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比较机动镍钛根管锉预备与手持不锈钢K型锉根管预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牙位相同、诊断相同,全身情况类似的患者按随机配对原则分入两组,观察组为镍钛锉预备组;对照组为K型锉预备组,每组100例患者。镍钛锉组采用冠向深入法(C row n-dow n),K型锉预备组采用常规ISO手用不锈钢根管锉和逐步深入法预备根管,根充后即刻摄片观察根充效果,术后第7天复诊,评估术后疼痛情况。结果:镍钛锉预备组根管恰填率(90%)高于K型锉预备组(78%),χ2=7.62,P<0.01;镍钛锉预备组根充术后疼痛率(2%)低于K型锉预备组(12%),χ2=6.62,P<0.05。结论:机动镍钛锉具有良好的根管成形性能,根充效果好。与传统手用K型锉预备根管相比,机用镍钛锉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ERK1mRNA、ERK2mRNA基因在舌鳞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45例舌癌组织中ERK1mRNA、ERK2mRNA的表达。运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舌鳞癌组织中ERK1mRNA、ERK2mRNA基因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ERK1mRNA、ERK2mRNA基因表达强度与TSCC病理分型无关;T3~4期患者ERK1mRNA、ERK2mRNA基因表达强度显著高于T1~2期患者;TSCC颈淋巴结转移患者,ERK1mRNA、ERK2mRNA基因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无转移者。结论:ERK1mRNA、ERK2mRNA表达与舌鳞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对探讨肿瘤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早期发现淋巴结转移,明确临床治疗方案,判断舌鳞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治疗髓室底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CS/n—HA)复合材料作为髓室底穿通封闭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建立髓室底穿通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比较CS/n—HA复合材料、n—HA、Dycal、丁香油氧化锌膏剂4种材料的组织修复能力。结果:4种材料中以CS/n—HA组织修复能力最强,且随时间延长效果更加明显。结论:4种材料中CS/n—HA组织修复能力最强,炎症反应最小,愈后最好,有牙骨质样物质将穿孔处封闭,应是理想的髓室底穿通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LFHD、HFHD及HDF三种血液净化方法对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5例MHD患者根据血液净化方法分为三组: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组42例、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41例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42例。观察各组患者的CRP、IL-6、IL-8及TNF-α水平。结果 LFHD组患者透析前、首次透析后及透析6个月后的CRP、IL-6、IL-8及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HFHD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CRP、IL-6、IL-8及TNF-α水平较透析前显著下降(P〈0.01);HDF组首次透析后及透析6个月后CRP、IL-6、IL-8及TNF-α水平较透析前显著下降(P〈0.01);HDF组透析6个月后CRP、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HFHD组(P〈0.01)。结论 HDF治疗及长期的HFHD治疗均能有效的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且HDF治疗的效果好于HFHD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生素泰能和中药血必净对降低腹腔重症感染血浆内毒素、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腹腔重症感染大鼠模型,分别给予泰能、血必净、泰能加血必净或不予治疗,测定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泰能血必净联合用药组血浆内毒素、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IL-6/IL-10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腹腔重症感染时使用血必净能降低血浆内膏素、TNF-α、IL-6水平,联合应用泰能和血必净两者协同作用,能有效地降低IL-6/IL-10比值。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