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脏X综合征患者120例,按随时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内皮素-1(ET-1)、NO、ET-1/NO水平、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χ~2=6.835,P=0.02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NO明显升高(t=3.365,P=0.003),ET-1水平及ET-1/NO明显降低(t=2.862、4.326,P=0.004、0.001)。观察组平板运动试验总运动时间、ST段压低1mV的时间、ST段最大压低幅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3.516、2.623、2.742,P=0.006、0.017、0.012)。结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能减少心脏X综合征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延长运动总时间,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1月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脏X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拜阿司匹林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或盐酸地尔硫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对2组患者的血清内皮素-1(ET-1)、NO、ET-1/NO水平、劳力型心绞痛发作频率、运动平板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2%(χ~2=6.575,P=0.037)。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NO明显升高,ET-1水平及ET-1/NO明显降低(t=3.274、2.873、4.233,P=0.002、0.003、0.000)。观察组平板运动试验时总运动时间、ST段压低1 m V的时间、ST段最大压低幅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3.237、2.704、2.674,P=0.008、0.021、0.010)。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72例ACS患者平均分为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20 mg.d-1)、血脂康组(血脂康1.2 g.d-1)、联合治疗组(辛伐他汀20 mg.d-1+血脂康1.2 g.d-1),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同时观察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治疗1个月、2个月时TC、TG、LDL-C、CRP、ET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NO水平增高(P<0.05),HDL-C水平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血脂康组和联合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2个月时H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辛伐他汀组HDL-C水平仅在治疗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1个月、2个月时血清TC、TG、LDL-C、CRP、ET水平较辛伐他汀组和血脂康组显著下降(P<0.05),血清HDL-C及NO水平增高(P<0.05)。与辛伐他汀组相比,治疗1个月、2个月时血脂康组TC、LDL-C、NO、CRP和E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G显著降低(P<0.05),HDL-C明显增高(P<0.05)。结论联合辛伐他汀和血脂康治疗可以更全面地改善ACS患者的血脂异常,改善内皮功能和降低炎症因子的作用较单药治疗更有效。联合辛伐他汀和血脂康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入选有胸痛症状、冠脉造影无显著狭窄并且满足运动平板试验阳性或冠脉慢血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40m L静脉滴注14d。治疗前后检测腺苷负荷后的冠脉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PV),评价冠脉血流储备(CFR),记录运动平板试验中累积最大ST段偏移程度并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前DPV、CFR、累积最大ST段偏移和ET-1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d后,丹红组腺苷负荷后DPV及C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的运动平板试验中累积最大ST段偏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的血清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患者冠脉血流速度及血流储备,提高患者对负荷诱发的缺血耐受,该疗效与降低血清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路航  马荣荣 《疑难病杂志》2007,6(11):655-657
目的比较通心络胶囊和美托洛尔对伴有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降低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114例心脏X综合征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减低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72例,美托洛尔对照组72例。随访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情况,并复查平板运动试验。结果治疗后2组平板运动试验到达终点时间明显延长(P<0.05),通心络胶囊组(7.6min±1.6min)优于美托洛尔对照组(6.1min±1.7min)(P均<0.05)。通心络胶囊组治疗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治疗前后分别为72例和26例)显著减少(P<0.01),美托洛尔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2例和32例)亦减少(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提高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运动耐量,且较美托洛尔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本院确诊的心脏X综合征患者3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加服通心络胶囊治疗组(治疗组),服药4周,观察典型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运动试验缺血型ST段压低幅度和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显著减少、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改善和血浆Er-1浓度显著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血浆ET-1浓度亦显著下降(P<0.01),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改善(P<0.05),但血浆ET-1浓度无显著下降.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4):456-459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功能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按照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PCI术治疗,观察组在PCI术后加入G-CSF治疗(5μg/kg,皮下注射,3次/d,持续5d)。治疗后2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心功能参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心功能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心功能指标及内皮功能指标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周,观察组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含量低于对照组,内皮素-1(ET-1)含量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G-CSF可增强心肌梗死患者的PCI术后心功能,同时优化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正常女性内皮功能的评价及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8年10月在北京煤炭总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女性患者130例,其中慢血流者67例,正常血流者63例。测定其血浆ET-1、NO及内皮舒张功能(FMD),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静息时,慢血流组和正常组间内皮素-1(ET-1)和NO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6、0.010)。运动后,两组间ET-1和NO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17)。在正常组,运动后ET-1和NO水平均发生明显变化,与运动前比较,ET-1升高而NO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8、0.006)。在慢血流组,运动后ET-1和NO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0.005)。慢血流组FMD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5)。CTFC与FMD呈负相关(r=-0.701,P=0.004),与NO呈负相关(r=-0.850,P=0.009),而与ET-1水平呈正相关(r=0.381,P=0.008)。FMD与血清ET-1水平呈负相关(r=-0.324,P=0.002),与血清NO水平呈正相关(r=0.523,P=0.001)。结论冠脉造影正常的女性患者,冠脉血流和血管内皮功能具有相关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可能是导致女性冠状动脉硬化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循环血内皮微粒(EMPs)变化与内皮功能、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78例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对照组28例.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集CHF患者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血浆EMPs,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ET-1),同时测定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F患者循环血EMPs、ET-1水平升高,FMD、LVEF和NO降低(均P<0.01),且上述指标随着心功能分级严重的患者改变更为明显;治疗后EMPs、ET-1水平降低,FMD、LVEF和NO升高(均P<0.05);EMPs与ET-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FMD、LVEF和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s=0.327,P <0.05; rs=-0.684,P<0.01;rs=-0.602,P<0.01;rs=-0.539,P<0.01).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CHF患者EMPs升高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内皮功能障碍程度相关;EMPs对于评价缺血性心脏病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内皮功能障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右江医学》2019,(4):266-27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CHD)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CHD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采用放射性免疫法与硝酸盐还原酶法分别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与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BP、DBP、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前,两组血清ET-1、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研究组ET-1、NO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CHD患者的疗效满意,可有效控制血压及血脂水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家兔血脂、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1,ET-1)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肾活血解毒汤组、辛伐他汀组。