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LFHD、HFHD及HDF三种血液净化方法对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5例MHD患者根据血液净化方法分为三组: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组42例、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41例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42例。观察各组患者的CRP、IL-6、IL-8及TNF-α水平。结果 LFHD组患者透析前、首次透析后及透析6个月后的CRP、IL-6、IL-8及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HFHD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CRP、IL-6、IL-8及TNF-α水平较透析前显著下降(P〈0.01);HDF组首次透析后及透析6个月后CRP、IL-6、IL-8及TNF-α水平较透析前显著下降(P〈0.01);HDF组透析6个月后CRP、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HFHD组(P〈0.01)。结论 HDF治疗及长期的HFHD治疗均能有效的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且HDF治疗的效果好于HFHD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MHD患者54例,随机分为LFHD组18例、HFHD组18例和HDF组18例,监测治疗前后AGE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MHD患者透析前AGEs、CRP、IL-6及TNF-α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LFHD组单次和透析8个月后均不能降低AGEs、CRP、IL-6、TNF-α(P>0.05);HFHD组单次透析后AGEs明显下降(P<0.05),CRP、IL-6及TNF-α下降不明显(P>0.05),透析8个月后,AGEs有下降趋势(P>0.05),CRP、IL-6及TNF-α明显下降(P<0.05);HDF组单次和透析8个月后AGEs、CRP、IL-6、TNF-α明显下降(P<0.05);透析8个月后,HDF和HFHD组AGEs、CRP、IL-6、TNF-α水平低于LFHD组同期水平(P<0.05),HDF组AGEs、CRP、IL-6、TNF-α水平低于HFHD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AGEs潴留和微炎性反应状态,HDF和HFHD对降低MHD患者AGEs水平、改善微炎性反应状态有重要的意义,HDF可能优于HFHD。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MHD患者54例,随机分为LFHD组、HFHD组和HDF组各18例,检测治疗前后AGEs、Hcy、CRP、IL-6及TNF-α水平的变化,另纳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MHD患者透析前AGEs、Hcy、CRP、IL-6及TNF-α水平均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LFHD组单次和透析8个月后均不能降低AGEs、Hcy、CRP、IL-6、TNF-α(P>0.05);HFHD组单次透析后AGEs、Hcy下降(P<0.05)。透析8个月后,Hcy、CRP、IL-6及TNF-α下降(P<0.05);HDF组单次和透析8个月后AGEs、Hcy、CRP、IL-6、TNF-o下降(P<0.05),透析8个月后,与LFHD组比较,HFHD组及HDF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HDF组低于HFHD组(P<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微炎性状态,HDF和HFHD可以降低AGEs及Hcy水平,改善微炎性状态,HDF可能优于HFHD。  相似文献   

4.
薛痕  常晓东  杨有京 《西部医学》2014,26(11):1453-1456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MHD>半年以上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常规透析组和透析加厄贝沙坦组,同时以2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血浆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的水平,并监测血压及血钾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常规透析组和透析加厄贝沙坦组血浆MDA、AOPP、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则明显降低(P<0.05).透析加厄贝沙坦组在治疗3月后所测得MDA、AOPP、CRP、IL-6明显低于服药前以及3月后常规透析组(P<0.05),而SOD则显著增高(P<0.05).常规透析组治疗前后相比,血浆AOPP、MDA、SOD水平有明显差异性(P<0.05);常规透析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CRP、IL-6、TNF-α水平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整个治疗期间透析加厄贝沙坦组患者血钾正常.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厄贝沙坦能有效地改善MHD患者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在糖尿病肾病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对炎症状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HFHD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组(LFHD组),各30例,通过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透析前及透析半年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HFHD组hs-CRP、IL-6、TNF-α、MD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GSH-Px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FHD组hs-CRP、IL-6、TNF-α、MD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GSH-Px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各项因子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透析中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延缓肾衰竭恶化进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常规血液透析(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以及血液灌流(HP)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6月一2013年8月行血液透析治疗的4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HD、HFHD和HP 3种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患者治疗前、首次治疗后以及治疗3个月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HP组患者的CRP、AGEs、IL-6、TNF-α水平以及HFHD组患者的AGEs、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3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CRP、AGEs水平、首次治疗后以及治疗3个月后的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HFHD组优于HD组,且HP组优于HFHD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可通过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中CRP、AGEs、IL-6、TNF-α水平起到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微炎性状态的作用,相比常规血液透析和高通量血液透析具有一定的优势,建议临床优选血液灌流进行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7.
