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Wang SJ  Tan LH  Yang YS 《针刺研究》2011,36(1):1-6, 39
目的:研究针刺对药物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的作用效应。方法:以去卵巢SD大鼠为模型,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正常组、模型组、针刺关元组、雌激素组(0.5 mg/kg)、针刺关元+小剂量雌激素组(0.25 mg/kg)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蛋白耦联受体54(GPR54)、肿瘤转移抑制因子(Kiss)-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的表达及外周血雌激素、皮质醇水平。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下丘脑GnRH、GPR54、Kiss-1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下丘脑CRH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血清皮质醇及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关元+小剂量雌激素组、雌激素组与模型组相比,GnRH、GPR54、Kiss-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RH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血清皮质醇及雌激素水平增高(P<0.05)。关元组与模型组相比,GnRH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GPR54、Kiss-1 mRNA的表达有降低的趋势(P>0.05),CRH mRNA的表达有增高的趋势(P>0.05),血清皮质醇及雌激素水平有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电针能促进小剂量雌激素对生殖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下丘脑微炎症机制,为临床应用电针治疗PCOS-IR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6周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取6只为正常组,剩余大鼠经来曲唑连续灌胃21 d后,筛选出造模成功的PCOS-IR共12只,模型组、电针组各6只。电针组双侧“带脉”穴连接2 Hz/100 Hz电针,干预20min,共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测定各组HE染色切片、大鼠腹围(WC)、体长、体质量,计算Lee’s指数及体重增加率,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ELISA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Werstern blot法检测下丘脑NFκB、IKBα、PI3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E切片出现多囊样改变,WC、Lee’s指数、体重增加率、血清FPG、FINS及HOMA-IR升高(P<0.01),下丘脑NFκB蛋白表达增加(P<0.01)、IKBα及PI3K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卵巢结构有所改善, WC、体重增加率、血清FPG、FINS及HOMA-IR下降(P<0.05,P<0.01),下丘脑NFκB蛋白表达降低(P<0.01)、IKBα及PI3K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 电针可改善PCOS-IR大鼠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调整下丘脑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知母总皂苷对雌性性早熟SD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的作用。[方法]建造雌性性早熟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知母总皂苷低剂量组(知低组)、知母总皂苷高剂量组(知高组)、阳性对照组,另设正常组。经相应干预后,记录各组大鼠阴门开启时间与首个动情间期时间;取大鼠性器官,计算子宫、卵巢指数;HE染色观察大鼠卵巢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清性激素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下丘脑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亲吻素-1(KISS-1)、G蛋白偶联受体54(GPR5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其受体(GnRHR)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阴门开启时间与首个动情间期时间较短,子宫、卵巢指数较高,黄体数量较多,血清FSH、LH、E2水平较高,下丘脑KISS-1、GPR54、GnRH、GnRHR mRNA与蛋白表达量较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知低组、知高组、阳性对照组大鼠阴门开启时间与首个动情间期时间较长,子宫、卵巢指数较低,黄体数量较少,血清FSH、LH、E2水平较低,下丘脑KISS-1、GPR54、GnRH、GnRHR mRNA与蛋白表达量较低(P<0.05);与知低组比较,知高组、阳性对照组大鼠阴门开启时间与首个动情间期时间较长,子宫、卵巢指数较低,黄体数量较少,血清FSH、LH、E2水平较低,下丘脑KISS-1、GPR54、GnRH、GnRHR mRNA与蛋白表达量较低(P<0.05);与知高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大鼠阴门开启时间与首个动情间期时间较长,子宫、卵巢指数较低,黄体数量较少,血清FSH、LH、E2水平较低,下丘脑KISS-1、GPR54、GnRH、GnRHR mRNA与蛋白表达量较低(P<0.05)。[结论]知母总皂苷可调节雌性性早熟SD大鼠性激素水平,对HPGA轴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组织中瘦素(LEP),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MCA)相关蛋白及其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加味温胆汤有效改善雌性营养性肥胖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和量效关系。