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对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的临床特征、术中射频消融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7例结肠癌和2例直肠癌均有梗阻症状而行手术切除,其中4例CEA异常升高,最高124μg/L,每例肝内转移病灶2~4个,总共23个,平均2.6个;最大径1.0~4.2 cm,平均3.1 cm.结直肠肿瘤切除后,对肝脏每个肿瘤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治疗结束后可触摸到肿瘤及周边肝组织凝固变硬,超声下见肿瘤局部组织呈不均匀回声,形态不规则.随访24~58个月,治疗部位肿瘤固化坏死,体积缩小,无复发,CEA明显下降,9例全部有效.结论: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确切而满意,对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难治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化疗无效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肝转移瘤微波消融治疗,微波频率2 450 MHz,输出功率20 ~ 80 W,持续时间5~ 30 min.治疗后3个月复查肝脏增强CT或MRI,评价肝转移瘤的疗效.结果:共治疗51次,治疗肿瘤数目46个.21例患者肝脏肿瘤的最大长径总和减少,其中4例患者肿瘤消失,13例患者肿瘤的最大长径总和减少30%以上,有效率(CR+ PR)为65.4%,疾病控制率(CR+ PR+ SD)为80.8%,CT或MRI表现为病灶密度减低或出现气化灶.微波消融后1、2、3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3.1%(19例)、53.8%(14例)、26.9%(7例),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难治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引导和监控下行肝转移瘤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并观察其近期治疗效果及探讨射频消融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不宜手术、放疗、化疗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肝转移瘤14例(31个病灶)行超声引导和监控下射频治疗.原发肿瘤均来自消化道.本组肿瘤最大径范围1.7-4.3c...  相似文献   

4.
术中超声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IOUS)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超声引导下对269例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或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并将术前常规超声、增强CT及术中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69例肝癌患者中因肿瘤累及肝内大血管行姑息性手术切除或放弃手术治疗17例;余252例(368个肝癌病灶,104个直径1.5cm,264个直径≥1.5cm)术前常规超声显示肝癌病灶304个(82.6%)、增强CT显示肝癌病灶329个(89.4%)、术中超声显示肝癌病灶357个(97.0%,直径1.5cm肝癌小病灶95个);术中超声对肝癌病灶的显示率高于术前常规超声及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超声诊断直径1.5cm肝脏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1%、67.9%及82.1%。(2)术中超声引导下完成肝切除手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15例(17个病灶);肝切除手术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2例(2个病灶),48例经术中超声检查改变了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结论术中超声对肝癌病灶(尤其直径1.5cm小病灶)显示率高,在肝癌切除术或射频、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治疗中可引导临床医师精确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肝脏转移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组47例肝转移瘤患者,其中结肠癌17例,直肠癌12例,胃癌9例,鼻咽癌5例,卵巢癌3例;胆囊癌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在多层螺旋CT导引下肝转移瘤病灶进行射频治疗,术中观察射频后瘤体CT值及邻近组织情况,术后CT复查了解肿瘤变化.结果:(1)多层螺旋CT引导对于86个病灶给予准确定位及穿刺引导;直观观察消融情况.(2)射频治疗后瘤体内CT值减低,部分瘤灶内见气化灶.(3)复查CT表现为瘤体缩小,增强扫描为无强化略低密度影.(4)术后3个月复查CT示,显效者69个病灶,有效者12个病灶,总有效率94.18%;无效者5个病灶.随访6 ~12个月,14个病灶出现局部复发(16.28%),7例出现肝内新发转移灶;1年生存率91.45%.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准确定位、引导肝转移瘤的射频消融治疗,评估病灶是否完全破坏;术后复查能够准确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价值。方法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均行肝脏三期CT和MRI检查,共56个病灶。对21个直径〉3cm的肝内病灶行外科手术切除,35个直径〈3cm的肝内病灶使用术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以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病灶是否消融。结果射频消融肿瘤的平均时间较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的时间短。术后1个月肝脏三期CT/MRI复查显示35个病灶完全消融。在射频消融术中除治疗初期消融的5个病灶出现针眼出血外,余未见邻近组织损伤、胆漏等严重并发症,未出现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外科手术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多发性肝癌是一种方便、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肾肿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肾肿瘤患者(22个病灶),其中肾癌1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1例.肿瘤直径1.0~3.8 cm.