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麦冬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OLETF大鼠分为模型组、麦冬组。LETO大鼠为正常组,给药32 w后,放免法检测血清C肽,HE染色与免疫组化法观察胰岛,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中NF-κB(NF-kappa B,NF-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升高,血清C肽含量降低(P〈0.01),胰岛萎缩,胰岛内β细胞减少(P〈0.05),NF-κB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麦冬组大鼠C肽含量升高(P〈0.01),胰岛内β细胞增加(P〈0.05或P〈0.01),NF-kB表达减少(P〈0.01)。结论:麦冬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及胰岛中NF-κB的表达保护β细胞,促进C肽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交泰丸对链脲佐菌素(STZ)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和视网膜血管中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交泰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理。方法:Wistar大鼠以2%STZ 51 mg/kg腹腔注射后空腹血糖≥16.7 mmol/L者视为DM大鼠。3月后,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羟苯磺酸钙组、交泰丸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给药3月后,行右眼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左眼眼球壁石蜡切片,均行NF-κB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光密度值。结果:切片: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视网膜中NF-κB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同羟苯磺酸钙组比较,交泰丸各组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铺片: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羟苯磺酸钙组大鼠视网膜血管中NF-κB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交泰丸各组无显著升高(P>0.05)。结论:抑制STZ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及视网膜血管周细胞中NF-κB的激活,保护周细胞免于凋亡,可能是交泰丸避免或延缓STZ性糖尿病大鼠出现无细胞毛细血管等病理改变,从而对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发挥防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组、缬沙坦处理组和缓冲液处理组,每组5只大鼠.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做处理,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40 mg/kg灌胃, 缓冲液组给予相同体积缓冲液灌胃,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NF-κB无阳性表达,模型组、缬沙坦组、缓冲液组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262.00,q=18.06~34.59,P<0.01);缬沙坦组NF-κB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q=15.29,P<0.01).结论 缬沙坦能降低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利湿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炎症因子及视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10只SD大鼠为对照组,40只SD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玻璃体腔注射VEGF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利湿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益气活血利湿汤高中低剂量组给予中药煎煮液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视网膜和视神经结构,采用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RT-PCR检测视网膜神经生长因子(NGF)和核因子-κB(NF-κB)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视网膜出现水肿和扩张充血毛细血管;低剂量组视网膜水肿,结构紊乱,血毛细血管扩张充,有新生血管;中剂量组视网膜结构相对完整,水肿明显减轻;高剂量组视网膜结构基本完整,未见明显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和新生血管。模型组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轴突重度肿胀,多处毛细血管扩张出血,胶质细胞增生;低剂量组视神经纤维排列不规则,轴突肿胀减轻;中剂量组视神经纤维轴突肿胀明显减轻,偶见毛细血管扩张出血和胶质细胞增生;高剂量组视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规则,结构较致密,未见毛细血管扩张出血和胶质细胞增生。模型对照组血清TNF-α、hs-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益气活血利湿汤高中低剂量组血清TNF-α、hs-CRP和IL-6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但高于空白对照组,随益气活血利湿汤剂量增加,TNF-α、hs-CRP和IL-6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视网膜NGF和NF-κB mRNA表达下调,益气活血利湿汤灌胃后视网膜NGF和NF-κB mRNA表达上调,益气活血利湿汤剂量越大NGF和NF-κB mRNA表达越高(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湿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可改善视网膜和视神经结构,减轻炎症反应,上调NGF和NF-κB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和核因子-κBp65(NF-κBp65)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氯沙坦干预组(DM-L组)。于实验的4周、8周和12周,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心重指数及心肌细胞面积,光镜下观察心肌结构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测定心肌IL-18和NF-κBp65的蛋白变化,于实验12周用荧光定量1KT—PCIK测定心肌中IL-18和NF-κBp65的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和氯沙坦干预组心重指数、心肌细胞面积、心肌组织IL-18和NF-κBp65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且氯沙坦千预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心肌组织中IL-18和NF-κBp65表达升高与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氯沙坦能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IL-18和NF-κBp65表达,减轻心肌病变,从而对糖尿病心肌病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中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n=10)和糖尿病模型组(n=20)。A组给予常规饲料;模型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4周后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30mg/kg,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随机分成糖尿病组(B组,n=10)和替米沙坦治疗组(C组,n=10),C组每天给予替米沙坦5mg/kg灌胃。替米沙坦干预12周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MCP-1、NF-κB在肾脏表达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C组大鼠肾组织中MCP-1、NF-κB表达明显增加(P〈0.01);C组比B组MCP-1、NF-κB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CP-1、NF-κB表达明显增加,替米沙坦可通过降低肾组织MCP-1、NF-κB表达,从而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ax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中的表达及糖网明的抗凋亡作用。方法: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糖尿病未治疗组,糖尿病糖网明治疗组,180d后处死大鼠,制备视网膜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大鼠视网膜凋亡细胞,光镜观察。结果:糖尿病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Bax基因的蛋白阳性反应增强,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升高,糖网明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这些改变明显较轻。