方法:将50只SD雌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温胆汤高、中、低剂量组(18.2,9.1,4.55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均采用"普通饲料+高脂乳剂+碳酸饮料"混合饲养法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5周,各组动物经末次给药后,麻醉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LEP,肝和腓肠肌组织ACC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LEP,MCA mRNA和肝组织ACC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脂肪指数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温胆汤中剂量组可显著下调下丘脑组织LEP,MCA mRNA的表达水平(P<0.01),加味温胆汤低剂量组显著下调大鼠血清LEP,下丘脑组织LEP,MCA mRNA和肝组织ACC2 mRNA的表达水平(P<0.05,P<0.01);与加味温胆汤高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在下调下丘脑LEP,MCA mRNA的表达水平效果最佳,低剂量组次之(P<0.05,P<0.01)。结论:加味温胆汤抗雌性大鼠营养性肥胖的作用机制与干预大鼠LEP抵抗,降低肝组织ACC2 mRNA和下丘脑MCA 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其中以中、低剂量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对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下丘脑和卵巢组织中性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产前注射双氢睾酮(DHT)诱导青春期PCOS大鼠模型。将青春期PCOS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电针组(EA组)和假针刺组(SA组)。选用年龄匹配的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观察各组大鼠从出生后第4~7周的动情周期。出生后第36日,给予EA组电针治疗,给予SA组假电针治疗,均治疗25 min,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重复该治疗过程至大鼠出生后第49日。同期M组和N组仅给予布袋固定25 min。观察大鼠卵巢的形态学变化,以及下丘脑和卵巢中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的蛋白表达。结果:电针可以明显改善青春期PCOS大鼠动情周期的紊乱和卵巢多囊形态。4组大鼠下丘脑和卵巢中AR、ER蛋白表达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下丘脑和卵巢中AR蛋白表达高于N组(P<0.05),ER蛋白表达低于N组(P<0.05);EA组下丘脑和卵巢中AR蛋白表达低于M组(P<0.05),ER蛋白表达高于M组(P<0.05);SA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山楂叶总黄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卵巢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00 mg/kg)及山楂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食联合灌胃来曲唑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灌胃给药21 d后测定大鼠子宫、卵巢质量,FINS、FBG水平并计算HOMA-IR值,通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TC、TG、HDL、LDL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T、AMH、E2水平和FSH、LH活性,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卵巢组织SOD、GSH-Px活性和MD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山楂叶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子宫质量,血清FSH活性和E2水平,卵巢组织SOD、GSH-Px活性和Nrf2、HO-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0.01);卵巢质量,FBG、FINS水平和HOMA-IR值,血清LH活性和T、AMH、LDL、TC、TG水平,卵巢组织MDA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IR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8只作为空白组,其余通过高脂饮食诱导IR模型,选取2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模型组(8只)、西药组(8只)和电针组(8只)。西药组以吡格列酮(10mg/kg)灌胃,电针组取双侧"丰隆""三阴交"穴电针治疗,1次/日,连续2周。观察各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FA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GIR显著降低(P0.01),HOMA-IR显著升高(P0.01),FBG、FINS、FFA、TG、TC、LDL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含量显著降低(P0.01),SREBP-1c、F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大鼠GIR显著升高(P0.01),HOMA-IR显著降低(P0.01),FBG、FINS、FFA、TG、TC、LDL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HDL含量显著升高(P0.01),SREBP-1c、F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IR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降低肝组织SREBP-1c、FAS的表达,由此下调脂肪酸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使肝组织内合成TG、TC减少,改善肝组织IR有关。  相似文献   

8.
