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背景:三磷酸胞苷(cytridini triphosphatis,CTP)主要用于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脑震荡,脑血管硬化,老年性痴呆等的治疗,而该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又如何呢?目的:观察CTP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功能作用,并评价该药作用效果及神经电生理作用。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的验证性实验研究。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对象:1999—09/2000—02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符合纳入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知情同意。方法:治疗组25例用CTP 6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维生素D,1次/d。对照组25例用维生素B1 100mg和维生素B12 500μg,1次/d,东莨菪碱(654—2)20mg加人生理盐水100mL维生素D,1次/d,疗程均为14d。神经传导速度采用的是表面电极顺行性测定。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肢体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CTP治疗14d后,双上肢及下肢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0.01)。治疗组患者经过三磷酸胞苷14d治疗后.神经症状、神经体征评分(1.4&;#177;0.5,3.0&;#177;0.5)明显低于对照组(2.6&;#177;03,4.0&;#177;0.3)(t=3255,2.005,P&;lt;0.05)。结论:三磷酸胞苷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西洛他唑治疗组和维生素治疗组,分别给予西洛他唑100mg/d口服及维生素B12,维生素B1肌肉注射治疗共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症状评分和神经体征评分以判断疗效,并观察药物治疗的副作用。结果:西洛他唑治疗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优于维生素治疗组(t=3.67,P<0.01),西洛他唑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MCV中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神经;SCV中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症状和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犤治疗前的症状、体征评分分别为(5.6±0.2),(7.0±0.2)分,治疗后为(2.8±0.3),(6.4±0.3)分犦(t=2.64,2.89,P<0.01)。结论: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疗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通心络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效果和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2002-01/2004-07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蝉蜕、蜈蚣、赤芍、冰片组成),6粒/d,分3次口服,连用12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并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自身前后比较。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的改善率: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88%,65%,62%,83%;对照组:33%,32%,29%,27%,P<0.01)。②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治疗后比其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加犤观察组治疗后:(46.4±6.1),(47.2±5.8),(46.9±4.2),(46.4±4.3)m/s,观察组治疗前:(38.9±5.6),(38.2±5.3),(35.2±4.1),(35.7±4.5)m/s,对照组治疗后:(41.2±5.1),(41.1±5.1),(37.8±4.4),(39.1±4.0),P<0.01犦。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治疗后比其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加犤观察组治疗后:(47.8±5.6),(48.5±5.1),(48.9±5.8),(45.3.±5.2)m/s,观察组治疗前:(37.3±5.4),(37.6±5.8),(38.1±5.4),(36.1±5.1)m/s,对照组治疗后:(40.1±5.4),(39.4±4.8),(37.1±5.1),(38.7±5.6),P<0.01犦。结论:通心络可明显改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并能明显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4.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静脉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加入氯化钠溶液,对照组给予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溶液。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神经传导功能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人参果实总皂甙类中药地精子为主要成分的振源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和肢体疼痛麻木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2001-04/2003-08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90例,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口服振源胶囊(主要成分为人参果实总皂甙),2粒/次,3次/d,连用4周;对照组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25mg,肌肉注射,1次/d,连用4周。①采用神经症状的评分和神经体征检查评分评价患者的周围神经症状。患者有针刺样痛,刀割样痛,异常冷热和烧灼感症状之一为1分,或夜间加重为2分,总分大于或等于3分为异常;双下肢的触觉,痛觉用尼龙单线检查,震颤觉用120Hz的音叉检查,无异常者至损害局限在膝关节分为0~5分,膝反射、踝反射正常为0分,增强引出为1分,消失为2分,总分大于或等于5分为异常。②采用丹麦KEYPOINT肌电仪测定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参与实验的90例糖尿病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用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在症状及体征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6±0.4,4.0±0.3,t=18.7830,P<0.01;5.9±0.4,7.0±0.2,t=16.500,P<0.05)。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组内比较,观察组用药后运动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较用药前均明显增快([46±6,36±4;46±6,32±4;50±6,42±6;49±5,41±5)m/s,t=9.3026,13.0236,6.3246,7.5895,P<0.05];对照组用药后运动神经(正中神经)、感觉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较用药前均明显增快([39±3,34±5;45±5,40±4)m/s,t=5.7522,P<0.05;t=47.1440,P<0.01]。组间比较,用药后观察组运动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46±6,39±3;46±6,38±4;50±6,45±5;49±5,42±3)m/s,t=7.0000,7.4421,4.2945,8.0531,P<0.05~0.01]。结论:振源胶囊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体征,对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金匮肾气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77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针刺结合金匮肾气丸;对照组:肌内注射维生素B12.结果 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高于治疗前且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显著(P<0.01).结论 针刺结合金匮肾气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时,配穴方法与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01/2004-05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能够完成治疗所需疗程的100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每满25例一组,分别为治疗组Ⅰ,治疗组Ⅱ,治疗组Ⅲ和对照组。治疗组Ⅰ取穴:第1组:大椎、肺俞、肝俞、脾俞、胃腧、肾俞、悬钟、太溪、行间、然谷。