杨静  蒋文勇  于黔  吴欣  邓晓风  周莹  唐玲 《广东医学》2016,(18):2784-2786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体内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总抗氧化能力( T-AOC)的影响。方法将40例糖尿病肾病MHD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透析( HD)组20例和高通量透析( HFHD)组20例,HFHD组患者接受12周的HFHD随后改为HD治疗12周,HD组接受24周H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24周分别于血液透析前空腹静脉抽血,检测MDA、SOD、T-AOC、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HD组治疗12、24周与治疗前相比MDA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 HFHD组治疗12周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与HD组治疗12周相比明显下降(P<0.05),而HFHD组在治疗24周时,血MDA水平回升,与12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OD和T-AOC在HD组不同时间点无差异(P>0.05),HFHD组治疗12周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与HD组治疗12周相比亦明显升高( P<0.05),而HFHD组在治疗24周时,血SOD和T-AOC水平回落,与12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HD 组治疗12、24周与治疗前相比CRP、TNF-α、IL-6水平无明显改变( P>0.05)。 HFHD组治疗12周与治疗前相比CRP、IL-6明显下降(P<0.05),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FHD组在治疗24周时CRP、TNF-α、IL-6水平明显回高,与12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HD相比,HFHD能减轻糖尿病肾病MHD患者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5):2060-2063
目的:探讨复方α酮酸联合常规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接受复方α酮酸联合常规营养干预。透析前及透析后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的含量。结果:透析前,两组血清中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血清中CRP、IL-6、TNF-α、MDA、AOPP的含量均高于透析前,SOD、GSHPx的含量均低于透析前(P<0.05),且观察组透析后血清中CRP、IL-6、TNF-α、MDA、AOPP的含量低于对照组,SOD、GSHPx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复方α酮酸联合常规营养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全身微炎症状态、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常规血液透析(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两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入选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HD组(n=25)和治疗组HDF组(n =25).比较入组时、单次透析后及透析3个月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并比较各组间是否存在差别.结果:入组时、单次透析后Hs-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血液透析滤过组Hs-CRP、IL-6、TNF-α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透析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略升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HDF可以降低MHD患者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中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集158例入住我院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辛伐他汀治疗作为观察组,一组仅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应用前后血清hs—CRP(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ien)、IL-6(白介素-6,interleukin-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ct)水平的变化。结果MHD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前CRP水平(11.23±6.95)mg/L,治疗3个月后为(3.41±2.24)mg/L,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HD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前后血清IL-6水平、TNF-α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微炎症状态水平,可能机制在于其抑制了前炎症细胞因子的激活。  相似文献   

11.
易晔  卢远航  冀倩倩 《重庆医学》2015,(19):2667-2669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时间超过6个月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50例,分为HFHD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组,每组各25例。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LFHD组患者血IL‐6、TNF‐α、hs‐CRP、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 SOD、GSH‐Px显著降低(P<0.05);HFHD组与治疗前相比,IL‐6、TNF‐α、hs‐CRP、MDA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OD、GSH‐Px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普遍存在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长期LFHD可加重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及炎性反应,HFHD可缓解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 HFHD)对静脉补铁诱导的长期血液透析( MHD)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时间超过6个月的50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HFHD组和低通量透析( LFHD)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在血液透析开始2 h后通过透析器静脉端输入100 mg蔗糖铁注射液,每周2次;完成总剂1000 mg后改为每周1次。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丙二醛( MDA)变化,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LFHD组患者血IL-6、TNF-α、hs-CRP、MDA水平均升高(P<0.01),SOD、GSH-Px降低(P<0.01);HFHD组与治疗前相比IL-6、TNF-α、hs-CRP、MDA水平均降低(P<0.01),SOD、GSH-Px升高(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HFHD可改善MHD患者因静脉补铁而加重的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3.
