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不藏魄型失眠模型大鼠相关脏器中多巴胺D1、D2受体的表达差异。方法:将16只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失眠模型组,每组8只。失眠模型组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进行造模,造模9 d。造模成功后,取两组大鼠的肺、大肠、脑、心、肝、脾和肾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肺和脑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织中多巴胺D1、D2受体的表达。结果:失眠模型组肺组织HE染色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轻微扩张充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可见巨噬细胞;脑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在肺、大肠、脑、心中,失眠模型组D1受体表达明显升高(P<0.05),D2受体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肺不藏魄型失眠模型大鼠肺、大肠、脑、心中多巴胺D1受体表达明显增加,D2受体表达明显降低,说明D1受体表达增加,D2受体表达降低与肺不藏魄型失眠机制密切相关,是该型失眠模型的失眠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不藏志型不寐大鼠与正常大鼠肾、脑、心、肝、脾、肺、大肠、膀胱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差异。方法 将1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不寐组与正常组各8只,不寐组大鼠使用D-半乳糖联合对氯苯丙氨酸构建肾不藏志型不寐模型,正常组大鼠同期正常饲养,于第46天处死大鼠后取材,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大鼠肾、脑、心、肝、脾、肺、大肠、膀胱组织中IL-6、TNF-α表达水平。结果 不寐组大鼠肾、心、脑、肺、大肠组织中IL-6表达水平和肾、脑、大肠、肺组织中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肝、脾、膀胱组织中IL-6表达水平和肝、心、脾、膀胱组织中TNF-α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肾不藏志型不寐大鼠肾、脑、大肠、肺组织中IL-6、TNF-α表达水平及心组织中IL-6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大鼠升高,这种特征性变化为从“肠-肾-脑轴”认识肾不藏志型不寐现代病理学机制提供了可能,肾不藏志型不寐大鼠肾、心、脑、肺、大肠组织中IL-6、TNF-α表达差异可能是肾不藏志型不寐睡眠相关因子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丹参素钠与丹参注射液中丹参素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丹参素为指标,检测丹参素钠与丹参注射液的组织分布,初步探讨丹参注射液中其他成分对丹参素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腹腔注射丹参素钠和丹参注射液(含丹参素60 mg·kg-1),给药后30 min处死,HPLC测心、肝、脾、肺、肾等组织丹参素浓度,比较2组差异.结果:丹参素浓度从大到小,丹参素钠组依次为C肾>C脾>C肺>C心>C肝,丹参注射液组依次为C肾>C肺>C脾>C心≈C肝.心、肝、脾、肾等组织丹参素浓度2组间均有差异.结论:丹参注射液中其他成分可影响丹参素的体内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栀子苷在正常大鼠和急性痛风大鼠体内肝、肾、脾、脑等组织中分布情况。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30只,均按5g·kg-1灌胃给药丹栀逍遥散,分别于30、60、120、240、360分钟处死各组大鼠,取肝、肾、心、脑、脾、肺组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UPLC-ESI-MS/MS)法分析栀子苷在大鼠各组织中分布情况。结果:栀子苷在大鼠体内广泛分布,药物浓度在肾脏中最高,肝次之,脾和脑较少。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的肝、肾、心、脑、脾、肺组织中,栀子苷的质量浓度均在120分钟时达到最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肾、心、脑组织中栀子苷质量浓度在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痛风大鼠肝、肾等组织对栀子苷的吸收情况均优于正常大鼠,急性痛风的病理状态有利于机体对栀子苷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拜颤停片代表性成分异嗪皮啶、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芍药苷和异钩藤碱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连续7 d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造模,成模后随机取30只大鼠单次灌胃给予复方拜颤停片(926mg/kg),于给药后1、6、8、10、24h各处死6只大鼠,取肝、心、脾、肺、肾、脑及小肠,制备组织匀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检测异嗪皮啶、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芍药苷和异钩藤碱含量。