结论:糖网明可抑制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抗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核因子-κ B(NF-κ B)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导升明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诱导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25mg/kg/d,3d)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待模型建成后,丝胶治疗组大鼠给予丝胶(2.4g/kg/d,35d)灌胃治疗,导升明组大鼠给予导升明(200mg/kg/d,35d)灌胃.Westem blot法检测视网膜NF-κB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视网膜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NF-κB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丝胶治疗组和导升明组大鼠NF-κB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丝胶可通过下调NF-κB表达,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组织蛋白酶s(Cat s)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用Il-1β刺激SD大鼠VSMC中Cat S表达,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用细胞免疫化学和RT—PCR法检测Cat S和NF—κB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1β使大鼠VSMC中NF-κB和CatS表达明显增加(P〈0.01)。阿托伐他汀可以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L-1β所致的大鼠VSMC中CatS和NF-κB表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IL-1β引起的大鼠VSMC中CatS和NF-κB表达,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NF-κB使Cat S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超微结构的改变与核因子-κB(NF-κB)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两者间的关系,以探讨NF-κB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24只,对照组24只。糖尿病模型的建立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应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分别于1,3,5个月对大鼠视网膜的NF-κB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用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大鼠视网膜血管超微结构:对照组,微血管管壁完整,基底膜连续完整,内皮细胞、周细胞结构正常,异染色质分布均匀。糖尿病组,1个月时,微血管形态基本正常;3个月时内皮细胞明显肿胀、变形,周细胞异染色质边集、浓染,细胞器结构不清,基底膜增厚;5个月时,内皮细胞肿胀、变形更加明显,并有不同程度增生,血管腔明显变窄,周细胞内异染色质分布不均、边集、浓染,基底膜显著增厚。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组,NF-κB仅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内皮细胞胞质中,细胞核内未见其表达。糖尿病组,从1个月开始,可见视网膜各层细胞均有表达,并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内,随病程延长,表达进行性增高。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视网膜微血管还未出现明显改变时,NF-κB已被激活,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视网膜微血管超微结构明显改变,NF-κB的表达活性也不断增强。因此,NF-κB在DR的早期发生和后期增殖性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今后治疗DR也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Mon)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阐明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构建急性哮喘大鼠模型,原代培养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取第5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气道平滑肌细胞)、模型组(哮喘模型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和治疗组(哮喘模型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Mon干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TLR4和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IL-6和TGF-β1水平升高(P<0.05),PCNA、CyclinD1、Bcl-2、TLR4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及TLR4和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IL-6和TGF-β1水平降低(P<0.05),PCNA、CyclinD1、Bcl-2、TLR4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及TLR4和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Mon可抑制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核因子-κB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核因子-κB(NF-κB)活性表达的关系。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3、6个月组各10只),糖尿病(DM)组(1、3、6个月组各10只)。分别于1、3、6个月末处死大鼠,分别留取视网膜标本,部分标本固定切片后,观测视网膜病理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法分析NF-κB表达;部分标本提取核蛋白,核素探针标记后,以凝胶电泳迁移法测定NF-κB表达,同时作电泳条带灰度分析。结果:视网膜病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M大鼠视网膜1个月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3、6个月组视网膜病理改变逐步加重。免疫组化分析及凝胶电泳迁移的电泳条带灰度分析结果显示,NF-κB表达在DM各组均明显增强(P〈0.0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就出现视网膜NF-κB活化,早于组织病理学改变,且随着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而持续活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内毒素性心肌炎大鼠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入脂多糖(LPS)建立内毒素性心肌炎大鼠模型,分别以低、中、高剂量的TGP进行干预,光镜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TNF-α、IL-1β、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光镜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反应明显,较多炎症细胞浸润;TGP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反应较轻,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低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坏死程度介于模型组和中剂量组之间。免疫组化检测提示TGP中、高剂量组TNF-α、IL-1β、NF-κB的表达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TGP低剂量组的TNF-α、IL-1β表达与模型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NF-κB的表达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GP能有效抑制内毒素性心肌炎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在中、高剂量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刘学政  王继红  冯闯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4):306-309,383,384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一1)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及血管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只随机分为6组:糖尿病3月组(DM3)、6月组(DM6),Ang—1治疗3月组(ANG3)、6月组(ANG6)及正常对照3月组(CON3)、6月组(CON6)。ANG组大鼠每只眼球球后注射Ang一1溶液O.05mL/15d(4μg/mL)。