戴巧妮 《吉林医学》2015,(6):1176-1177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常规血液透析患者28例为对照,治疗3个月后对比各组患者透析前后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L-6,CRP,TNF-α值均高于正常水平,而ALB值低于正常对照。治疗3个月后,高通量组患者IL-6,CRP及TNF-α值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而ALB值则显著升高(P<0.05)。常规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效果优于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龄超过3月的MHD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每次结束透析时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 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3个月,分别检测治疗前后MHD患者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身体质量指数(BMI)、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Alb、PA、Hb和BM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CRP、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Alb、PA、Hb、BMI、CRP、TNF-α和IL-6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改善MHD患者营养不良及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积极处理原发病,给予优质蛋白、低盐饮食,控制血压、血糖,纠正贫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于透析结束后予肾康注射液80 mL +5%葡萄糖液200 mL 静脉滴注,1次/ d,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 MDA 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OD、T-AOC 显著升高(P <0.05),对照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 CRP、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对照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肾康注射液可有效降低 MHD 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6例 MHD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透析组(对照组)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治疗组),各13例,2组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时间为4.5~5 h /次,每周2~3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每2周进行1次血液灌流,灌流时间为2~2.5 h,完毕后再进行血液透析2 h,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 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钙(Ca2+)、磷(P3+)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 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 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治疗3个月后,2组 SCr、BUN、P3+、Ca2+均有所下降(P ﹤0.05),但 SCr、BUN 比较,P ﹥0.05,P3+、Ca2+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 MHD 可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残余肾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蛋白(a)[LP(a)]与血脂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枸橼酸钠抗凝组(A组)、普通肝素抗凝组(B组)、低分子肝素抗凝组(C组)各30例.分析3组透析前、后血清IL-6、TNF-α、LP(a)的变化;3组透析前、透析3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的变化;分析A组IL-6、TNF-α、LP(a)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透析后A组IL-6下降,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2个月后A组TG较透析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LDL-c、vLDL-c低于B、C组,HDL-c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与TG、LDL-c、vLDL-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3、0.521、0.512,P值分别为0.026、0.038、0.043).结论 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TG、LDL-c、vLDL-c、HDL-c的影响小于肝素,可能与其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protein,HMGB1)和微炎症指标水平变化,探讨HMGB1与微炎症指标的关系,并研究在线血液透析滤过是否可清除HMGB1及改善微炎症状态。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以上),按随机原则分为在线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17例及血液透析组(HD组)12例,另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分别检测HDF组与HD组患者入选时单次透析前、单次透析后及透析3个月后的血清HMGB1、IL-6、TNF-α、hs-CRP水平,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的上述指标。结果:MHD患者单次透析前血清HMGB1、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单次透析前血清HMGB1与TNF-α、hs-CRP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823、0.627,P0.01),而HMGB1与IL-6则无相关性(r=0.282,P0.05);与单次透析前比较,HMGB1在HDF组单次透析后、透析3个月后均有所下降,在HD组单次透析后、透析3个月后均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在HDF组单次透析后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HDF组透析3个月后、HD组透析3个月后升高,HD组单次透析后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HDF组单次透析后、透析3个月后均有明显下降,在HD组单次透析后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D组透析3个月后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在HDF组单次透析后有所升高,透析3个月后有所下降,在HD组单次透析后,透析3个月后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与HD组透析3个月后比较,HDF组hs-CRP低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GB1、IL-6、TNF-α亦低于HD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血清HMGB1、IL-6、TNF-α水平升高,提示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MHD患者血清HMGB1与TNF-α、Hs-CRP呈显著正相关,考虑其可能作为一项评价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新指标,在线血液透析滤过可明显降低MHD患者TNF-α水平,并可能有助于降低患者HMGB1水平,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分析.方法:择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应用低通量方式透析,实验组利用高通量方式透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ALB)、体重指数(BMI)、血浆总蛋白(T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12w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微炎症状态、营养状况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营养状况亦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B、BMI、IL-6、hs-CRP、TNF-α水平等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能显著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细胞因子,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解德琼  杜一平  朱磊  刘牧  曾立  甘华  陈利群 《四川医学》2010,31(8):1080-1082
目的观察慢性肾哀竭(CRF)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表达及血液灌流对其的清除效果,探讨血液灌流对慢性肾衰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保守治疗组,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HP+HD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血;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保守治疗组、HP+HD组和HD组治疗前三组患者血CRP、IL-1、IL-2、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3组之间各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HD组和HD组治疗后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其中(HP+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RP与IL-6、TNF-α正相关。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血液灌流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