结果 5种成分的浓度在肝、心、脾、肺、肾和脑组织中于给药后6 h达最高峰,在小肠中于给药后1、8 h出现2个高峰。除小肠外的组织分布特征,异嗪皮啶为肾脾心肝脑肺,紫丁香苷为肾脑肺脾肝心,刺五加苷E为肾脾脑肺心肝,芍药苷为肾肝脾心脑肺,异钩藤碱为肾肝脾心脑肺。结论复方拜颤停片5种代表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较为广泛,在肝与小肠中药物浓度变化趋势相反,均在肾脏中浓度最高,且在脑组织中有不同程度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苍附导痰汤(CFDTT)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组织中oatp3a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采用改良Poresky联合高脂饮食造模法,制作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metformin)组、苍附导痰汤低剂量组、苍附导痰汤高剂量组,每组12只,另选12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药物干预14天后各组大鼠肺、脾、肝、肾组织中oatp3a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脾、肾组织中oatp3a1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肺组织中oatp3a1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CFDTT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肝、脾、肾组织中oatp3a1明显升高(P﹤0.01),CFDTT低剂量组肝、脾、肾组织中oatp3a1表达轻度升高(P﹤0.05),CFDTT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苍附导痰汤可能通过调节肝、脾、肾组织中oatp3a1的表达,改善肝、脾、肾脏腑的功能,增强痰湿运化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阐明中药的归经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部分.该文采用现代药物动力学的方法,考察了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特性,为探讨中药的归经理论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实验依据.该文一次性灌胃给予大鼠补骨脂水煎液,采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大鼠体内心、肝、脾、肺、肾、脑和睾丸等组织中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浓度,应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不同组织中的HPLC方法学考察指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2种成分在心、肝、脾、肺、肾、脑和睾丸中均有分布,AUC0t分别为肝>肺≈肾>心>脑>脾>睾丸、肝>肾>肺>心>脑≈脾>睾丸,肝、肾和肺中2种成分的AUC0-l与其他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种成分在各个组织中的平均滞留时间为10 h左右,补骨脂水煎液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对肝、肾和肺有较强的靶向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卵泡方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规律.方法:卵泡方大鼠灌胃给药6g·kg-1后,应用HPLC测定大黄酸、汉黄芩素及千层纸素A在大鼠肝、心、脾、肺、肾中的含量,色谱柱:Zorbax S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A)乙腈-(B)0.5%冰醋酸水溶液(v/v)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276nm:进样量为10μL;柱温30℃.结果:建立了大黄酸、汉黄芩素及千层纸素A在大鼠肝、心、脾、肺、肾中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论:该法成功应用于卵泡方单剂量大鼠灌胃给药后,大黄酸、汉黄芩素及千层纸素A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病性证素湿与五脏病位证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对1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四诊资料进行软件系统录入分析,得出证素名称,分析证素湿与五脏病位之间的关系。结果:总体上看,70分以上的证素积分从高往低的分布频率为:湿>肝>脾>肾>肺>心;从证素积分数值的等级观察,湿与五脏证素积分的分布频率为:1级,湿>脾>肾>肝>肺>心;2级,湿>肝>脾>肾>肺>心;3级,肝>湿>脾=肾>肺>心。证素湿与脾、肝、肾的相关性最大,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53、0.45、0.41;与心相关系数为0.24;与肺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湿与五脏中的脾、肝、肾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病位肝的受损程度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0.
