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T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290例合并TR的NVAF患者,87例NVAF合并重度TR患者为重度TR组,男性35例,平均年龄(73.5±9.0)岁;203例NVAF合并轻-中度TR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114例,平均年龄(66.2±10.9)岁。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重度TR的危险因素。结果:290例NVAF患者中,30.0%合并重度TR,41.0%合并中度TR,29.0%合并轻度TR。与对照组相比,重度TR组年龄大[(73.5±9.0)岁vs(.66.2±10.9)岁]、心房颤动病程长[4.5(2.0,10.0)年vs.3.0(2.0,7.0)年]、心功能差、持续性心房颤动(96.6%vs.73.4%)及女性(59.8%vs.43.8%)比例高,同时心房扩大、肺动脉压升高及二尖瓣反流更明显(P均<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重度TR与年龄(OR=1.060,95%CI:1.020~1.102)、女性(OR=4.727,95%CI:1.977~11.306)、持续性心房颤动(OR=6.873,95%CI:1.419~33.297)、右心房左右径(OR=1.202,95%CI:1.117~1.293)相关(P均<0.05)。右心房左右径≥45.5 mm可预测重度TR,诊断敏感度为0.712,特异度为0.697;ROC曲线下面积为0.763(95%CI:0.696~0.831,P<0.001)。结论:NVAF合并重度TR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女性、持续性心房颤动、右心房左右径扩大。  相似文献   
2.
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紧急临时起搏3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 33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紧急临时起搏的成功率 ,在无X线透视下将起搏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盲插至右心室。多数病人( 2 9/33)一次性获得成功 ,少数 ( 3/33)进入左颈内静脉 ,1例失败。在无X线透视下经左锁骨下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至右心室起搏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调脂及抗炎作用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探讨40 mg/d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调脂及抗炎作用。方法将9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试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用药后4、12、24周检测两组患者血脂、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对比两组调脂及抗炎作用差异。结果①用药后12周,试验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用药后24周,试验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②用药后12周,试验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用药后24周,试验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③降脂强度与病人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下降趋势呈线性正相关。④随访期内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安全可靠。②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可显著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脂达标率。③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炎症因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具有更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介入手术后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探讨介入术后D-二聚体(DD)变化及其起对血栓性疾病的预测意义。892例行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第1,2,3天定量测定DD,对DD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1000μg/L)者则在第7,14天再监测DD。结果:①患者术后3天DD较术前明显升高(496.32±28.15μg/Lvs310.28±26.87μg/L,P<0.01);②各组患者术后1,2,3天DD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1天的增幅最大,术后3天的增幅较小;③有128例患者DD显著升高(≥1000μg/L),其中8例为持续性升高,第7,14天分别为3526.38±1045.45μg/L和3376.75±1015.31μg/L,2例为冠状动脉支架内急性闭塞,5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肺栓塞。结论:心血管介入可导致患者血液中DD升高,多为一过性,持续性增高往往提示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心脏起搏器导线相关三尖瓣返流(TR)的状况。方法 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内科行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统计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数据。通过心脏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术后TR程度定义加重2级及以上为TR进展。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R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 1 007例患者通过纳排标准后共入选553例患者。其中,男性279例,女性274例,年龄(64.7±15.1)岁。随访中位数316天,346例(62.6%)TR无变化,45例(8.1%)TR得到改善,140例(25.3%)TR加重一级,22例(4%)TR加重二级。与TR无进展组(n=531)相比,TR进展组(n=22)心房颤动占比、心力衰竭占比更高,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径更大,左室射血分数更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有心房颤动,术后TR进展占比更高[OR 4.28 (1.6~11.42),P=0.004]。结论 心脏起搏器术后TR进展发生率较低,术前患有心房颤动是TR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实践中 ,病人以不明原因的窦性心动过速就诊并不少见。心脏科医生常常考虑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不适当性窦性心动过速。这两种窦性心动过速与体位的关系不明确。 80年代有人提出了与体位有明确关系的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posturalorthostatictachycardiasyndrome ,POTS)的概念[1] 。随着倾斜试验 (tilttabletest,TTT)的广泛开展 ,对POTS有了客观评价方法 ,对其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对其概念、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作简要综述。1 概念早在 1944年 ,…  相似文献   
7.
动态心电图对房颤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适的心房颤动 (AF)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AVB)的诊断标准。 方法 记录 6 7例AF病人的 2 4小时心电图。 结果  (1) 5 8例病人发生 >1 5秒的长R -R间歇 ,平均最长R -R为 2 30秒± 0 5 3秒 ,多数发生在夜间 (占 84 91% ) ;(2 )平均心室率为 80 95次 分± 15 17次 分 ,发生长间歇病人的平均心室率为76 2 5次 分± 5 32次 分 ;(3) 10例转复为窦性心律 ,无一例存在Ⅱ°AVB ,仅 1例P -R延长至 0 2 2秒 ;(4)分别以长间歇≥ 1 5秒、平均心室率≤ 6 0次 分、逸搏占总心跳百分比≥ 0 1%作为诊断标准 ,其诊断阳性率分别为 86 75 %、2 99%、2 98%。 结论 AF时发生 1 5秒以上的长间歇很常见 ,单以长间歇≥ 1 5秒诊断AF合并Ⅱ°AVB易造成误诊 ,应结合平均心室率、逸搏占总心跳百分比等其它指标  相似文献   
8.
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紧急临时起博33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观察33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紧急时起博的成功率,在无X线透视下将起博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盲插至右心室。多数病人(29/33)一次生获得成功,少数(3/33)进入左颈内静脉,1例失效。在无X线透视上经左锁骨下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至右心室起博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174例预激综合征患者中13例(7.5%)具有多旁路(29条)。29条旁路中21条由基础电生理检查证实,8条在阻断其它旁路后显现。4例在双侧,9例在单侧消融。平均放电32±14次后将27条(93.1%)旁路阻断。多旁路与单旁路消融成功率相似(93.1%VS94.0%,P>0.05);但放电次数多(32±14VS14±11,P<0.05),消融时程长(3.6±0.8hVS2.1±0.9h,P<0.01);多旁路组复发率高(7.6%VS1.9%,P<0.01).本研究证实射频消融是根治多旁路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心脏临时起搏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心脏临时起搏在急诊抢救92例心跳骤停病例中的应用,探讨心内膜下与经皮胸壁起搏在心跳骤停抢救中的价值,并与同期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临时起搏与抢救成功率的关系。方法:心内膜下临时起搏组:经静脉系统将起搏电极送入心腔内,进行心内膜下起搏,以恢复心跳;经胸壁起搏组:将两电极分别置于胸背部进行起搏,而使心跳恢复;对照组除不进行临时起搏外,其他抢救措施与试验组相同。结果:心内膜下临时起搏组在成功起搏率、CRP抢救成功率与另外两组问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其他心肺复苏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临时起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但经皮胸壁引起搏成功率不高、副作用较大,不能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