别测定单纯MI 组(39 例),MI 合并T2DM 组(20)例,正常对照组(24 例) HRV 的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和爱丁堡指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LF)反应交感神经张力,高频(HF)反应迷走神经能力,低/高比率(LF/HF)反应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均衡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单纯MI 组SDNN、HF 显著降低(P<0.05),rMSSD、PNN50差异无显著意义.MI 伴DM 组与对照组比较,HRV 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 显著降低,HF 降低、LF/H F 升高有显著意义.与单纯MI 组比较,SDNN、HF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比较无显著意义.结论 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HRV 降低可能与糖尿病性神经系统损害及心肌缺血程度较单纯心肌梗死严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DAN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稳心颗粒9g,每日3次,口服,共12周;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弥可保)500μg,每日3次,口服,共12周。用药前后分别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平方根(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稳心颗粒可以提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短程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MHD患者101例,于透析次日安静、平卧状态下进行5rain短程HRV检测,观察时域指标SDNN、rMSSD、TI及频域指标TP、HF、LF、VLF、LF/HF,分析血透患者的短程HRV变化特点。结果MHD患者短程HRV频域指标TP、HF、LF均显著低于正常值(P均〈0.01);101例患者中,33例合并有糖尿病,68例不舍并糖尿病,2组HRV指标TI、TP、HF、LF、VLF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MHD患者短程HRV频域指标小于正常参考值,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功能均受损;合并糖尿病的MH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6.
李红兵  戢秋明 《中医药研究》2013,(11):1320-1321
目的 了解冠心病不同心脏功能状况时自主神经功能活动的变化特点及加用麝香保心丸后的改善情况.方法 对11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并进行规范治疗.对照组按西药规范治疗,治疗组加用麝香保心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治疗期为半年.监测治疗前后24 h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DN),24 h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内每5 min节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5),两个相邻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心搏数占所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并以心脏彩超探测出心脏射血分数(EF)前后的差异,分析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异及其与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EF〈50% 患者HRV中的SDNN,SDNN5,PNN50较EF≥50%患者明显降低,并有一定相关性.而SDANN,rMSSD等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麝香保心丸组SDNN5,rMSSD,PNN50较常规治疗组的HRV有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 冠心病心衰患者HRV相关指标下降,麝香保心丸通过多种机制能够改善心脏功能,调节自主神经,防止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DAN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参松养心胶囊每次1.6g,每日3次,口服,共12周;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弥可保)每次500ug,每日3次,口服,共12周。用药前后分别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平方根(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以提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探讨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开展于2016年1—10月,将该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组成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50例非冠心病患者组成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在康复运动前、后对他们进行运动前和运动后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测定,对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SDNN、SDANN、rMMSD、SDNNindex等时域指标以及LF、HF、TF等频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康复运动训练8周后,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明显提高,相较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运动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时域与频语指标,帮助心脏自主神经恢复平衡,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虚实证候、年龄因素对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中医学虚实辨证理论基础上把患者分为虚证组、实证组以及虚实夹杂证组;再根据WHO年龄分段标准将患者分为青年组、中年组、低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采集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时域、频域指标,对不同年龄组及证候患者的HRV指标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评价证候及年龄对HRV的影响。结果:HRV指标SDNN与年龄呈负相关,RMSSD、TP、LF、HF与年龄、虚实证候呈负相关。结论:中医证候与年龄对自主神经功能均有影响,随着由实到虚转化以及年龄增长,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性(HRV)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实证组(45例)、虚实夹杂组(62例)和虚证组(43例),选取同期住院并经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59例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期间均行24h动态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记录动态心电图SDNN、SDANN、r MSSD、p NN50指标及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计算Gensini评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虚证组、虚实夹杂组和实证组SDNN、SDANN、r MSSD指标均出现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实证组相比,虚实夹杂组和虚证组SDNN、SDANN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虚实夹杂组相比,虚证组SDNN、SDANN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实证组、虚实夹杂组和虚证组Gensini评分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型与HRV指标中SDNN、SDANN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由实证到虚证的转变过程中,心脏自主神经平衡调节能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强心煎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益气强心煎剂。