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肖震萍 《护理与康复》2010,9(6):516-517
急诊科护生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为思想不稳定、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理操作流程不熟悉、沟通技能不足等,实习开始2月和实习结束前2月是护生护理差错发生的高发期。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提高护生的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对护生加强带教以及强化急诊业务技能训练,以降低护生差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护生实习中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方法:召开护生及带教老师座谈会,进行自评及他评,提出影响护生实习的因素。采取系统岗前培训、精选带教老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加强专科护理知识培训、建立健全各种警示标识、建立带教老师及护生双向评价系统等对策。结果:护生增强医疗安全和法律意识,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只有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才能降低护生实习中差错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减少护生差错发生率.对我院1998~2003年护生实习后期发生的16起护理差错进行分析.差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生上班注意力不集中、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带教老师过于放手放眼所致.因此,加强护生实习后期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强调老师放手不放眼是预防差错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护生实习后期发生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虹  张中香潘杰 《现代护理》2005,11(13):1068-1069
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减少护生差错发生率。对我院1998-2003年护生实习后期发生的16起护理差错进行分析。差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生上班注意力不集中、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带教老师过于放手放眼所致。因此,加强护生实习后期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强调老师放手不放眼是预防差错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994年~1997年,在我院实习的护士共310人。经统计,她们在实习期间共发生护理差错及纠纷17人次。笔者对这些差错、纠纷进行了分析,找出发生的原因:一是由于实习护生工作责任心不强,操作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致;二是由于实习护生护理技术操作水平不过硬;三是由于实习护生护理知识面窄,经验不足所致。针对这些情况,采取的防范措施为:选择合格的带教老师;健全和完善实习带教管理制度;提高实习护生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和消除差错隐患。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过六组随机抽样调查资料发现,在护生实习期间,临床护理差错的发生平均有55.12%与实习护生的工作失误有关。减少差错发生除了需要实习医院的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严格管理、认真带教外,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亦是责无旁贷的。自1987年以来,我们通过以下措施减少了护生在实习期间差错的发生串。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一、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防范教育 1.实习前教育在护生即将进入临床实习前先系统地进行一次预防差错的教育。着重讲解如何预防差错,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尤其是历届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一些严重差错的原因及应吸取的教训。让护生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关系着人的性命,如果工作时不高度思想集中,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作,一举手、一投足皆可酿成  相似文献   

7.
护生实习期间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生实习期间护理全面隐患,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方法对我院304名护生从实习初期、中期、后期分析易发生差错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管理对策。结果负性情绪、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查对方法不正确、专业知识缺乏、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强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结论加强护生的实习前及入科教育,建立护理安全警示报告制度,强化带教老师职责,保证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六心"优质护理服务结合中医适宜技术在护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于本科实习的108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带教;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于本科实习的108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六心"护理带教,对2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沟通能力情况,自我评价带教满意度及护理差错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生的自我评价、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护患沟通能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六心"护理带教模式后病房护生纠纷事件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 "六心"护理带教模式的开展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中医文化素养及病房护理质量,避免护理差错纠纷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护理专业实习生评教评学调查问卷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何燕娴 《护理学报》2005,12(11):76-77
目的 对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评教评学调查,评估护生实习带教质量,为改进及提高实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护理实习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及护生学习情况,采用自制评教评学问卷调查法对63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带教老师能经常结合病例给护生讲解专科疾病知识与护理占32%;讲解及示范专科及基础护理操作分别占32%、37%;清楚明确回答护生问题占43%;对护生做到放手不放眼占63%;操作正规占57%。护生有不懂的问题时能经常通过看书、请教带教老师、与同学讨论解决的分别占38%、48%、33%;经常翻阅病历了解病情占37%。结论 要提高实习质量,应使带教老师及护生明确实习带教的目标,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培养护生的临床能力及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意识,纠正护生重技术操作轻基础护理认识上的偏差,同时要加强带教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实习护生的护理差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了实习护生发生护理差错的情况。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对1979-2006年关于实习护生差错的186篇护理论文进行致因分析,主要包括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的缺陷。认为将事故致因理论移植到护理安全管理领域,可以分析出护生发生差错的深层次原因,有助于为临床带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娴  张洁  方谊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1):808-809
目的调查中医院校本科护生对护理差错的防范意识及能力,探讨本科护生发生差错的原因。方法参考有关文献、《护士条例》、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以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行设计问卷,对中医院校50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38.00%的护生认为建立物品差错管理制度不重要;28.00%的护生认为建立差错报告制度、步骤不重要;24.00%的护生认为在防范差错中中医知识的掌握不重要;22.00%的护生不重视患者的安全评估;20.00%的护生认为差错讨论不重要;18.00%的护生不了解掌握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的重要性;12.00%的护生认为抢救用药时无需两人核对。结论在临床带教中需有针对性地加强本科实习护生防范差错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护理本科实习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实习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影响因素问卷,对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本科实习生106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科实习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均分为(26.08±4.65)分,低于常模(t=-5.660,P<0.01);男生和女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52,P>0.05);在不同级别医院实习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0,P>0.05)。不同性格、护理专业兴趣、受带教老师鼓励、就业压力的本科实习生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本科实习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不高,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受性格、专业兴趣、带教老师的鼓励、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基于教学管理者视角的本科护生临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本科护生临床带教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5月—2019年9月通过文献查阅、专家访谈完成基于教学管理者视角的本科护生临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函询问卷,并采用德尔菲法选取北京市4家三级甲等临床教学医院的16名护理教学管理专家及1所护理本科院校的4名护理教学管理专家,共计20名护理教学管理专家进行2轮问卷专家函询。结果初步构建的基于教学管理者视角的本科护生临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3、0.86,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95、0.554(P<0.001),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咨询结果比较可靠。结论基于教学管理者视角的本科护生临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科学严谨,评价指标明确,层次设置合理,指标体系客观可靠,可为本科护生临床带教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Reid‐Searl K, Moxham L, Happell B.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 2010; 16 : 225–232
