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厌食症患儿唾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水平与舌苔厚薄的关系,观察中药儿宝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厚腻苔和花剥苔厌食症患儿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其唾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水平,并采用中药儿宝方治疗。结果:厌食症患儿厚腻苔组唾液h-EGF含量高,花剥苔组唾液h-EGF含量低,与正常组薄白苔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中药儿宝方治疗后,厚腻苔组和花剥苔组均恢复为薄白苔及薄白苔的h-EGF水平,与正常组薄白苔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厌食症的发生可能与唾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水平异常呈相关性,而中药儿宝方运脾治疗可以调节厌食症患儿唾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厌食症患儿经儿宝方治疗前后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Fas在舌苔上皮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凋亡蛋白的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厌食症患儿厚腻苔组治疗前舌苔细胞中Bcl-2基因表达增加,Bax和Fas基因表达下降,而花剥苔组治疗前舌苔细胞中Bcl-2基因表达下降,Bax和Fas基因表达增加,与正常薄苔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中药儿宝方治疗后,Bcl-2、Bax和Fas在舌苔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厚腻苔组、花剥苔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厌食症惠儿治疗前后舌苔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的阳性单位(PU值)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厌食症的发生可能与舌苔上皮细胞相关基因的异常凋亡呈相关性,而中药儿宝方运脾治疗可以调节厌食症患儿舌苔细胞的凋亡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型厌食症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各30例。中药组口服运脾和胃汤,对照组口服吗丁啉,两组连用7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运脾和胃汤对尿D-木糖排泄率、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中药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尿D-木糖排泄率明显升高(P<0.01);中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微量元素锌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型厌食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脾消食汤配合穴位推揉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用运脾消食汤治疗,中药加推揉组联合穴位推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微量元素水平、体质量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总有效率中药加推揉组高于中药组(P0.05),治疗后微量元素水平、体质量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增幅中药加推揉组高于中药组(P0.05)。结论:运脾消食汤联合穴位推揉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可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体质量、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儿整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运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型厌食症疗效。方法 198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观察组患儿口服运脾和胃汤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吗丁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尿D-木糖排泄率以及微量元素含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尿D-木糖排泄率以及微量元素含量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脾和胃汤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型厌食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6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穴贴组33例,将自制的膏药贴敷在神阙和中脘穴位上;服药组29例,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口服;穴贴加服药组28例。同时予穴位贴敷和中药内服。观察3组临床疗效、唾液淀粉酶、血清锌及铅等的变化。结果:愈显率、总有效率穴贴加服药组与服药组、穴贴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穴贴加服药组治疗后唾液淀粉酶和血清锌含量上升、血清铅含量下降,各项指标与穴贴组、服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与中药内服对治疗小儿厌食症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穴位贴敷具有操作简便、患儿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不同舌苔变化的细胞化学有效成分,尝试为临床检验提供一种新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体液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方法打碎舌苔脱落细胞,用UV-756MC型分光光度计检测舌苔细胞匀浆中的SDH、ACP、LDH、PAS含量。结果:(1)慢性胃炎患者舌苔中SDH、LDH含量较正常组升高(P0.05),PAS含量降低(P0.05);(2)慢性胃炎患者黄苔中SDH、ACP、PAS、LDH含量均较白苔组升高(P0.05);(3)慢性胃炎患者剥苔组SDH含量最低(P0.05),黄厚腻苔组SDH含量最高(P0.05),其趋势为黄厚腻组薄黄腻组薄白腻组白厚腻组薄白苔组薄黄苔组剥苔组;慢性胃炎患者各组舌苔ACP含量比较,薄黄腻组ACP含量最高,薄黄苔组最低。结论:慢性胃炎舌苔变化与细胞化学成分SDH、ACP、LDH、PAS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检验提供一种新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体液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脾增液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以运脾增液汤治疗,对照组36例用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7%,对照组69.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便秘症状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差值比较,治疗组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脾增液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赵春玲  于乐  李蔷华 《中药材》2005,28(12):1143-1144
目的:探讨保儿增食液对厌食症患儿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运用保儿增食液对45例厌食症患儿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儿的血清中锌、铁、钙、铜、锰、铅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t检验结果显示,保儿增食液可明显增加患儿的铜、锰元素的含量(P<0.05),降低铅含量(P<0.05);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患儿锌及铅元素的分布频数有着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患儿锌及铅元素分布在正常范围的例数明显增多.结论:中药保儿增食液能调整厌食症患儿微量元素的含量,使其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小儿哮喘花剥苔及对照组小儿血清免疫指标和血液细胞指标,以探讨小儿哮喘患者花剥苔形成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共调查562人,收回登记表352份。依据病例的诊断标准,根据哮喘以及花剥苔的有无分为哮喘花剥苔组、哮喘非花剥苔组和非哮喘花剥苔组,分三次分别检测其血清IgE、血清中CD4、CD8、CD28的含量。结果:在哮喘患儿中,花剥苔的发生率占33%。在花剥苔患儿中,哮喘的发生率占48%。IgE:哮喘花剥苔组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哮喘花剥苔组低于哮喘非花剥苔组,P<0.05;哮喘花剥苔组明显高于非哮喘花剥苔组,P<0.05;哮喘非花剥苔组小于非哮喘花剥苔组,P<0.05;哮喘非花剥苔组高于正常人对照组。以上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CD4:哮喘花剥苔组小于非哮喘花剥苔组,更小于正常人对照组,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CD8:哮喘非花剥苔组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CD28:哮喘花剥苔组、哮喘非花剥苔组和非哮喘花剥苔组都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RBC:哮喘花剥苔组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哮喘非花剥苔组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非哮喘花剥苔组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花剥苔的出现可以为追踪小儿哮喘找到线索,其病理本质和小儿免疫力低下有一定联系,如IgE、CD8、CD28水平异常升高,CD4水平降低,血中红细胞数异常等,都可以作为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袁彬  罗莉娟  胡燕 《陕西中医》2021,(4):459-462