电针不同穴位对去卵巢大鼠HPO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太溪(KI3)、三阴交(SP6)、关元(RN4)穴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调节作用,探讨腧穴主治作用的特异性。方法:以3.5月龄去卵巢大鼠为更年期模型,选取太溪、关元、三阴交穴进行电针刺激,30d后测定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E2水平显著降低(P<0.01),FSH、LH、GnRH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穴位组电针治疗后,E2水平显著升高(P<0.05);FSH、LH、GnRH水平明显降低(P<0.05),尤以电针三阴交组、电针关元组降低显著。结论:电针对去卵巢大鼠紊乱的HPO轴功能具有良性调节作用,且不同穴位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痰湿证患者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2mRNA的表达,探讨其代谢及生殖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COS痰湿组、PCOS非痰湿组及对照组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的浓度;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T-PCR方法检测IRS1/2mRNA的表达。结果:①PCOS痰湿组FINS及HOMA-IR均显著高于PCOS非痰湿组与对照组(P<0.05);②PCOS痰湿组卵巢颗粒细胞IRS-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非痰湿组(P<0.05);PCOS非痰湿组IRS-1mRNA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③PCOS痰湿组IRS-2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及非痰湿组(P<0.05)。结论:PCOS痰湿证与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的相关性,其卵巢局部IRS1/2mRNA的表达失衡可能是其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频电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大鼠卵巢组织中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 3周龄雌性SD大鼠等量随机分成模型组(M组)、针刺组(A组)与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8只。通过注射睾酮和高脂饲料喂养进行造模。从11周龄开始,A组连续5周,每周5次,每次30 min低频电针,M组和C组不干预。在治疗前后,空腹取血检测睾酮(T)、胰岛素(FINS)、血糖(FBG),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卵巢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结构,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中Bax、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并计算Bax/Bcl-2比值。结果自8周龄起, M组体重均重于C组(P<0.05, P<0.01);自14周龄起,A组体重明显低于M组(P<0.05)。11周及16周,M组血清T、FINS及HOMA-IR水平较C组显著升高(P<0.01);16周龄A组血清T、FINS及HOMA-IR水平较M组及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P<0.01)。A组卵巢切片HE染色可见多个黄体存在,囊性卵泡减少,颗粒细胞层比M组明显增厚;M组Bax蛋白及mRNA表达高于C组,Bcl-2蛋白及mRNA表达低于C组(P<0.05, P<0.01);A组Bax蛋白及mRNA表达低于M组(P<0.05),Bax/Bcl-2比值低于M组(P<0.01)。结论低频电针可能通过降调卵巢组织中Bax mRNA及蛋白表达和降低Bax/Bcl-2比值,抑制颗粒细胞凋亡,改善卵巢局部微环境,促进黄体生成,恢复正常排卵周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频电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糖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电针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丙酸睾丸酮注射合并高脂饲料喂养复制PCOS模型。电针组电针"中脘""关元""三阴交"等穴,每次30min,每日1次,治疗5周。ELISA法检测血清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胰岛素(FINS),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稳态胰岛素指数(HOMA-IR)及新β细胞指数(MBCI)。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结构。结果:治疗后电针组T和MD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电针组SHBG含量和SOD活力在治疗后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P0.01)。治疗后电针组FINS,餐后0.5h、1h、2h血糖及HOMA-IR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P0.05),MBCI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呈卵巢等囊性改变,黄体数目减少,卵泡内颗粒细胞层数较对照组增厚;电针组切片可见多个黄体存在,囊性卵泡减少,颗粒细胞层增厚。结论:不改变高脂饲料喂养的条件下行电针治疗,总体上调整了氧化应激状态,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糖耐量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对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下丘脑Kisspeptin蛋白表达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影响.方法:SD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6只.采用来曲唑连续灌胃21 d建立PCOS大鼠模型.针刺组大鼠给予双侧"带脉"电针治疗,20 min/次,1次/d,共治疗15 d.每4日测量1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检测技术,观察针刺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痰湿证对血清小分子代谢物代谢通路的影响,探讨其作用靶点.方法 选择2018年5—1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门诊就诊的PCOS痰湿证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西药组于月经周期的第5天...  相似文献   

14.
