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重症肺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5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胃肠功能衰竭评分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化痰等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吗丁啉10 mg/次,Ti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次/日).一周后再次对重症肺炎患者胃肠道功能情况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胃肠道功能衰竭评分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胃肠道功能衰竭评分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评分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可改善胃肠道功能,且改善情况优于西药吗丁啉,对于入住ICU的重症肺炎患者可降低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有效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化瘀解毒扶正法,观察对脓毒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方法,将我科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瘀解毒扶正法,观察其对脓毒症患者多器官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7天后两组各项指标较入院前均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的肾功能、凝血功能、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及胃肠功能障碍改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解毒扶正法对改善脓毒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温补脾肾解毒祛瘀降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兴宁市石马镇卫生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6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温补脾肾解毒祛瘀降浊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83例患者给予以常规血液透析为主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83例患者给予温补脾肾解毒祛瘀降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且BUN、Scr治疗后含量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24.1%,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给予温补脾肾解毒祛瘀降浊治疗能有效减少个体BUN、Scr的含量,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祛瘀解毒益气方干预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祛瘀解毒益气方结合常规治疗,疗程2周;观察两组胃肠功能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D-乳酸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为47.5%;两组胃肠功能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D-乳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祛瘀解毒益气方可改善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两组均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治疗前后胃肠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之70.0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胃肠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其疗效显著,且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6.
小儿胃肠功能障碍1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危重症抢救时,经常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其中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被认为是应激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起源”。当危重病患儿一旦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口吐咖啡样物等胃肠功能障碍表现时,常预示病情恶化和预后不良,目前已引起临床儿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2000年6月-2006年8月,本院儿科共收住胃肠功能障碍患儿16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6):172-174
目的:探究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住院部收治的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158例危重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防治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79例和对照组79例。两组患者分别使用精黄片和生理盐水进行预防;并发应激性溃疡、中毒性肠麻痹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后均使用精黄片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中毒性肠麻痹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情况,以及使用精黄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中毒性肠麻痹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项并发症结果组间比较P值均<0.05。并发胃肠功能衰竭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衰竭的持续时间研究组为(1.7±0.3)d,对照组为(4.2±2.5)d,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经治疗后存活28天以上者,研究组15例中存活了11例,占73.33%,对照组29例中存活了14例,占48.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精黄片用于防治危重病患者的胃肠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显著,不仅可以降低并发胃肠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且能有效提高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衰竭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婧  余红 《吉林中医药》2007,27(4):29-31
目的:研究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及胃肠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178例入住ICU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大黄预防治疗组(预防组)和非大黄预防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中出现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和中毒性肠麻痹的患者作为预防组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大黄对胃肠功能衰竭治疗的有效率、胃肠功能衰竭的缓解时间及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结果:预防组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中毒性肠麻痹和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黄对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有效率68%,中毒性肠麻痹缓解率75%。大黄治疗后胃肠功能衰竭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预防组和对照组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29.2%、62.1%,MODS的病死率分别为25.0%、60.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黏膜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胃肠功能衰竭的具有良好防治作用,可显著降低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腑解毒方干预严重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严重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取西医标准化方案+通腑解毒方每日1剂,连服7 d;对照组采取西医标准化方案,同时监测2组治疗前后肠功能障碍评分及腹腔压力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可明显降低肠功能障碍评分,28 d总死亡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严重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在应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早期加用通腑解毒方,能够明显降低肠功能障碍评分,并可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鼻饲对ICU患者(肠胃燥热型)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选择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胃肠道护理中给予西药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鼻饲,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肠道功能评分及APACHE-Ⅱ评分、DAO、IL-6和CRP水平,胃肠功能改善情况、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功能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首次排气以及排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肠麻痹和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DAO、IL-6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承气汤鼻饲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胃肠功能衰竭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病之一,亦是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胃肠道表现,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是防止MODS的发生发展、降低危重症死亡率的关键。2008—12-2009—11,我们采用肠胃舒煎剂配合西医防治胃肠功能衰竭24例,并与单纯西医防治2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胃肠功能障碍常规治疗加中医护理干预与单纯常规治疗加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灌肠及相应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灌肠配合相应中医护理干预对减少脑卒中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郑玉珍 《河南中医》2011,31(6):653-65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炎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对照组32例中,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7%;治疗组32例中.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肺炎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行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道功能作用的观察。方法:将ICU危重病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大黄预防组24例和非大黄预防组18例,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黏膜病变及中毒性肠麻痹的发生率,并观察大黄对中毒性肠麻痹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治疗作用。结果:大黄预防组应激性胃黏膜病变并出血和中毒性肠麻痹的发生率及MODS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非预防组。结论:大黄能预防和治疗危重病患者的胃肠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肠功能障碍与衰竭(GIDF)对老年危重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5例危重病患者分为胃肠功能障碍组和非胃肠功能障碍组,观察2组患者30 d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胃肠功能障碍组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GIDF评分。结果胃肠功能障碍组30 d内MODS发生率、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胃肠功能障碍组。63例胃肠功能障碍者,存活30例,死亡33例,存活组GIDF评分为(1.77±0.90)分,死亡组GIDF评分为(2.85±0.87)分,存活组GIDF评分低于死亡组。结论胃肠功能障碍老年危重病患者MODS发生率、APACHEⅡ评分、病死率高于非胃肠功能障碍患者。GIDF评分对老年危重病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GIDF评分越高,临床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脓毒症气机壅滞型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脓毒症气机壅滞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及脏器功能支持,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两组胃肠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炎症指标均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能改善脓毒症气机壅滞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胃肠功能,减少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胃肠功能障碍与衰竭(GIDF)对老年危重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5例危重病患者分为胃肠功能障碍组和非胃肠功能障碍组,观察2组患者30 d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胃肠功能障碍组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GIDF评分。结果胃肠功能障碍组30 d内MODS发生率、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胃肠功能障碍组。63例胃肠功能障碍者,存活30例,死亡33例,存活组GIDF评分为(1.77±0.90)分,死亡组GIDF评分为(2.85±0.87)分,存活组GIDF评分低于死亡组。结论胃肠功能障碍老年危重病患者MODS发生率、APACHEⅡ评分、病死率高于非胃肠功能障碍患者。GIDF评分对老年危重病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GIDF评分越高,临床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腑行气汤早期干预治疗急性胰腺炎腹内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甘油灌肠及乳果糖口服通便,治疗组1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腑行气汤胃管内注入及中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检测两组患者膀胱内压(IAP)值来评价腹内压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腹内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早期干预能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病人升高的腹内压,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衰竭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黄防治危重症急性肠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粉管饲对危重病急性肠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209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急性肠功能衰竭和MODS的发生率以及2组的病死率。将2组中出现急性胃黏膜病变和肠麻痹的病例作为大黄治疗组,观察治愈好转率。结果大黄预防组患者急性胃黏膜病变、肠麻痹、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治疗组,大黄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总有效率为81%,治疗肠麻痹的总有效率为85%。结论大黄粉管饲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危重症患者急性肠功能衰竭和MODS,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脾动脉栓塞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运用循证方法制定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包括治疗前后用药、心理疏导、并发症预防等,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对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情绪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在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中应用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