目的:探讨养胃增液汤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及对患儿症状、生长抑素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厌食症患儿,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治疗组使用养胃增液汤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微量元素、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85.19%(P<0.05); 治疗组治疗后食量、食欲、面色、腹胀等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生长抑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a2+、Zn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3.85%低于对照组17.39%(P<0.05)。结论:养胃增液汤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能提升厌食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胃肠动力及生长抑素,促进血清微量元素恢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益黄散联合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94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益黄散联合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87%,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提高(P<0.05),观察组便秘改善时间、厌食改善时间、腹胀改善时间、食量减少改善时间显著性缩短(P<0.05),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食量减少、面色少华、大便失调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食量减少、面色少华、大便失调症状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锌、铁、硒含量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血清锌、铁、硒含量上升更显著(P<0.05)。结论:益黄散联合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患儿血清锌、铁、硒等微量元素含量,增加患儿食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厌食症患儿根据证候分为实证组60例和虚证组60例,按照优诊顺序抽取实证组30例和虚证组30例分别组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取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取教材中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积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治疗都有效。治疗组疾病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疾病总有效率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平均症状总积分、食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食量、面色、精神情绪、出汗、腹部不适、大便不调、呕吐等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组,治疗组平均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虚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总积分实证组与虚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脐疗对慢性肾衰竭湿浊(热)中阻兼脾肾亏虚型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60例慢性肾衰竭湿浊(热)中阻兼脾肾亏虚型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脐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脐疗组予基础治疗+脐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脐疗组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恶心、肢体困重、大便溏泄、脉沉缓或濡数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少纳呆、夜尿频数、口中黏腻、口中异味、面浮肢肿、舌苔厚腻或黄腻等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疗对慢性肾衰竭湿浊(热)中阻兼脾肾亏虚型胃肠功能紊乱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法辅助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9例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用补肾活血通络方加西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sFas、sFasL水平。结果:两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7.50%、87.50%和20.51%、61.5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sFas水平明显减低,治疗后治疗组sFa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补肾活立通络法治疗CAA疗效好、毒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阻抑了CAA患者造血细胞的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16.
郭从容 《河南中医》2008,28(3):39-40
目的:探讨健脾清利益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98例病人分成2组,治疗组56例,采用健脾清利益肾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30 d后评判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2.86%、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功能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健脾清利益肾活血法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溻渍疗法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胆康胶囊治疗,联合组加用中药溻渍疗法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右侧胁痛、恶心呕吐、厌油腻、嗳气、舌苔薄白)、McGill量表评分(VAS评分、PRI评分、PP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胆囊收缩功能较治疗前上升(P<0.05),胆囊壁厚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溻渍疗法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改善糖尿病中医证候及糖脂代谢指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糖尿病患者58例,30例运用益气活血法为主中药治疗,28例以阿司匹林治疗作为对照,观察中医证候及糖脂代谢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气短懒言(P0.05)、健忘(P0.01)和口唇紫暗(P0.05)的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除TC P0.05,余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上升(P0.01)。结论:益气活血法为主的中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和糖脂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脾虚型泄泻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评价其对消化吸收与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9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脾虚型泄泻患儿5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蒙脱石散及补液盐对症处理,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1剂/日,200 m L煎煮早晚分服温服,2组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以及免疫水平变化。结果:1)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相仿(P 0. 05),治疗后分值2组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效果明显更优; 3)观察组淋巴转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 2组CD4~+、CD4~+/CD8~+比值、Ig G、Ig M均高于治疗前(P 0. 05),CD8~+、Ig A的含量低于治疗前(P 0. 05),其中观察组由于对照组。结论:参苓白术散可有效改善脾虚型泄泻临床症状,可能与其具有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术(PSE)结合益气健脾活血中药治疗肝硬化脾机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将68例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PSE结合益气健脾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32例单行PSE治疗,均随访1 a。结果2组血小板计数均逐渐上升,治疗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大,15 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3个月后渐稳定;白细胞近期急剧增高,15 d后逐步下降,3个月后趋向稳定;红细胞上升缓慢,治疗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大,6个月后趋向稳定。脾动脉、脾静脉及门静脉直径2组均有不同程度缩小,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SE结合益气健脾活血中药治疗脾功能亢进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