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健康家兔为实验对象,以针刺补法、肌肉注射DEX为施加因素,观察RBC钠泵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DEX组在RBC钠泵活性降低的同时,还出现气虚现象;而针刺组的RBC钠泵活性则和对照组保持一致没有降低,也没有出现气虚现象。说明针刺补法有对抗DEX、提高钠泵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灸足三里穴对老年大鼠SOD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英侠  余安胜 《陕西中医》1996,17(8):379-380
以健康老年大鼠为研究对象,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针刺补法和隔姜灸足三里穴对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补法和隔姜灸足三里穴均可提高老年大鼠SOD活性,其中尤以隔姜灸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用(86)~Rb~ 摄入法测定了70例健康人红细胞钠泵活性和大黄浸液对其抑制作用。结果:70例健康人红细胞钠泵活性为0.449±0.007mmol/L RBC·h。大黄浸液浓度lO~(-1)mg/ml 时。表现出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1%;浓度10~2mg/ml 时,抑制率达100%。还对大黄抑制钠泵与其药性作用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膜钠泵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神门组、电针合谷组,每组10只,针刺穴位行提插捻转手法1 min后接电针,疏密波,30/100 Hz,2~4 mA,20 min。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无机磷比色法测定缺血中心区心肌组织细胞膜钠泵活性,用RT-PCR法分析钠泵的基因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膜钠泵活性降低,基因表达下调;电针"内关"在一定程度上上调钠泵的基因表达,增强其活性(P<0.01);而电针"神门"合谷"仅有上调钠泵基因表达、增强其活性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可能通过上调心肌细胞膜钠泵基因表达、增强钠泵活性,以维持膜内外环境的稳定,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烧山火法对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3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和基础针刺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肩髃、手三里、合谷、血海、足三里、风市6穴,毫针刺入穴位即可,不需得气;B组对上6穴针刺得气后行提插补法;C组对上6穴针刺得气后行烧山火法复式补法.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CSS、FMA、MB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治疗后均有CSS评分下降,FMA、MBI评分升高(P<0.01),且治疗后比较,B组优于A组,C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气虚血瘀型患者针刺后施以提插补法的治疗效果优于不施手法,施以烧山火法复式补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单式提插补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提插补泻"足三里"穴对血虚证家兔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MCV)的影响,探讨提插补泻与补泻效应的关系。方法将6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A组(空白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留针组)、D组(提插补法组)、E组(提插泻法组)。隔天治疗1次,共计10次。结果针刺处理后,B,C,D,E组家兔外周血RBC和Hb均明显升高,分别与针刺处理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各组家兔的RBC和Hb在针刺处理结束后的第2天、第17天、第32天这3个时间点进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处理结束后第17天,B,C,D,E组家兔外周血中MVC与针刺处理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插轻提的提插补法与重提轻插的提插泻法在虚证的病理状态下无明显差异,未显示出补泻效应。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快速老化鼠脑、肝细胞核活性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针刺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不同月龄快速老化模型鼠(SAM)为研究对象,以“调神益智,平肝通络”为治疗原则,取人中、内关、太冲为主穴,对8月龄的SAMP8进行针刺治疗,以正常老化的SAM R1作增龄性对照,以非针刺SAM P8作对照,用DNA酶Ⅰ作活性基因探针观察脑、肝细胞核活性基因变化情况。结果:与非针刺组比较,针刺使8月龄的SAM P8脑、肝细胞核活性基因数增加,基因转录水平提高。结论:证实针刺能在细胞核活性基因转录水平上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手法在分子水平对高血压调控的作用机制及补泻手法效应的差异。方法:SHR 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15只WKY大鼠作为空白对照。每天上午分别对各组大鼠双侧"太冲"穴施以相应刺激,14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中TGF-β1、P38 MAPK的基因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GF-β1结果:针刺泻法组TGF-β1的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针刺补法组大体一致(P0.05),低于针刺对照组(P0.05)和模型对照组(P0.01)。P38 MAPK结果:针刺泻法组P38 MAPK的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针刺补法组大体一致(P0.05),低于其它SHR组(P0.05)。结论:捻转泻法可降低主动脉组织中TGF-β1、P38 MAPK的mRNA表达,且泻法作用优于补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经穴皮肤下电阻抗的变化探索不同针刺手法对穴位特异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健康受试者,应用单穴电特性数据分析系统,以绝缘针为探针,分别采用针刺留针、针刺补法、针刺泻法3种手法,留针20min,通过实时动态检测足三里穴皮肤下电阻抗的方法,观察不同针刺手法对针刺手法前、中、后的影响。结果:(1)针刺手法操作过程中经穴皮下电阻抗变化情况:行针刺泻法过程中经穴皮肤下电阻抗显著高于行针刺补法(P0.05),行针刺补法显著高于留针法(P0.05),即R针刺泻法R针刺补法R留针法;(2)3种不同针刺手法操作前后比较:留针法、针刺补法、针刺泻法手法后均可以显著降低经穴皮肤下电阻抗(均P0.01),电阻抗值分别下降约11.44、11.15、11.12kΩ。结论:针刺手法可以对穴位皮肤下电阻抗值产生显著性改变,而且与针刺手法的种类相关。  相似文献   

10.
