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重症医学是既与其它学科关系密切又有自己独特理论体系的一门朝阳学科,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加强重症医学教育,培养合格的重症医学专科人才是现代医学教育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本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的需要,是学科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医学院校在临床医学教育阶段应该注重对医学生进行重症医学兴趣的培养,加强重症医学科临床基地建设,注重临床技能的训练以及知识的更新,培养学生整体看待疾病和患者的观念,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要注重传授循证思维,使学生在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学习过程q-掌握学会循证专业评价的知识,达到寻找最佳性的循证原则,同时注重培养医学生从实习阶段具备科研意识、创新精神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2.
关于重症医学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医学是既与其它学科关系密切又有自己独特理论体系的一门朝阳学科,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加强重症医学教育,培养合格的重症医学专科人才是现代医学教育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本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的需要,是学科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医学院校在临床医学教育阶段应该注重对医学生进行重症医学兴趣的培养,加强重症医学科临床基地建设,注重临床技能的训练以及知识的更新,培养学生整体看待疾病和患者的观念,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要注重传授循证思维,使学生在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会循证专业评价的知识,达到寻找最佳性的循证原则,同时注重培养医学生从实习阶段具备科研意识、创新精神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3.
在中医药院校构建一流中医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中医人才的背景下,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要求下,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从立德树人、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临床教学改革、学风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综合评价体系、教育教学保障等方面入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医教协同,提升中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香港本科医学教育处于国际一流的地位.香港本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临床知识与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教学采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模式.借鉴香港本科医学的PBL教学、课程设置和医学人文教育,内地本科医学教育应加强临床知识与理论知识的联系,强调医学人文教育,并在医学教育中采用PBL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赵睿  刘峰  朱坤  丁楠楠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8):1382-1385
  目的  对本科教育阶段《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建设进行需求研究,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全科医学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5所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全科相关专业带头人以及承担《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师进行关键事件访谈;同时选取已经完成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临床专业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被访谈的26名专家认为本科教育阶段《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课程管理队伍不健全,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评估方式较传统;对3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83人(61.00%)认为有必要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这门课程,173人(57.67%)对《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感兴趣,仅116人(38.67%)对该课程目前的教学方式满意,有148人(49.33%)更倾向于讲授+案例分析授课方式,234人(78.00%)认为该课程的社区实践内容安排合理,有157人(52.33%)对目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满意,仅有161人(53.67%)认为通过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增加认知和转变观念。  结论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学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创新以社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融合的教学设计,构建多元动态的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将全科医学理念融入本科教育阶段的课程建设中,为全科医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地市级医院中,应加快重症医学科建设,避免低水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的重复建设。将分散设置的专科ICU整合在重症医学科下面,实行统一管理,理顺从属关系,规范重症患者的管理秩序,保证重症患者的基本利益,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在重症医学科内,分组设置亚专科,完善重症医学的学科体系建设,这将构成重症医学专业化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培养七年制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许多高等医学院校都开办了七年制医学教育,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进行了改革。其目的是要贯彻落实“七年一贯,本硕通融,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我校从2000年招收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班以来,在教学方面积累了几点经验,与各位同仁共勉。1优化课程结构众所周知,临床医学七年制课程设置单一、老化,自然科学课程太多,而人文社科方面课程相对太少,学生大部分时间用在应付背书和考试上,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相对较差,不利于提高七年制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应加大人文学科和现代医学理念的课程,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临床技能的专业人才,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医德修养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才能有效提高临床七年制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七年制学位课程整体结构,将研究生学位课程融入本科教学中。学位课程对研究生而言,有些是在本科学过的内容,象卫生统计学、计算机、免疫学等都是在本科学习的课程,对七年制学生难免觉得重复,应该适当增加文献检索、科研方法与医学论文撰写、循证医学等方面的课程。避免不必要的重...  相似文献   

8.