第2组:关元、中府、期门、章门、中脘、京门、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治疗组Ⅱ取穴同治疗组Ⅰ的第1组腧穴。针具选择及针刺手法同治疗组Ⅰ。治疗组Ⅲ取穴同治疗组Ⅰ的第2组腧穴。操作同治疗组Ⅱ。对照组:仅药物治疗。检查并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Ⅰ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犤正中神经(40.6±3.4)m/s,胫后神经(37.0±3.2)m/s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犤正中神经(46.4±3.6)m/s,胫后神经(37.0±3.9)m/s犦明显高于治疗前犤(34.7±2.9),(30.2±3.0),(41.1±3.1),(32.4±3.3)m/s犦(t=6.556,7.753,5.579,4.51,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I治疗后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治疗组Ⅱ,Ⅲ治疗后(t=3.115~4.390,P<0.01)。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法能有效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奇经全息诊疗配脉络宁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奇经全息诊疗法并脉络宁注射液40mL静脉点滴;对照组30例,予弥可保片,治疗前和治疗满疗程后,采用DISA2500C型肌电图仪,对两组患者进行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26/3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18例,总效率40%(12/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14.07,P<0.01)。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7.8±8.8)m/s,(44.3±6.4)m/s,(45.2±5.7)m/s,(34.9±6.3)m/s与治疗前(41.8±3.8)m/s,(39.5±4.2)m/s,(39.7±5.8)m/s,(29.8±5.8)m/s比较(t'=3.43,3.43,P<0.05;t=3.71,3.26,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0.85~1.69,P<0.01)。结论:奇经全息诊疗配脉络宁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9.
背景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观察证明银杏提取物与潘生丁复方制剂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甲钴胺是临床上常用的神经修复剂,将两者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更佳.目的观察银杏提取物与潘生丁复方制剂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设计的验证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对象选择2002-01/2005-01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随机(投币)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对治疗均知情同意.方法治疗组应用银杏提取物与潘生丁复方制剂(贵州益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应用甲钴胺(日本卫材株式会社产品)500μg肌肉注射,1次/d,连续应用4周;对照组用甲钴胺500μg肌肉注射,1次/d,连续应用4周.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1d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腓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12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治疗后快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45.6±4.3),(38.5±3.8),(41.4±6.2)m/s,t=9.585,4.312,P<0.0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治疗后快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45.8±4.2),(36.7±4.8),(38.2±4.9)m/s,t=11.047,9.120,P<0.01].②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和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1).③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41.32±3.56)%,(46.32±3.43)%,(44.32±4.49)%,t=7.834,4.05,P<0.01].④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31.35±2.11)%,(48.44±2.68)%,(45.91±3.54)%,t=38.810,27.367,P<0.01].结论银杏提取物与潘生丁复方制剂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西洛他唑治疗组和维生素治疗组,分别给予西洛他唑100mg/d口服及维生素B12维生素B1肌肉注射治疗共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症状评分和神经体征评分以判断疗效,并观察药物冶疗的副作用。结果:西洛他唑治疗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优于维生素治疗组(t=3.67.P&;lt;0.01),西洛他唑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MCV中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神经;SCV中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症状和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冶疗前的症状、体征评分分别为(5.6&;#177;0.2),(7.0&;#177;0.2)分,治疗后为(2.8&;#177;0.3),(6.4&;#177;0.3)分](t=2.64,2.89,P&;lt;0.01)。结论: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疗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腺苷钴胺及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DNP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腺苷钴胺肌内注射及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结果 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31/36),对照组为63.9%(23/36),观察组疗效优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腺苷钴胺及怡开治疗DN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昊  丁新生  黄红莉  周联生  王暖 《临床荟萃》2012,27(12):1054-1057
目的 研究电针联合依达拉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100只,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9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1次性腹腔注射诱导建立DPN模型,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和针药联合组,电针组取大鼠足三里、肾俞穴进行电针治疗,针药联合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 mg·kg-1·d-1)腹腔注射共4周.观察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形态和坐骨神经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时照组大鼠MCV、SCV明显减慢(30.88±3.64)m/s,(28.65±9.44) m/s;(48.39±1.43)m/s,(47.44±8.68)m/s,形态学明显异常,NO、MDA含量明显增多(5.56±0.21)(μ)mol/L,(7.97±0.51)nmol/mg prot;(1.16±0.17)(μ)mol/L,(2.23±0.48)nmol/mg prot,SOD活性显著降低(10.62±1.53) U/mg prot,(20.48±1.55)U/mg prot(P<0.01),电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MCV、SCV明显加快(36.43±2.28) m/s,(34.43±5.38)m/s(P<0.01),形态学明显改善,但NO、MDA含量与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针药联合组与电针组比较,大鼠MCV、SCV加快更明显(43.67±2.33) m/s,(41.47±5.32) m/s( P<0.01),形态学有更明显改善,NO、MDA含量较对照组及电针组均明显减少(2.23±0.12)(μ)mol/L,(4.12±0.42)nmol/ mg prot,SOD活性则显著增高(16.69±1.76)U/mg prot(P<0.01).结论 电针联合依达拉奉应用对DPN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有更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硫辛酸(ALA)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11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LA注射液300 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闭光,1次·d-1,1 h 内点完,10 d 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 100 mg 、维生素B12 500 μg 肌内注射,1次·d-1,15 d 1个疗程.