笔者用核孔筛滤法测定53例正常人及40例气虚血淤胸痹患者的红细胞(RBC)滤过指数,藉以反映 RBC 的变形性,结果正常人为0.41±0.11((?)±SD),气虚血淤胸痹患者为0.86±0.38,且各型胸痹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笔者认为:RBC 滤过指数可做为气虚血淤胸痹患者的观察指标,为胸痹患者的辨证分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症,失眠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等有关,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概况归纳如下。1体针王军等[1]针刺治疗失眠32例,主穴取百会、三阴交、内关、丝竹空透率谷、神门。配穴取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足三里、阴陵泉,用捻转补法;心胆气虚型加心俞、胆俞,用捻转补法;肝郁化火型加风池、合谷、太冲、行间,用捻转泻法;阴虚火旺型加肾俞、太溪,用捻转补法;痰  相似文献   

12.
针刺补法治疗贝尔麻痹恢复期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顺  胡海超  王东升 《中国针灸》2008,28(2):111-113
目的:观察针刺补法治疗贝尔麻痹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80例)、非手法组(80例)。2组取穴相同,手法组运用提插捻转补法,非手法组不用针刺手法。观察2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麻痹指数、麻痹程度及面神经肌电图的变化。结果:针刺补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麻痹指数、麻痹程度和面神经肌电图最大波幅值。手法组愈显率为91.3%,非手法组为75.0%,2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补法能提高治疗贝尔麻痹恢复期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针刺补法和隔姜灸法为针灸临床常用的两种施术方法,足三里穴为临床常用要穴,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重视针灸足三里穴调节微量元素代谢作用的探讨。本实验以老年大鼠为研究对象,运用原子吸收火焰法观测了针刺补法和隔姜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常规针刺法和针刺捻转补法治疗心脾两虚抑郁症失眠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抑郁症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针刺捻转补法组,各30例,2组取穴相同,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组内、组间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针刺捻转补法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常规针刺法和针刺捻转补法均可有效治疗心脾两虚抑郁症失眠患者,明显改善该病的临床症状,且针刺捻转补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本人几十年来临床惯用而行之有效的针刺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三个刺激量的定量、定性作了总结,介绍了针刺补泻透刺术治疗偏头痛、急性腰扭伤、胃下垂、胆道蛔虫、中风失语等病症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补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补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静留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补法是一种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小脑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w,5-H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影响,探讨小脑在针刺降压的效应机制。方法 40只9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针刺补法组、针刺泻法组,每组10只;空白组WKY 10只。针前1天及针刺干预的第3、8、13、18、23、27天测量血压。28天后摘取小脑,应用Elisa法检测小脑组织NE、5-HT和NO的含量。结果 (1)血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针刺补法组、针刺泻法组的收缩压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针前,模型组、针刺组、针刺补法组、针刺泻法各组之间收缩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针后第3天开始至27天,针刺组、针刺补法组、针刺泻法组血压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自针刺后第8天开始至27天,针刺补法组、针刺泻法组与针刺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补法组与泻法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自针后第13天开始至27天,针刺泻法组均比针刺补法组血压降低(P0.05)。(2)NE、5-HT、NO: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小脑NE、5-HT含量显著升高(P0.05),NO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NE、5-HT含量降低(P0.05)NO含量升高(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刺泻法组NO含量升高(P0.05);与针刺组和针刺补法组比较,泻法组小脑组织NE降低(P0.05),而针刺组与补法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捻转补法和捻转泻法均可有效降低SHR大鼠收缩压;自针后第7天开始,不同针刺手法降压效果出现显著差异,且捻转泻法组比捻转补法组降压效果显著,其降压作用可能与调节小脑,NE、5-HT、NO含量有关,且捻转补法组和泻法组的调节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大鼠红细胞膜钠泵活性与造模实热证、虚热证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实热证”、“虚热证”造模大鼠红细胞膜钠泵活性与机体能量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红细胞溶血液细胞膜钠泵活性试剂盒测定法测定“实热证”、“虚热证”造模组大鼠及实热、虚热治疗组大鼠钠泵活性。结果:“虚热证”大鼠红细胞膜钠泵活性与正常大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实热证”大鼠相比活性显著下降(P<0001);而“实热证”大鼠钠泵活性与正常大鼠相比不仅显著增高(P<0001),且经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后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大鼠红细胞钠泵在中医热证不同证型造模中活性有所不同,其中实热证与机体能量代谢变化趋势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长期颈背部皮下注射 D-半乳糖造成小鼠衰老模型 ,本研究观察了针刺补法的抗衰老作用。结果表明针刺能够使老化代谢产物脑组织过氧化脂质 (L PO)、脂褐质 (L F)降低 ,B型单胺氧化酶(MAO-B)减少 ,免疫器官重量指数升高 ,从而证明针刺对小鼠衰老模型具有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常规取穴配合针刺太溪穴治疗各种慢性腰腿痛的疗效。方法:将20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6例,常规取穴配合针刺太溪穴用补法;对照组102例采用常规取穴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取穴配合太溪穴以针灸补法可以提高对慢性腰腿疼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