从五脏相关理论分析了仲景对失眠的论治。通过文献研究将仲景对失眠的治疗总结为失眠首责于心、母病及子责在肝、子病及母责之脾、肺心相关求于肺、心肾相关责之肾5个方面,指出仲景对失眠的论治,是以心为主脏,同时也注重从肝、脾、肺、肾相关联的脏腑进行论治,这正是其"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注重内部五脏六腑整体联系性的学术思想的反映。这种注重五脏相关,从五脏相关的整体观出发的论治模式,对今天诊治失眠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失眠症中医不寐五神分型与睡眠进程参数的关系,为中医不寐五神分型法提供量化依据。方法筛选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且资料完整的病例125例,根据中医不寐五神分型法进行分型(组),运用多导睡眠检测仪对其睡眠进程参数进行监测。结果心不藏神组总睡眠时间多于肾不藏志组(P〈0.05),觉醒次数及睡眠觉醒时间多于肝不藏魂组(P〈0.01);肝不藏魂组总睡眠时间多于肾不藏志组(P〈0.01),觉醒次数少于心不藏神组(P〈0.01)、脾不藏意组(P〈0.01)、肺不藏魄组(P〈0.01),睡眠觉醒时间少于心不藏神组(P〈0.01)及肾不藏志组(P〈0.01);脾不藏意组睡眠潜伏期时间多于肺不藏魄组(P〈0.05),总睡眠时间多于肾不藏志组(P〈0.01),觉醒次数多于肝不藏魂组(P〈0.01);肺不藏魄组睡眠潜伏期时间少于脾不藏意组(P〈0.05)、肾不藏志组(P〈0.05),总睡眠时间多于肾不藏志组(P〈0.01),觉醒次数多于肝不藏魂组(P〈0.01),睡眠觉醒时间少于肾不藏志组(P〈0.05);肾不藏志组睡眠潜伏期时间多于肺不藏魄组(P〈0.05),总睡眠时间少于心不藏神组(P〈0.05)、肝不藏魂组(P〈0.01)、脾不藏意组(P〈0.01)、肺不藏魄组(P〈0.01),睡眠觉醒时间多于肝不藏魂组(P〈0.01)、肺不藏魄组(P〈0.05)。结论失眠症中医不寐五神分型与睡眠结构参数存在相关性,肾不藏志组总睡眠时间最少,提示肾不藏志组的多导睡眠图表现与其主症符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青年组和老年组SD大鼠灌胃柚皮苷后在体内组织分布的差异。方法 SD大鼠按100 mg/kg灌胃柚皮苷后分别于0、0.25、0.5、1.0、2.0、4.0、8.0、12.0、24.0 h收集大鼠心、肝、脾、肺、肾、脑、胃、子宫、卵巢和小肠组织,预处理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各组织中柚皮苷的含量。结果青年组和老年组大鼠口服柚皮苷后,在所有组织中都有分布。在0.25 h时,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柚皮苷在心、肝、脾、肺、肾、胃、卵巢、小肠组织中浓度显著低于其在青年组组织中浓度(P<0.05),其它时间点也存在差异。结论柚皮苷在不同年龄大鼠的组织分布不同,老年组组织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柚皮苷的深度研究与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睡眠剥夺大鼠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安定组4组,每组20只。模型组、治疗组、安定组通过睡眠 剥夺进行失眠模型造模。治疗组在造模基础上给予针刺和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每日1 次,连续治疗14天。安定组按照3 mg·kg-1体质量给予安定灌胃,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是每日1次,连续灌胃14天。检测增食素(Orexin)、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观察Orexin mRNA、c-Fos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Orexin、ACTH、5-HT、NE、CRH水平升高或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模型组大鼠Orexin mRNA、c-Fos表达升高或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Orexin、ACTH、5-HT、NE、CRH水平下降或明显下降,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治疗组大鼠Orexin mRNA、c-Fos表达水平下降或明显下降,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结论:针刺联合壮医药线点灸通过影响Orexin,进而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 axis,HPA axis),降低应激反应性,促进觉醒向睡眠的转变可能是其治疗失眠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脾虚状态下大鼠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2bl基因和蛋白表达,探讨oatp2bl在湿浊转运中的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劳倦组,每组8只。