各组大鼠到期后,尾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葡聚糖,制备视网膜血管铺片;免疫组化法定量检测视网膜VEGF的表达;蛋白印迹法定量检测视网膜Survivin的表达量。所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M,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扭曲、不规则,可见无灌注区,ANG3组可见明显的改善。DM6组毛细血管末端出现了“芽孢”样的增生,ANG,组并未发现。视网膜VEGF的表达量DM组显著增高,与CON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ANG组较DM组表达量有所减少,差并有显著性(P〈0.05)。大鼠视网膜Survivin蛋白CON组无表达,ANG|组表达量高于DM3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DM6与ANG,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ng一1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渗漏,并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量的升高;可阻止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菩人丹超微粉(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PRD组和高剂量PRD组。给药3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水平,RT-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NF-κB、VEGF和Ang-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VEGF、Ang-2 mRNA表达水平和AGEs、RAGE、NF-κB、VEGF、Ang-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PRD组大鼠血糖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VEGF、Ang-2 mRNA表达水平和AGEs、RAGE、NF-κB、VEGF、Ang-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PRD可能通过特异性阻断AGEs/RAGE/NF-κ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高浓度葡萄糖(高糖)作用下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对核因子-κB (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Müller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糖培养组和不同浓度rhEPO组(分别在高糖培养液中加5、10、20、40 kU/L的rhEPO)。培养48 h后MTT法检测各组Müller细胞活力,并通过SP法检测rhEPO干预下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高糖培养组Müller细胞活力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F=70.39,q=9.13,P〈0.01);rhEPO干预后与高糖培养组相比细胞活力明显提高(q=4.30~7.08,P〈0.05)。高糖培养组NF-κB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F=49.76,q=4.37,P〈0.05),而各rhEPO组的NF-κB表达量与高糖培养组相比明显增高(q=5.74~27.08,P〈0.01)。结论 rhEPO对高糖作用下Müller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增强NF-κB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NF-κB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F-κB、Bcl-2/Bax介导的结肠黏膜细胞凋亡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活动期UC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结肠黏膜组织中NF-κB、Bcl-2、Bax表达情况,并应用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定量测定。结果:UC组NF-κB、Bcl-2表达平均灰度值低于对照组(141.78±16.11 vs 168.05±19.53,152.36±19.20 vs 197.65±12.48,P〈0.01);UC组Bax表达平均灰度值高于对照组(215.83±17.46vs191.27±18.32,P〈0.05)。NF-κB、Bcl-2、Bax的表达与活动期UC的内镜分级有相关性(P〈0.05)。UC患者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及炎性细胞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Bax在炎性细胞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Bax在上皮细胞的表达,UC组与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UC组NF-κB与Bcl-2的表达有正相关性(r=0.755,P〈0.01),NF-κB与Bax的表达有负相关性(r=-0.698,P〈0.01)。结论:NF-κB、Bcl-2/Bax介导的结肠黏膜细胞凋亡可能是UC上皮层破坏及溃疡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黄连素对COPD大鼠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的调控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COPD大鼠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的影响及研究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黄连素组各10只,通过熏香烟加气管注内毒素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ELISA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IL-10含量。采集支气管-肺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NF-κB、粘蛋白Muc5ac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uc5ac mRNA表达。结果 COPD模型组大鼠BALF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PMN)、巨噬细胞数(AM)、NE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1)。黄连素组BALF细胞总数、PMN、AM较COPD组显著降低(P〈0.01),L-10水平升则高(P〈0.05)。COPD模型组大鼠气道黏膜上皮NF-κB、Muc5ac mRN及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黄连素组气道黏膜上皮NF-κB、Muc5ac mRN及蛋白表达较COPD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黄连素可负向调节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其机制可能与黄连素抑制NE、NF-κB炎症因子,促进抗炎因子IL-10,下调粘蛋白Muc5ac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西红花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并基于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探索其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腹腔注射(IP)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模型,设模型组、西红花苷组、瑞沙托维(TLR4抑制剂)组和西红花苷+瑞沙托维组,每组20只。另取20只大鼠设为正常组。西红花苷组IP给药30 mg/kg,瑞沙托维组IP给药3 mg/kg,西红花苷+瑞沙托维组IP给药30 mg/kg+3 mg/kg, 1次/d。12周后,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视网膜厚度,伊文思蓝渗透实验检测视网膜血管通透性,HE染色行视网膜病理学检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视网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MyD88、总NF-κB p65、胞核NF-κB p65、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红花苷组、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糖对大鼠肾系膜细胞增殖及NF-κBp65核转位的影响。方法:大鼠HBZY-1肾系膜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5.6mmol/L葡萄糖(正常对照组)、10、20、30mmol/L高糖分别作用12、24、48小时,用噻唑蓝(MTT)法测各组肾系膜细胞增殖,western-blot法测各组肾系膜细胞NF-κBp65总蛋白的表达;双染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各组肾系膜细胞NF-κBp65核转位。结果:48h内,各高糖组大鼠肾系膜细胞的增殖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高糖组NF-κBp65总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糖组NF-κBp65核转位增加(P〈0.01),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在48h内,高糖直接促进肾系膜细胞NF-κBp65核转位导致NF-κB信号通路激活,并不促进大鼠肾系膜细胞的增殖及NF-κBp65总蛋白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