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23例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蛋白质负荷(PL)前后ERPF、Ccr及尿PGE2、6-keto一PGF(1a)、TXB2排泄量,并与9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显示,对照组PL后ERPF、Ccr显著升高,尿PGE2排泄增多,而PGN组均无显著变化;PGN组PL前后尿TXB2及TXB2/6-keto-PGF(1a)均高于对照组。提示PL后GFR的升高主要与肾PGE2的合成增加有关,肾储备功能下降与PL后肾PGE2合成无显著增加有关,一定程度上与TXA2/PGI2值有关。  相似文献   

2.
宋新明  王吉甫  赵继宗 《广东医学》1999,20(11):838-840
目的 探讨IL-6,TNF-α,CRP,cortisol在围手术期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Ⅱ,Ⅲ期胃癌(A组)、低位直肠癌(B组)各3例和食管贲门癌(C组)11例,均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对照组(10例)为择期小手术。所有患者于术前1d、术后2h、术后1,6d取血,测定血浆IL-6,INF-α,CRPmcortisil含量,以及体外内毒素(LPS)刺激全血释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1)A,B,C3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使外源性 T N F, I F N 基因和内源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 M H CⅠ)分子基因表达呈现“正反馈”式放大效 应,构建在 H L A B7 启动子调控、 I R E S连接下协同表达 T N Fα和 I F N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和结果:从p G L3 B7 T N F及p I R I F中切下 B7pro T N F和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先后插入p Bluescript Sk (+ ), 构建成p B L B7 T N I R I F。回收 T N Fα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 Ad C M V Link1 中,构建成 C M V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C M V T N I R I F(+ )。回收 B7pro T N F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缺失 E1 和 E3 区及启动子的 Ad BglⅡ中, 构建成 H L A B7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B7 T N I R I F(- )。结论:此两种载体为“正反馈”式放大肿瘤免疫原性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体外循环(CPB)转流前,转流结束及术后第1 天、第3天和第7 天随机抽取26例行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外周血,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 受体(IL-2R)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 CD2(E花环形成T淋巴细胞数)及CD8(抑制细胞毒T细胞)在CPB结束时显著上升,CD3(T细胞总数)、CD4 (诱导、辅助T细胞)、CD19 (B淋巴细胞总数)在CPB开始后即下降,至术后第1 天下降至最低;血清可溶性IL-2 及淋巴细胞表面IL-2R也在CPB手术后极度下降;NK细胞活性在CPB术后第1 天迅速降至最低点。这些变化均在术后1周内逐步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CPB心脏手术能明显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在CPB术后第1天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显著下降,至术后第7天才逐步恢复至术前水平,提示术后1周内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由此导致的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对2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于化疗结束后次日应用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100μg·d-1,皮下注射,连用5~7天,最短3天,最长20天。并选择同期恶性血液病化疗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化疗后末梢血WBC>4.0×109·L-1或ANC>2.0×109·L-1;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化疗后发热并发感染的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组患者中未出现明显副作用。表明rhG-CSF有使化疗后患者末梢血WBC、特别是ANC恢复加快,减少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手术病人血清C3,C4,CRP,Fn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7例腹腔肿瘤病人术后1周术,血清C3、C4浓度无显著变化,(反应蛋白)CRP浓度升高,纤维连接蛋白Fn浓度降低;1周泊C3、C4浓度升高,CRP、Fn浓度恢复术前水平。若术后并发感染者上述变化更为明显,感染治愈合恢复;持续不恢复者预后差。说明术后上述指标,是CRP和Fu,对发现深部感染、脓毒血症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大鼠小脑颗凿神经元兴奋毒性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用Ca^2+和Na^+敏感的染料Fura-2/AM和SBFI/AM测定胞内Ca^2+和Ba^+浓度「(Ca^2+)i,(Na^+)i」,并用反向高效液相法测定胞内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结果:(1)在NMDA预处理组与非处理组,谷氨酸均迅速触发胞内Ca^2+反应高峰,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而后在N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病人手术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肠外营养组(PN组)、肠内营养组(EN组),分别给予普通静脉输液、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8d。