采用球囊导管损伤颈动脉内膜结合高脂饮食的方法复制AS模型。12周后测定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NO、ET-1及hs-CRP含量。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益肾活血解毒汤组TG、TC、LDL、ET-1及hs-CRP含量明显下降(P0.01),NO、HDL-C明显升高(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益肾活血解毒汤组动脉壁AS斑块明显改善,泡沫细胞明显减少。结论益肾活血解毒汤有明显的抗AS形成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脂、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少炎性反应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效果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41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84例给予荷丹片1.46 g口服,每日3次,瑞舒伐他汀钙10 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57例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血脂、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血脂水平均较前下降,研究组TG、TC、LDL-C、ET-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VEGF、NO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而HDL-C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能够明显降低TG、TC、LDL-C、ET-1水平,升高VEGF、NO水平,降脂的同时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由内皮素1激活的内皮素A受体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完全随机设计分成基础组、模型组、BQ-123组以及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饲喂10周后,采耳动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主动脉标本中组织内皮素1(ET-1)、巨噬细胞及C反应蛋白(CRP)表达。[结果]模型组、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 TC、TG、LDL-C均高于基础组( P均<0.01)。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TC、TG、LDL-C均低于模型组( P均<0.01)。模型组、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HDL-C低于基础组( P均<0.01)。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HDL-C高于模型组( P均<0.01)。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ET-1、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CRP阳性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BQ-123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ET-1、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CRP阳性表达又较辛伐他汀组进一步降低。[结论]ET-1激活的ET受体A(ETRA)可以导致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P表达的上调;选择性ETRA拮抗剂(ETRAA)可以预防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辛伐他汀与单用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192例冠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96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血脂水平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脏功能相关参数如射血分数(LVEF)、每分钟心输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流变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全血中切黏度(M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内皮素-1(ET-1)进行检测,并对2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2组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水平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VEF、CO、CI水平显著升高,LVEDD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前后LVEF、CO、CI、LVEDD水平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BV、LBV、MBV、PV、FI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前后HBV、LBV、MBV、PV、FIB水平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内皮素水平均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ET-1水平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P<0.05)。 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辛伐他汀可以有效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可以改善患者血脂、心脏功能、血液流变学,且效果优于单用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拟调脂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132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给予辛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调脂汤治疗;检测治疗前后2组血脂水平并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poA1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和ApoB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HDL-C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和ApoB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变化不显著,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和ApoB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G、HDL-C和ApoA1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调脂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杨荣萍  苟定芬 《西部医学》2007,19(2):279-281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治疗组)35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治疗组用药前后和对照组的血管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TC、TG、LDL—C、HDL—C、NO、NOS和ET,治疗组治疗前后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之间指标比较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治疗组用药前与对照组比较,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P〉O.001):TC和LDL—C水平升高(P〈0.05),而2组的TG和HDL—C无统计学意义(P〉0.05):NO和NOS降低,ET升高(P〈O.05)。治疗组用药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TC、TG、LDL—C水平下降(P〈O.05),而HDL—C变化不明显(P〉0.05);NO和NOS含量增加,ET降低(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脂和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CHD)患者血脂以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总胆固醇(TC)≥4.68mmol.L-1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1的126例C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在同时进行CHD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1年后复查血脂,并对临床事件做随机登记,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C、LDL-C和TG明显下降(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TC、LDL-C和TG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HDL-C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TC及LDL-C水平,同时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赖胜 《黑龙江医学》2011,35(2):140-142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烟酸缓释片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冠心病及高危因素的混合型高血脂症66例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32例,每晚服辛伐他汀20 mg;辛伐他汀联合烟酸缓释片组(联合治疗组)34例,每晚同时服辛伐他汀20 mg与烟酸缓释片500 mg;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和相关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青中年正常高值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大内皮素-1(big endothelin-1,big ET-1)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浙江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符合标准的青中年正常血压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青中年正常高值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干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浆big ET-1水平。 结果 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TC、TG、LDL-C、big ET-1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综合干预后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big ET-1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随着干预时间延长,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big ET-1水平不断降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TC、HDL-C为血浆big ET-1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青中年正常高值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big ET-1水平明显升高,综合干预可降低患者血浆big ET-1水平,对预防内皮功能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