周期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高频(HF)、低频(LF)、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和心排血量(Co)。结果治疗组各项时域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频域指标LF、LF/HF较治疗前降低,HF升高(P〈0.01)。对照组各项时域指标较治疗前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域指标LF、LF/HF较治疗前降低,HF升高(P〉0.05)。结论益气强心煎剂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药脾肾并补方对交感型颈椎病(气血两虚型)临床疗效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同时服用甲钴胺、维生素B1、神经妥乐平;并均采用坐位枕颌牵引;治疗组加服自拟中药脾肾并补方,总疗程均为6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包括中医证候)及HRV指标变化。 结果 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治疗组临床痊愈5例(20%),显效12例(48%),有效7例(28%),无效1例(4%);对照组依次分别为2例(8%)、4例(16%)、18例(72%)及1例(4%),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RV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RV时域指标比较,治疗组SDNN(单位时间RR间期标准差)为(133.41±8.61) ms,SDANN(单位时间每5min平均RR间期标准差)为(126.90±9.99) ms,HRVTI(HRV三角指数)为35.10±4.48;对照组分别依次为(115.61±13.49) ms、(106.20±8.84) ms 、25.51±2.24;治疗组治疗后频域指标LF( 低频)为(379.90±159.07) ms2,HF(高频)为(157.10±28.18)ms2,LF/HF为2.37±0.52;对照组分别为(477.70±396.91) ms2 、(122.10±101.90)ms2﹑4.27±2.84;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索上海及周边地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13例,充分收集中医四诊信息,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高血压各证型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阳气虚衰证,气阴两虚证,痰湿壅盛证.(2)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较.①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年龄从高到低依次为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气阴两虚证,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间在病程、性别中未见明显差异;②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血同型半胱氨酸均值均高于指南界定范围(≥10 mmol/mL),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空腹血糖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各证型组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三酰甘油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壅盛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阳气虚衰证,气阴两虚证,各证型组其余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肾阴虚证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重最高;阳气虚衰证组患者年龄最大;各证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普遍较高;气阴两虚证组患者血糖水平最高;痰湿壅盛证患者甘油三酯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中医证候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对333例住院EH患者行中医辨证和身高、体重测定,并计算BMI。333例EH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9组,另外根据虚实辨证及夹痰、夹瘀辨证原则进行辨证分组。结果333例EH患者证候分布如下:阴虚阳亢证26例(7.8%),气虚痰浊证13例(3.9%),气虚血瘀证52例(15.6%),气阴两虚证20例(6.0%),痰瘀互阻证30例(9.0%)、气阴两虚,痰浊蕴阻证19例(5.7%)、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74例(22.2%),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证61例(18.3%),气虚痰浊、瘀血阻络证38例(11.4%);根据虚实辨证将333例EH患者分为单纯虚证、单纯实证、虚实夹杂证3组,其中单纯虚证(气阴两虚证)与单纯实证(痰瘀互阻证)高血压患者的BMI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夹痰、夹瘀不同将333例EH患者分为夹痰证、夹瘀证、夹痰夹瘀证、非夹痰夹瘀证4组,夹痰夹瘀证高血压患者BMI水平较夹瘀证和非夹痰夹瘀证增大P〈0.05或P〈0.01),夹痰证患者BMI水平较夹瘀证增高P〈0.05)。结论EH患者痰证的存在可能是影响BMI水平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EH合并肥胖的患者需要结合中医辨证采用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温化寒痰、润燥化痰、治风化痰等方法协助减轻体重、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脑合病(本文中特指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方法,在我国11家分中心医院纳入心脑合病患者982例,证名及证素规范化后,运用频数、构成比等方法分析气虚血瘀证在心脑合病发病中的地位;运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探讨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结果:①心脑合病组共入选982例,其中常见证型有痰瘀互结、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气阴两虚、风痰阻络兼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痰浊中阻、肝阳上亢、风痰阻络兼气滞血瘀、气阴两虚兼血瘀、阴虚血瘀、气血亏虚。其中,气虚血瘀证的频率为8.04%,是本次调查发病证型中较为典型的证型之一。②运用卡方检验对有关心脑合病的30个发病因素进行探索,得出P〈0.05的6个指标,分别是外感六淫中的风邪、七情内伤中的怒、五味偏嗜中的辛和咸、喜热食、偏肥甘有统计学意义。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过怒、喜热食、偏肥甘、可能是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结论:本研究表明,过怒、饮食偏肥甘、喜热食可能是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  相似文献   

16.
