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历介绍 例1:男,62岁.主因消瘦1 a,乏力3个月,上腹痛1个月于2007年1月6日入院.胸部CT示:右肺下叶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大小5.0 cm×6.0 cm×5.0 cm,密度欠均匀,CT值49 Hu,边界清晰.纵隔淋巴结肿大,考虑周围型肺癌.痰查肿瘤脱落细胞(3次)结果见高度可疑癌细胞.头颅、上下腹部CT及全身骨ECT检查结果均未异常.经完善术前检查后于2007年1月6日在支气管麻醉下行右剖胸、右肺下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提示:右肺下叶肉瘤样癌(SC).肺门4/8、隆突下4/4、上纵隔2/2、食管旁0/1、气管残端0/1,淋巴结可见转移癌.  相似文献   

2.
封春杰 《江苏中医药》2003,24(11):40-41
曹世宏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业医30余载 ,学验俱丰 ,临床用药有独创之处。笔者幸承教泽 ,受益匪浅 ,现将随师临诊所得支气管扩张验案 4则介绍如下 ,以飨同道。1 清热化瘀案赵某 ,女 ,2 8岁。 2 0 0 2年 8月 3日初诊。患者咳嗽咯吐脓血痰反复发作 10余年 ,幼时曾有麻疹史。近 1周咳嗽加重 ,气息粗促 ,胸部隐痛 ,偶痰中带血 ,色鲜红或暗红 ,舌质紫暗、苔黄腻 ,脉弦滑数。体检 :左下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 ,胸部CT示左下肺叶多发性蜂窝样改变。诊断为支气管扩张。辨证属痰热瘀阻型。治拟泄热化痰祛瘀。处方 :全瓜蒌 15g ,桑白皮 1…  相似文献   

3.
1 病历介绍 患儿,女,3岁.主因咳嗽1周,咳脓痰伴发热3 d,于外院住院治疗2 d无好转而于2007年10月17日16:40入我院.查体:患儿精神萎靡,T 39℃,左侧肺呼吸音清晰,右下肺呼吸音弱,右侧肺可闻及湿哕音,心率102次/min,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外院血常规:WBC 25×109L-1,N 90%,Hb 80 g/L.外院胸部CT示右肺巨大肺脓肿(附CT片).  相似文献   

4.
<正> 谷某,男,36岁,1982年12月28日初诊。患者夙有咽干音哑宿疾,近半年来经常咳嗽,吐少量白色粘稠泡沫痰,并伴左侧季胁部不适。于8月17日晚咳嗽时,吐鲜血两口,血随痰出,翌日赴某地区人民医院就诊。经胸部X 线透视检查,见左下肺靠膈肌处有片状模糊阴影,边缘不清,诊断为左下肺炎症。经治疗无效,又赴某省结核病防治研究院(1982年9月23日转诊)诊疗,经胸部X 线摄片、支气管镜、病理切片等检查,确诊为支气管肺癌,决定住院手术治疗。于11月17日开胸后,见病灶已经扩散,  相似文献   

5.
潘金辉 《陕西中医》2000,21(2):90-90
<正> 左下肺炎 庞某,女,47岁,干部。患者于1996年10月不慎受寒而咳,日渐加剧,咯白痰而时呈稠黄,伴胸闷气短,曾于某院就诊,先后以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治疗,未见明显疗效,改服中药,前医先后以麻杏石甘汤、泻白散、苏子降气汤之类,病迁延不愈。近周来咳嗽痰涎,心烦口苦。胸部X光片示:双肺纹理增粗,边界模糊,左下肺野呈淡薄片状影,边缘模糊,诊为左下肺炎。入院后改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旋复花、茯苓各15g,代赭石30g,麦冬、苏子、生姜各10g,大枣5枚,法半夏、紫苑各12g,五味子5g,3剂症减,守方调治10余剂康复如常,胸片示:左下肺部感染基本吸收。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5岁,近1周来咳嗽咳白色泡沫痰,胸闷活动后加重,入院查体左下肺呼吸音低,CT示左肺下叶片状高密度影,考虑大时性肺炎,经抗感染治疗10天复查CT无好转,连续四次查痰涂片未查到癌细胞及抗酸杆菌.继续抗感染治疗1周复查CT仍无好转,行纤支镜检查见左肺下叶开口处狭窄,刷检涂片为非小细胞肺癌.遂转胸外科行左肺下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左肺下叶呈浅粉色胶冻样改变,质地软脆.术后病理为粘液细胞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现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7.
1 病历介绍 尉某某,男,53岁.主因"干咳、气短2年余,多关节疼痛、肌肉无力1年半,加重6个月",于2008年3月18日入院.患者2005年12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干咳、活动后气短,未予重视.2006年6月曾于某医院行胸部CT检查示:"双肺间质肺炎",未予治疗.  相似文献   

8.
刘宗莲  高荣林 《中医杂志》1999,40(7):402-403
1 肺结节病马某某,女,58岁,1995年11月1日初诊。患者半年前因感寒而出现咳嗽、咯痰,曾以“支气管炎”服用多种抗生素,效不显,遂于1995年9月28日在某院检查,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稍重,双肺门影增大;断层及胸部CT示:双侧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纵膈内淋巴结可疑肿大;  相似文献   

9.
1 病历摘要 朱某某,男,65岁.2001年5月7日初诊. 病史:2001年3月9日CT等检查确诊为"右下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后手术,术后病理示:"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5/5)".术后已放疗6次.  相似文献   