造模成功后,每只大鼠取肺、脾、肝、肾、胃、小肠、大肠组织各1块。劳倦组单号日期采用特制束缚筒,每次3h,双号日期令大鼠在冷水(10±1)℃中游泳7min,连续12周。模型组、正常组常规标准大鼠颗粒饲料喂养12周,高脂组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12周,均自由饮食饮水。采用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肺、脾、肝、肾、胃、小肠、大肠组织oatp2b1mRNA、蛋白表达。结果高脂组肾、肝oatp2blmRNA含量高于正常组及劳倦组(P〈0.01,P〈0.05);正常组oatp2blmRNA表达量由高至低为肝〉肺〉脾〉大肠〉小肠〉肾〉胃;劳倦组oatp2blmR-NA表达量由高至低为肝〉肺〉大肠〉脾〉肾〉胃〉小肠;高脂组oatp2blmRNA表达量由高至低为肝〉肺〉脾〉小肠〉肾〉大肠〉胃。肺组织oatp2bl蛋白表达量由高至低为劳倦组〉正常组〉高脂组(P〉0.05)。脾组织oatp2bl蛋白表达由高至低为高脂组〉正常组〉劳倦组(P〉0.05);肾组织oatp2bl蛋白表达量由高至低为正常组〉劳倦组〉高脂组(P〉0.05);肝组织oatp2bl蛋白表达量由高至低为正常组〉高脂组〉劳倦组(P〉0.05);其中胃、大肠、小肠中oatp2bl蛋白表达量极低。正常组oatp2bl蛋白表达由高至低为肺〉脾〉肝,肾〉胃、大肠、小肠;劳倦组oatp2bl蛋白表达由高至低为:肺〉脾〉肾〉肝〉胃、大肠、小肠;高脂组oatp2b1蛋白表达由高至低为:脾〉肺〉肾〉肝〉胃,大肠,小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肾等脏器在脾失健运状态下的湿浊转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oatp2bl是机体参与湿浊运化的物质基础之一。脾主运化湿浊的功能,可能不仅包括胃肠道的功能在内,而且也可能包括一部分肝脏及肾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马钱子总碱囊泡凝胶经皮给药后在大鼠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18只SD大鼠经皮给予马钱子总碱囊泡凝胶后0.5、2、6 h,采集大鼠皮肤、骨骼肌、脑、心、肺、肝、脾、肾、胃、小肠、脂肪、睾丸、子宫、关节等组织,以溶剂萃取法对样品进行提取,应用LC-MS/MS联用技术对各组织中的马钱子碱和士的宁进行测定。结果经皮给药后,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在大鼠体内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肺、肝、肾、小肠,其次为心脏、关节、皮肤等,而在脑、肌肉、脂肪中的分布量较低。结论马钱子总碱囊泡凝胶能减少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在脑、心脏的分布,有利于降低中枢毒性和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6.
楤木皂苷A为太白楤木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该文通过建立SD大鼠主要脏器中楤木皂苷A的LC-MS/MS分析方法,同时口服灌胃楤木皂苷A 50 mg·kg~(-1),测定大鼠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中的楤木皂苷A含量,探讨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楤木皂苷A在SD大鼠主要脏器中的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口服灌胃楤木皂苷A 50 mg·kg~(-1),在心、肝、脾、肺、肾、脑组织均有分布且在1 h或2 h时达到最大值。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楤木皂苷A的组织分布情况不同:给药20min各组织含量:肝心脾肺肾脑;给药1 h各组织含量:肝脾肾肺心脑;给药2 h各组织含量:肝肾心脾肺脑;给药4 h各组织含量:肾肝脾心肺脑;给药8 h各组织含量:脾心肝肾肺脑。提示楤木皂苷A主要分布于肝组织,这也与太白楤木常用于治疗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楤木皂苷A在脑组织中虽含量低但有明显分布,提示药物可能会透过血脑屏障,也为楤木皂苷A在脑组织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与桑寄生功效相对应的骨质疏松模型,观察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功效物质及其在大鼠体内分布与归经的关系。方法:采用维甲酸制造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模型,观察桑寄生水煎液药效。同时以萹蓄苷、槲皮苷、芦丁为指标成分,对含药组织进行分析检测,观察其体内分布及代谢时间,研究功效相关物质的组织分布与归经的关系。结果:桑寄生水煎液能明显提高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左股骨骨重、骨重/骨长、骨重/骨直径等指标,且能降低大鼠血清中骨钙素(OT)、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大鼠体内桑寄生指标成分的分析结果显示,芦丁仅在胃中有少量分布,萹蓄苷在组织中AUC0?t大小顺序为胃>肾>脑>小肠>大肠>肝>肺,体内维持时间长短顺序为肾=胃>脑>大肠>小肠=脾>肝>心>肺>血清。