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有效率为3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传导速度(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其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ALA治疗DPN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DPN一种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间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分别用灯盏花素注射液75 mg/d和甲钴胺注射液1.0 mg/d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注射液1.0 mg/d静脉滴注,疗程皆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神经反射,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肌电图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用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DPN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铺灸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0月本院分泌科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甲钴胺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痹症组方的铺灸治疗。记录患者通过神经肌电图测定治疗前后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调查统计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表(BP)评分、VAS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BP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BP评分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的VAS评分、BP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铺灸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凸显了中医优势,减轻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李开秀  涂莉莉 《全科护理》2013,11(3):195-196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老年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两组采用常规降糖并给予凯时、弥可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感觉减退、麻木、疼痛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结果]在肢端麻木、感觉减退、疼痛的改善及肌电图传导速度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人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症状,减轻疼痛及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8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建立DPN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每天给予3 mg/kg依达拉奉腹腔注射4周,观察摆尾温度阈值(TTT)、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神经形态和坐骨神经中一氧化氮(N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对照组大鼠TTT升高,MCV和SCV减慢(P<0.01),形态学明显异常,NO、MDA含量明显增多,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TT明显降低,MCV和SCV明显加快,形态学明显改善,NO、MDA含量明显减少,SOD活性显著增高(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DPN大鼠坐骨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和前列地尔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60例DPN患者,将所有病例按就诊先后分为两组,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中试验组有3例、对照组5例由于自身原因提前出院退出研究.研究实际完成试验组77例、对照组75例.两组均在降糖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前列地尔10μg,静脉注射,1次/d.试验组同时加用α-硫辛酸600 mg,静脉滴注,1次/d.两组治疗均持续10~ 14 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神经病变总症状(TSS)评分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α-硫辛酸静脉滴注10 d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SS总积分[(3.5±2.5)分与(4.3±2.1)分,t=2.11,P<0.05]、刺痛积分[(1.1±0.4)分与(1.5±0.5)分,t=1.86,P<0.05]、烧灼感积分[(0.9±0.7)分与(1.3±0.5)分,t=1.83,P<0.05]、感觉减退积分[(1.3±0.4)分与(1.7±0.5)分,t =1.87,P<0.05]、麻木积分[(1.3±0.9)分与(1.9±0.4)分,t=1.91,P<0.05]明显降低;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53.6±1.4) m/s与(48.5±2.7) m/s,t=-4.94,P<0.05]、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49.6±1.1) m/s与(43.9±2.1) m/s,t=-5.36,P<0.05]、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47.3±1.1) m/s与(41.6±1.8) m/s,t=-5.09,P<0.05]、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48.2±1.9) m/s与(43.2±2.5) m/s,t=-4.27,P<0.05]明显提高.试验组97.4%(75/77)的医师和92.2% (71/77)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对照组84.0%(63/75)的医师和78.7%(59/75)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研究过程中试验组颜面潮红3例、头晕1例,对照组颜面潮红2例、头晕1例,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结论 α-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DPN疗效显著,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万方医学网、PubMed,检索至2020年04月正式发表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1062例患者,实验组532例,对照组530例。在临床疗效、正中神经(运动纤维)传导速度、正中神经(感觉纤维)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纤维)传导速度上,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现有文献基础上,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可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正中神经(运动纤维)、正中神经(感觉纤维)、腓总神经(运动纤维)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和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控制血糖、降压、降血脂等治疗基础上,银杏达莫组给予银杏达莫20 ml/d,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500μg/d静脉滴注,联合用药组同时给予银杏达莫20 ml/d+甲钴胺500 μg/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达76.5%(26/34),银杏达莫组和甲钴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4.O%(11/25)及34.8%(8/23),联合用药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神经传导速度较甲钴胺组和银杏达莫组明显改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38.68±4.10)、(39.55±4.34)m/s与(34.35±2.74)、(32.78±2.66)m/s与(36.56±4.71)、(33.24±3.26)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37.44±4.42)、(34.26±4.01)m/s与(33.26±2.65)、(32.13±3.33)m/s与(34.80±4.43)、(31.04±4.62)m/s,P均<0.05).结论 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