Enhancing patient safety: The importance of direct supervision for avoiding medication errors and near misses by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Medication errors have been the focus of considerable research attention in nursing; however, the extent to which nursing students might contribute to errors has not been researched. Using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in‐dept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based in a university in Queensland to explore their experiences of administering medication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Almost a third of the participants reported making an actual medication error or a near miss. Where medication errors occurred, participants described not receiving direct and appropriate supervision by a registered nurse. Medication errors by nursing students have the potential to impact significantly on patient safety, quality of health care, and on nursing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nsuring direct supervision is provided at all times must become an urgent priority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实习早期本科护生的专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在6所医院实习的194位本科护生。结果:本科护生实习初期专业能力在"部分做到"和"完全做到"之间;专业态度、是否在学校所在地实习及本科学制对其专业能力有影响。结论:本科护生实习初期专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应该针对不同特征的本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实习过程。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Medication errors made unintentionally by nurses continue to be a major concern in hospitals, medical centres and aged care facilities throughout Australia. While there is a plethora of literature available, which has identified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nurses making errors, few studies have reported on factor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errors made by nursing students. Design.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Methods.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final‐yea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n = 28) to explore their experiences of administering medication. Constant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categories from the data. Results. The central category was identified as ‘shifting levels of supervision’. This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supervision students received when administering medication. Four levels were identified: ‘being with’, ‘being over’, ‘being near’ and ‘being absent’.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nursing students do not always receive the level of supervision that is legally required. Less than satisfactory levels of supervision were identified by participants as leading to medication errors or near misses. Conclusion. Apart from ‘Being with’, the levels of supervision described by participants have major implications for the safe administration of medication by nursing students and represent the actual or potential cause of error. Relevance to clinical practice. The potential for medication errors pose a major safety issue. Healthcare services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patient safety. Appropriate supervision of nursing students when administering education therefore requires urgent attention to ensure best practice is execut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护理本科带教教师与学生对实习计划的认知,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分析护理教师对5所医学院校护理本科实习计划的认知,找出不同之处作为问卷设计的基础,对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00名带教教师和200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实习计划2个主题10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的得分教师和学生的认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4个项目的得分教师和学生的认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本科教师和学生对实习计划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护理院校可将结果与现行的护理实习计划进行对照,从提高学生能力出发,制订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的指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本科实习护生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职业生涯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职业生涯规划问卷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对358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处于中等水平,职业生涯规划总分为(87.02±20.04)分,职业成熟度总分为(108.05±11.38)分。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中的适合自己、自己兴趣;选择职业的标准中的发展因素、学生干部经历、毕业后是否从事护理工作及是否自己联系过实习单位是本科实习护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影响因素。结论学校与医院应当有效结合,针对本科实习护生的现状及需求对其开展专门性、针对性、多样化的职业生涯辅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临床操作受挫的心理体验及其应对方式。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淡法,对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12名护生进行访谈。结果本科护生临床操作受挫心理体验主要为失落感、渴望理解与鼓励。采取向同学或老师倾诉、转移注意力、自我省悟的应对方式。受挫经历对女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发展未产生长远影响,而男护生则普遍表示今后不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结论本科护生临床操作受挫普遍存在,且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带教老师应根据此规律予以分阶段指导。受挫的经历对男女护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带教老师应根据护生的不同性格特点施以正确的引导,使其克服挫折,尤其应加强对于男护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实习医院本科护生的护理临床决策能力,为加强不同实习医院护理本科生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护理专业大学生临床决策能力测量工具对四川省4所大学2008年护理专业毕业实习10~12个月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大学附属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临床决策能力得分高于在非附属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大学附属医院实习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高于非附属医院实习护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