冯异  马淑兰  陈伯英 《针刺研究》2006,31(4):195-199,203,F0002
目的:在围绝经期大鼠模型上,研究脑内催乳素释放肽(prolactin releasing peptide,PrRP)在电针调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us-pituitary-ovary axis,HPOA)异常功能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探讨针刺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采用切除双侧卵巢的大鼠围绝经期模型(HPOA功能异常模型),随机分为去卵巢组(OVX)、去卵巢电针组(OVX+EA);再用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分成正常组(INT)和正常电针组(INT+EA)。OVX+EA和INT+EA组接受“中极”“关元”和双侧“子宫”、单侧“三阴交”电针处理,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3 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的雌二醇(E2)和黄体生成素(LH)含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观察延髓和下丘脑PrRP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OVX组的延髓孤束核(NTS)和腹外侧网状核(VLRN)免疫阳性细胞数、终纹床核(BST)阳性纤维相对光密度、延髓和下丘脑PrRP mRNA含量显著降低(P<0.01)。OVX+EA组延髓的PrRP mRNA含量比OVX组显著增加(P<0.01);同时,各个核团的PrRP免疫阳性物质均增加(P<0.01或P<0.05);OVX+EA组血清E2水平比OVX组升高(P<0.05),而LH水平却降低(P<0.05)。但INT+EA组与INT组相比无明显的变化。结论:电针效应具有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PrRP作为一种新的神经肽或神经激素,参与了电针调整HPOA功能异常的作用。这可能是电针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神经内分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清甾体激素和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PCOS组、小檗碱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15只.PCOS组、小檗碱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采用胰岛素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建立PCOS伴IR模型.造模成功后,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对来曲唑联合高脂乳剂导致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PCOS-IR)大鼠排卵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桂枝茯苓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每日予来曲唑0.001 g·kg1结合高脂乳剂15 mL?kg1连续灌胃30 d建立P...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后大鼠皮下组织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及肥大细胞(mast cell,MC)分布,探讨电针刺激后穴区血管ICAM-1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与MC活性的关系。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和电针组,电针组给予双侧"足三里"穴电针刺激25min。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两组大鼠"足三里"穴区皮下组织ICAM-1mRNA的表达;同时用乙酰胆碱酯酶组化染色并甲苯胺蓝复染法观察"足三里"穴区皮下组织MC的分布。结果:电针组"足三里"穴区组织ICAM-1mR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电针组穴区组织MC数和MC脱颗粒率均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可增强正常大鼠穴区组织血管内皮ICAM-1mRNA的表达,ICAM-1对电针促进肥大细胞向穴区迁移、聚集具有一定趋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卵巢甾体激素代谢酶表达的影响,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PCOS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每组10只。模型组、药物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大鼠用来曲唑灌胃诱导PCOS模型。经皮穴位电刺激组选取"关元""三阴交"进行电刺激干预,药物组给予克罗米芬1mg·kg-1·d-1灌胃,治疗7d。记录大鼠体质量、卵巢质量,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结构,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激素水平,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细胞色素P 450芳香化酶(P 450arom)和P 450 17-α羟化酶(P 450c17α)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相比,体质量和卵巢质量均显著增加(P0.01),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LH/促卵泡生成素(FSH)明显升高(P0.01),雌二醇(E2)水平明显降低(P0.01);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与模型组相比,体质量和卵巢质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T、LH水平及LH/FSH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P0.05),卵巢形态结构接近正常。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P 450c17α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P 450arom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与模型组相比,P 450c17α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 450arom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可能通过调节PCOS模型大鼠卵巢甾体激素代谢酶P 450c17α和P 450arom的表达,从而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PCOS模型大鼠生殖内分泌紊乱状态和卵巢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9.
Cheng K  Tian SL 《针刺研究》2012,37(1):15-9, 45
目的:观察逆针"关元"三阴交"穴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调节作用,探讨腧穴主治作用的特异性。方法:选取3月龄SD大鼠,设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6只)、逆针关元组(11只)、逆针三阴交组(11只)、逆针关元续针组(11只)、逆针三阴交续针组(11只),共7组。4组逆针组预先电针15次(隔日1次)后与模型组一同去除大鼠双侧卵巢造模。两组续针组于造模12d后继续电针5次(隔日1次)。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子宫中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E2水平显著降低(P<0.05),FSH、LH、GnRH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电针组E2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FSH、LH、GnRH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但各电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针"关元"三阴交"能够良性调节去卵巢大鼠紊乱的HPO轴功能,两穴之间未表现出明显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治疗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p38抑制剂组、模型十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3 mg/(kg·d)建立心肌肥厚大鼠模型,模型+p38抑制剂组在造模基础上每日皮下注射0.3 mg/kg 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 203580;模型十电针组电针“内关”穴,采用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1 mA,通电20 min,1次/d,共14 d.其他两组不予治疗干预.放射免疫法技术检测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p38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含量.观察电针“内关”穴对TNF-α和IL-1β、p38 MAPK、p-p38 MAPK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TNF-α和IL-1β、p38 MAPK、p-p38 MAPK均显著升高(均P<0.01);经抑制剂和电针处理后,模型+p38抑制剂组和模型十电针组大鼠TNF-α、IL-1β、p38 MAPK、p-p38 MAPK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p38抑制剂组和模型十电针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可以明显抑制心肌肥厚p38 MAPK的磷酸化,这种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实现对p38 MAPK信号通路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