10.
正梅某,女,64岁。初诊日期:2015年10月4日。患者于1995年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术后病理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2005年查胸部CT提示两肺转移瘤,行I131治疗1次,肺内病灶未见明显变化。2005年10月就诊,以益气健脾、软坚散结中药治疗,病情稳定好转,病灶基本稳定。2015年8月患者自觉胸闷、气急,活动后明显,伴有乏力加重,查胸部CT提示两肺转移瘤,右侧大量胸腔积液,胸膜转移。2015年9月行胸腔穿刺引流术,共引流出暗红  相似文献   

11.
周梁  高丽明 《新中医》2008,40(4):112-113
王某,男,55岁,2001年7月28日初诊.主诉:咳嗽、胸闷、气逼半年,加重1月余.患者于2001年2月3日起无明显诱因突然咳嗽,痰少色黄,胸闷,劳累后更甚.胸部X线摄片及肺部CT扫描均示:双下肺阴影,考虑肺部占位性病变.后经复查胸片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经化痰片、舒弗美等治疗后病情无缓解.  相似文献   

12.
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热报道不多,笔者曾治疗1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陈某,男生,54岁,住院号1231170,患者2008年10月因发热恶寒、咳嗽咯痰到中日友好医院行胸部CT,结果示左肺中心型肺癌、阻塞性肺炎、左上叶不张;支气管镜病理活检示左主支气管鳞状细胞癌。自2008年11月始行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  相似文献   

13.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在诊断胸部疾病中,尤其对肺部周围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周围性肺肿块和结节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明显提高,且具有微创、患者痛苦轻、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并可为术后护理提供安全、方便.本文选用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所做的29例肺部外周性病灶穿刺活检的临床资料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病历介绍例1:男,62岁。主因消瘦1a,乏力3个月,上腹痛1个月于2007年1月6日入院。胸部CT示:右肺下叶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大小5.0cm×6.0cm×5.0cm,密度欠均匀,CT值49Hu,边界清晰。纵隔淋巴结肿大,考虑周围型肺癌。痰查肿瘤脱落细胞(3次)结果见高度可疑癌细胞。头颅、上下腹部CT及全身骨ECI"检查结果均未异常。经完善术前检查后于2007年1月6日在支气管麻醉下行右剖胸、右肺下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5.
X线在胸外伤中的诊断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外伤X线诊断的特点.方法:均行胸部平片正侧位GE Medical systens型螺旋扫描,层间距5~10mm扫描.结果:常规胸部平片正侧位大多数能诊断胸外伤常见疾病,只有微量血气胸、可疑外伤性肺囊肿及肺血肿、支气管断裂需行胸部CT扫描.结论:螺旋CT不作为常规胸部检查的主要手段,对于胸片未能明确诊断的胸部外伤病例,为防止漏诊应加做CT扫描.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 患者王某,男性,85岁,住院号:271767.以"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复发伴胸闷气短2d"于2012年3月19日入院.入院症见:咳嗽、咯白色泡沫痰、胸闷、气促、口唇紫绀、小便量少、大便稀溏、舌淡胖苔白腻,脉细弱.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查体:肺气肿体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哕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不齐.查血常规:WBC 17.26×109/L,N 92.9%,RBC 2.83×1012/L,HGB 82 g/L.生化全套示:Crea 131 μmol/L,BUN 16.5 mmol/L,TP 49 g/L,ALB 20 g/L;CPR 144 mg/L.凝血全套示:PT 15.1 s,APTT 29.3 s.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心房率大于350次/min,心室率99次/min.胸部CT示: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介绍患者 ,男 ,4 5岁。因体检发现双肺病变入院。患者于 5个月前体检时胸部X片发现 :双上、中肺外带见较多斑片状阴影 ,双肺纹理增多 ,左肺结构紊乱 ,考虑为双肺结核。因无症状 ,未予特殊处理。4个月前在我院行胸部CT示 :双肺多发病变 ,性质待定 ,疑为肺泡蛋白沉积症。次日出现咳嗽、咯痰、痰中带血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入住我科。查体无异常。住院后查胸片 :两上肺见粟粒状、点状及条索状致密阴影 ,其间有部分小透光区 ,以中外带肺野显著 ,两中下肺野尚清晰。CT示 :纵隔旁、双肺外周有条带状、片状高密度灶 ,气管、大气道通畅 ,纵隔…  相似文献   

18.
<正>黄某,女,77岁。初诊日期:2009年4月8日。患者2007年7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查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占位,纵隔淋巴结转移,侵犯左侧胸膜。2007年12月在某医院行γ-刀治疗,CT复查提示瘤体缩小。2008年8月出现左侧背部疼痛并可触及包块,查骨ECT提示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炎性包块,抗炎治疗后包块缩小,但仍有疼痛。刻诊:咳嗽,痰中带血;夜间盗汗,左侧后背疼痛,口中干苦;纳尚可,二便调,夜寐欠安;舌质红、苔少,脉  相似文献   

19.
肺血管畸形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0岁.于2008年2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为暗红色,每日咯2~3次,每次咯血量约10毫升.于外院拍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淡片影.给予抗感染、止血治疗2周,咯血量明显减少,2008年3月1日复查胸部CT:双肺阴影较前增多;为系统诊治入我院.  相似文献   

20.
【病例】女,45岁。因咳嗽,盗汗1年,加重伴胸痛1个月入院。曾在外科反复按肺结核治疗,症状时好时坏。此次入我院传染科查红细胞沉降率38mm/h,结核抗体(2+),结核活动标志物(+),痰中查找抗酸杆菌阴性,x线胸片示左下肺近心缘处可见一直径2.0cm之类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整,诊断为肺结核球,继续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复查X线胸片,左下肺球形影仍未缩小,病人症状未见缓解,行胸部CT检查,怀疑肺癌。行剖胸探查术。 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