重症医学临床实习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结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实习生临床技能及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加强组织纪律以及采取人性化管理,全面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英国本科医学教育课程分为临床前阶段和临床阶段两个部分,鼓励医学生攻读第二学位并注重个性化培养。在对课程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按照器官系统或人体生理功能进行授课,开始重视健康促进的教学。借鉴英国经验,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本科医学教育阶段规范性文件的制订与监督执行,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以促进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的衔接与融合,注重医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医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进一步完善制度以提高临床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盛本大学在护理学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中,高度重视通识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国内护理学教育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国内护理学教育应贯彻人文关怀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中有关基础医学教育教学要求的内涵和意义,提出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优化基础医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科研五个方面的改革思路.以期保证临床医学专业通过认证,培养国际化实用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学历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本科教育(英语授课)应按照医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趋同培养,同时也应考虑留学生毕业后需参加本国或第三国职业医生资格认证。南京医科大学的教学实践证明:组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较高专业外语水平的教学团队,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教育体系,已成为留学生教育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陈亚飞  邓丽  邢蓓蓓  肖归  张秀英 《吉林医学》2013,(31):6564-6565
目的:随着社会模式和护理模式的改变培养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能力和素质。方法:通过制定培养方案完成高质量的护理教育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并应用评判性思维能力作为评价护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结果:通过改变课程设置(课程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人文渗透)和实践(社区实践、临床实习)两个方面的培养方案改革效果已经在护理本科生的教学和实习中逐步体现,对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结论:为了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护理院校积极调整培养方案,以期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沉浸型”双语教学对教学质量及学生英文水平的影响.方法 在诊断学实验课中,将重庆医科大学200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94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名学生.实验组实施“沉浸型”双语教学,对照组实施中文教学.比较2组学生的相关英文考试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英文考站成绩和专业英语课程成绩比对照组学生高,2组学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率较对照组学生高,且对专业英语课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2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诊断学实验课开展双语教学是可行的,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值得进一步探索与推进.  相似文献   

15.
危重症医学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重症医学是通过充分而合理运用先进的医学理论与技术为危重病人提供有效生命支持和医疗照顾从而提高病人生存率的学科。医学生应掌握救治危重病人的基本技术。虽然危重症医学教育非常重要,但我国目前还没有正规的危重症医学培训教材和课程以供医学生学习和掌握临床抢救的基本技能。本文从临床教学现状和需求出发,探讨适合我国医学生危重症医学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学生对通识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现况,分析地方医学院校综合性通识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为通识课程设置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某地方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的57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对象基本情况、对现有通识课程的认知与满意程度、对通识课程的需求、现阶段通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意见和建议四大方面,共设计题目54道。调查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相对数(率和百分比)表示,通过秩和检验分析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满意度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显示医学生对现阶段通识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不高,仅有219人(38%)对现有通识课程设置比较满意;认为没有感觉、开不开设无所谓的学生有256人(45%);认为不满意的学生有100人(17%)。此外,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通识课程开设的满意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98),但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医学院校通识课程的设置不能盲目追求广而全,应从打造核心课程体系、灵活授课方式、改革教学方法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通识课程授课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学PBL教学模式对不同人格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否有促进作用.采用改良式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调查问卷(CTDI-CV)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临床医学见习组进行了为期一学期(18周)的跟踪比较研究,并统计分析.结果: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在PBL实施后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P<0.05),而且这种差异与学生的人格特征有交互作用.结论: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作为现代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以研究生教育及5C培训等继续教育为主的重症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缓解我国各级医院ICU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及医学新技术不断涌现、医学院校专业设置亟需进一步优化的新形势,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中可考虑增设重症医学专业方向。皖南医学院麻醉学院作为“国家级麻醉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相应政策号召,以发挥专业学科优势为基础、创新教学模式为核心、加强临床实践培训为手段,克服师资力量薄弱、病例资料库不全等不利因素,规划构建2+1+2课程体系的创新学制,引入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案例教学等改革措施,积极探索重症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引入是教学改革的需要。重庆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把PBL教学贯穿到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全过程,通过构建适合生理学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