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腔内超声成像(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技术,与介人心脏病治疗相结合尤在射频消融标测方面有着重要应用前景。联合二维心腔内超声(2DICE)和三维(3D)电解剖标测系统可以非常容易地重建左心室3D模型,提供左室的解剖和功能评估。ICE可以使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房颤)、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引导下,探讨起源于左心室后乳头肌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并探讨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36例左后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病例,常规采用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完成电生理标测和射频消融。统计和分析心电图和腔内电图的特征,随访12个月观察导管消融的有效性。结果:36例的体表心电图(ECG)QRS波具有相同的特征:均为右束支阻滞图形,平均时程(147±10) ms, QRS波起始段斜率较大。Ⅰ导联呈Rs型,下壁导联(Ⅱ、Ⅲ、aVF)主波以负向为主,aVR导联呈特征性的qR型,aVL导联则以正向为主。胸前导联V1~V3主波为正,而V5、V6导联可见到较深的S波。36例均成功完成标测和消融,有效消融靶点电位具有类似的特征。随访12个月无原发心律失常发作。结论:左后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具有相似体表和腔内心电图特征。应用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可以直视下明确定位,导管消融能够有效安全地终止该类室性心律失常发作。  相似文献   

3.
心腔内超声联合电解剖标测使左心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程序简化。其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使用心腔内超声观察三尖瓣峡部实时解剖学形态特征.方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连续收治的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行导管消融且使用了心腔内超声标测的患者共纳入79例,其中45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简称房颤/房扑),34例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早/室速).在导管消融术的标测过程中,使用心腔内超声留取右房三尖瓣峡...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于 1999年 12月 10~ 12日 ,在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举办了“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研讨暨演示会”。会议就人们在世纪之交的热点问题———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进行了较广泛的研讨 ,并对 2例阵发性房颤病人进行了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射频导管消融的手术演示。  会议由胡大一教授主持。杨新春医师就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现状与进展 ,商丽华医师就心腔内超声在心律失常诊治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中心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心室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电生理特征和导管消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31例左心室乳头肌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术中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联合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经三维心腔内超声证实有效靶点位于左前或者左后乳头肌,完成三维解剖重建、起搏标测和激动标测。分析乳头肌的解剖结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腔内靶点图特点和消融技巧等。结果心腔内超声提示22例(71.0%)患者最早起源点位于乳头肌中段,6例(19.4%)起源于基底部,3例(9.7%)起源于近腱索处。标测到的最早激动点平均领先体表QRS波(28±11)ms,15例(48.4%)患者可记录到高频或碎裂电位。起搏信号到心室波距离SV间期在腱索段最长(52.0±8.5)ms,中段其次(32.5±5.7)ms,基底部最短(13.1±4.1)ms。31例(100%)患者均成功消融,贴靠压力5~15 g。随访15(14,17)个月,3例(9.7%)患者出现复发,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左心室各组乳头肌之间的传导相互绝缘,起博标测初步定位,激动标测精确定位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心腔内超声指导下贴靠稳定,有助于达到消融终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Soundstar三维心腔内超声导管和Carto三维标测系统重建解剖模型,结合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激动标测进行精准消融。方法 17例室早/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年龄(49.53±12.79)岁。按照本中心总结的操作流程使用Soundstar三维心腔内超声导管进行三维重建心室及邻近结构的解剖模型,之后使用Tc或ST消融导管进行点对点激动标测,在心腔内超声直视下消融。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 17例均即刻消融成功,消融靶点:2例主动脉窦、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连接部、4例左室乳头肌、3例左前/后分支、3例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窦瓣上、1例右室流出道前下、2例右室乳头肌、1例His束旁。其中1例于随访期间复发;另1例消融术后出现外周血肿后逐渐吸收,无其他不良并发症。结论对于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按照一定流程使用Soundstar心腔内超声导管,可以实时显示解剖结构与导管位置,有助于提高消融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1例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于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完成冷冻球囊消融及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手术。心腔内超声的应用贯穿整个手术过程,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望对临床上的类似病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治疗的问世和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是近年来心律失常治疗学上的最重要进展之一。目前射频消融治疗已在房室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射频消融的疗效、减少操作时间 ,是当前射频消融治疗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心腔内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超声心动图检查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优点是 :(1 )离所测目标距离近 ,所使用超声频率高 ,故图象非常清晰。 (2 )不受超声窗的限制 ,超声探头与所测目标之间无肋骨、肺组织、肌肉等阻隔。近年来一些心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腔内三维超声辅助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伴造影剂不相容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16例心房颤动伴造影剂不相容的患者。患者均未行左心房、肺静脉CT和造影,在心腔内三维超声辅助下建立左心房及肺静脉三维模型,并指导穿刺房间隔和消融导管在心脏内的操作。结果:15例患者顺利完成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平均手术时间(96.0±14.3)min,透视时间(6.1±1.2)min,X线透视剂量(115.8±49.3)mGy,未发生心脏压塞、脑栓塞、左心房-食道瘘、肺静脉狭窄及动脉瘤等并发症及死亡。1年随访结果显示,9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7例,持续性心房颤动2例。结论:对于心房颤动伴造影剂不相容的患者,心腔内三维超声可以替代经食道超声心动图,避免左心房造影及增强CT检查;心腔内三维超声不延长手术时间,显著减少X线曝光时间及剂量,可避免穿刺房间隔的并发症,提高穿刺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X线是传统介入电生理检查与导管消融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长期的射线暴露危害以及射线防护设施佩戴造成的骨骼运动系统损害都不容忽视。