槲皮苷在组织中AUC0?t大小顺序为肾>胃>肝>心>肺>脾>小肠>大肠>脑,体内维持时间长短顺序为肾=胃=脑=肺=肝=脾=心>大肠>血清>小肠。结论:桑寄生水煎液可对抗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萹蓄苷、槲皮苷为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代表成分;萹蓄苷、槲皮苷在大鼠体内分布与桑寄生归肾经的传统认识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失眠大鼠下丘脑增食素(orexin) mRNA表达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axis)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5组,每组20只.模型组按400 mg· kg-1 ip对氯苯丙氨酸(PCPA)每天1次,连续2d,建立脾阳虚证失眠模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以附子理中汤10,20,40 g·kg-1 ig,每日1次,连续7d.疗程结束后对各组大鼠用ELISA法检测下丘脑5-羟色胺(5-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RT-PCR法检测下丘脑orexin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orexin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CRH,ACTH含量显著升高(P <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附子理中汤高剂量组orexin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附子理中汤高、中剂量组5-HT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高剂量组CRH,ACTH含量显著降低(P <0.05,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下调orexin mRNA表达,抑制HPA轴激活,降低应激反应性,可能是其治疗失眠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生新法协同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延缓大鼠衰老的有效性,明确中医药协同静脉注射BMSCs治疗延缓机体衰老的可行性。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补肾化瘀生新方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2只,按照125 mg·kg~(-1)·d~(-1)的剂量颈背部皮下每日1次注射D-半乳糖溶液,连续45 d,建立大鼠衰老模型。补肾化瘀生新方高、中、低剂量组(27.28,13.64,6.82 g·kg~(-1))灌胃给药,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正常组不给药,早晚各1次,连续45 d。同时尾静脉注射BMSCs注射3.0×10~6个/m L的BMSCs,每周1次,连续4次。免疫荧光法测定脑、肝、肺、心中CD105,p53,p21,p16~(INK4a)阳性细胞数,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的脑、肝、肺、心中p16~(INK4a),p53,p21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心脏、肺脏、肝脏中CD105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16~(INK4a),p21,p53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大鼠的脑、心脏、肺脏、肝脏中p16~(INK4a),p53,p21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化瘀生新各剂量组大鼠脑、心脏、肺脏、肝脏中CD105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16~(INK4a),p53,p21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补肾化瘀生新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脑、肝、肺、心组织中p16~(INK4a),p53,p21阳性细胞数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补肾化瘀生新法协同静脉注射BMSCs可能影响p16~(INK4a)/Rb和p53/p21途径上的关键基因p16~(INK4a),p53,p21的表达而延缓BMSCs衰老,显示了中医药协同静脉注射BMSCs抗衰防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西瑞香素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健康SD大鼠,单剂量腹腔注射西瑞香素12 mg·kg-1,并于给药后5,45,120 min后采集大鼠全血和心、肝、脾、肺、肾、胃、小肠、脑组织,利用HPLC测定血浆和各组织中西瑞香素的浓度。结果大鼠腹腔注射西瑞香素12 mg·kg-1后,在胃、脾脏中浓度较高,其他组织和血浆中较低。结论研究西瑞香素的组织分布特征可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