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板蓝根抗内毒素活性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和比较板蓝根5个不同化学部位的抗内毒素作用。方法动态浊度法测定细菌内毒素浓度,观察板蓝根不同化学部位对D-氨基半乳糖敏化小鼠内毒素致死攻击的保护作用。并以内毒素制备家兔发热模型,测定其肛温变化。结果板蓝根Ⅳ部位体外对于内毒素的降解率达70%,体内降低动物死亡率至33%,发热抑制百分率为32.3%,表明其可以直接中和降解内毒素,显著降低内毒素的致热性和致死性。结论板蓝根Ⅳ部位具有显著的体内外抗内毒素活性。  相似文献   

2.
大青叶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和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体外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对Hep-2细胞的感染作用;并通过改变加药方式,初步探讨抗病毒机制。选择体外抗病毒活性较强的部位,观察其对HSV-Ⅰ脑炎小鼠的保护作用,以综合评价其抗病毒活性。结果:大青叶Ⅱ~Ⅴ部位对HSV-Ⅰ有直接灭活作用,各部位均不能阻止HSV-Ⅰ侵入细胞,除Ⅲ,Ⅴ部位外,其余部位均有抑制HSV-Ⅰ生物合成作用;Ⅳ部位能显著降低HSV-Ⅰ脑炎小鼠死亡率。结论:大青叶Ⅳ部位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HSV-Ⅰ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3.
大青叶抗内毒素实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云海  石玉梅 《中药材》1994,17(6):36-37
经体内、体外实验发现大青叶有抗大肠杆菌O_(111)B_4内毒素作用。体外实验按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结果大青叶氯仿提取物的1%溶液稀释64倍后仍有破坏内毒素作用。体内实验按热源检查法进行,结果经药物作用后的内毒素按家兔每公斤体重注入40EU剂量,不能产生典型的致热反应。  相似文献   

4.
五种六神丸对大肠杆菌内毒素解毒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内各五种六神丸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大鼠内毒素性致死作用,能调节大鼠静注内毒素的体温变化,抵消内毒素升高cAMP的含量,稳定溶酶体膜以及减轻大鼠内毒素性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5.
异地栽培大青叶和原栽培品种的抗内毒素作用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寅  乔传卓 《中草药》2000,31(3):212-213
比较异地栽培后的大青叶和其原栽培品种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显示生态环境改变后,大青叶仍能保持其原栽培品种品质;不同居群大青叶在药理活性方面的差异也不因生态环境的趋同而丧失。表明大青叶是一类种质主导型的药材,环境因素对药材品质的形成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位滴定法测定复方板蓝根冲剂中总有机酸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板蓝根冲剂是由板蓝根及大青叶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二味药材为同一植物的两个不同的药用部位,有效成分几乎一致。含有机酸类、靛玉红及靛蓝等成分。但靛玉红及靛蓝的水溶性很差,水提取很难将其提取出来,而板蓝根及大青叶所含的有机酸则具有较强的抗内毒素活性。其作用以水杨酸及苯甲酸作用最强,因此将本品中水杨酸等总有机酸含量作为定量指标。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本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四味芳香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及其不同提取部位对D-氨基半乳糖(D-GaIN)敏化小鼠内毒素(LPS)攻击所致死亡的影响。方法:小鼠连续给药3d,采用D-GaIN敏化小鼠,尾静脉注射LPS 1mg/kg攻击,于攻击后1h、3h、5h、7h、9h、11h、24h、48h时间点观察小鼠的累计死亡百分率。结果:冰片(200mg/kg)在LPS致死性攻击后5~24h期间表现出显著的保护作用(P<0.05或P<0.01);麝香(66.6mg/kg)各提取部位在LPS攻击后5h时表现出显著的保护作用(P<0.05),其中石油醚提取部位在攻击后7h时仍表现出显著保护作用(P<0.05);苏合香(1.332g/kg)全药、乙醚及正丁醇提取部位在LPS攻击后5h时表现出一定的对抗趋势;安息香(1g/kg)乙醚和石油醚部位在LPS攻击后5~7h内表现出显著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麝香、冰片、安息香对D-GaIN敏化小鼠LPS的致死性攻击具有一定的对抗作用,提示具有一定抗内毒素作用,初步认为该作用是开窍药开窍醒神功效应用于热闭证治疗的部分药效表征,为其临床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一定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含大青叶兔血清的体外直接杭内毒素作用。方法 运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和细菌内毒素定童检浏技术,采用动态比色法浏定细菌内毒素含童。结果 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05~5.0 EU·ml〈sup〉-1〈/sup〉,回归方程:lgT=3.00801-0.03851 1gC,r=-0.98199;以3.81 g·kg〈sup〉-1〈/sup〉·d〈sup〉-〈/sup〉的剂量ig后,1~3 h含大青叶兔血清具有抗内毒素作用(n=6)。结论 动态比色法能定量测定含大青叶兔血清的杭内毒素作用残度,较凝胶法具有检洲范围宽,灵教度高,人为误差小,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8种中药注射剂体外抗内毒素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板蓝根、双黄连、清开灵等8种中药注射剂的体外抗内毒素作用。方法:注射剂经稀释后取0.2mL与内毒素0.2mL(1EU/mL)温孵,然后利用鲎试剂定量测定内毒素含量,计算各注射剂对内毒素的清除率,比较不同注射剂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双黄连粉针剂、清开灵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和鱼腥草注射液都有明显的体外抗内毒素作用,其中双黄连、清开灵和板蓝根的抗内毒素作用最强,稀释2500倍仍能够清除70%以上的内毒素;穿琥宁、鱼腥草和鱼金注射液其次;复方大青叶注射液和抗腮腺炎注射液的体外抗内毒素作用较弱。结论:在清热解毒中药中寻找抗内毒素作用的制剂将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板蓝根高极性部位增强F022抗内毒素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板蓝根高极性部位(Ftp)与板蓝根F022部位协同抗内毒素作用。方法ELISA法检测内毒素刺激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内毒素致BCG增敏小鼠死亡实验。结果Ftp联合F022处理巨噬细胞,能显著抑制TNF-α和IL-6水平,效果优于单用F022组;Ftp联用F022显著延长BCG增敏小鼠受内毒素攻击后的存活时间。结论Ftp本身抗内毒素活性较弱,但与F022部位合用,可进一步增强F022部位的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3.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4.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