术前及术后第1、3、6、9天以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PN组术后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CD8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EN组术后第1天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降低,但自术后第3天起即开始上升,并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第3、6、9天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PN组(P〈0.05),而CD8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和PN组(P〈0.05),术后第9天时CD4/CD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牛磺胆酸钠溶液注入大鼠胆胰管内,诱发大鼠急性胰腺炎(AP)。术后1.6、12h分别检测血浆内皮素(ET)、胰组织血流量(PBF)及灌注量(PTP)、胰组织丙二醛(MDA)和钙离子(Ca6^2+)的变化,并探讨ET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AP大鼠术后随时间延长,ET、MDA和Ca^2+含量则递增,PBF、PTP呈递减。ET与PBF、PTP呈负相关(P〈0.05)、与MDA、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原位检测DDPH[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胺基)丙烷酸盐]对缺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致猪PASMCPDGF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分6组:常氧、低氧无血清培养液组(N、H组),常氧、低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组(NECCM、HECCM组),NECCM+DDPH、HECCM+DDPH组。用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各组细胞PDGF-A和-B链杂交产物的平均光密度(OD)值。结果:HECCM组PDGF-A和-B链mRNA表达量分别是NECCM组的1.40、1.49倍(P<0.01),分别是N组的1.8倍、1.7倍(P<0.01),HECCM+DDPH组PDGF-A、-B链mRNA表达量分别为HECCM的0.73倍、0.65倍(P<0.01),与NECCM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提示DDPH在PDGF基因转录水平抑制HECCM诱导的PA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比较3种骨科手术中C-反应蛋白(CRP)与血沉(ESR)的数值变化规律,并研究其在监测骨科术后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作者选择3种骨科手术:全髋成形术(THA)、膝关节单室成形术(UKA)、腰椎间盘显微切除术(LMD),对该3类手术后的CRP及ESR进行了连续测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的CRP均升高,THA组术后第3天达到峰值(120±36)mg·L1,UKA(143±41)mg·L1及LMD组(46±27)mg·L1术后第2天达到峰值。术后21d内CRP通常降至正常,未发现CRP与麻醉方式、出血量、输血、手术时间、投药、年龄及性别有相关性。ESR大约在术后第5天升至峰值,继之出现缓慢,不规则下降,有时术后42d仍高于正常。结论在监测术后感染方面,CRP优于ESR。一旦术后感染发生,CRP会在迅速下降过程中出现再次升高或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12.
动态观察良恶性脑瘤患手术前后的外周血自然杀细胞活性,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良恶性脑瘤患分为两组,采用ABC免疫组化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的用^3H-TdR标记靶细胞杀伤释放法测定NK,LAK活性。结果;两组患术后第3天的NK活性,LAK活性的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术前,CD^+8细胞则明显高于术前,相差均非常显,术后第7天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观察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学鉴定,慢病毒载体(LV3-shTSG-6)感染下调TSG-6基因的表达;60只SD雌性大鼠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随机分4组,PBS组、BMSC组,shRNA-NC-BMSC组、TSG-6-shRNA-BMSC组;各组大鼠分别于恢复灌注后3、6、24h取血检测血清中ALT、AST、TNF-α、IL-6含量,恢复灌注后6h取中叶肝脏组织,WesternBlot检测TSG-6蛋白表达,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肝组织显微结构。【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BMSC状态稳定,增殖能力强,表达CD29及CD44,不表达CD34及CD45,慢病毒感染下调BMSC的TSG-6基因表达效率达73.99%;大鼠肝脏70%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稳定,各时间点TSG-6-shRNA-BMSC组的ALT、AST、TNF-α、IL-6含量均高于BMSC组和shRNA-NC-BMSC组(P<0.05);BMSC组和shRNA-NC-BMSC组的ALT、AST、TNF-α、IL-6含量均低于PBS组(P<0.05);TSG-6-shRNA-BMSC组的肝脏TSG-6蛋白表达低于BMSC组和shRNA-NC-BMSC组(P<0.05),PBS组未见TSG-6蛋白表达;TSG-6-shRNA-BMSC组的肝组织损伤较BMSC组和shRNA-NC-BMSC组重,与PBS组无明显区别,BMSC组和shRNA-NC-BMSC组的肝组织损伤较PBS组明显减轻。【结论】移植BMSC能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削弱了其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龙芸  孙文萍 《北京医学》1998,20(3):137-139
应用小剂量(2μg/k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于18例肺癌患者化疗中,以观察预防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其中小细胞肺癌5例,非小细胞肺癌13例,随机分成G-CSF组及对照组各9例,化疗方案为CE(卡铂-VP16)。结果G-CSF组粒细胞绝对计数(ANC)<2.0×109/L,发生例数5例,持续天数为3.6±3.5天;对照组持续天数16.8±7.1天,P<0.05。ANC最低值至恢复正常(ANC>2.0×109/L)的天数G-CSF组及对照组分别为2.6±1.3天,8.9±5.3天(P<0.05)。G-CSF组化疗后的第20天ANC均已恢复正常,ANC为(9.7±6.8)×109/L故可在第22天顺利接受第二周期化疗。对照组ANC(1.66±0.8)×109/L(P<0.01)。由此可见,小剂量G-CSF能有效地防治肺癌化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5.