治疗时在超声引导下将水冷式微波天线植入肿瘤内,瘤周放置测温针实时监测温度,肿瘤直径小于2 cm者使用一根微波天线,肿瘤直径大于2 cm者使用2根微波天线.微波消融后3 d内行超声造影观察有无残存肿瘤,造影无肿瘤残存者治疗后1、3、6个月,随后每6个月行增强CT/MR或超声造影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 20例病灶在一次消融后完全坏死,2例病灶在二次消融后完全坏死,微波消融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期内未发生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肾肿瘤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是治疗局限性肾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且极易发生肝转移。手术切除是目前为止治疗的最佳方案,但要严格掌握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结直肠癌患者出现肝转移时,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国际上主要采取的非手术疗法有:新辅助化疗、转化性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作为微创治疗的方法之一,为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肝脏肿瘤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射频消融能使肿瘤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近年来,作为肝脏转移瘤的微创治疗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超声引导下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射频消融治疗基本原理、治疗方法及疗效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超声造影对肝肿瘤射频消融(RFA)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细胞肝癌(HCC)患者12例23个病灶、肝转移瘤1例2个病灶为观察对象.全部病灶RFA治疗后即刻至2个月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评价疗效,并与彩超和增强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FA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19个消融灶各期均无异常增强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4个消融灶边缘局部有早期增强判断有肿瘤残存;2个可疑残存肿瘤.经CT、穿刺活检及12个月以上随访,证实超声造影正确诊断23个病灶(23/25),与增强CT检查结果相近.超声造影发现新生病灶23个,其中2例有9个直径为<1 cm的病灶,同期CT未能显示.结论超声造影是评价RFA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且能明确肿瘤残存部位引导补充治疗,并有助于发现微小新生病灶.  相似文献   

11.
乔正荣  何益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5):1588-1589,1592
目的探讨粒子植入联合热疗、化疗等微创综合治疗恶性实体瘤的疗效。方法对25例(35个病灶)恶性肿瘤采用CT、B超定位和术中碘125粒子植入联合热疗、化疗、射频消融和免疫治疗同步综合治疗实体肿瘤,治疗后1~3个月复查CT随访。结果 25例35个病灶,完全缓解7个,部分缓解11个,稳定11个,进展6个,总有效率51.4%(18/35);总局控率82.9%(29/35);35个病灶治疗前瘤体直径平均为(5.77±2.48)cm,治疗后明显缩小为(3.64±2.89)cm(t=2.68,P0.05)。结论粒子植入联合热疗等微创综合治疗中晚期和复发恶性实体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与CT增强检查对比,评价普美显增强MRI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显示能力及其对化疗后引起的脂肪肝肝功能的评估潜能。方法 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化疗后患者,术前分别行普美显增强MRI及CT增强扫描,以病灶显示质量指数、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为指标进行评价,重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性;并以正常肝实质背景肝胆特异期T1信号值作对比,测定化疗后肝胆特异期T1信号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共57个病灶。普美显增强MRI检查检出病灶60个,肝胆特异期皆呈低信号。CT增强检查检出病灶40个,门脉期皆呈低密度。普美显增强MRI及CT增强对于肝转移灶的病灶显示质量指数,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8分、95%、95%、100%、95%及62分、63.2%、63.2%、36.8%、63.2%,普美显增强MRI均优于CT增强;化疗后脂肪肝患者肝胆特异期肝实质平均T1信号值236.9±23.45 ms,正常对照组肝胆特异期肝实质平均T1信号值371.9±48.69 ms,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普美显增强MRI较CT增强检查能更好的显示及诊断结直肠癌的肝转移灶,并具有一定评估肝实质背景肝功能的潜能,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及延长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超声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不能耐受开腹手术的肝癌患者,常规超声均无法经皮定位病灶,行经皮射频消融术时术中均在腹腔镜超声下引导穿刺,并动态观察手术进程.结果 31例肝癌患者均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完成经皮射频消融术.其中7例为术前CT或MRI发现而常规超声无法扫查的膈顶部病灶,3例为术前未发现小病灶,1例排除术前MRI诊断的假阳性病灶.31例肝癌患者腹腔镜手术顺利,无术中死亡,术后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5例出现一过性发热,4例出现恶心,3例出现轻微腹痛.术后随访6个月内无1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超声可检出术前影像学检查遗漏的肝癌小病灶、定位常规超声盲区处肝癌病灶并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术.腹腔镜超声可以辅助完成不能耐受开腹手术、常规经皮超声又无法定位治疗的肝癌患者的经皮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9例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9例患者共13个肿瘤均成功进行了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肿瘤直径0.7~4.2 cm,平均(2.4±1.1)cm.