曾洁  浦莉俊  郑敏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12-24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本证(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湿证、瘀证、痰瘀互结证)辨证分型,同时检测血糖、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9例,以阴虚燥热证(62.7%)及气阴两虚证(30.5%)为主,多兼有湿证(78.0%),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以脾肾气虚证(72.0%)为主,多兼有瘀证(62.0%),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例,以阴阳两虚证(81.8%)为主,多为痰瘀互结证(72.7%)。本证中脾肾气虚证及阴阳两虚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其他证型,而C肽水平低于其他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瘀血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湿证组,C肽水平低于湿证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本证的演变规律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为湿证-瘀证-痰瘀证。C肽、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可反映中医证型的动态变化,与中医主证标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曹飞  ;蒋梅先 《中医药研究》2009,(10):1140-1142
目的探索不同中医证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日发病的时间节律。方法对155例AMI患者进行问誊调查,并辨证分型,从中医时间医学的角度探究不同中医证型AMI的日发病节律。结果155例AMI患者中各中医证型的例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阳气虚衰证〉阴寒凝滞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阴虚证AMI日发病高峰分别在下晡、平旦、日中;气阴两虚证AMI日发病高峰在日中、下晡。结论2006年12月-2007年4月不同证型AMI发病高峰的五脏主时时段不尽相同,具有明显的中医病理节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阴虚证主要危险因素,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基础上,得到147例合格2型糖尿病病例,分为阴虚证组和非阴虚证组,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阴虚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阴虚证呈正相关,性别呈负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年龄是2型糖尿病阴虚证出现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中医辨证客观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施红教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分析总结了其辨治本病的特点。施红教授依据糖尿病的主要病机——虚(气阴两虚、肾虚为主)、实(湿、热、痰、瘀等浊毒),提出建立石斛合剂序贯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思路。具有滋阴清热、益气活血,清肝泄浊功效的石斛合剂序贯疗法不仅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原发性肝癌中医候规律。对象与方法:临床调查广州地区5所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80人,获得有效病例资料352例,对常见中医症状频数、中医证候(虚证、实证)分布、以及证候与临床分期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症状频数最高为神疲乏力(78.7%),其次为纳呆(76.6%)、食少(75.3%)、痞块(70.5%)、情绪抑郁(69.9%)、形体消瘦(62.8%)、胁痛(61.4%)、口苦(60.5%)。以出血(6.8%)、青筋暴露(6.5%)、盗汗(5.1%)发生机率最低。(2)舌苔以白腻苔、薄黄苔、黄腻苔为多见,舌质以黯红、红色为多见,脉象以弦脉最多见;(3)脾虚证最多见,占38.0%,其次是气滞证,占34.4%,血瘀证占23.6%,湿热证占19.0%;较少的是心虚证,占1.9%,热毒证占2.3%。二证相兼共153例,占43.5%,三证相兼共70例,占19.9%;以脾虚气滞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湿热、肝脾两虚证最为常见,多分布于Ⅱ期肝癌患者中。在三证相兼中肝虚、肾虚合并阴虚证最为多见,且多分布在Ⅲ期患者。结论:广州地区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主要集中在脾虚证、气滞证、血瘀证、湿热证,Ⅱ期患者多见脾虚气滞、气滞血瘀、脾虚湿热、肝脾两虚证,Ⅲ期患者多见肝肾阴虚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