另外,孕妇、幼儿以及射线敏感等特殊患者的存在也提倡不依赖射线的介入环境。近年来,随着压力感知导管、心腔内超声等新器械的问世以及三维电解剖系统演进、相关技术的深度挖掘,基于极低/无射线导管消融技术/策略以及其安全性的探索与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量的临床研究充分证实了"无射线"导管消融技术/策略处理绝大多数心律失常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新器械、新技术及新理念必将助推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步入"无射线"时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 (房颤 )中面临的问题 ,评价心腔内超声在术中的价值。方法 比较 5例分别经X线指引及心腔内超声指引下射频消融局灶性房颤的治疗结果、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 ,研究术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解决方法。结果  (1) 5例病人即刻成功 3例 ;其中 1例于 2 4小时后复发。未成功的 2例中 ,1例经 3个月的随访无房颤发作 ;(2 )心脏内超声指导操作 ,与X线指导相比 ,手术时间短 ,X线曝光量少 ,可清楚显示房间隔、肺静脉的切面 ,有助于准确进行房间隔穿刺及调整导管的定位及消融 ;(3)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很难诱发房颤 ,判断与房颤相关的房早以及消融的终点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4 ) 1例单纯经心腔内超声指引下行房间隔穿刺 ,在送入鞘管后出现心包填塞。心腔内超声结合X线影像技术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颤是一个有希望的治疗手段。超声指导导管操作及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但仍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需进一步解决。目前 ,应注意掌握适应证 ,以保证操作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简易法心腔内超声指导下零射线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120例,其中60例按常规方法行射频消融术(对照组);另外60例应用简易法心腔内超声指导下零射线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试验组)。比较两组冠状静脉窦电极放置时间、房间隔穿刺时间、左房建模时间、预处理总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房间隔穿刺所用时间较对照组略延长(P0.001),但左心房三维建模时间缩短(P0.001),两组预处理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X线曝光时间为0。对照组行房间隔穿刺时有1例穿入心包,两组在射频消融中各有1例心包积液。结论简易法心腔内超声指导下零射线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可实现零射线,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急诊心律失常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其处理需要兼顾心律失常本身,并考虑基础疾病以及诱发因素,处理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系。药物治疗进展表现为一些新药的问世:维纳卡兰、尼非卡兰、决奈达隆、依布利特、吡西卡尼、伊伐布雷定,各有应用指证。非药物治疗进展包括完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经皮置入式血管内除颤器、腔内无导线起搏器,以及心外膜消融、3-Tesla实时磁共振成像指导下电解剖标测和消融。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是心血管领域热门课题,传统的X线影像下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尽管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心腔内超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克服了放射影像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的不足,拓展了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入心静脉口环状超声消融动物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观察入心静脉口环状超声消融对心电传导及影像学的影响 ,探讨超声消融在治疗局灶源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中的临床价值。选用健康成年杂种犬 7只 ,用特制的超声球囊导管和温控大头导管在S1S1快速刺激下分别环状消融肺静脉口和上、下腔静脉口。超声消融时预设温度 60℃、功率 2 0W、脉宽 15ms,3 0 %输出方式 ;若放电 10s后温度达不到 5 0℃ ,则加大功率、脉宽或输出方式 ,直至达到有效消融温度 ( 5 5℃以上并持续 3 0s以上 ) ;观察消融前后心电传导的变化及管腔形态的变化。结果 :共超声消融入心静脉口 10个 ,除一个上腔静脉口因管腔直径过大只在放电时引起一过性电隔离外 ,其余 9个超声消融后都可造成持久的电隔离 ,且未见急性狭窄 ;而 7个射频消融的入心静脉口无一例形成持久的电隔离 ,且有 4例发生急性狭窄。结论 :超声消融更易在入心静脉口形成完全、持久的电隔离 ,很少导致管腔狭窄 ,且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 ,优于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17.
超声心动图技术发展迅速,热点甚多,本文拟就如何进一步发掘M型超声的潜力、深化心肌灌注声学造影研究、心脏介入超声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心肌组织动态超声显示新技术、心腔内超声成像的应用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运用导管消融的方法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术前运用心电图、心脏超声、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辅助检查手段和起搏标测、激动标测、基质标测、电压标测和起搏拖带等标测方法,对判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起源点位置和制定合理的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策略具有很大的帮助。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成功率高、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目前已成为一线治疗。而对于疤痕介导性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只是药物治疗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辅助手段。目前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终点和对患者的临床长期受益,还需要进行前瞻性、随机的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心室前乳头肌起源的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消融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0例左心室前乳头肌起源的PVC/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联合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术中经三维超声证实有效靶点位于左心室前乳头肌,完成电生理标测和消融。分析该部位起源的PVC/VT的心电图特征、腔内靶点图特点、解剖结构等消融特点。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消融,随访12个月1例复发,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靶点分别位于乳头肌近腱索处1例、中段4例及基底部5例;7例位于间隔前乳头肌,3例位于游离壁乳头肌;1例穿刺右侧股动脉,9例经右侧股静脉入径,穿刺房间隔顺行法消融成功。早搏QRS波时限(152.80±11.72)ms,其中6例患者在PVC/VT时靶点处可记录到提前的高频电位。结论左心室前乳头肌起源PVC/VT心电图有别于左前分支起源PVC/VT的特征,经房间隔穿刺途径容易到达靶点位置,应用三维超声可准确定位左心室前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在射频消融阵发生心房颤动(房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阵发性房颤患,根据电生理检查中房性早搏起源的初步定位,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穿刺房间隔,将大头导管送至左房肺静脉进行标测,寻找房性早搏时记录到最提前出现的局部电位或峰电位处,用温度控制(60℃)导管,输出功率20W,进行导管射频消融。结果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9例患穿刺房间隔。12例患共21个靶点中,位于左上肺静脉8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