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谈月经病的诊疗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陈氏和万氏对于月经病诊疗特点的归纳以及个人的临床体会,主要从经水不调当辨三因、调经之法在于通和补、调经以行气为先等方面浅谈月经病的诊疗特点。  相似文献   

2.
郭梅英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95-1797
通过对妊娠与月经生理的关系、月经病与不孕症的关系、调经治疗不孕、常用调经种子治法和临床验案等四个方面的论述,认为种子必先调经,并提出调经的具体原则有调理气血、补肾、扶脾、疏肝之异,针对不孕症有肾虚、胞寒气滞、肝郁、痰湿阻滞、血瘀气滞等证型,提出治疗方法有补肾暖宫、疏肝解郁、行气化瘀、健脾化痰,用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3.
王耀廷教授论治不孕四法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梅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95-1796
通过对妊娠与月经生理的关系、月经病与不孕症的关系、调经治疗不孕、常用调经种子治法和临床验案等四个方面的论述,认为种子必先调经,并提出调经的具体原则有调理气血、补肾、扶脾、疏肝之异,针对不孕症有肾虚、胞寒气滞、肝郁、痰湿阻滞、血瘀气滞等证型,提出治疗方法有补肾暖宫、疏肝解郁、行气化瘀、健脾化痰,用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4.
周文静  王慧颖 《光明中医》2013,28(4):657-658
对傅山所著《傅青主女科》中月经病诊疗特色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对月经病的论述从病因病机到调经特点直至处方用药都有其独到之处。分析其特点有三:调经治本,病机在肾;调经善补,药量精妙;辨证入微,化裁出新。  相似文献   

5.
王慧颖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10):651-652
对陈沂所著《陈素庵妇科补解》中月经病的诊疗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对月经病的论述从病因病机到治则治法和处方用药都有独到之处。分析其特点有四:经水不调,当辨三因;调经之法在于“通”和“补”;调经以行气为先,用药忌大寒大热;重视药物炮制,止血善用秦艽。  相似文献   

6.
逍遥散自宋代始受到历代医家青睐,因其临床应用广泛,疗效良好。云南姚氏以逍遥散治疗多种疾病,尤以擅长于妇科中的应用。根据逍遥散的沿革方义,结合姚氏遣方用药的经验,讨论逍遥散承前立新的调经周期疗法的用药思路,以及治疗月经病、带下病、不孕症、妊娠病、产后病、乳房疾病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7.
《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宜和气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婷 《湖南中医杂志》2010,26(2):112-113
月经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陈素庵妇科补解》对治疗月经病有丰富的经验,该书中的方剂在临床应用中疗效确切。该书对月经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均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并提出了调经宜和气的理论,其调经门卷中44方论有22方论体现了该理论的运用,见解独到,体现其治疗月经病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吕梁  韩冰 《吉林中医药》2009,29(4):285-286
韩冰教授在治疗月经性哮喘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围月经期阴血亏虚之时伏痰内动是月经性哮喘主要发病机制,故治疗应以调经平喘为主。韩冰教授结合月经周期变化施以不同治则遣方用药,发作期治以降肃肺气,化痰平喘;缓解期治以补益肺肾,纳气定喘;经期注重补肾调冲,调经平喘。  相似文献   

9.
《临证指南医案》是清代著名临床中医大家叶天士医案辑录,本文对其调经门58个医案的用药频次、指导思想、和选方规律进行详尽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其调经尤重肝脾,用药多选平和,以活血理气健脾为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世医得效方·卷第十四》产科兼妇人杂病科中属于月经病的内容进行研究,从月经病的辨证和治疗特点入手,总结《世医得效方》对月经病的诊治特点。我们发现,危氏认为月经病皆为血病,皆以“调气为上,调经次之”为治疗原则,在用药上以偏苦、甘、辛、温药为主,以补血调血药为核心,并多空腹温酒送服,还论述了香附子对治疗月经病的重要性,在古人的思想上批判继承提出的新思想为后世治疗月经病有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1.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14组,正常对照组、原方组及各组分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镇静催眠协同作用实验观察丹栀逍遥散原方及各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结果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均无改变小鼠自主活动的功能,表明均无中枢兴奋性作用;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液高、中剂量具有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P<0.01或P<0.05),石油醚提取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小鼠个数(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部位可能为丹栀逍遥散的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9.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20.
证素等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阐述了证素的概念,证素与证候、证名、病因、病位、病势、病机、病理等概念的区别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