观察了冠心病(CHD)、恶性实体瘤(MPT)病人和正常对照(NC)者血浆脂蛋白(a)(Lp(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结果显示,CHD组(19例)Lp(a)水平(mg/dl)为22.07±12.65,MPT组(26例)为23.28±11.80,两者均显著高于NC组(40例)的16.65±7.61(分别为P<0.05,P<0.01)。CHD组TG、TC和ApoB均高于NC组者,ApoA-I则低于NC组者。MPT组TG、TC、ApoA-I和ApoB均低于NC组者。作者结合文献分析认为,Lp(a)在CHD的发生发展以及MPT的增殖与转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52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Lp(a)、TC、TG、HDL、VLDL、LDL、ApoAI、ApoB100、FPG、FTM、C肽的变化,并与年龄相配的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NIDDM伴有血管合并症组Lp(a)水平增高,有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组分别比无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组Lp(a)值增高。有血管合并症组较无血管合并症组TG明显升高(P<0.01)。NIDDM患者ApoB100较对照组升高,且以有血管合并症组升高为著。有血管合并症组VLDL较对照组升高。相关分析表明,Lp(a)与糖脂代谢指标间无相关性。表明Lp(a)可能作为NIDDM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PAF受体拮抗剂治疗颈髓损伤的早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血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对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治疗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颈髓损伤患者分为地塞米松组和BN52021组(n=18),观察两组颈髓损伤患者PAF、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含量的变化、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发生率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状态。结果:BN52021组血液中PAF、TXB2含量、T/K值、伤后MSOF发生率较地塞米松组明显降低,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地塞米松组。结论:PAF受体拮抗剂对颈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是早期治疗脊髓损伤的潜在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硷性磷酸酶-抗硷性磷酸酶(APAAP)技术检测3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标记发现:1.急性期CD3、CD4和CD8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1岁而有喘鸣症状的患儿CD8细胞减少更明显,CD4/CD8比值升高,恢复期CD3和CD8细胞仍低于正常。2.急性期HNK-1细胞变化与年龄有正相关性,1-4岁组HNK-1细胞明显高于<1岁组,恢复期HNK-1细胞显著减少。3.TaC和IFN-r表达细胞在急性期增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恢复期TaC表达细胞下降,而IFN-r表达细胞升高更明显。T细胞表型变化提示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RSV感染发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观察放置3种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IUD)妇女置器前、后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及官腔冲洗液前列腺素(PGs)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以及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vWF)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①FICu-IUD对子宫内膜损伤较FCu-IUD及TCu1220C明显减轻。②置入FCu-IUD和TCu220C后1、3、6个月,6-keto-PGF_(1a)/TXB_2比值显著高于置器前(P<0.01或P<0.05),PGE_2/PGF_2比值升高不明显;置器后t-PA活性升高显著(P<0.01),PAI活性则无明显变化;vWF含量置器前、后无统计学差异。③放置FICu-IUD前后,以上各项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同期 FCu-IUD和 TCu220C相比,6-keto-PGF_(1a)/TXB_2比值及 t-PA活性下降有显著性意义。提示:FICu-IUD释放的吲哚美辛通过减轻Cu-IUD引起的内膜损伤和异物反应,降低Cu-IUD所致的PGI2、t-PA升高和提高TXA_2水平,是其减少子宫出血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口服华法令抗凝中出血和血栓发生的机制,实验观察了蛋白C(PC)和抗凝血酶Ⅲ(ATⅢ)在其中的变化。选择20例风湿性心脏病择期行机械“瓣膜替换”术的患者,测定其术前、术后14d血液中PC和ATⅢ的变化,与同时测定的尿纤维蛋白肽A(FPA)含量和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比较。另选20例换瓣3月~2年口服华法令抗凝的患者为随访组,对照组为10例健康志愿者。实验发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PC(4.2±1.2)g/ml和ATⅢ(128.1±23.1)%均低于对照组,FPA(74.2±7.2)ng/mgCr则高于对照组,瓣膜替换术后14d,PT值均在18~24s,ATⅢ(72.0±6.8)%和FPA(12.1±3.8)ng/mgCr较术前降低,而PC较术前无显著变化;随访组FPA(2.1±1.1)ng/mgCr和PC(3.2±0.9)g/ml比术后14d水平显著降低,而ATⅢ却高于对照组。ATⅢ和PC的变化可能是华法令抗凝中出血和血栓并发症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