腹腔镜超声发现2个术前影像学未显示的病灶.3例患者同时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粘连松解术以及腹壁转移灶切除术.术中无患者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增强CT显示12个病灶完全坏死.1例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8例患者存活.结论 腹腔镜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肝细胞癌治疗方法,腹腔镜超声在此过程中可准确地发现术前影像学漏诊的病灶.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癌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肾移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8例,采用B超引导下肿瘤病灶射频消融术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观察联合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结果 4例单病灶者经1次射频消融+2次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后,3例存活,4-8a无复发,1例1a后复发,经再次治疗后存活,6a未复发;4例多病灶患者经2~3次射频消融并3~5次化疗栓塞,2-4a死于肝功能衰竭;8例均未发现肝外转移病灶。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肾移植术后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肾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RFA)结合放化疗(χ2=5.368,P=0.021)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转移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非小细胞肺癌、肺转移癌及复发性肺癌患者(RFA结合放化疗49例,单纯放化疗47例)。评价分析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年生存率、肿瘤复发率及总生存率等临床资料。结果 RFA结合放化疗组术后7d内,18例气胸(36.73%,胸腔穿刺5例),1例痰中带血(2.04%),胸腔积液3例(6.12%,胸腔穿刺1例)和肺炎发热3例(6.12%)。术后7d行放化疗,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91%和80.85%(χ2=5.368,P=0.021),复发率分别为4.08%和16.32%(χ2=4.304,P=0.038),肿瘤直径3cm与3cm的患者肿瘤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8.527,P0.01)。结论 RFA结合放化疗治疗肺部肿瘤其安全性和和耐受性都良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粒子治疗恶性肿瘤腹腔内种植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系统),通过CT引导对12例患者共47个腹腔种植灶穿刺植入^125I粒子,术后2个月复查CT,回顾性分析临床症状及肿瘤大小变化、生活质量(QOL)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7个病灶均成功植入粒子,每个病灶植入10~60粒.术后2个月复查:肿瘤直径(1.5±0.9)较术前(5.1±2.3 cm)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12例病例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8例,无变化(Nc)1例,无进展(PD)病例.总有效率(CR+PR)91.7%.腹痛症状缓解率为83.3%,术后2个月QOL评分分别为(56.3±3.8)分较术前(42.2±5.7)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恶性肿瘤腹腔内种植是一种短期内较为有效、安全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对恶性肿瘤肝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反向脉冲谐波造影成像技术,对73例已确诊为恶性肿瘤并疑有肝转移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与常规超声及增强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超声在67例患者中检出176个转移灶,6例未显示病灶的患者超声造影后检出肝内转移灶,46例患者(63、0%)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多检出119个转移灶(P〈0、01),89、9%的新检出病灶〈2cm,最小者0.3cm。13例患者超声造影较增强CT多检出44个亚厘米转移灶(P〈0.01),2例患者增强CT较超声造影多检出3个转移灶。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明显提高恶性肿瘤肝内小转移灶的检出能力,对亚厘米转移灶的检出优于增强CT,超声造影对恶性肿瘤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PECT/螺旋CT融合显像鉴别诊断颅骨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扫描(WBS)显示颅骨放射性浓聚的21个病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由两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生独立阅片。患者同期接受MRI和/或CT检查,各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两周,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平均随访约9个月,随访结果主要根据随后的影像学检查(MRI、CT或随后的骨扫描)及临床信息。结果:根据同期影像及随访检查共10个病灶诊断为恶性病变,11个病灶诊断为良性病变。SPECT/CT融合显像检出全部10个恶性病灶及8个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5.71%。1个病灶在SPECT/CT融合显像中诊断为恶性,而同期MRI及随访检查显示良性病变。另有两个病灶在SPECT/CT中难以确定其性质,同期影像及随访检查亦显示为良性。SPECT/CT融合显像在肯定性诊断为良、恶性病灶中诊断颅骨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88.89%、90.91%、100.00%。结论:SPECT/螺旋CT融合显像对鉴别诊断颅骨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